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所中学2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全国第一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越多,大家越自豪,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名声越好,那么在高一招新生的时候,则可以录取到更多优质的生源。

今年这所中学21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全国第一

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越少,以后招生就会受到影响,就越难招收到基础素质高的学生,就会影响到以后的清华北大录取名额。

俨然是马太效应的高考版。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高考考取清华北大人数最多的这所中学—衡水中学。

据衡中公布的信息:2018年共有214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其中99人为提前保送,115人为参考高考被录取。214人的数量已经远超北京四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北京名校。

2018年,河北省高考人数近48万人,理科前100名中,衡水中学占据了63个名额,文科前100名中,它占有47人,两者均衡几乎整个河北省的精英有一半出自这所学校。

在全国来说,衡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也是排名第一的。这是在中国的中学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曾经巅峰时期的湖北省黄冈中学,也没有达到这种高度。这可以称之为中国奇迹一般的存在,值得很多人去讨论和思考。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衡水中学的前1000名,基本上都会被985工程大学录取,前4000名都有机会被211工程大学录取。

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进入衡中就读,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半只脚已经踏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

所以即使衡中的训练模式再苦再累,很多河北的家长也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就读。

另一方面,2018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河北的录取总人数是在370人左右,那么衡中就已经占了大半壁江山,已经占据全省的三分之二的名额。

而其他所有的河北中学只有100多个名额。而这100多个名额也基本被其像衡中那样训练模式的中学占据。像河北县一级的中学很难再出清华北大的学生。

这也是衡中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因为河北其他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一直都在模仿衡水中学的模式,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分数线越堆越高,即使全国一卷考600分也上不了211大学。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因为这样子只会把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越拉越高,最终使得700分也上不了清华北大也在今年成为事实。

衡水中学的学生努力是出了名的,很多学生高考简直就是拼命,拿自己的青春来搏一搏,很多学生都早六晚十二,意思是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一天这18个小时以内,除了吃饭,就是学习,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才是衡水中学的写照,才是这些学生之所以为什么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在千里之外的亚洲第一高考工厂---毛坦厂,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根据网上统计显示,毛坦厂中学连续五年本科上线人数超过1万人,一本上线率为66%,本科上线率竟高达95.7%,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超过了220人,这让不少省属重点高中也望尘莫及。

毛坦厂中学,地处大别山区,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没法跟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拼,连邻近三线城市六安乃至县城都拼不过。

试想,假如你是一个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生,你肯定削尖脑袋留京留沪留穗,希望能到省地城市,再不济留县城吧,很少有人愿意到毛坦厂大山里工作安家。

所以,在大别山里的农村中学,师资力量天然无法跟大城市PK。人常说,笨鸟先飞。既然无法在知识、教学能力上比,只好退而求其次,多花功夫硬磨。

所以,就出现了毛坦厂中学的“魔鬼训练”——早6点半到晚10点半,中间只有20分钟吃饭时间。

这一切,只为改变命运。

在一切以分数为前提的学习制度,高考模式下,貌似选择衡中,毛坦厂模式才是明智的选择。

不知道明年是否会更高?

对衡中,毛坦厂这种模式争议其实很大,支持的一方认为这是普通家庭通过努力进入重点大学的最好的模式。

但是反对一方认为只是把分数线推高了而已。因为衡中并不只是衡水的生源,而是吸取成全省的的优质生源,它的模式只是把全省的优质生源集中起来,再训练。

对于这些,你怎样看?

不容忽略的言外语境

在行测科目的考试当中,逻辑填空一直以来都是令众多考生十分头痛的科目。那么如何高效应对这类高难题型呢?

