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王牌部隊?

好色獨眼龍


有網友問:歷史上有哪些王牌部隊? 我們就來說說解放軍四野八大王牌師。當年評選的四野八大主力師,第一名就是第112師,評價是,作風勇敢頑強,執行命令非常堅決。戰鬥經驗豐富,連續作戰能力很強,無論,野戰,還是攻擊,防禦都俱佳。

第113師,這個部隊富於朝氣,執行命令堅決,經得住傷亡。攻防兼備,戰功顯赫。是四野頭等主力師。第115師,善於野戰和攻堅,戰鬥積極性非常高,戰鬥作用勇敢,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16師,能猛打、猛衝、猛追、三猛著稱。善於運動野戰,攻擊力亦很頑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第118師,部隊作風強悍,進攻、防禦、攻堅、野戰兼備,突擊力強大,有暴風雨部隊的美稱,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21師,作風硬朗強悍,技、戰術全面,在攻防作戰中表現出較高的技戰術水平,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第127師,當時的評語是,戰鬥作用勇猛果敢,連續作戰能力很強,尤其善於野戰條件下的攻防作戰,戰鬥士氣旺盛,能打,也敢打大戰,惡仗和血戰。是全軍戰鬥力最強的幾個主力師之一。

第128師,城市攻堅戰的縱深作戰戰術水平高超,首創了“四組一隊”、一個營包打一條街等戰術原則。參加了四野的歷次大規模城市攻堅戰役,有“攻堅老虎”的美名,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深度軍事


說到王牌部隊,不得不提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10大王牌縱隊。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有50多個縱隊,分屬四大野戰軍(另外還有一些特種兵縱隊、炮兵縱隊、鐵道縱隊等),其中湧現出無數能打硬仗的強悍之師,下面是我心目中的10大王牌縱隊(一野1個,二野2個,三野3個,四野4個,如此勻稱),排名不分先後,歡迎補充討論。

1、一野(西北野戰軍)一縱,司令:張宗遜上將

一野司令員由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兼任,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央,地處西北,打仗少,裝備差,知名度和戰績不那麼突出,但一野副司令張宗遜率領的一縱戰鬥力剽悍,尤其一縱主力358旅,乃一野三大主力旅之一,戰鬥力極其強悍,面對蔣介石愛將、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統領的國軍主力,在陝北三戰三捷,解放戰爭期間,累計消滅國軍10萬餘人,後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號稱“天下第一軍”,足見其地位之高。

2、二野(中原野戰軍)四縱,司令:陳賡大將

二野司令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合稱“劉鄧大軍”,戰鬥力強,功勳卓著,有2個縱隊足以名列十大縱隊,其中四縱司令陳賡是十大縱隊司令中唯一一個大將軍銜。

臨浮戰役中,四縱全殲國民黨“天下第一旅”,活捉中將旅長黃正誠,一戰震驚天下,僅次於三野全殲整編74師,因為該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副美式裝備,曾是蔣委員長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第一任旅長由蔣介石首席心腹愛將胡宗南擔任。淮海戰役中,四縱為殲滅黃維兵團立下頭功。四縱在二野中殲敵數量第一、戰功第一,誰敢不服?就連被俘的黃維聽說對手是陳賡四縱,也立刻心服口服。

3、二野(中原野戰軍)六縱,司令:王近山中將

王近山打仗特別猛,號稱“王瘋子”,他率領的六縱完美髮揮這一特點,以敢打惡仗、硬仗著稱。定陶戰役中,王近山立下軍令狀,“我們6縱堅決打!打得剩下一個旅我當旅長!剩一個團我當團長!剩一個連我當連長!全縱打光,我們對得起黨,對得起哺育我們的太行山父老鄉親!”六縱在二野中堪稱鐵血第一、戰鬥力第一,令敵軍威風喪膽。

二野領導鄧小平同志曾說:“二野在解放戰爭中誰的功勞最大?是王近山同志,許多艱苦的戰鬥,最後都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

