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要發動珍珠港事件?

燕北閒人


工業生產總值美國2000億美元,日本只有90億,相差22倍,鋼產量相差接近6倍,煤炭相差7倍,銅鋁等金屬產量差距達到8-9倍,工人數量差距5倍,電力差距45倍,最重要石油產量高達200倍。

這就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兩國的差距,山本五十六畢業於哈佛大學,他很清楚美國的實力以及它的戰爭動員力,也曾反對過對美作戰計劃,然而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偷襲珍珠港,那麼為什麼日本明知這個行為會為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還是要做,原因有幾點,我嘗試分析,如有不足,請海涵。

1,中國

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公認的侵略戰爭,戰爭的本質在於掠奪,日本看中的是中國的國土以及各種資源。

他們天真的以為可以快速地征服中國,進而獲得大量資源,石原莞爾提出入侵山西,其原因就是他認為山西存在大量的石油資源。

然而事實上日本卻因此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雖然這場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苦難,但日本每一天也不得不投入鉅額的人力物力以支持戰爭繼續進行。

甚至於他們曾經幾次聯繫當時的國民政府嘗試和解,打算回到1937年以前的狀態,但都被拒絕了。

2,日本資源匱乏

當時的中國的確積弱積貧,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然而即使是這樣,中國人萬眾一心,遲早會把日本趕出中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中國可以打持久戰,日本不可以

,它拖不起。特別是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後,日本對資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卻難以得到補充,特別是一些重要的資源,比如燃油,對外依賴比例太高,達到80%以上,這等於日本的脖子被美國掐在手中。

3,動了別人的蛋糕

日本缺乏資源,在中國也沒搶到他想要的資源,那麼怎麼擺脫被人所控制的局面呢?

日本把手伸向了東南亞,東南亞各國在當時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而德國橫掃歐洲戰場,給了日本一個機會。

包括法國在內的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已經淪陷,歐洲對東南亞的控制已經大不如前,事實上正處於真空狀態,而且東南亞有日本所需要的豐富石油,橡膠等各種資源,起初日本還希望通過外交方式向荷蘭索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但卻被拒絕了, 那麼一向狂妄的日本決定動用武力,入侵東南亞諸國。

日本的行為動了西方的蛋糕,也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為此美國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以及貿易禁運。

4,狗急跳牆

美國的制裁等於要了日本的老命,雖然暫時還不會,但只要美國想,隨時都可以餓死日本,這是日本絕不接受的,與其苟延殘喘,還不如放手一搏,即便是現在很多日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日本在當時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

日本是個善於襲擊的國家,他寄希望於珍珠港之戰,幻想一戰打垮美國,取得太平洋的控制權,或者通過這場戰爭迫使美國不介入亞洲戰爭,但這種惡劣的行為,與卑鄙的手段起了反作用,給了美國人介入戰爭的口舌。

總之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一場其並不想打,卻又不得不打的戰爭,原因則是因為爭奪資源,特別是石油資源,說是一場石油戰爭並不為過,日本如果有豐厚的資源補給,它輕易不會動西方的蛋糕,也不會因此與美國攤牌,更不會偷襲珍珠港,最起碼在1941年不會,畢竟美國一直在發戰爭財,支撐日本的侵略戰爭,僅1937-1939年對日本出口的戰略原料以及軍用物資就達到5.1億美元。


煙雨醉逍遙


1.美國的禁運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日本軍部的想法是,用6個月左右的時間拿下整個中國。

事實證明,那是個美麗的扯。

別說整個中國,半個中國他們都佔不明白。前面有國軍橫亙,後面有八路軍和游擊隊神出鬼沒。日本人感到頭有點大。

正在這時,美國人開始“小動作”了。先是通過滇緬公路給中國運送武器彈藥,後來還給日本人來了個重要物資禁運。

橡膠、石油、鐵礦石等重要戰略物資的禁運政策,讓日本人如坐針氈。

2.德、日、意三國成立軸心國聯盟時,就已經明確了刮分全球。也就是說,和美國打一場生死決戰,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關鍵在於,什麼時間,怎麼打的問題。

