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些年大連會被青島趕超?

捲毛八一八


大連位於東北,和青島一樣都是最早開放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均為副省級的計劃單列市,東北亞最大港口。從建國到改革之初,兩城都是明星城市。大連在1993年之前,GDP是高於青島的,大連受東北整體經濟不景氣影響很大,所謂"投資不過山海關"即是緣於此。東北國企多,資源性企業多。一旦資源挖淨,經濟下滑就勢不可擋。大連在東北倚仗的資源輸出優勢也蕩然無存,大連港口貨物吞吐量也就低於青島了。



東北的問題是老問題了,經過第一輪的破產整合和後來的關停並轉,東北的空氣質量大大地改善了,但GDP增速卻處於全國倒數。經過二輪"振興東北計劃",東北卻依舊煥發不出青春。東北國企的僵化和不思進取,使得大批東北人逃離,尤其可惜的是大量大學畢業生異地就業,大連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青島背靠山東這個中國第三經濟大省,這十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去年已經邁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東北的大連在暗自神傷,東北何時才能走出困局?


行雲流水1437995


中國有許多懷有瑜亮情結的雙子城,大連與青島就是其中一對。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港口城市,都是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都是計劃單列市。

新中國成立前後,東北地區一直都是中國的經濟領頭羊,大連的經濟地位位居全國前列。1993年之前大連的經濟實力都優於青島。

製圖:子非魚;數據來源於青島、大連統計年鑑;單位:億元

之後,青島反超大連,並將二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那麼為什麼大連會被青島超越呢?主要是受東北整體經濟不景氣所累。改革開放後,東北經濟發展開始受困,在官本位思維的影響下,以及一些僵化體制、惰性思維綜合作用下,東北經濟開始衰弱。

製圖:子非魚;數據來源於中國港口集裝箱網

大連是東北地區四個主要城市之一,是受影響最大的城市之一。大連的經濟衰弱主要表現在GDP增速和港口吞吐量上。

上圖是1990年以來青島、大連倆港口的吞吐量數據。從上圖可以看到,2000之前大連的港口吞吐量都是高於青島的,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港口城市迎來發展最大機遇,港口吞吐量飛躍式發展,但期間受東北整體經濟影響,大連後勁不足,終於被青島超越。

大連的衰弱主要是因為其體制僵化、產業單一。而青島,依靠科研創新企業,經濟發展蒸蒸日上,有海爾、海信、澳柯瑪,雙星等知名企業。

因此,大連要重新超越青島,產業單一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天天說錢


我們對比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GDP與大連的差值,然後發現大連在2000年以前幾乎與青島是你追我趕,就好比現在武漢與成都的關係,而到了2000年以後,大連開始節節潰敗,尤其是到了2015年之後,大連GDP開始大幅落後青島GDP,這其中,我們抓住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2000年,一個是2015年,對著兩個重要時間節點進行分析:

2000年,大連GDP開始被青島超越

這是為什麼,我們調查了一個數據,大連小學生數量在2000年,開始減少,也就是說,從這一年開始,大連的人口在慢慢流失,去了哪裡?

主要三個城市:上海、深圳、廣州

2000年,改革開放最鼎盛的時代,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城市群開始崛起,以廣州和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也在崛起,大量東北人開始走出家鄉,大連也不例外,根據目前深圳戶籍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12萬大連人在深圳落戶,如果只考慮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有接近30萬大連人,廣州有25萬,上海有30萬,也就是說,光這三個城市,大連就流失了85萬人。

同樣,青島人口總量節節攀升,如今總人口已經達到929萬,足足比大連多了231萬人。

從2015年開始,到2016年,大連GDP出現負增長

2015年,是東北經濟的寒冬,東北三省,兩個省出現經濟負增長,瀋陽、長春、大連、哈爾濱,東北的F4集體淪陷,城市競爭力和經濟環境下滑厲害。

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投資不過山海關”,這是東北同胞心中的痛。

前幾天企業家潘石屹說過一句話:“東北無企業家”,其實不是說東北沒有企業家,更是東北沒有出現特別大的企業家,有巨大貢獻和巨大影響力的企業家。

總結

以上可以反應出,東北不是區域位置不行,也不是工業基礎差,而是營商環境繼續改善,那什麼拯救你東北?又拿什麼拯救你大連?我想,只有自身刮骨療毒,改善營商和投資環境,生態環境,控制房價,吸引人才,這樣,在未來還有希望崛起!