4、三野(華東野戰軍)一縱,司令:葉飛上將

三野司令兼政委陳毅,副司令粟裕,麾下猛將如雲,每個縱隊都是戰力強悍,至少有3個縱隊可列入十大縱隊,若非名額有限,本可更多。

葉飛是最獨特的開國上將,因為他生於菲律賓,卻在中國打仗,是惟一擁有雙重國籍的將軍。解放戰爭中,葉飛率領的三野一縱以“跑得、餓得、打得”著稱,可見部隊特點是善於在不利局面下打硬仗。一縱獨木支撐,鉗制5萬多國軍,為殲李仙洲集團立下首功;孟良崮戰役,一縱同時與國軍三大王牌部隊作戰,一面死頂整編25師,一面阻擊整編65師,一面參與圍殲整編74師,以一敵三,渾身是膽,表現極度極其強悍,堪稱三野頭號王牌。

5、三野(華東野戰軍)四縱,司令:陶勇中將

四縱司令陶勇,號稱“拼命三郎”,既有張飛之勇,又有關羽之威,所部四縱是三野中最擅長打硬仗、惡仗的部隊。解放戰爭中,四縱參與蘇中、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和淮海等戰役,打滿了華野所有大戰,堪稱“百戰雄師”,且無不是攻堅主力。淮海戰役中,四縱是我軍參戰部隊中殲敵數量最多的縱隊;渡江作戰前,敢於炮擊英國佬的遠東艦隊,大長國人志氣,足見作風之硬。

6、三野(華東野戰軍)九縱,司令:許世友上將

解放軍向來不乏猛將,但許世友的猛全軍當屬第一。他率領的華野九縱如同其本人勇不可當,能征善戰。孟良崮戰役中,九縱參與圍殲整編74師,號稱“五把尖刀”之一。

九縱最高光表現是濟南戰役中,許世友任攻城總指揮,九縱由副攻變身主攻,攻破濟南城,活捉國軍王牌、陸軍上將王耀武。淮海戰役中,參與圍殲黃百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殲敵數量排全軍第二,僅次於四縱。

7、四野(東北野戰軍)一縱,司令:李天佑上將

四野司令林彪,政委羅榮桓,麾下將星如雲,所屬縱隊個個如狼似虎,以一當十,在四大野戰軍中戰鬥力當屬第一,有4支縱隊入選十大縱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疑問。

四野一縱是林彪紅一軍團的老底子,司令李天佑是林彪麾下頭號愛將,深通林彪軍事思想和戰術理念,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四戰四平,一縱都立下卓著功勳。遼瀋戰役時,一縱作為總預備隊,成為穩定軍心的定盤星;東北南下後後,1縱一直打到雲南邊境,是東野爪子伸的最遠的部隊,改編38軍後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打出“萬歲軍”的美名,名頭不下一野一縱的“天下第一軍”。

8、四野(東北野戰軍)二縱,司令:劉震上將

劉震的名頭似乎不如前面幾位,但他率領的二縱論在解放戰爭的表現要強於一縱,不僅在四野中殲敵數量最多,堪稱四野頭號王牌,就是放在四大野戰軍中也敢稱最強悍的縱隊。二縱所部第五師,師長鍾偉少將,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被譽為“四野頭等主力師”。二縱最擅長打大仗、硬仗、惡仗,縱橫白山黑水,從未遭遇敗績,是林彪最信任最倚靠的部隊,每逢戰役特別是硬仗必用二縱,幾乎無戰不予,從關外的錦州,一直打到廣西鎮南關。

9、四野(東北野戰軍)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

三縱司令韓先楚上將,膽大包天,能謀善斷,有“旋風司令”之稱。東北戰場上,韓先楚率領的三縱堅守南滿,為扭轉東北戰場形勢立下首功;其後縱橫南北,足跡遍東北大地,因行動迅猛,所向披靡,讓國軍吃盡苦頭,被杜聿明等國軍高級將領稱為“旋風部隊”;遼瀋戰役攻打錦州,打垮廖耀湘兵團,活捉廖耀湘本人;改編成40軍後,在韓先楚率領下,為解放海南島立下首功。

10、四野(東北野戰軍)六縱,司令:黃永勝上將

四野六縱與一縱、二縱並稱“東野三隻虎”,縱隊司令黃永勝是林彪心腹愛將,打仗勇猛不在許世友之下,大兵團作戰指揮和韓先楚不相上下。下轄3個師中2個師名頭響噹噹,16師前身是葉挺獨立團、朱毛紅4軍,野戰軍中當之無愧的“老大哥”;17師是四野攻堅力量最強的部隊,有“攻堅老虎”之稱,四平、錦州、天津攻堅戰中,均擔綱攻城主力,攻無不克。

