「風水傳說」楊筠鬆:板凳定向的於都寬田管氏宗祠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
管氏宗祠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今高州市馬貴鎮)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玄赤,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楊筠松在贛州期間,遍遊了贛州的名山大川、勘址擇定了難以計數的吉穴佳壤。于都縣寬田鄉楊公村的管氏宗祠的祠址,相傳就是楊公擇址定向的。這裡距楊公身亡的藥口壩一公里,傳說這座宗祠是楊公用板凳定向的風水建築遺址,丁財大旺,至今己成為萬丁之族。千餘年來還有許多神奇故事廣為流傳。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據《于都縣志》所載:管氏宗祠初建於唐末(公元809-901年),乃唐朝風水國師楊筠松在贛州隱居時,晚年為管氏家族親自擇卜定向所建,有千年的歷史,是楊公的真實作品,十分有考察研究價值。內還設有楊筠松的神位。雖原祠因洪水沖塌,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址上按原朝向重建,並經嘉慶三年、光緒二十年和近代多次重修。管氏宗祠還是楊公村管氏宗族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千百年來,無數海內外風水師來到這裡祈拜楊公並探尋楊公風水真諦。現為于都縣文物保護單位。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管氏宗祠蓄滿了對楊公無限的懷念和敬仰。傳說管氏宗祠立基那一天,特意請了楊公來立向點穴。開工那一天,楊公穿著舊長杉,手裡拿著雨傘,背上揹包袱,風塵僕僕來到管屋建祠的芒筒壩,他看見許多長工正忙著平整地基,便坐在邊上張望。幹活的長工見他衣著平常,也沒太在意。楊公來了後悄悄地坐在一條板凳上,忙忙碌碌的管氏人誰也沒在意這位像當地老俵一樣的老人。楊公選風水用目測就可以代替羅盤,觀察了周圍環境有好一陣的楊公,移動調整著正坐著的板凳,見沒人理自己,就和來的時候一樣悄悄地走了。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等到村裡人發急到處找楊公時,還是一個孩子說,我看見過一個戴著斗笠的老爺爺在這兒坐了很久,老爺爺早就走了。後悔不已的管氏人兵分幾路地去追趕楊公,終於被追上的楊公心平氣和地告訴管氏人:彆著急,我已經給祠堂定好了向,我剛才坐的那條板凳,就是祠堂大門的位置,你們就按照板凳的方向去立向吧。(又有說法:有點遺憾的是,楊公離開以後這條板凳被移動了一點,所以今天管氏宗祠的立向已不符合楊公的風水之法。)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管氏宗祠座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硬山頂,風火牆,三進二天井,廳面寬15.2米,進深40.9米,高11米,佔地1063平方米。面對寬闊的梅江,祠堂前蹲著一對紅褐色的石獅,因此前院又稱為“獅子院”。

門楣上懸掛著一塊碩大的“繼述堂”牌匾。在這個頗為壯觀的管氏宗祠裡,管氏後裔在主祠堂左廊廳“尚羲祠”供奉的是楊公筠松的雕像和神位,這和三僚人對楊公的崇拜程度很是相像。神位兩側的對聯為“風水先師名揚四海,堪輿學術遍播五洲”。右廊廳為“崇功祠”為修祠有功的仲清所設。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主祠堂牆上一首遊人即興塗鴉的詩描述了楊公板凳定向的故事:

板凳定向顯靈通,

人丁興旺在族中。

管氏宗祠今猶在,

芒筒壩人稱楊公。

「風水傳說」楊筠松:板凳定向的于都寬田管氏宗祠

管氏宗祠裡供奉的楊公

其具體立向為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乾方來水,水口出丁未。前有照,後有靠的格局。河水環抱為盡龍盡結,來龍長緩有力,大門前逆大河水,少祖來龍靠山主星略低陷少力,水口有關鎖,必主離鄉別祖發丁財。現今發丁一萬三千多,名符其實的萬丁之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