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把退休金給女兒管理,對兩個兒子的生活不聞不問,老人生病後,兩兒媳婦不同意伺候,兒媳婦的這種做法對嗎?

芝兒101


退休老人有兩兒一女,卻把退休金給女兒管理,兩個兒子也成家自立了門戶,老人一直對兩個兒子的家庭不聞不問,在經濟上再也沒有幫助過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老人每個月的收入究竟是多少。

如今老人病了,要女兒和兩個兒子伺候,兩個媳婦都不同意,說老人的錢一直由女兒拿著,就應該由女兒一個人伺候。就因為老人的利益得不到均沾,就不讓丈夫去伺候老人,也太歪理邪說了,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父母有責任保障子女的身體健康,教育子女和撫養子女的義務。以誰受益,誰付出為原則,子女對父母也有幫扶的責任和贍養的義務。

雖然老人有收入,不需要兒子們贍養,老人的退休收入願意交給誰管理,就由誰管理,這是老人的權利,也同老人的遺產願意指定誰繼承,就由誰繼承是一樣的道理,誰也剝奪不了老人的權利。但是,兒子們必須擔負起幫扶老人的責任,這也是法律規定子女必須履行的義務。

話又說回來,造成這樣的局面,很有可能是這個女人太貪心,仗著父親對自己的偏愛,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承擔不起對老人的責任。也可以說是老人不明智,一碗水不端平惹下的禍根。要是老人把自己的退休金就攥在自己手裡,不讓任何一位子女替自己管保管,就不會出現在病榻上無兒伺候的現象了。


老蔣閒言


世上的事形形色色,許多老人儘管糊塗,也有自己的想法。為什麼一直與兒子兒媳不睦?只有兩種可能:1、兒子兒媳生活能力強,不需要照料,女兒屬於弱勢,不忍女兒過得太慘;2、對兒子兒媳不信任,自己的教訓太深,女兒經常噓寒問暖,付出太多,深得老人的喜愛和信任。現在老人生病了,需要兒女照料。兒子兒媳因以前情況,不想照顧,情有可原,但責不可推。父母的養老金怎麼安排,子女不能干涉,父母病了,不能自力了,兒女必須贍養。因為兒女小時候父母已盡了最大的愛心,付出了很多的代價,幾十年才把兒女養大成家。兒女們只要幾年或幾月的付出就可以報答父母,何樂而不為?至於兒媳與兒子是一個經濟體,兒媳照料老人是替兒子盡責,兒子可放心地幹事闖業掙大錢,養家餬口。然而當今社會上許多人忤逆不孝的人找各種藉口不贍養父母,誰說都白說,只有讓他們的良心受譴責吧!


山人48075


這件事情與我家的情況有點相似。我老公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七八年我的公爹因公殉職,我老公的姐姐頂了班。當時我老公執意要頂班,我婆婆說我老公學習好,以後會有出息的,就這樣我老公落下了頭疼的毛病,也輟學了。

我老公的姐姐結婚後,我婆婆一直在她們那裡看孩子做飯。我們結婚後,孩子不管看,我們租房子、蓋房子婆婆不聞不問。當時我和我婆婆說“媽,您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新蓋的房子在哪裡,不想去看看?”我婆婆說“我不想去看,也不去住”就這樣婆婆一直在我老公的大姐家居住。

光陰似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我的婆婆也是快八十歲的人了,話裡話外我婆婆總是說,閨女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後養老送終就是兒子的事情。

我婆婆七八年就開始守寡,也沒有什麼家產。現在老了,就連婆婆從小看大的外甥女也說,她姥姥就應該她大舅(也就是我們)養著。

婆婆老了,需要自己兒女照顧了,為了贍養老人互相推諉那是對老人最大的傷害!所以我和我老公商量好了,我婆婆的兩個女兒願意盡義務,我們歡迎,如果她們不願意,我們就當婆婆生我老公自己!我婆婆年輕時對我,說了都是淚,但是畢竟我婆婆也老了,快八十歲的人了,女兒認為應該兒子養老送終,我們接受,我們也不說法律上兒女都一樣,我們也不說七八年就頂班到現在每月還有好幾千的退休金,人在做,天在看!