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圈”,包括東南亞。

3.德國希望日本北進蘇聯,兩面夾擊蘇聯。但是,日本人經過一次諾門坎戰役之後,對蘇聯人有了恐懼心理。

南下打美國還是北進攻蘇聯,日本軍部決定南下攻打美國。

作為日本國內知名的“美國通”,山本五十六是堅決不同意南下攻打美國的。因為,他深知美國的工業實力。

一旦美國人下決心要對付日本,那日本就只能等著輸掉這場戰爭。

但是現在,軍部已經決心與美國開戰。怎麼辦?

山本五十六這個賭徒決定攻打珍珠港。

之所以偷襲珍珠港,主要是因為這裡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如果能在戰爭初期,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全部打垮,那麼日本就有可能逼著美國坐到談判桌上。

事實上,山本五十六差點取得成功。可惜那天,航空母艦鬼使神差地駛離了基地。否則,整個二戰戰史都要改寫。


吉林麻辣豆


看似日本主動挑起戰爭,其實也是被逼無奈,美國封鎖太平洋對日本石油禁運,使日本的石油儲備只夠用一年,狗急跳牆而已。日本得到的情報是美國大部分航母都在珍珠港裡,所以山本五十六才會偷襲珍珠港,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而等到偷襲前,美國把航母都調到別的地方了,只留幾艘巡洋艦。種種跡象表明,珍珠港是羅斯福為了參戰實施的苦肉計。1掐斷日本的海上補給線,把日本人逼急。2把大部分航母都集中到珍珠港給日本人下餌。3偷襲頭一天把全部航母都調走。4珍珠港這麼重要的地方竟然沒有防空設施。5飛機露天密集停放在跑到上。6國民黨截獲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送到美國總統手裡,總統故意置之不理。7美國自己的情報部門也破譯了日本的電報,總統還是不聞不問。8故意拖延會見日本大使的時間,使日本大使沒能在戰爭開始前對美宣戰,使日本落下了不宣而戰的把柄。

事實證明,珍珠港事件成功激起了美國反戰民眾的憤怒,為美國參戰找到了抓手。


簡簡單單147595602


偷襲珍珠港是日本走的最錯誤的一步,明明知道美國實力雄厚,根本就打不過,可是卻偏偏選擇偷襲美國,迫使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註定了日本的失敗。

日本常年累月的發起戰爭,由於本身就是島國,資源匱乏,已經無法在通過日本國內繼續支持這場二戰戰爭。

當時,日本很多的兵力已經分散在亞洲地區,且已經被牽制,然而國內卻出現資源不足問題。日本當時面臨了要麼退出戰爭投降,要麼從新開闢戰場,掠奪資源,日本果斷選擇了後者,繼續偷襲美國珍珠港。原本第一、二世界大戰,美國只想安穩的坐收漁翁之利,卻也不曾想自己也被迫加入二戰。



最後,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8月6日在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EMG橙光


日本人不是傻子,日本人也不想在中國還沒有打下的情況下去進攻美國。然而自從美國施行對日石油禁運以及凍結日本在美資產,日本就很難過了。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資源極其匱乏,尤其是石油,橡膠,礦物質等資源。戰爭是無底洞,無論是人,還是資源,投進去很快就消耗完了。日本當時的石油資源只夠使用半年的了,還是以最節省的情況算的。日本為了讓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必須掠奪東南亞的橡膠,石油等資源。而菲律賓,印度等地盤實際上是英美的殖民地。就必須和英美開戰,所以日本在和美國無法取得談判勝利的情況下,進攻珍珠港企圖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利用海軍優勢,逼迫美國。山本五十六也知道美國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啟,以日本的國力根本無法抗衡,必須在美國開啟戰爭模式之前打垮美國海軍,所以偷襲珍珠港就勢在必行了