我们在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往往都会关注所填词语的前后文内容,来寻找逻辑呼应点,这其实就是利用了言内语境这一知识点。但是除此之外,对于言外语境的分析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言外语境的分析在许多考生看起来是十分难以应用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其实,很多的题目中我们都可以用言外语境来快速解题。

言外语境分为认知背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两种。其中认知背景语境是指整个现实世界的百科性知识。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不能把逻辑填空当做机械逻辑的思维,而一些百科性的常识也是完全可以带入到解题思考当中。例如,鸟要在天上飞,鱼才能在水里游等等,这些是我们做逻辑填空题的基础。而社会文化语境则包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时代环境、社会心理等等,与我们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很多词语的使用在语法上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在语境中则有固定的习惯。我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

本土的东西要想传承一定要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要善于理解并______多元的文化门类,从自己的世界走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毕竟,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因为封闭和自锁而实现持久传扬的 ,不勇于迎接挑战,不在挑战的磕碰之中______、革新、发展,就难像浴火的凤凰一样, 实现自身的_______。依次填人划成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吸收 反省 升华B.包容 自省 涅槃

C.吸纳 醒悟 突破D.兼容 觉醒 重生

很多同学认为这道题目很难,确实,这道题如果只是按照常规方法来解,固然是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难点在于第一个空所填词语后接宾语应是“门类”,而“吸收”“吸纳”与“多元的文化门类”不能进行搭配,是很多同学不易察觉到也不易区分出的。但是题目中出现有“就难像浴火的凤凰一样”这个表述,如果结合言外语境,大家都了解,“涅槃”这个词特指的就是凤凰浴火重生的过程这则文化典故。显然,第三个空最为对应的就应该是“涅槃”,将B选项中“包容”“自省”二词带入,都非常恰当,故本题就可以直接选到正确答案为B选项。

排列组合中的三种常见模型

事业单位考试的行测中,有一类题型叫做排列组合,而在排列组合的应用中,有一些题型需要构造模型才能快速解题,否则难以下手。本文就排列组合常见的三种模型,环形排列、隔板模型、错位重排给大家作简单介绍。

一.基本公式及题型特点

1.环形排列:

①基本特征:n个不同的元素围城一圈②公式:A(n-1,n-1)

2.隔板模型:

①隔板模型的三个前提条件:

所要分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

所要分的元素必须分完,决不允许有剩余

每个对象至少分到1个,决不允许出现分不到元素的对象

②把n个相同的元素分给m个不同的对象,每个对象至少1个元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C(m-1,n-1)

3.错位重排的题型特征:

题目中存在明显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关系,求位置错位的方法数

Dn=(n-1)×(Dn-2+Dn-1),其中D2=1,D1=0

Dn表示n个数的错位重排的方法数

二.实战真题

1.将6名小朋友排成一圈做游戏,小华必须和小明相邻,则共有多少种方法?

A.72 B.68 C.56 D.48

1.【答案】D。解析:n个人排成一圈,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是(n-1)!。将小华和小明看作一个整体,环线排列A(4,4),考虑小明和小华的相对顺序,则总共有2×A(4,4)=48种排法。

2.某单位共有10个进修的名额分到下属科室,每个科室至少一个名额,若有36种不同分配方案,问该单位最多有多少个科室?

A.7 B.8 C.9 D.10

2.【答案】B。解析:设有n个科室,根据“插板法”,在10个名额的9个空中,放入n-1个隔板,即可保证每个科室至少一个名额。即C(n-1,9)=36,n=3或8,故本题答案为B。

3.某领导要把20项任务分配给三个下属,每个下属至少分得三项任务,则共有( )种不同的分配方式。

A.28 B.36 C.54 D.78

3.【答案】D。解析:每个下属先分两项任务,那剩余任务为20-3×2=14项。利用插空法,14项任务形成13个空,故分配方式有C(2,13)=78种。

4.将7个相同的玩具分给3个小朋友,任意分,分完即可,有多少种不同分法?

A.2187 B.343 C.72 D.36

4.【答案】D。解析:此题不满足隔板模型的第3个条件,可利用先借后还原理,假设发放者先向每个小朋友都借1个苹果,并保证在发放苹果的过程把借过来的苹果都发还给小朋友们,那么这问题就变成是10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且每人至少拿1个,利用公式,有C(2,9)=36种分法。

5.某单位从下属的5个科室各抽调了一名工作人员,交流到其他科室,如每个科室只能接收一个人的话,有多少种不同的人员安排方式?