城市觀察君


看了幾個回答,全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很多人包括題主,也根本不瞭解大連這座城市,所謂的趕超只是表象。那麼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大連近年給人的印象是經濟放緩,存在感弱了很多。實際上,這是因為九十年代大連異軍突起發展城市基礎建設帶給人的錯覺,大連其實本來就是一座按部就班的工業城市,工業佔經濟的比重很大。她的城市規模,人口數量,放在全國重點城市來看,怎麼都是一位輕量級選手。卻在經濟總量上做出了近乎重量級選手的貢獻。大連為丘陵地帶,可開發用地非常有限,大連人口只有不到700萬,遠低於青島920萬,人口和麵積在五單裡僅僅高於廈門,更不要說和那些動輒人口過千萬的城市比了。很多人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心態,罔顧事實,從各方面抹黑,貶低大連,歸咎於什麼體制僵化,計劃經濟思維作怪,缺乏實業支撐等等,這些都是胡說八道、以偏概全。說白了,大連因為人少,地方小,然而無論農業,工業,金融,商業,航運,房地產等都有不錯的表現,她已經做到了能做到的最好了。

在區位上,大連相比同類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雖然名義上以整個東北地區為腹地,實際上大連在交通上僅僅有一個深水良港。在航空和鐵路上並不在一個樞紐的位置上,瀋陽其實才是東北地區的交通總樞紐,而東北地區的邊貿很多走陸路即可完成,所以大連無法充分利用身後的東北腹地。大連港還面臨著天津港、黃驊港、東港這些地方的競爭,而從腹地輻射區域和政治優勢來說,永遠競爭不過天津港。反觀青島,青島並不處於半島盡頭,從青島可以充分輻射到山東各地,同屬山東的日照港煙臺港也競爭不過青島港。

現在大連的經濟數據並不算很好看,不過拋開數據看本質,大連經濟還算健康,民營企業在工業產值中佔比例不小,對固投和房地產依賴比較小。但受制於城市規模和人口數量,再加上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期間的低迷,會有相當一段時間保持現在這個狀態。而青島因為人口和規模以及區位的優勢,會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保持數據上的領先。未來大連如果依託優勢產業,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生根發芽,再能建成煙大海底隧道,到時會很大程度上彌補劣勢,實現再次飛速發展。


大石大大石


大連是東北的,青島市山東的,說句不好聽的,找個東北對象家人都不願意 何況去東北了,不是黑東北啊,東北人說話嗓門大,做事比較直接,很多人接受不了這種方式,東北人不愛講普通話,雖然能聽懂但是給人家感覺確實不舒服,哪裡都有好人壞人,東北哥們姐們不要介意啊,


清風CDW


青島之所以成為了現在的青島,你首先得看看它一直被包圍在何種經濟環境之中?煙臺,威海,濰坊,日照,是青島的周邊,而且他們一直再與青島搞一體化,煙臺和濰坊的GDP都在七千億元以上,也是全國經濟強市,威海日照面積和人口雖小,但都是袖珍型小巨人城市。青島夾在他們中間,是龍頭,能差的了嗎?反觀大連,沒有這樣的兄弟在支撐,瀋陽的GDP低於煙臺和濰坊,其他城市更差距較就更大,所以大連要趕超青島難度很大!