大道寺tomoyo醬


1939年,日本在北上過程中與蘇軍在諾門坎發生戰鬥,在戰鬥中遭到蘇聯的爆打,雖然蘇聯的傷害和損失更大,但是日本已經放棄北進,從而考慮“南進”。


在侵佔中國大面積國土的同時,日本人也在積極探索著藏在中國大陸地底下的石油能源,雖然日本已經佔領了東北和山西的煤礦,但是直到戰後他們都沒有發現中國存在著油田。但是現代戰爭機器無論是軍艦、坦克、飛機等都需要石油才能進行運轉,而到1940年日本的施儲備石油資源基本上用完,而1940年美國宣佈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這就等於掐住了日本的脖子。

日本佔領山西太原兵工廠,在太原兵工廠裡面發現的湯姆遜衝鋒槍

沒有石油運轉著巨大的戰爭機器,那麼日本除了結束中國戰場的戰爭之外把還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南下掠奪東南亞的油氣資源。而東南亞的是英國和美國的殖民地,掠奪他們的殖民地,就相當於和英美開戰。日本確定要南下進行掠奪油氣之後,就必須要解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所以為給美國太平洋艦隊一個致命打擊,山本五十六出人意外的發動了珍珠港偷襲戰。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跟著我念

沒錯就是因為窮。當時東南亞掌握在美國人手中,而日本人的兩種必要的戰略物資石油和橡膠都得從哪裡獲取(鋼鐵原材料多是從美國本土提供)。而在中國戰場上陷入僵持階段後,日本人的佔領區卻不能給日本提供這兩種物資。雖然表面上看日本佔領了大片的土地,得到了煤礦,木材,人力,土地,糧食這些資源,但是這些東西對戰爭和軍隊而言還是不夠。只有得到了足夠的石油日本本土的工業才能源源不斷的位前線的部隊提供物資。而橡膠則是給軍隊提供細節補充,比如輪胎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必須奪下東南亞,而擋在面前的就是美國人的太平洋艦隊。只有胖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失去作用或者摧毀,日本才能把東南亞握在手裡,同時沒有太平洋艦隊,美國人和日本的談判就會有很多顧慮,進而有可能讓美國人做出新的讓步(比如讓美國人可以給日本提供鋼材)。

所以綜上,日本人要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或者讓其完全失去作用。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炸掉珍珠港。珍珠港被摧毀後,老美就失去了本土和東南亞之間的中轉站。老美的太平洋艦隊即便沒有全部被打沉,也會因為失去珍珠港這個補給站從而更長的時間無法發揮作用。

不過從日本人乾的結果來看,雖然突襲珍珠港乾的很漂亮,但是所有的戰略目的幾乎都沒達到。

太平洋艦隊沒有被全部摧毀就算了,珍珠港也沒能全部炸燬,沒炸油庫的事先不算,船塢,機場,這些地方美國人用幾周的時間修復了。沒有達到山本五十六通過炸港癱瘓太平洋艦隊的目地。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對於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有以下幾點重要原因:第一,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能源短缺。因此,成為其稱霸世界的致命弱點。第二,佔領中國的東北後,獲得了許多資源。但是作為戰爭中息息相關的重要能源一一石油。無法保證。不是東北沒有石油。而是愚蠢的日本地質專家沒有勘探找到。第三,“北進計劃”的失敗。日本東京當局,在偷襲珍珠港以前,為“北進”和“南進”的策略爭論不休。“北進計劃”是以陸軍向蘇聯西伯利亞發動攻勢,目標是進攻貝加爾湖一帶。“南進計劃”則是以海軍為主,奪取東南亞資源(特別是荷屬印度尼西亞的石油)。日本關東軍為了考察和驗證蘇軍戰力,為進一步的戰略方向探索。挑起了在中蒙邊界東部的“諾門坎事件”及其他地方(張鼓峰事件)。經過蘇軍的英勇作戰,關東軍遭到慘敗。這兩次武裝衝突的結局,對日蘇以後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說明蘇聯紅軍的實力對日本陸軍來說仍然相當強大。導致日本改為傾向採取南進的戰略方針。蘇聯避免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在以後的蘇德戰爭,以致於在戰爭的重要關頭,可以放心調動精銳,為戰爭的勝利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導致了中蘇邊境地區的日本關東軍不敢進攻蘇聯。第四,超幻想的幻覺心理,不切合實際自我膨脹心理。在日本高層及許多軍隊指揮官的心理。都有根深蒂固的賭一把思想。並且有許多戰果均為豪賭冒險所獲。總以為可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讓錯覺慣壞了,最後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為自已的行為買單。第五,日本沒有任何途徑獲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給。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末百分之九十的石油來自於進口,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來自美國。日本對亞洲國家的侵略,明顯對美國在遠東的利益構成了威脅。羅斯福總統為了遏制日本在亞洲的肆意擴張。利用1940年7月,通過的《出口控制法案》,對日本實施鋼鐵出口禁令,之後又實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禁運。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財產,從根本限制斷絕了石油供給給日本的渠道。北進的失敗,得到石油的渠道被堵死。經過與美國談判爭取失敗。經過充分準備,只能利用“南進計劃”進行侵略搶奪。“頭號攔路虎”美國首當其衝,摧毀美國海軍力量提上日程。偷襲珍珠港成為戰略目標。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將一個具有強大工業能力和實力的國家送入反法西斯陣營,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了強大的物力,為取得勝利增加了強有力的保證。


