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聯手對抗美國,“歐洲軍隊”能否建立起來?對此你怎麼看?

毛開雲


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亦然。

特朗普之前的美國曆屆總統,皆將美國的利益與歐洲捆綁在一起,並肩對抗俄羅斯及對它們所有有“威脅”的國家和地區。

自從特朗普上臺後,美歐的傳統友誼出現了裂縫,並有漸漸變成鴻溝的可能,其誘因當然來自於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的自私自利。

面對特朗普諸多的粗暴言行,頗具”紳士”風度的法德兩國,再也不想唯唯諾諾唯美國馬首是瞻。它們不僅想在經濟上擺脫美國的桎梏,更想在軍事上獨立自主,組建“歐洲軍”。馬克龍嘴上雖說“歐洲軍”的建立與北約並行不悖,卻又明確表示成立“歐洲軍”的目的,除了對抗俄羅斯的威脅外,竟然也將美國視為潛在的敵人。言外之意,美國大兵可以考慮打包回家了。

還有一句俗話,請神容易送神難。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及歐洲的安全,於1949年主導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目前擁有29個成員。美國為此獨自承擔全部防務費的22.1%,相當於兩千多億美元。而且一掏就近70年。

此時,馬克龍在紀念“一戰”百年活動前昔突然拋出組建“歐洲軍”的構想,不啻給了特朗普當頭一棒。雖然特朗普參加活動期間鬱悶、氣憤的無以復加,甚至拿天降小雨為藉口,都不去憑弔“一戰”期間戰死歐洲的1800名美軍亡魂。但特朗普一回到白宮,便徹夜不眠地連發推特,連嘲帶諷,刻意挖苦“二戰”期間法國的表現,並讓馬克龍、默克爾立刻還清欠北約的錢。

法德難道真的想與美國翻臉和分道揚鑣嗎?非也。法德此舉更像是一種要挾美國的手段。套用一句《紅樓夢》中的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如你特朗普別再“歐洲頭上拉屎”,那就維持現狀。如果你特朗普繼續不識時務為非作歹,那麼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同時也好說好散。


怡人之人148633009


法國提出的建立“歐洲軍”的計劃,能否落地關鍵看德國是否支持!只要德國支持,問題就不大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年5月份,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的建立“歐洲軍”建議的態度還是不置可否的,傾向於不支持。默克爾5月12日接受採訪時,還是這麼說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不會參與建設一支“歐洲軍”,德國將保持與北約成員國的合作。

但是按照福克斯新聞網11月13日的報道,默克爾對這一建議如今轉而表示支持,可謂180度大轉彎。

據報道,默克爾當地時間週二在位於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上表示,支持馬克龍建立“歐洲軍隊”的建議。她說:“真正重要的是,如果我們

看看過去一年中的事態發展,我們必須致力於實現這樣一個願景,即有朝一日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

這應當是有史以來,德國領導人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法國領導人提出的建立“歐洲軍”的建議,因此這應當可以視為馬克龍的一次重大外交勝利。事實上,建立“歐洲軍”的建議並不新鮮,並非肇始於馬克龍,其實法國前總統希拉剋當政時期法國就已經提出過;只是一直以來,沒有在歐洲內部得到太多積極響應;尤其是德國的反應一直偏於消極。

因此,默克爾如今的態度可謂對一計劃打入了強心針。因為,法國提出的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洲軍”的計劃,能否落地,其關鍵並不在於美國的反對,也不在於歐盟內部其他國家的團結,關鍵就在於歐盟另一領導大國德國是否贊同。只要法德兩國團結了,態度一致,這一計劃就肯定能夠推進。

默克爾與德國態度轉變的催化劑是什麼?就是特朗普的種種作為。在奧巴馬時代,法國這種偏向於令歐洲走向獨立自主的聲音,並沒有太大市場。


建章看世界


北約的成立,因為歐洲面臨著外部威脅,歐洲國家需要報團取暖,美國也需要一個領導歐洲的工具,北約才應運而生。(華約和北約也差不多,都是一個理。)北約之所以運作自如,是因為作為領導者的美國有著超強的實力,所以不論是在戰時還在是平時,都以美軍為主,其他國家的軍隊各司其職。儘管是這樣,在北約的行動中還是出現了許多這樣或那樣問題,比如,實戰中自己人打自己人,演習時誤射導彈、艦艇刮蹭、相撞等等,時有發生。