陽光xdbc


這事本來就不屬於兒媳婦的職責範圍啊!要說去照顧的,也應該是兒子們才對。不過,老人的行為本身就有點過分,一碗水端不平,導致這樣的後果也是咎由自取。

但從法律上來說,老人養大了兩個兒子,自然應該得到兒子們的照顧。但這個規定是法律,是死的,而家庭中總是存在親情的。如果兩個兒子對於父母的行為死心了,那在父母老了以後不願意照顧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老人可以使用法律手段,讓自己的兒子照顧自己,但這個約束不了兒媳婦。所以,個人來說,我真不同情這個老人,也覺得她的女兒不對。霸佔父母工資那麼久,好處都佔盡了,但需要付出的時候,就想找人幫忙了。世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呢?



懶媽媽的育兒之路


清官難斷家務事出現這種情況吧,我有一個建議,既然老人老了,那麼出現生病的問題,所有的錢應當先從她的退休金裡面出,錢不夠了,然後再由所有人進行平抬。

那麼服侍老人這件事情就不要麻煩人家的兒媳婦了,畢竟這麼多年人家也沒有收到你一點恩惠,生孩子,坐月子的事情都不管,還談什麼感情。

所以說這個事情的處理結果就顯得非常簡單了,如果老人生病了,兩個兒子輪流排班去服侍老人就可以了,媳婦在家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總不能全家圍著老人轉,把自己的家庭都耽誤了吧,可能這樣說有的人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批判,但實際上具體情況就是這樣。

另外在這個家庭糾紛中會出現另外一個情況,就是錢放在女兒那,在我們中國普通的家庭倫理道德中是這樣子的,女兒是孃家的客人,回家吃飯可以,但是孃家的任何錢財不要沾,那都是留給兒子的。雖然說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這樣子,但實際上你如果要按傳統就按傳統,如果按現在就按現在,總不能賺便宜的時候,按現代。吃虧的時候按過去吧。

所以說在這個問題中沒有道理可以講,估計這種情況最終會成為一個大的矛盾,必須有一方要犧牲。

這種情況出現之後受罪的肯定是老人,但是最早的原因在哪裡呢?聰明的人可以能夠看出來。

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那麼你就忽略一下吧。清官難做家務事,更何況我們都是普通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談笑有白丁往來無鴻儒


怎麼看著似曾相識啊!曾經就是其中一媳婦!姑子仗著是公公單位的財務人員,全部掌管公婆的工資,公公是離休幹部,收入高,姑子捂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其它幾個兒子女兒知道,因為我們工作在市區,他們在縣城,她願意管就管吧,一輩子從來不打聽財產的事!,該孝順的沒打過折扣!但是每次回家都搞得像我們欠了她多大情分似的,過年團年飯都可以打折扣,但姑子一家都得給供著!公公先去世,後公婆去世安葬好了,才很不情願的把剩餘的錢公開,還做主把公婆的房子直接讓小兒子繼承了!我們家那個一輩子都沒理清楚這層關係,老輩一走,果斷斷絕所有關係,幾十年受的委屈太多,不爭不吵不等於認同,親情都這麼慢慢磨沒了!心裡順不過來!


若雲204401774


企業退休工人,工資不高,還有老伴要養活,一月也剩不下多少,何況是接班的,我公公就是退休工人,婆婆沒有工資,公公退休後,大女兒接班,當時婆婆每個子女,一個月要五元養老費,兒子的工資34元5角,後來增加到10元,15元…,最後加到100元,當兩個老人人老了,生病住院,全部是兒子,女兒侍候,沒有哪個媳婦不讓,對了,還有一件事,婆婆從來沒帶過小孩,瞻養父母是做子女的義務,老人又沒要求媳婦去侍候,兒子侍候老子是天經地義的事,雖然老人在經濟上相伩女兒,也說明兒子做的不夠好,可是兒子也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在養育孩子上分不出親疏,媳婦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媳婦心胸狹窄,斤斤計較,這樣的處事為人,對自己的子女也受影響,將來也不一定對你好!