除上述10大王牌縱隊外,二野陳錫聯的三縱、二野王近山的六縱、三野王必成的六縱、四野吳克華的四縱等也都是實力響噹噹,差距只在毫釐之間。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問題太大了,都可以寫一本書了。以前寫得最多的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今天就介紹一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王牌勁旅——萬歲軍38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是一直有著優良傳統的優秀部隊,其前身為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的部隊,1946年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 萬毅為首任司令員,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鬥。遼瀋戰役結束後,第一縱隊改稱為第38軍。平津戰役時,第38軍是攻打天津的主力。


第38軍是東北野戰軍的猛虎軍和頭等王牌主力,敢打硬仗和惡仗,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南方。抗美援朝戰爭時,外號“梁大牙”的梁興初擔任該軍軍長,是最早入朝參戰的幾個軍之一。由於第一次戰役中第38軍較差,得到了彭老總的批評。在第二次戰役中,第38軍知恥而後勇,以一個師的兵力急行軍穿插到龍源裡和三所裡,從而堵住了聯合國軍後撤的道路,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戰爭結束後,彭老總髮來賀電“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38軍萬歲”。從此,第38軍被稱為“萬歲軍”。


歷史軍魂


李雲龍說過:“一支部隊也是有性格和氣質的,而這種性格和氣質和他的軍事主官有關,他的性格強悍,這支部隊就越強悍,也就有了靈魂”,一支王牌部隊必須是有靈魂的部隊,如李雲龍的亮劍精神,有一個能征善戰、善打惡仗、硬仗、險仗也最善打勝仗的將軍,同時這支部隊具備鋼鐵一般的意志,下面介紹一支國軍抗日王牌部隊——抗日鐵軍74軍,靈魂人物王耀武。

王耀武,黃埔三期畢業,八年抗戰轉戰大江南北,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被蔣介石稱為善於帶兵之人,作風嚴厲、賞罰分明,所率領的74軍打滿抗日全場,其手下出了不少抗日名將,張靈甫、施中誠、餘程萬等都是一員猛將。王耀武不僅善於帶兵而且精明能幹,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老對手陳毅和粟裕都稱之為國軍中少有明白之人。

國民革命軍第74軍成立於淞滬會戰間,最初由王耀武51師和俞濟時58師合成,全師八個團,俞濟時任首任軍長,1937年參加了淞滬會戰51師王耀武以損失過半的代價頑強阻擊日軍,表現出色晉升為中將,74軍嶄露頭角。淞滬會戰後還沒來得及修整投入到南京保衛戰,衛戍司令唐生智不戰而逃74軍突圍損失慘重。


1938年作為主力軍參加著名的萬家嶺戰役,幾乎全殲日軍岡村寧次第11軍106師團而名聲大噪,張靈甫也一戰成名晉升旅長,1939年王耀武接替俞濟時任74軍軍長。1941年在羅卓英的指揮下參加了上高會戰重創日軍33師團並擊斃34師團巖勇少將,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戰後贈最高榮譽飛虎旗,獲得“抗日鐵軍”稱號,並獲得首批換裝蘇式裝備,74軍成為了日軍眼中釘肉中刺。

1941年日軍唯一野戰軍團第11軍發起二次長沙會戰,目標之一尋殲王耀武第74軍,由於情報失誤74軍57、58師受損,但逼退了日軍第3師團,也是為數不多主戰場在中國的精銳師團。1943年74軍57師餘程萬“八千虎賁”之師死守常德城16日,殲敵數萬,可歌可泣。1944年王耀武晉升24集團軍司令,1945年指揮第74軍參加雪峰山會戰全殲日軍116師團,共殲滅日軍2.7萬餘人,再度榮獲最高榮譽飛虎旗。


王耀武率領的74軍幾乎打滿整個抗日戰爭,是國軍裡最能打的一支軍隊,曾兩次榮獲最高榮譽——飛虎旗,是靠戰功榮登國軍五大主力之首,抗戰勝利後74軍擔任南京守備部隊,全副美式裝備,被稱為蔣介石的御林軍。


