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快好省”到线上线下高质量消费 京东的消费升级实践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种促销打折优惠券满天飞,而随后的各种战报又占据了新一周的头条。当生活趋于平静,我们有必要去探讨一个问题,即,今年的双十一,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新趋势?或者说,在时代大潮之下,消费者到底需要的是双十一这样的大促,还是其背后的实力电商所提供的好物、好服务?

其实,大促节点往往是最能考验一家电商平台的时候,过去多年,每逢双十一,传统的三通一达往往是快递变“慢递”,但是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京东,却每年都被用户为其神速所称道。用户对物流的快是没有止境的,而像京东、苏宁等等也在不断地通过仓配网络布局的做深做透去实现提速。

而消费者对“快”的追求背后,实际上是对好物的期待,是品质消费的自然延展。尤其是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之下,双十一真正值得业界探讨的,是消费升级这个命题应该如何去拆解,或者说,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时代,消费升级到底体现在哪些维度,电商平台或者说泛零售产业应该如何找准推动而非简单迎合消费升级的正确姿势?刚交出一份刷新记录的双十一成绩单的京东的实践,或许能给我们以更多启迪。

从“多快好省”到线上线下高质量消费 京东的消费升级实践


这个双十一,京东用户高质量消费“席卷而来”

双十一前半个月刷屏朋友圈的戴森卷发棒,在双十一当天,全网六成从京东售出,首批更是15秒售罄;与往年囤货洗洁精相比,今年京东上大容量嵌入式洗碗机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4倍多。从以前去理发店做头发到拔草戴森卷发棒、从囤洗洁精到买洗碗机,这就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以京东电器为例,11月11日0点开始,各品类电器产品销售额就一路飙升,不断刷新销售纪录。电视品类仅用36秒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荣耀、小米、OPPO、vivo等品牌销量同比均超200%,京东电脑数码作为传统品类依然增势强劲,笔记本电脑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翻译机销量是去年同期的36倍。像翻译机这样的物件,虽然单价并不贵,但是这体现的却是消费升级,因为翻译机的使用场景更多的是境外商旅等,这意味背后是中产等高净值人群在购买消费。

服饰、奢侈品等品类,在以前并不是以3C起家的京东的强项,但是从战报看,却能看出时尚生活品类的高质量消费爆发,譬如,京东上美度腕表11月前9天的销量已是10 月整月的1.8倍;11月8日京东奢侈品日直播更是有86万人观看,直播结束后意大利高级定制西装品牌CANALI成交额比前一日增长859%。

消费升级实际上体现的并不是要一味地购买高价产品,而是消费者从仅仅看价格、被促销打折所吸引有着质的不同。追求品牌、追求高端、追求体验,在此基础上追求更便宜、服务体验更好,这是消费升级下赢得用户的关键。京东过去多年来一直以“多快好省”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服务,而今年双十一则是继续主打全球好物,以好物、好价格、好服务实现了全品类高质量消费的爆发。甚至说,不仅仅是消费升级成就了京东的全品类爆发,也是京东的全方位高质量消费生态打造,推动了消费升级的热度。

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升级的“上天”和“入地”

自从京东提出无界零售以来,做了很多打破边界的实践,而一个核心便是在消费升级时代打破线上线下藩篱,以“上天入地”般的爆发力构建无界零售生态,全方位推动消费升级,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

譬如,今年11.11,京东就联合了上千品牌、60万家门店掀起了无界狂欢,把大促办到消费者家门口,而凭借京东将无界作为战略级方向,因此,与其他一些电商平台表面上的线下试水不同,京东是切实的将品牌、商品、服务、体验带到了全国,而且不只是一二线城市,还有下沉市场。这种深及生活各个角落的零距离购物体验,其实正说明,消费升级不是大城市用户的专利,三四线甚至十八线的用户也通过京东实现了消费升级。

