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綠水青山,美麗大連這樣走來

蓝天绿水青山,美丽大连这样走来

蓝天绿水青山,美丽大连这样走来

在11月初的一天清晨,市民李先生再次來到馬欄河運動公園慢跑,河道水流清澈,沿岸不時可見綠植景觀,下游臨近入海口處,幾名市民正在愜意垂釣。

將時間閃回到七八年前,同樣是馬欄河沿岸,“臭味昭著”讓市民避之不及,河道內汙水四溢,黑泥堆積,個別地段垃圾遍佈。

40年,時光流轉,城市在變,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確立,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轉化為鏗鏘行動,一座重工業城市實現向美麗宜居城市的華美轉身。曾經汙水直排“三龍”入海,如今水清沙白岸綠景美;曾經頻頻遭遇霧霾籠罩,如今藍天白雲成為常態……在其背後,凝聚的是大連這座城市40年愚公移山一樣追求美好生態環境鍥而不捨的努力。

難聞的氣味將許多樹木都燻死了

日前,大連市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院長劉鳳喜向記者回顧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娓娓道來大連的環境保護史。

198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劉鳳喜進入大連市化工局環保監測站工作,從此33年的職業履歷全部紮根在環境保護一線,對城市生態環境變化有著非常切身的體會。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連的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印染等行業飛速發展,汙染物排放量增多,且呈無序狀態。全市每年排放的工業廢氣達數十億立方米,工業廢水排放量達1億多立方米。市內多處海濱浴場的沙灘上油跡斑斑;市內馬欄河、春柳河、自由河被汙染,變成臭水溝。

八九十年代,寺兒溝、甘井子、解放廣場一帶異味頻發。比如寺兒溝地區,由於大連染料廠、大連油脂化學廠兩個汙染大戶的存在,“難聞的氣味將周邊的許多樹木都燻死了”。劉鳳喜說,當時國家及地方也投入了巨資進行環境治理,但始終難盡如人意。

兩次決定性戰役,近幾年力度最大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大連環境的整治歷程,劉鳳喜認為決定性的大戰役有兩次:第一次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到2010年前後的大規模企業搬遷改造;第二次是近幾年來大連實施的大規模拆爐併網、城市汙水廠建設及中央環保督察案件整改。

“其中,治理力度最大、效果最好最明顯的是第二次。第一次戰役中,大量汙染企業搬離讓市區擺脫了工業汙染的困擾。第二次戰役將目標鎖定在燃煤鍋爐、生活汙水、黑臭水體等非工業汙染源,展開大規模治理並取得明顯成效,讓大連實現了向美麗宜居城市的華美轉身。”劉鳳喜說。

資料顯示,在劉鳳喜所說的第一次戰役中,先後有數百家企業關閉、搬離。大染和油脂化學廠遷出寺兒溝,大化、大鋼遷出老甘井子,紅星化工廠、大連製藥廠、大連中藥廠、煤氣一廠、鞍鋼石灰石礦、大機床、大水泥……在這個名單中,記者看到了一大批老大連人熟悉的廠名。

“對城市環境帶來最深刻變革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確立。”劉鳳喜說,“這幾年,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

大連“氣質”北方第一,絕對實至名歸

“現在在朋友圈曬大連的天空,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讓外地的同學朋友非常羨慕。”劉鳳喜說,“這一成績的取得均來自近三年來,大連展開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大氣汙染治理行動。”

2015年,大連空氣質量省內排名在朝陽、丹東之後。2016年,大連奮起發力,深入實施“四控一調”藍天工程,共拆除燃煤小鍋爐1416臺,提標改造1377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42663臺,報廢數量位居全省第一。這兩項工作使主要汙染物大幅減少,使2016年大連收穫299個藍天,比2015年整整增加了一個月的好天。

2017年大連再接再厲繼續攻關,收穫300個藍天,在北方重點城市中排名第一。雖然僅僅比2016多了一天,但質量和程度卻提高不少。2018年前9個月,大連成為全國169個重點城市大氣環境排名榜中,唯一進入前20名的北方城市。“從這兩份榜單可以看出,大連氣質北方第一,絕對實至名歸。”劉鳳喜說。

“美麗中國”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勵精圖治,四十不惑,一座城市實現華麗轉身。

劉鳳喜說,2012年,當時中國霧霾已經相當嚴重了,他去上海開會,與一位國內知名的大氣汙染治理專家深聊過。他問專家:您認為中國的大氣環境治理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成效。專家回答說:至少需要10年。“當時我特別失望。但是您看看現在這天,可以說,大氣環境治理效果已經非常明顯,比專家預言提前了至少5年。”

劉鳳喜說,“當然,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未來任務依舊相當繁重,但我相信,依照現在的治理路子走下去,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美麗中國必將鋪展無比壯美的圖景。”

說到這裡,具有33年“環保工齡”的劉鳳喜對未來依舊像年輕人一樣充滿幹勁、滿懷信心。

文/新商報記者 吳耀輝 圖/新商報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