賽門軍略


在抗戰時期,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國軍五大主力,也是國軍中當之無愧的五大王牌。


新一軍是孫立人指揮的新三十八師改編的,新六軍是廖耀湘指揮的新22師改編的。這兩支部隊在緬甸戰場上縱橫捭闔,戰功卓著。

五軍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在崑崙關戰役中。殲滅日軍第21旅團5000餘人,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官死亡達85%以上,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

整編七十四師,原74軍整編而成,在抗日戰爭中,王耀武指揮的第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51師、57師、58師,皆以“5”開頭)。

整編11師,由第18軍改編而成,抗日時期仗打得不少,但表現的不太出色,是五大主力最水的,有些浪得虛名的感覺。


其實國軍除了這五大主力,還有兩支部隊也堪稱王牌,只是他們不是嫡系,所以名頭不如五大主力響亮,但所立戰功,比之五大主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兩支部隊,一支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指揮的第七軍,還有就是傅作義所屬的第三十五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兩支部隊的戰功比所謂的五大主力更加出色。


抗戰爆發後,第七軍從淞滬會戰開始,一直到1945年的雪峰山戰役,參加了正面戰場幾乎所有的戰鬥,而且在每次戰鬥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1942年12月18日,第七軍高炮連在大別山田家灘擊落日機一架,機上日本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中將(後追晉陸軍大將)、藤原武大佐等9人斃命,冢田攻大將是中國軍隊在八年抗戰中擊斃的軍階最高的日軍軍官,第七軍也因此名揚天下。

傅作義的第35軍,這支部隊抗日的歷史更長久一些,從1933年1月的長城抗戰開始,著名的百靈廟大捷,五原大捷,都是第35軍獨立完成的。

第35軍1939年12月經過四個多月的戰鬥,持續作戰57次,終於打敗了日軍,收復五原。


這一仗打得日本鬼子魂飛膽喪,以後再未對綏西發動大規模攻勢。 五原大捷"不僅保障了西北的安全,而且奠定收復失土的基礎,從抗戰全局上看,此次大捷尤為重要。戰後第35軍長駐歸綏,直至抗戰勝利,日軍再也不敢試其鋒芒。


花近高樓1


1.大秦帝國 虎狼之師

2.大漢 西漢鐵騎

3謝玄 北府兵

4李世民 玄甲軍

5岳飛 背嵬軍

6陳慶之 白袍軍

7成吉思汗 蒙古鐵騎

8朱元璋 紅巾軍

9袁崇煥 關寧鐵騎

10大清帝國 八旗勁旅

11國軍五大主力部隊

12我軍四大野戰軍








青策局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歷史永遠離不開戰爭,戰爭又催生英勇善戰的軍隊和軍人。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中國都湧現不少王牌部隊。這次不聊近代史,來看一看咱們中國古代都有那些王牌部隊。

戰國時期的魏武卒,秦國的鷹擊銳士都算的上王牌部隊,其中鷹擊銳士的戰鬥力強於魏武卒,但是魏武卒數量多於鷹擊銳士。漢朝時期的虎賁軍,這支部隊極其善於防守作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府軍淝水一戰成名,威震天下。唐朝時期的玄甲軍,堪稱騎兵精銳中的精銳,為唐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宋朝時期的岳家軍,拯救南宋朝廷於危亡之中。明朝時期的戚家軍和關寧鐵騎,前者打的倭寇不敢輕易侵犯東南沿海,後者打的滿清不敢輕易與其交戰。

這些王牌部隊都是憑藉著赫赫戰功而留名後世,一支王牌部隊的靈魂還在於它的締造者。岳家軍和戚家軍這兩支王牌部隊都是以姓氏來命名的,其中嶽家軍締造者主要為岳飛,戚家軍為戚繼光。這兩個人就不用多介紹了,都是古代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將。由此可見名將塑造了王牌部隊,王牌部隊也成就了名將!