叫響春天


先看看兩家近年GDP總量。

  • 2001年---2006年,青島、寧波逐漸擴大與大連的拉差

  • 2007年--2013年,大連逐步縮小差距

  • 2014年--2015年大連發展緩慢,2016年開始出現負增長

  • 那麼在第一、二、三產業中是什麼情況。

  • 第一產業,大連繼續保持優勢

  • 第二產業,從2014年開始大連萎縮明顯

  • 第三產業同樣不景氣

  • 大連依託經濟、人口腹地是東北,受整個東北經濟影響是主要原因。

人口情況

  • 2017年各地區人口情況

  • 2017年各地區人口淨流入情況,東北人口流失嚴重
  • 戶籍人口,兩家人口都在增加,青島略高於大連

通過房地產看看,常住人口需求

  • 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大連需求降低,說明常住落戶等下降明顯


  • 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

  • 旅客運輸量

  • 貨物進出口總額

  • 這和全國整體情況相符,從2013年開始進出口總額下降,旅客運輸量下降,經濟增長增量主要看第三產業,也就是消費。

  • 消費主要看人口,青島人口遠高於大連

  • 大連消費小於青島,居民儲蓄年末總額情況

  • 大連居民儲蓄年末餘額與青島持平,反映出常住人口中大連戶籍人口占比高,消費慾望低。

對擁有外貿港口城市,主要看腹地輻射情況,實際上兩家都不好

  • 沒有大交通的輻射帶

  • 大連腹地是東北,東北經濟不景氣,大連受影響

  • 青島同樣沒有大交通輻射帶

  • 山東大交通只有南北,沒有東西。東西主要鐵路幹線是煤炭等礦石。

  • 隴海線出口有連雲港便捷

  • 蘭太--石家莊--天津便捷

山東的大平衡模式,經濟上沒有高地,無法吸引高端人才,人才流失嚴重;交通上同樣沒有對外大交通,省內網狀交通沒有樞紐,物流集散分撥同樣沒高地,青島最終不能形成物流集散港口。

  • 為什麼在前面數據中引入寧波,大家可以返回去看看。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可以說大連起步比較早,發展也比較順暢,具體原因在這就不提了,大家都知道。既然說到兩個城市相比,當然兩個城市有很多相同點。第一,都是港口城市,都是本省經濟圈的重要出海口,掌管了本經濟區的領頭羊。第二,都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旅遊城市。第三,兩個城市都是市區內多山,而且多歷史遺蹟,歷史建築。說完相同點該說出現差距的原因了。第一,作為本地區的經濟龍頭和港口,青島依託的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經濟動力十足,經濟增長全國領先。而大連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落,顯現出明顯的增長乏力,要知道東三省在全國GDP排名裡連年降低,最近幾年甚至跌幅前幾名。從發展動力上來說差距會逐步加大。第二,看看我國大型港口城市,珠海,甚至,廈門,上海,青島,天津,大連。每個大型港口城市,背後都是大型的經濟圈,如果沒有經濟圈的依託以及活力的支持,港口吞吐的作用就會弱化,大連和青島的差距在這。同時大連和青島,天津太近也是受限制的一個原因。第三,兩個城市都有大量的歷史建築,然而大連起步比較早,那時候文物保護的概念完全沒人在乎,於是大連幾乎完全剷平了歷史建築,雖然整個城市都年輕了,但是也失去了歷史的味道,在人文歷史情懷方面輸了一分。青島剛開始發展起步比較晚,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文物保護觀念被重視的時候,及時的挽救了一大批歷史建築,目前青島很有特色,即有老城區的大量歷史建築,又有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氣息,加一分。第四,青島和大連都是市內多山,交通不便。大連的旅順區至今未完全整合,青島老城區交通很不順暢,大量的單行道及彎道,這一點上貌似與大連打平,而且青島還被膠州灣限制,甚至還比不上大連。然而隨著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貫通,一下子盤活了青島西海岸,西海岸新區又被評為國家級新區,跟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屬於一個級別。目前青島很多城市功能都搬遷到了西海岸新區,給予了大量優惠政策,等於一下子把經濟總量飛躍一大步,又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和人才,建成了東方影都,向亞洲最大影視基地進發……而大連隨著經濟發展動力下降,及東北地區人才外流嚴重,這裡外裡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了。第五,青島和大連都想吸引大學進駐,然而青島的能力貌似更大一些,畢竟西海岸新區要錢有錢,要地有地,要人才有人才。長此以往,差距會越來越大。


劉東澤1984


我生活大連18年了,這個差距會約來越大,一個自身原因,二是國家定位不同,國務院批覆大連人口控制在500萬內,青島到2022年人口要達到1200萬人,這足以看出將來發展方向和城市定位,一個是一般城市,一個是大都市


絕望的生魚片2


大連低調青島太高調!青島再不謙虛一點大連超過青島指日可待!經濟數據水分太大說明不了一切,本人經常來往於大連和青島,個人覺得大連更努力,更奮進!當然青島有好多方面值得大連學習!大連有好多方面也值得青島借鑑,兩個城市我都很喜歡,希望兩兄弟能攜手共進!我不喜歡談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