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珍珠港事件?

燕北闲人


工业生产总值美国2000亿美元,日本只有90亿,相差22倍,钢产量相差接近6倍,煤炭相差7倍,铜铝等金属产量差距达到8-9倍,工人数量差距5倍,电力差距45倍,最重要石油产量高达200倍。

这就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两国的差距,山本五十六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很清楚美国的实力以及它的战争动员力,也曾反对过对美作战计划,然而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偷袭珍珠港,那么为什么日本明知这个行为会为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还是要做,原因有几点,我尝试分析,如有不足,请海涵。

1,中国

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公认的侵略战争,战争的本质在于掠夺,日本看中的是中国的国土以及各种资源。

他们天真的以为可以快速地征服中国,进而获得大量资源,石原莞尔提出入侵山西,其原因就是他认为山西存在大量的石油资源。

然而事实上日本却因此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虽然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日本每一天也不得不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以支持战争继续进行。

甚至于他们曾经几次联系当时的国民政府尝试和解,打算回到1937年以前的状态,但都被拒绝了。

2,日本资源匮乏

当时的中国的确积弱积贫,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然而即使是这样,中国人万众一心,迟早会把日本赶出中国,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可以打持久战,日本不可以

,它拖不起。特别是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后,日本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却难以得到补充,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资源,比如燃油,对外依赖比例太高,达到80%以上,这等于日本的脖子被美国掐在手中。

3,动了别人的蛋糕

日本缺乏资源,在中国也没抢到他想要的资源,那么怎么摆脱被人所控制的局面呢?

日本把手伸向了东南亚,东南亚各国在当时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而德国横扫欧洲战场,给了日本一个机会。

包括法国在内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已经沦陷,欧洲对东南亚的控制已经大不如前,事实上正处于真空状态,而且东南亚有日本所需要的丰富石油,橡胶等各种资源,起初日本还希望通过外交方式向荷兰索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但却被拒绝了, 那么一向狂妄的日本决定动用武力,入侵东南亚诸国。

日本的行为动了西方的蛋糕,也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为此美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以及贸易禁运。

4,狗急跳墙

美国的制裁等于要了日本的老命,虽然暂时还不会,但只要美国想,随时都可以饿死日本,这是日本绝不接受的,与其苟延残喘,还不如放手一搏,即便是现在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日本在当时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日本是个善于袭击的国家,他寄希望于珍珠港之战,幻想一战打垮美国,取得太平洋的控制权,或者通过这场战争迫使美国不介入亚洲战争,但这种恶劣的行为,与卑鄙的手段起了反作用,给了美国人介入战争的口舌。

总之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一场其并不想打,却又不得不打的战争,原因则是因为争夺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说是一场石油战争并不为过,日本如果有丰厚的资源补给,它轻易不会动西方的蛋糕,也不会因此与美国摊牌,更不会偷袭珍珠港,最起码在1941年不会,毕竟美国一直在发战争财,支撑日本的侵略战争,仅1937-1939年对日本出口的战略原料以及军用物资就达到5.1亿美元。


烟雨醉逍遥


1.美国的禁运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日本军部的想法是,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拿下整个中国。

事实证明,那是个美丽的扯。

别说整个中国,半个中国他们都占不明白。前面有国军横亘,后面有八路军和游击队神出鬼没。日本人感到头有点大。

正在这时,美国人开始“小动作”了。先是通过滇缅公路给中国运送武器弹药,后来还给日本人来了个重要物资禁运。

橡胶、石油、铁矿石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禁运政策,让日本人如坐针毡。

2.德、日、意三国成立轴心国联盟时,就已经明确了刮分全球。也就是说,和美国打一场生死决战,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关键在于,什么时间,怎么打的问题。

日本人的“大东亚共荣圈”,包括东南亚。

3.德国希望日本北进苏联,两面夹击苏联。但是,日本人经过一次诺门坎战役之后,对苏联人有了恐惧心理。

南下打美国还是北进攻苏联,日本军部决定南下攻打美国。

作为日本国内知名的“美国通”,山本五十六是坚决不同意南下攻打美国的。因为,他深知美国的工业实力。

一旦美国人下决心要对付日本,那日本就只能等着输掉这场战争。

但是现在,军部已经决心与美国开战。怎么办?