歐洲的集體防禦已經提出了幾十年,就是想要建立一支獨立於北約之外的歐洲軍隊,“永久結構性合作”之所以談來談去,至今無果,一是因為有英國反對,二就是歐洲沒有一個像美國那樣的、可以擔任領導者和組織者的國家。沒有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領導者,歐洲軍隊就是建立起來,恐怕也要走當年“歐洲軍團”的老路,被英國人嘲笑為“(歐洲軍團)是專為表演而設的‘表演隊’”。

英國人的嘲笑也不是沒有道理,比如,歐洲軍團集合了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盧森堡等五國的軍隊,單就是行軍步伐都不一致,德國軍隊每分鐘走114步,而法國的軍隊卻只有95步,如果一起行軍,法國的軍隊是走在德國軍隊的前面還是後面?恐怕前後都不行。



當然現在都是機械化,大多時候用不著徒步,但這又涉及到了各國車輛行駛的規則,據說當年歐洲軍團光協調各國車輛行駛規則就忙活了一年。這還不算,各國軍隊的體制、編制、飲食、文化、訓練等方面的差異,歐洲軍團到現在,解決的辦法也是互相遷就和忍讓。武器裝備更是多樣化,法國開的是自己的AMX坦克、德軍開“豹2”、比利時用“豹1”、西班牙人駕駛美國的M—60。所以,這支當年打造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戰鬥力的整合都需要漫長的時間。


建立歐洲軍隊不光是歐洲大國間合作就行,國家間的合作意向是一回事,軍隊的整合卻是實實在在的難題。我想,默克爾雖然支持馬克龍,但這位以穩健而著稱的歐洲鐵娘子,真行動動起來,是不會衝動的,就算是特蕾莎梅表示英國可能會在將來加入“永久結構性合作”,英法德要建立歐洲軍,也是前路漫漫……


燕北林叢


歐盟主要是經濟聯盟,軍事聯盟主要是美國主導的北約。也就是說,歐洲國家目前沒有自己的軍隊,軍事防衛主要依賴美國。特朗普上臺後倒行逆施,默克爾和馬克龍先後說出了“歐洲國家不要再依賴美國,要自己主宰命運”的話。馬克龍這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週年紀念活動上呼籲打造“歐洲軍隊”,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關注。

首先跳出來反對的當然是美國。特朗普9日公開批評馬克龍想要建立“歐洲軍隊”,獨立於華盛頓的想法是“一種侮辱”,並要求歐洲向美國支付“北約的費用份額”。然而,在馬克龍遭到特朗普批評之時,關鍵時刻默克爾站出來力挺馬克龍,稱歐盟領導人應該考慮自建一支“真實且真正的歐洲軍”,以保護歐洲安全。默克爾此舉對馬克龍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

德國和法國是歐盟的“帶頭大哥”,兩個“帶頭大哥”都有意建立“歐洲軍隊”,“歐洲軍隊”能否建立起來呢?應該說有可能。

第一,歐洲國家在軍事上一直依賴美國,而美國要求歐洲國家(北約成員國)繳納2%的保護費,目前僅有少數國家達到2%的要求,法國僅支出1.81%,德國支出1.24%,美國極其不滿,多次在公開場合點名道姓批評德國。可以說,歐洲國家苦美久也,早就有脫離牢籠、過自由生活的想法。那麼,“帶頭大哥”要成立“歐洲軍隊”,歐洲國家估計大多會支持。

第二,德國、法國與美國的矛盾早已公開而且深沉,建立“歐洲軍隊”勢在必行。去年,默克爾訪問美國,遭到特朗普拒絕握手,特朗普不懂禮儀的行為,讓默克爾大為受傷。雖然事後美國解釋,特朗普沒有看到默克爾伸手過來要握手。很顯然,這樣的解釋非常牽強。從此,美國和德國出現裂痕。隨著特朗普一直胡來,德國和美國矛盾加深。與此同時,去年6年,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遭到世界各國強烈反對,馬克龍多次好言相勸,特朗普始終沒有回心轉意。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悍然挑起全球貿易戰等,更讓馬克龍看穿了特朗普這個“忘年交”不夠朋友,因而多次在推特上與特朗普懟怒。因為美國與德法矛盾不可調和,德法領導人都知道跟著美國混不下去了,所以必須另起爐灶——建立“歐洲軍隊”。