兵說


我國是一個善戰但不好戰的民族,歷史上我國有很多王牌部隊,各朝各代都有,那怕是最孱弱的宋朝也有岳家軍。戰國時代的魏武卒、齊技擊、秦銳士、趙飛騎是後世各朝代王牌部隊的楷模。今天介紹明朝的神機營和戚家軍!



明朝建立後,除了邊疆有九鎮邊兵外,中央還有幾支主力部隊,分別是: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是當時的熱武器部隊,裝備有霹靂炮,鳥槍、大炮、鬼頭大刀、弓、弩、手雷、火箭等新式武器。神機營戰鬥力爆表,是遠征蒙古的國之重器,後來在土木堡之變中全軍覆沒。後來明朝又重建了神機營,在遼東戰場炮斃敵酋努爾哈赤!


戚家軍是明朝中期承前啟後的一支鐵軍,他上承神機營餘威,下啟關寧鐵騎霸道,自己本身則是抗倭御蒙的無敵軍隊。戚家軍創始人戚繼光的父親本就是神機營將軍,戚繼光從小受父親教導,對神機營各種火器的認識十分充分。戚繼光後來組建的戚家軍鴛鴦陣就十分重視冷熱兵器的搭配使用。

倭寇聯合沿海海盜侵掠沿海,江浙一帶人民深受其害!當時明軍的衛所兵不堪一戰,常常還沒有接戰就逃之夭夭,一支數百人的倭寇從沿海一路燒殺搶掠至南京,兩萬餘官民成了倭寇刀下亡魂,十萬明軍競不能擋!戚繼光率數百將士從山東跨區追擊這股倭寇,硬是以無一傷亡的戰績全殲這股倭寇!

之後戚繼光在浙江招募礦工、百姓青壯重新組建新軍,在他老婆王夫人的訓練下,戚家軍橫空出世。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戚家軍的火器裝備率在同時期居世界第一:車營火器比為 43.60%,馬營火器比為 42.57%,步營火器比為 48.02%,輜重營火器比為 58.70%,比神機營還要神機。大量裝備火器,冷熱兵器嚴密配合作戰,也是戚家軍能擊敗強敵的不二法寶。清朝軍隊喜歡用弓箭大刀,雖然也有神機營,但是裝備普及率與訓練火器使用率遠遠低於戚家軍。


戚家軍成軍後,與真假倭寇大小百餘戰,無一敗績,且敵我傷亡比例極高,殺敵三千,自損最多一百。嘉靖四十年臺州大捷,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五千餘級。

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經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共斬殺真倭兩萬餘,福建倭寇被一掃而空,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擊敗吳平手下的海盜三萬餘人,吳平逃亡海上。經過戚繼光抗倭,東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日本當時外不敢染指大明!



倭寇之患平定後,戚繼光又率領戚家軍北上防禦蒙古鐵騎。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戚繼光去世後,這支軍隊慢慢演變成了關寧鐵騎,成為後來抵禦滿清的重要軍事力量!




大秦鐵鷹劍士


樓主這個問題太過廣泛。說起王牌部隊,看過《斯巴達300勇士》的人,一定會為裡面的300勇士熱血。

這是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溫泉關之戰。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領30萬大軍征戰希臘。希臘各城邦迅速派出軍隊結成聯軍,抵禦波斯入侵。防線最前線高在希臘溫泉關,由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本城300精兵和聯軍4000餘人鎮守。

由於叛徒出賣,被波斯軍隊抄到身後形成圍剿之勢。為了保存實力,列奧尼達讓聯軍撤退,自己率領300勇士死守溫泉關,這支所向披靡的勇士最後全部戰死,而波斯軍隊損失2萬餘人。

稱這支300勇士為王牌部隊一點不為過,列奧尼達成為戰神的象徵,激勵希臘人民奮起反抗,波斯軍隊不得不退出希臘。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這樣的王牌部隊。

1.驃騎將軍霍去病和他的漢家鐵騎:

匈奴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安全隱患。秦朝時修萬里長城,就是為了防禦匈奴,這不過是被動防禦,到了漢武帝時期,他採用了主動出擊。

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帶著他的漢家鐵騎,將匈奴人在漠南的勢力徹底掃蕩一空,“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使西域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封狼居胥”成為中原王朝在與塞外遊牧民族作戰中最為輝煌的時刻,漢家鐵騎無往不勝,建功立業,彪柄史冊,用鐵和血維護了大漢尊嚴,絕對是歷史上的王牌部隊了。