A.120 B.78 C.44 D.24

5.【答案】C。解析:本题相当于将5个人进行错位重排,利用公式,n个人的错位重排数Dn=(n-1)(Dn-1+Dn-2),D1=0、D2=1,所以D5=44,选择C。

6.五个瓶子都贴了标签,其中恰好贴错了三个,贴错的可能情况共有多少种?

A.6 B.10 C.12 D.20

6.【答案】D。解析:首先选出是哪三个瓶子贴错了,那么有C(3,5)=10种。这三个瓶子完全贴错有2种情况,故一共有10×2=20种情况。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数字敏感。数字推理说白了就是给一堆数字让咱们找规律,所以我们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性,这样我们才能快速的找到解题方法。这里给大家一些比较常考的规律数字:1到21的平方数;2到11的立方数;2的1到11次方; 1到5的1到5次方;多次方数的拆分:例如10= 3²+1=2³+2 重点记一下30这个数,总愿意考30=3³+3=5²+5=6²-6=25-2 还有一个是64=8²=4³=26。这里面有一些大家可能会了,但是有一些我们还是需要课下下工夫的。

数字敏感告诉大家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数列敏感,给大家一些数列,大家需要熟练记忆的哈。(1)自然数列:0 1 2 3 4等 (2)奇偶数列:1 3 5 7 9/2 4 6 8 (3)质合数列:2 3 5 7 11/4 6 8 9 10切记: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和数列:1 2 3 5 8 13第三项开始,每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 (5)积数列:2 3 6 18 108 (6)等差数列:1 4 7 10 13 16 (7)等比数列:1 3 9 27 81 (8)等差数列变式 2 3 5 8 12 17 这个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能得出新的数列:1 2 3 4 5。数列敏高大家一定要掌握,我们在做题时只有看懂了是什么类型的数列才有可能把题做出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做题规律,这部分不用我多说了,这是数推最重要的部分。数推这部分的题谁也不能保证一眼就看出什么规律,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有技巧的去试,那么怎么试呢?这里面给大家一些方法。

1.若数列间各数相差不大,小于2倍关系。那先试做差;

做差有两种题型,第一种是做一次差,也叫二级等差,例如:2 3 6 11()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1 3 5 我们可以判断是奇数列,那第四个数应该是7 那题中第五个数是(18)-11=7。另一种是做两次差,也叫三级等差,例如:-1 -2 -2 0 6 20 ()这时我们做一次差得到:-1 0 2 6 14 (),看不出什么规律,做第二次差:1 2 4 8 ()发现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所以()=8*2+14+20=50。

如果发现做差没有规律,那么我们再试做和,两项做和:-1 2 1 4 3 ()1、2项,2、3项 一次类推做和得到:1 3 5 7发现是奇数列。

三项做和:1 3 5 9 17 31 57 ()前三项的数字加起来等于第四项1+3+5=9,3+5+9=17。

2. 若数列间各数差距较大的,多余2倍的时候,先试乘法,有几种规律:

(1)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一个数列。例如:2 3 4 9 32 (),4=2*3-2 9=3*4-3 32=4*9-4 ()=9*32-9或者-5.

(2)第二项=第一项*数列+数列。;例如4 11 27 61 () 11=4*2+3

27=11*2+5 61=27*2+7 ()应该=61*2+9或者+11(合数列)。

如果做乘积没有规律,那么再试拆分:

(1)多次方拆分:0 6 24 60()210 0=1³-1 6=2³-2 24=3³-3

(2)合数的拆分:4 12 24 36 50 () 4=1*4 12=2*6 24=3*8 36=4*9 4 6 8 9为和数列,这种情况是比较找规律的,咱们的这些例题,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数推的题如果看出规律那就很好做,如果看不出来就比较难,咱们给大家的提醒基本上已经很全了,大家熟练之后做起题来就不会那么难了。

最后说一下我们数推中的一些特征题:

1、长数列,个数大于7,第一种情况:奇偶项分别看,例如:21 26 23 24 25 22 27 ()奇数项为21 23 25 27 偶数项为26 24 22 () 能看出是等差数列。第二种情况:分组后做差、做和、做乘积,例如:5 8 9 12 10 13 12 () 我们把1、2项,3、4项,5、6项分为一组,然后组内做差,得到:3 3 3的数列,所以( )里的数就是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