第三,建立“歐洲軍隊”有利於打破美國一家獨大局面,讓世界呈現多極化。當今世界,美俄爭鬥是一大風景,美國主導的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也是重要一極。歐洲國家、北約成員國處處聽命於美國指揮,即使美國亂幹也敢怒不敢言。但是,今年4月,美國繞開聯合國、裹挾英法對敘利亞實施空襲時,德國就沒有參與行動,已經向外界傳遞出信號。建立“歐洲軍隊”,世界格局將發生很大變化:美國、俄羅斯、北約、“歐洲軍隊”、亞洲大國等,都是重要的一極,再不可能是美國一家說了算。

當然,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肯定不想讓歐洲國家遊離於自己之外。如果“歐洲軍隊”建立之後,居然與美國公開作對甚至發生衝突,那美國無疑將一個朋友變成了敵人,這是美國不希望看到的現實,卻很有可能成為現實。既然歐盟兩個“帶頭大哥”均提出建立“歐洲軍隊”,只要他們下定決心,敢於逃脫美國的魔掌,“歐洲軍隊”一定能夠建立起來,但如何處理“歐洲軍隊”與北約的關係,將是德國和法國面對的難題。


毛開雲


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歐洲不能只靠美國,需要建立自己的軍隊。歐洲應該採用“主權性更強”的方式來保護自己,而不是僅僅依靠美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她支持馬克龍總統關於建立歐洲獨立軍事力量的計劃。

她說:“真正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看看過去一年中的事態發展,我們必須致力於實現這樣一個願景,即有朝一日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她也強調,“只有一個更強大的歐洲才能保衛歐洲。”

歐盟最有影響力的兩個頭,德法領導人相繼表態支持建立歐洲自己的軍隊,二戰後六十多年了歐洲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軍隊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一極,是一個從上到下,極為複雜,系統的龐大機構,更何況是幾十個國家的軍隊,要重新建立,又涉及到各國的法律以及不同的國情,這一切想想都頭皮發麻。

這些內部麻煩都不算,要建立歐洲自己的軍隊有三大障礙。

首先歐洲軍隊是建立在歐盟的框架內還是框架外,德法有分歧。法國希望建立歐洲軍,這樣剛剛脫歐的英國就可以加入,英國的加入就有了更多的財政支持,也確實是全歐洲的軍隊,英國也支持。

德國希望建立歐盟軍,就在歐盟框架內,這樣歐盟將在財政、外交、軍事形成合力,建成一個獨立強大的歐盟國家集團。

其次是對建立歐洲軍將面臨美國的阻擾,北約的成立,有著一個先決條件,或者說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蘇聯。蘇聯的存在,蘇聯的威脅,讓北約有了存在的意義,但這一切,卻隨著蘇聯的解體,都成為了過去式。

這些年,蘇聯雖然解體了,但北約卻並未解體,而作為北約的“帶頭大哥”,美國卻利用北約幹起了別的事情,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都可以看到北約的身影,這些事,很好的維護了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但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卻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而美國能控制歐洲,就是靠著經濟控制和北約軍隊,其中軍隊是堅實後盾和磐石。一旦歐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軍隊,那就可以藉此更快更穩的取得能源供應市場,再隨著歐亞一體化的發展取得商品市場,那歐盟就完全擺脫了美國的影響,成為真正獨立、可與美國扳手腕的政治經濟體。

美國不希望歐盟真正獨立,一定要想法阻止或拖延。歐盟是眾多歐洲國家組成,這些國家國情各有不同,有的小國就寧願要北約,感覺更有保障,美國很容易挑起內部矛盾。

第三,既然要建立自己的軍隊,首先要撥款,這將是一筆額外增加的鉅款,獨立大家都好說,真要出錢就難了,現在各國都不富裕,有些國家金融危機還在找吃飯的錢。

美國還在等著要北約軍費,不能現在就把北約軍隊趕走啊,你有錢建立新軍,現在幫你站崗的不能沒工資啊,錢怎麼籌,怎麼分擔,又是一大難題。

當今世界真正在經濟、軍事上獨立的並不多,德法日本韓國這些看著強大的國家其實都被人掌控,歐洲要想獨立是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遠方的獅


其實在歐盟一體化的路上,軍事一體化是必經之路,所以組建“歐洲軍”其實已經是自歐元成立後就一直都在討論的話題。現階段建立“歐洲軍隊”之所以變得如此熱門,一則是因為當下全球地緣環境變化所致,二則有因為歐盟自身面臨了新的選擇。所以關於對“歐洲軍隊”是否能建起來這個命題而言,只要歐盟一直朝著一體化的目標向前前進,則建成歐洲軍隊是必然的。所以我們應該討論的是,現階段,歐洲軍隊能否建立起來?