2.國民革命軍74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抗日戰爭中,創造輝煌戰績,稱得上那個歷史時期的“王牌部隊”。

抗戰八年,戰功最為輝煌的部隊,精彩戰例不勝枚舉:38年萬家嶺戰役,作為核心主力,給日軍重大殺傷,次役首創殲滅日軍幾乎一個完整師團的佳績。這場戰役,既不是靠奇襲,也不靠火力猛,而全靠將士浴血苦戰,74軍攻得上守得住,立下最大戰功。

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人面對日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傷亡殆盡。57師的英勇奮戰極大地提高了國威、軍威,給羅斯福總統留下極為深刻印象。張恨水根據常德之戰寫下著名小說《虎賁英雄》。

這樣的戰績還有很多,74軍在戰役中“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退縮”。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

74軍所取得的戰績難得的是全是在劣勢裝備的情況下取得的,是當時最能打的部隊,74軍的戰鬥意志、戰鬥力、紀律性都是國軍中首屈一指的,連日軍也敬畏這支王牌部隊。是當之無愧的“王牌部隊”。

3.中國人民解放軍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有50多個縱隊,分屬四大野戰軍,其中湧現出無數能打硬仗的強悍之師,可以說都是王牌部隊。

如:百戰王牌鑄鐵軍第43軍,威猛悍戰萬歲軍第38軍,鐵血雄獅常勝軍第13軍,至尊天下第一軍第1軍,下山猛虎王牌軍第27軍,轉戰千里虎狼軍第47軍,揚名朝鮮鋼鐵軍第20軍,鐵膽英豪頭炮軍第39軍,後起之秀旋風軍第42軍,智勇雙絕霸王軍第54軍等等,都在我軍戰爭史上留下重彩。

人們最熟悉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萬歲軍”了。

第38軍隸屬於北京軍區,是東北野戰軍的猛虎軍和頭等王牌主力,敢打硬仗和惡仗,從東北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南方。有著最輝煌的歷史,最精彩的戰鬥故事,參加過平江起義、平型關大捷、三下江南、四戰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要戰鬥。

“四戰四平”是38軍第一個成名仗。四平戰役可謂名聞中外,被外國記者稱為“東方馬德里”。

解放戰爭期間,在兩年時間裡,國共雙方在四平展開了四次大戰役:四平解放戰,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四平戰役。

雙方共投入兵力40萬人,累計戰鬥了52天,國民黨有5萬多人被殲,我軍也犧牲了3萬多人,太慘烈了。四戰四平不僅解放了四平,對全國解放也具有重大意義。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時,外號“梁大牙”的梁興初擔任該軍軍長,是最早入朝參戰的幾個軍之一。在第二次戰役中,第38軍以一個師的兵力急行軍穿插到龍源裡和三所裡,硬是用兩條腿跑過聯軍的機械部隊,從而堵住了聯合國軍後撤的道路,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戰爭結束後,彭老總髮來賀電“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第38軍萬歲”。從此,第38軍被稱為“萬歲軍”,作家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正是以他們為主題而寫的,成為家喻戶曉的部隊。

第38軍在各集團軍中兵力最多,兵種最齊,武器裝備最優良,火力、機動力、突襲力、防禦力、快速反應能力等都是全軍首屈一指的,是中國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流拳頭部隊,是王牌中的王牌。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集團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王牌。歷史最悠久,是我軍的“拳頭”部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鐵軍”,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建國以來的歷次對外作戰,戰績顯赫。戰鬥經驗之豐富、戰鬥素質之高、戰鬥作風之英勇都是冠蓋全軍。

歷史最悠久:第54軍下屬的127師是我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原為孫中山的“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著名的“葉挺獨立團”,贏得“鐵軍”美譽。以此為基礎組織了“八一南昌起義”,成為我軍的建軍標誌。

後來朱德元帥帶領該部隊上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師,被稱為“朱毛紅軍”,即以後的紅四軍、紅一軍團,在長征路上“飛奪瀘定橋”。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都是我軍中頭號一等一的王牌主力部隊。