山本五十六这个赌徒决定攻打珍珠港。

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如果能在战争初期,把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全部打垮,那么日本就有可能逼着美国坐到谈判桌上。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差点取得成功。可惜那天,航空母舰鬼使神差地驶离了基地。否则,整个二战战史都要改写。


吉林麻辣豆


看似日本主动挑起战争,其实也是被逼无奈,美国封锁太平洋对日本石油禁运,使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用一年,狗急跳墙而已。日本得到的情报是美国大部分航母都在珍珠港里,所以山本五十六才会偷袭珍珠港,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而等到偷袭前,美国把航母都调到别的地方了,只留几艘巡洋舰。种种迹象表明,珍珠港是罗斯福为了参战实施的苦肉计。1掐断日本的海上补给线,把日本人逼急。2把大部分航母都集中到珍珠港给日本人下饵。3偷袭头一天把全部航母都调走。4珍珠港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防空设施。5飞机露天密集停放在跑到上。6国民党截获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送到美国总统手里,总统故意置之不理。7美国自己的情报部门也破译了日本的电报,总统还是不闻不问。8故意拖延会见日本大使的时间,使日本大使没能在战争开始前对美宣战,使日本落下了不宣而战的把柄。

事实证明,珍珠港事件成功激起了美国反战民众的愤怒,为美国参战找到了抓手。


简简单单147595602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走的最错误的一步,明明知道美国实力雄厚,根本就打不过,可是却偏偏选择偷袭美国,迫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注定了日本的失败。

日本常年累月的发起战争,由于本身就是岛国,资源匮乏,已经无法在通过日本国内继续支持这场二战战争。

当时,日本很多的兵力已经分散在亚洲地区,且已经被牵制,然而国内却出现资源不足问题。日本当时面临了要么退出战争投降,要么从新开辟战场,掠夺资源,日本果断选择了后者,继续偷袭美国珍珠港。原本第一、二世界大战,美国只想安稳的坐收渔翁之利,却也不曾想自己也被迫加入二战。



最后,美国在1945年8月6日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8月6日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EMG橙光


日本人不是傻子,日本人也不想在中国还没有打下的情况下去进攻美国。然而自从美国施行对日石油禁运以及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日本就很难过了。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尤其是石油,橡胶,矿物质等资源。战争是无底洞,无论是人,还是资源,投进去很快就消耗完了。日本当时的石油资源只够使用半年的了,还是以最节省的情况算的。日本为了让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必须掠夺东南亚的橡胶,石油等资源。而菲律宾,印度等地盘实际上是英美的殖民地。就必须和英美开战,所以日本在和美国无法取得谈判胜利的情况下,进攻珍珠港企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利用海军优势,逼迫美国。山本五十六也知道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启,以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抗衡,必须在美国开启战争模式之前打垮美国海军,所以偷袭珍珠港就势在必行了



大道寺tomoyo酱


1939年,日本在北上过程中与苏军在诺门坎发生战斗,在战斗中遭到苏联的爆打,虽然苏联的伤害和损失更大,但是日本已经放弃北进,从而考虑“南进”。


在侵占中国大面积国土的同时,日本人也在积极探索着藏在中国大陆地底下的石油能源,虽然日本已经占领了东北和山西的煤矿,但是直到战后他们都没有发现中国存在着油田。但是现代战争机器无论是军舰、坦克、飞机等都需要石油才能进行运转,而到1940年日本的施储备石油资源基本上用完,而1940年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这就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

日本占领山西太原兵工厂,在太原兵工厂里面发现的汤姆逊冲锋枪

没有石油运转着巨大的战争机器,那么日本除了结束中国战场的战争之外把还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南下掠夺东南亚的油气资源。而东南亚的是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掠夺他们的殖民地,就相当于和英美开战。日本确定要南下进行掠夺油气之后,就必须要解决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所以为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一个致命打击,山本五十六出人意外的发动了珍珠港偷袭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跟着我念

没错就是因为穷。当时东南亚掌握在美国人手中,而日本人的两种必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和橡胶都得从哪里获取(钢铁原材料多是从美国本土提供)。而在中国战场上陷入僵持阶段后,日本人的占领区却不能给日本提供这两种物资。虽然表面上看日本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得到了煤矿,木材,人力,土地,粮食这些资源,但是这些东西对战争和军队而言还是不够。只有得到了足够的石油日本本土的工业才能源源不断的位前线的部队提供物资。而橡胶则是给军队提供细节补充,比如轮胎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必须夺下东南亚,而挡在面前的就是美国人的太平洋舰队。只有胖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失去作用或者摧毁,日本才能把东南亚握在手里,同时没有太平洋舰队,美国人和日本的谈判就会有很多顾虑,进而有可能让美国人做出新的让步(比如让美国人可以给日本提供钢材)。

所以综上,日本人要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或者让其完全失去作用。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炸掉珍珠港。珍珠港被摧毁后,老美就失去了本土和东南亚之间的中转站。老美的太平洋舰队即便没有全部被打沉,也会因为失去珍珠港这个补给站从而更长的时间无法发挥作用。