老李說事666



其實說句最實在的話,長輩把錢給誰,做孩子的都沒有權利說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我家不是有錢人家,所以從小到大,在我的眼裡,在我的觀念當中,我們家沒有餘錢讓我家的孩子去爭。

或許因為我自己頭髮長見識短,在我家鄉很少有關於家裡孩子爭老人錢財的事。確切地說,是我接觸的人、我周圍的人沒有這樣的事,其他村裡的人會不會有我就不太清楚了。



從前,在老家離我家不遠處有一戶人家,兩個年老的長輩有四個兒子3個女兒,男長輩有店鋪長住小兒子家,女長輩則在其他三個兒子家輪流住。儘管男長輩的錢財全部都管著小兒子的供書教學結婚生子,但是其他三個兒子也沒有不管他們的父親。他們家的兒媳婦會不會有嫌棄之心我們做外人不知道,但是明面上我們都知道那兩個長輩的兒子們都不會埋汰自己的父母。



我親戚家也是4個兒子,長輩們一直都在照顧著大兒子和小兒子家。中間兩個孩子兒女們這是岳母家在幫忙照顧。兩個嬸嬸們心裡邊其實是有埋怨的,不過她們也沒有嫌棄年老的長輩。長輩們生病的時候依舊輪流去照顧他們。

題主所言的問題,兒媳婦不願意去照顧,當兒子的自己去看顧或請人照看吧。關於錢財上的問題,總是容易傷感情。再者,那兩個兒子成家後對長輩是怎麼樣的?媳婦對長輩又是怎麼樣的?作為長輩,他自己肯定心知肚明。所以,兒媳婦不願意去照顧,還是長輩自己的兒子盡孝吧。




暖心秋媽


親情都是相互幫助的過程中增強感情的,如果老人一碗水不能端平,必然會讓責任的天平傾向女兒這邊,從而在兒子和兒媳婦這邊落下口實,自然兩個兒媳婦不願意床前盡孝了。如果問老人病時要求兩兒子伺候,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兒媳婦們掣肘,因為她們沒有從公公婆婆這裡討到實惠啊。

從家庭倫理來講,老人晚年生病住院,兒女們有義務去醫院陪伴與護理,這是傳統孝道使然。但是這個倫理並非一成不變,在什麼情況下發生變化了呢?就是老人在兒女們結婚成家後的態度和做法。就如本事例中這老倆口,就在兒女們工作、結婚、幫助照看孫輩、退休金委託管理這塊出了問題。

正常做法,退休金應該是老倆口自己管理,不交給任何一個兒女代為打理,就不會讓他們爭來爭去。在安排退休接班這件事上,父親應該與三個孩子共同商議,看看大家能否達成意見一致,推選哪一個人接班。如果父親沒有做到公平公正,被兩個兒子埋怨那是必然的,畢竟這是關係到每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

如果這位老人是明白人,既然你給女兒實惠最多,那你就乾脆讓女兒來承擔起盡孝的主要責任吧。至於兩個兒子是否願意盡孝,那不是他們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法律有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如果他們不願意的話,老人可以起訴,讓法律來為他爭取權益。但是這樣一來,親情就可能徹底喪失了。


韓國成老師


這個問題是兒子或兒媳婦提出的。可見多少年來,兒子兒媳對老人又該多麼疏遠啊!文字裡沒有兒子兒媳過年過節給老人送禮的情形,老人把兒子養大娶妻等於什麼?兒子不給岳父母送禮可以嗎?就怕比孝子還孝子吧!

老人的退休金即使都給兒子兒媳,也不能把生活質量提高多少。

老人生病又會提出,女兒不伺候老人怎麼辦?

中國老來難也是改革開放的時間。

國內老人這樣的佈施無謂得康寧的很少很少,也體現出老人的眼光和智慧。問題的矛盾一方面女兒保管的金錢分配去留,一方面用於老人的財力、物力、人力費用後的贈與。就是從老人生病的檔口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