戰星雲集:我軍歷史上的一些頂級名將都是出自該師或在該師任職,如林彪、粟裕、徐海東、黃克誠等。戰功赫赫、猛將如雲,從建師起獲得的功勳多不勝數,戰鬥經驗之豐富、戰鬥素質之高、戰鬥作風之英勇都是冠蓋全軍。

戰績輝煌:第54軍下屬的135師,在衡寶戰役中,先期楔入敵人縱深,擊退了優勢敵軍的多次進攻,扭住敵人,為全殲桂系4個主力師起了關鍵作用。

第54軍參加了西藏平叛作戰,中印邊境戰爭,中越邊境戰爭西線戰役。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是當時打得最好的幾個部隊之一。

在中印自衛還擊戰中,54軍130師取得“瓦弄大捷”,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軍團,威震印度軍界。至今印度陸軍軍官學校模擬實戰考試時,假想敵的規模不管是軍或師或旅,番號總取“54”,第54軍成了印度死敵。

54軍下屬的第162機械化師是“拳頭師”,是我軍第一批“快速反應部隊”。54軍還有全軍規模最大的陸航大隊。

第54軍團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重裝的三個快速反應集團軍之一,是歷史最悠久、戰星雲集,戰績輝煌的王牌部隊。

當然,還是許多部隊都非常了不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是我們當代最可愛的人。

軍事實力的強大,無疑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那些卓越名將和他們的麾下王牌軍隊成了保家衛國最為重要的屏障,歷史永遠記得他們!


紫荷944


魏國的武卒,秦國的虎狼之師,袁紹的先登,曹操的青州兵,岳飛的背嵬軍,袁崇煥的關寧騎兵,秦良玉的白杆軍,皇太極的前鋒營。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1、武卒

武卒是軍事天才吳起訓練的,是戰國最早出現的職業兵。這種部隊專門訓練、財政供養,比起小規模與協同作戰差的貴族部隊基本是吊打狀態,打部落兵也是碾壓。所以才有了魏國拓地的過程。

(魏武卒

2、秦國的虎狼之師

武卒確實強悍,但職業兵比起源源不斷的徵兵基本就歇菜了,相對於訓練啥的,能從財政汲取、人數動員上才是根本。秦國就靠著他強大的汲取能力與動員力征服了東方六國。

(秦兵)

3、先登

麴義的先登士兵能擊敗袁紹的輕裝騎射騎兵白馬義從,在於這支軍隊長期在西北作戰,士兵的紀律、戰術協調都很強悍。

如果讀《三國志》會發現,西涼的步騎兵在內地基本就是碾壓狀態。

(麴義)

4、曹操的青州兵

任何訓練有素的部隊都很難在長期作戰中比得過軍政一體的政權。

曹操的青州兵就在於耕戰結合,入則為農、出則為兵。積累大量的糧食,在出徵時候也可以大規模作戰。

如果說西涼兵是武卒,那曹操的青州兵就是虎狼之師。

(屯田令)

5、袁崇煥的關寧騎兵

關寧騎兵是募兵制也是徵兵制,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在招兵上有徵兵性質,如果缺乏兵源,直接從遼東人中就地僉發;在養兵上有募兵性質,士兵每個月1.4兩白銀,0.5石糧食,住營房,隨時出兵。這和九邊的部隊是不一樣的。

這支部隊裝備好,紅衣大炮、鳥槍、新式盔甲等應有盡有;補給也充足。

(關寧鐵騎)

同時這支部隊編制上、訓練上、營伍協調上對之前的明邊軍都是一個大的突破。

6、皇太極的前鋒營

八旗出征還帶廝卒,一支戰鬥部隊基本有對應的陪同人員;其中精銳的選為護軍,最精銳的就是前鋒營,大致為每個佐兩個人,總計在1700人。

重甲騎兵,主要負責戰場突破作戰。

相對於明軍的募兵制,清軍勝在強大的動員力。

(清軍)

總之:

歷史上的精銳部隊,無疑是常備軍(職業兵)下的嚴格訓練,長期參加作戰;或者是耕戰一體下的超大規模動員,能在消耗中擊潰對手,而且耕戰一體體系下維持的部分常備軍戰鬥力也很強悍。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