不过从日本人干的结果来看,虽然突袭珍珠港干的很漂亮,但是所有的战略目的几乎都没达到。

太平洋舰队没有被全部摧毁就算了,珍珠港也没能全部炸毁,没炸油库的事先不算,船坞,机场,这些地方美国人用几周的时间修复了。没有达到山本五十六通过炸港瘫痪太平洋舰队的目地。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对于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有以下几点重要原因:第一,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因此,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第二,占领中国的东北后,获得了许多资源。但是作为战争中息息相关的重要能源一一石油。无法保证。不是东北没有石油。而是愚蠢的日本地质专家没有勘探找到。第三,“北进计划”的失败。日本东京当局,在偷袭珍珠港以前,为“北进”和“南进”的策略争论不休。“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贝加尔湖一带。“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日本关东军为了考察和验证苏军战力,为进一步的战略方向探索。挑起了在中蒙边界东部的“诺门坎事件”及其他地方(张鼓峰事件)。经过苏军的英勇作战,关东军遭到惨败。这两次武装冲突的结局,对日苏以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相当强大。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取南进的战略方针。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在以后的苏德战争,以致于在战争的重要关头,可以放心调动精锐,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导致了中苏边境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不敢进攻苏联。第四,超幻想的幻觉心理,不切合实际自我膨胀心理。在日本高层及许多军队指挥官的心理。都有根深蒂固的赌一把思想。并且有许多战果均为豪赌冒险所获。总以为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让错觉惯坏了,最后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为自已的行为买单。第五,日本没有任何途径获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给。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百分之九十的石油来自于进口,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来自美国。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明显对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罗斯福总统为了遏制日本在亚洲的肆意扩张。利用1940年7月,通过的《出口控制法案》,对日本实施钢铁出口禁令,之后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从根本限制断绝了石油供给给日本的渠道。北进的失败,得到石油的渠道被堵死。经过与美国谈判争取失败。经过充分准备,只能利用“南进计划”进行侵略抢夺。“头号拦路虎”美国首当其冲,摧毁美国海军力量提上日程。偷袭珍珠港成为战略目标。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将一个具有强大工业能力和实力的国家送入反法西斯阵营,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提供了强大的物力,为取得胜利增加了强有力的保证。


陇上藏园


二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涉及国家最广的世界战争,以中苏英法美等同盟国战胜德日意等法西斯轴心国,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结束。

二战初期,法西斯轴心国妄图速战速决,尤以日本最为狂妄,妄图三个月亡我中华,然而,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深陷中国战场,其企图迅速解决中国战争的幻想破碎。

随着,日本在中国、以及东南亚战场扩大,战线的拉长,需要庞大的战争资源来维持战争,而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小国,为了战争必须的资源,日本高层曾制定想北上南进策略,北上进攻苏联与德军会师;南进则是以太平洋为跳板进攻美国。

日本高层对两二套计划都十分钟意,然而,以当时日本的财力兵力只能二选一。1939年的诺门坎战争让日本对苏联心存畏惧,不敢冒然进攻苏联。其次,由于日本侵占了美国在东南亚利益,美国对日本实施物质禁运,日本高层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实施南进计划。

日本偷袭珍珠港,妄图打残美国海军,打通日本与德国的海上交流通道。

然而,偷袭珍珠港并没有达到预期战略要求,不仅美国航母逃过一劫,而且,珍珠港的油库、飞机维修库也完好无损,反而将美国拉入二战,加入到同盟国,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导致日本二战失败。


大风起兮云飞扬y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时间是8日,山本五十六发给南云忠一的密报“攀登新高峰1208”,意思是于12月8日发动偷袭行动。南云可是个牛人,能在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凭着海图带着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卫星导航,这可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转的。日本联合舰队共发动两个攻击波次,投了40枚鱼雷,556颗炸弹。美军8艘辅助舰全部被毁,3艘战列舰,2沉1伤,死亡2403人,伤1178人。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如果马上死和晚几天死可以选择,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晚几天死。拼一下,说不定不用死了也说不定。因为美国的海上封锁,日本的战略资源已经供不上了。尤其是石油,而东南亚有那玩意,但那是英美的势力范围。如果硬抢,不搞掉背后的大佬,就算抢到了也拿不走。仅凭日本的石油储备,根本支撑不起他们的侵略战争。没有石油,日本的战机、战舰、坦克等都是一堆废铁。所以无论如何,和美国一战都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能不能先灭掉太平洋舰队,重创也行,逼你和谈。就算你不和谈,等你美国恢复元气,我已经拿下东南亚,利用这些资源,也有和你美国一战之力。如果运气好再打败你美国,东亚就是日本一家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