對組建歐洲軍隊而言,現在是個好的時代,也是個不好的時代。

說現在是個好的時代,是因為,歐盟“攪屎棍”英國目前已經開始脫歐,因為還沒有徹底脫離,所以其對歐盟的部分關鍵政策還能產生影響,但顯然這種影響已經很低。

眾所周知英國是反對歐盟軍事一體化的重要一方,好多次關於歐盟一體化的提議都直接沒英國否決。如在2015年,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建立一支歐洲軍隊時,就被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直接否決,導致該議題之後沒了下文。在此就英國為何如此堅定的反對歐洲軍事一體化我們不展開討論,我們只是通過這個事可以看到,當下,歐盟面對的最堅定的軍事一體化反對者,已經因為自身脫歐事件而失去了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務實的英國這次同意了該提議。


德國此間堅定的邁出這一步,也是歐洲軍事一體化過程中里程碑的事件。要知道,雖然同為歐盟兩大火車頭,但法國和德國在歐盟防禦力量這一塊一直是存在分歧的。這源於二者地緣環境,歷史遭遇的不同,更源於二者戰略重心的不同。對法國而言,其實一個海洋兼大陸國家,所以其防衛戰略是海陸並進的,甚至其海洋戰略更為凸出。所以從歷史上就能看到法國對地中海等海洋擁有濃烈的控制慾和佔有慾的。因為除了防範俄羅斯,法國同時還在防範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所以其一直強調自身防衛力量以及秉行走出去戰略,所以在組建歐洲軍隊這件事上法國是最積極的,目的很簡單,一則防禦以及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二則制衡英國。

但德國不同,德國是一個純大陸國家,又因為一戰二戰的歷史包袱以及戰後的反思,其戰略重心目前只是防禦俄羅斯,而在防禦力量的選擇上其更傾向於依靠北約的力量。所以我們看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對軍事一體化也是反對和不熱衷,這也就是話題中為何強調這次法德聯手的深層次背景。


盟友美國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中東地區敘利亞、伊朗等地的地緣博弈對歐盟潛在的威脅和衝擊;美國國家戰略調整,從反恐轉變為大國競爭,促使歐盟在反恐領域不得不自身扛起更多的責任;俄烏關係惡化導致歐洲和俄羅斯的進一步對立;歐盟自身離心現象加劇急需要建立一個機制加強向心力等這些事件。這都是使德國改變心意決定向軍事一體化靠攏的原因,其實也正是整個歐盟目前能夠完成軍事一體化的內在或外在動力和機遇。所以說當下是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一個好時代。

但同時,目前也是歐盟軍事一體化的一個不好的時代。


如同前文所提及的,美國已經將當前國家戰略從反恐轉變為大國競爭,這個調整深層次的背景是,當下地緣變化,新型大國崛起,美國的霸權遭遇了新一輪的挑戰,美國需要打壓新型國家以捍衛自己的利益。為此美國在軍事上、戰略規劃上都做了一番的大調整,在這節骨眼,美國最重要,也是力量最為龐大的盟友歐盟在軍事上要另起爐灶,顯然這是對美國軍事力量的削弱,同時,一個建立了自己軍事力量的歐盟,勢必將在諸多問題上天然的和美國意見相左,雖然以美國和歐盟多年來的盟友關係以及歷史傳承的淵源,二者直接成為對立者在可見的將來不太成立,但顯然歐盟建立軍隊將是全球多元化的一個重要標誌,而多元化本身就是對美國全球權力的一種挑戰和稀釋。所以這是美國不能容忍的,而美國因素,也是歐盟軍事一體化路上最大的阻礙。

特朗普昨天圍繞法國連發五次推特,無論其內容是什麼,其這一行為這就是一種情緒的表現,而特朗普的這一表現,其實代表著大多數美國人的表現。


除此之外,歐盟自身目前面臨的挑戰,也是影響能軍事一體化的重要因素。英國脫歐已經已經將歐盟近幾年離心傾向存在的問題表現了出來而且加劇了這一現象,難民問題更是如此,同時此間的伊朗核協議問題,看似是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問題,但對歐盟而言也是一種危機和考驗,在美國的連坐制裁政策下,歐盟面臨著在該問題上意見是否能保持一致的態度,而這也是歐盟或將面臨內部再次分化的危機。