像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京东之家、京东便利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家电专卖店等创新业态,其实都是京东基于“高质量的消费”为用户升级生活的赋能,像京东家电专卖店在双十一的下单金额就达到去年同期的5倍,生鲜网红门店7FRESH 客流近半年翻一倍,11.11期间单店3小时破万。而除了这些业态,京东还与曲美、红豆、五星电器等众多品牌合作创新门店,这同样是线上赋能线下的一个重要举措,要是京东“无界零售”的实质落地。以曲美京东之家北五环旗舰店为例,这家店以场景化零售重构空间,提供了150个合作品牌的30000种家居家装相关爆品,还提供选品、设计、采购、装修一体的C2B定制服务,让消费者轻松打包一个“家”带走。而这一消费升级“新物种”仅今年10月销售额的就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79.8%,这一创新模式还被央视11.11专题予以报道。


从“多快好省”到线上线下高质量消费 京东的消费升级实践

业态创新的背后,实际上是技术的创新,像Mirror+、身临其“镜”、虚拟货架等多项黑科技,在线下的应用,就不仅是让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升级还有对购物场景的升级。而就在双十一期间,京东X未来餐厅在天津开张,智能机器人进行菜品烹制、自动驾驶机器人完成传菜、中央厨房按照标准化食谱配菜……,这种看起来与电商“卖货”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去细究一下的话会发现,京东正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打造出了一个大线条,从此没有边界、没有线上和线下之分,有的只是受众“高质量的消费”需求是否在全场景得到升级和满足。

关于京东线上线下融合与消费升级之间的交融,还有很多双十一的数据可以列举,这里就不再赘述。一言以蔽之,线下是电商的新战场,双线打通融合只是京东无界零售的基本功,技术的创新、自营物流体系的独特优势、全品类构筑的品牌矩阵生态、大数据下的用户画像和反向定制……如此种种,都让京东成为消费升级的“拔草地”。

“人和”需求释放未来还有更大可想空间

新中产崛起、新生代涌现的“人和”大势下,对消费升级、体验提升、模式颠覆、生态构筑还有很多想象空间。通过这次双十一,我们通过京东的战报看到高质量消费大潮已经到来,这背后是京东对消费升级下需求变化的洞察,是对“人和”的对接。

无论是各种“黑科技”还是智能供应链、金融等资源的整合,京东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体验的升级背后,则是通过为线上线下的合作伙伴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整个零售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研发、智能制造。而随着这种对产业链上游的赋能,其实最终是对消费端的一种回馈,让消费者能在京东买到更合心的商品、获得更优的体验。

而且,京东还在自营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售后的完整闭环基础上,通过打造自有品牌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消费。就在双十一预热期间,京东“品质生活日”主推的京东自有品牌“京造”销售额数据爆发,是9月份日均销售额的15倍,是6·18活动期间销售额的1.5倍。消费者“捧场”的背后实际上正是对消费升级下的高品质购物体验的追求。尽管京造、京选等自有品牌还在发展探索阶段,但是背倚京东成熟、完善的零售基础设施和对品质的把关,为质价比和性价比兼顾的高质量消费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从“多快好省”到线上线下高质量消费 京东的消费升级实践


而消费升级还有一个问题,便是用户在消费之后的售后等服务保障。对此,京东推出闪电退款、价格保护、生鲜优鲜赔、美妆过敏无忧、尿裤红屁屁无忧、酒类破损包赔等一系列放心购服务,正是让售后服务也变得更有高质量“范儿”,更符合消费升级时代用户对服务的深度满足感。像价格保护,这在全网来说京东都算是首创,而现在,已经做到在未收货前,只要商品已经在配送途中,用户就可获得差价补偿,这看似赔本的买卖,其实正是消费升级中效率提升、沟通成本降低(不需找客服,直接自助价保)、体验颠覆。无品质,不升级。体验作为“高质量的消费”的核心要义,京东在今年还专门成立了客户卓越体验部,这个部门的工作就是专门研究各种超级体验能力的落地。

从“多快好省”到线上线下高质量消费 京东的消费升级实践


整体来看,虽然消费升级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口头禅,但对京东来说,从其一系列的深耕细作来看,其已经不只是迎合消费升级蹭流量、抢红利,而是在为消费升级定标准、树标杆、构秩序、定调子。一如京东集团CMO兼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所言,随着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高质量的消费诉求呼之欲出。围绕新时期消费者“高质量消费”的核心诉求,京东依托零售基础设施优势,持续、深入整合站内外优势资源,致力用线上线下、站内站外一致性的高质量购物体验,打造新时期零售行业消费服务的“新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