隴上藏園


二戰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涉及國家最廣的世界戰爭,以中蘇英法美等同盟國戰勝德日意等法西斯軸心國,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結束。

二戰初期,法西斯軸心國妄圖速戰速決,尤以日本最為狂妄,妄圖三個月亡我中華,然而,遭到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深陷中國戰場,其企圖迅速解決中國戰爭的幻想破碎。

隨著,日本在中國、以及東南亞戰場擴大,戰線的拉長,需要龐大的戰爭資源來維持戰爭,而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小國,為了戰爭必須的資源,日本高層曾制定想北上南進策略,北上進攻蘇聯與德軍會師;南進則是以太平洋為跳板進攻美國。

日本高層對兩二套計劃都十分鐘意,然而,以當時日本的財力兵力只能二選一。1939年的諾門坎戰爭讓日本對蘇聯心存畏懼,不敢冒然進攻蘇聯。其次,由於日本侵佔了美國在東南亞利益,美國對日本實施物質禁運,日本高層經過慎重考慮,最終決定實施南進計劃。

日本偷襲珍珠港,妄圖打殘美國海軍,打通日本與德國的海上交流通道。

然而,偷襲珍珠港並沒有達到預期戰略要求,不僅美國航母逃過一劫,而且,珍珠港的油庫、飛機維修庫也完好無損,反而將美國拉入二戰,加入到同盟國,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導致日本二戰失敗。


大風起兮雲飛揚y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時間是8日,山本五十六發給南雲忠一的密報“攀登新高峰1208”,意思是於12月8日發動偷襲行動。南雲可是個牛人,能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憑著海圖帶著日本聯合艦隊偷襲了珍珠港。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沒有衛星導航,這可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轉的。日本聯合艦隊共發動兩個攻擊波次,投了40枚魚雷,556顆炸彈。美軍8艘輔助艦全部被毀,3艘戰列艦,2沉1傷,死亡2403人,傷1178人。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如果馬上死和晚幾天死可以選擇,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晚幾天死。拼一下,說不定不用死了也說不定。因為美國的海上封鎖,日本的戰略資源已經供不上了。尤其是石油,而東南亞有那玩意,但那是英美的勢力範圍。如果硬搶,不搞掉背後的大佬,就算搶到了也拿不走。僅憑日本的石油儲備,根本支撐不起他們的侵略戰爭。沒有石油,日本的戰機、戰艦、坦克等都是一堆廢鐵。所以無論如何,和美國一戰都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能不能先滅掉太平洋艦隊,重創也行,逼你和談。就算你不和談,等你美國恢復元氣,我已經拿下東南亞,利用這些資源,也有和你美國一戰之力。如果運氣好再打敗你美國,東亞就是日本一家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