連續四次擔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宣佈在任期滿後將退休,這給歐盟軍事一體化帶來了未知的考驗。前文說過德國在軍事一體化上其實特別謹慎,所以根據西方國家政治特點來看,不排除下一任德國領導人會重新返回德國之前的立場,而這,也是影響歐洲軍事一體化的重要因素。

所以當下來看,建立一個歐洲軍隊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恐怕最有可能的是目前出現這樣一個局面:法德在兵力和費用上面佔大頭,然後以歐洲軍隊的名義定義這隻部隊。同時這隻部隊在規模上得到控制,同時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中評軍事


建立歐洲軍隊,是“歐洲人的歐洲”民族主義情緒抬頭。

這觸發因素在於特朗普對北約歐洲國家的軍事捆綁和經濟勒索加劇。

歐洲長期接受美國的軍事保護,美國通過控制歐洲實現了世界霸權,歐洲落得了“大樹下乘涼”、悶聲發展經濟的好處。美歐各有所得,長期相安無事。

但特朗普上臺,不願為保護歐洲當出錢出兵的“冤大頭”,要歐洲交出“算計”美國取得的經濟紅利。於是,歐洲法德帶頭反制美國,並以與美國分道揚鑣相威脅。

建立“歐洲軍隊”,是政治鬥爭的概念炒作,沒有實現的可能。

首先;在理論上就存在疑問。

從“地緣政治”的概念,地球上沒有單色的板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國家間利益的衝突和對抗、勾結和利用,抱團與換主隨時發生。這是人類社會發展迄今的客觀規律。

歐洲幾十個國家之間互相不設防,把安全系在對方身上,抱團對抗域內域外幾個特定的敵國,這種狀況違反客觀規律,不會發生。

其次,在實踐上困難重重

①、德法無法真正聯手。德法在一戰二戰是對手,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德國反美有歷史根源,法國反美是靠不住的“變色龍”。這兩國心存芥蒂,根本無法扣手。

②、沒有真正服眾的“總司令”人選。英國鬧脫歐,已棄權;德國有能力,但歷史包袱沉重,不會被它國接受;法國想當頭,底蘊不夠。這個被特朗普諷刺為;被美國解放的“已開始學德語”的國家,何來當年拿破崙的風采,該去一邊擱著。

③,歐洲國家沒有建立“共同軍隊”準備,從理論創新、實質踐行,毫無經驗可借鑑,何來一拍即合?

④,歐洲國家各有“小算盤”。出於歷史上的恩恩怨怨,他們很難“同流合汙”。

例如,波蘭(但澤)走廊的歸屬問題,永遠是波蘭德國關係無法融合的“毒瘤”。兩國無法親密無間抱團,需要有第三方武力制約。(為此、波蘭懇請美國永久駐軍。

北約無可取代

有能力調動歐洲,只有“外來和尚好唸經”,這就是曾給歐洲安全繁榮作出巨大貢獻的美國。(如同洋裁判吹哨中國足球,球隊球員不得不服!)

北約還會長期存在,沒有炒作中的歐洲軍隊可取締。

歐洲只有條件實現幾個國家的軍事抱團。

例如英法比利時、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立陶宛、挪威丹麥等。


諶人


很多大咖都回答了,英武在這裡補充幾點:

1.不要看默克爾對於馬克龍的提議表示贊成,真要實施起來,估計第一個搖擺的就是德國。原因很簡單:德國是經濟強國,但是因為二戰原因,到現在還有7萬多美國駐軍,你讓德國如何能夠腰桿硬起來?

2.組建歐洲軍隊,最反對的就是美國!原因很簡單:特朗普之所以說“侮辱”,就是因為——美國掏了很多錢,為北約提供軍事保護,到頭來現在法國竟然站出來要組建歐洲統一軍隊,這不是要跟我唱對臺戲?

3.對於歐洲一體化,普京表示理解,而美國就著急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歐洲國家跟著美國混天下,美國還能夠繼續當世界“老大”?不可能了!所以,歐元到現在是值錢,但是英國到現在都不是歐元區的國家,就要脫歐了,依然不使用歐元。為什麼?因為英國知道:一旦歐元做大,必然遭到美國打擊的!

4.從2003年歐洲所謂的總司令部成立到現在已經15年了,除了經濟聯繫強悍,軍事合作都是在美國領導下的北約來完成的。而法國自從薩科齊上臺後,也沒有了所謂的獨立的戰略,總是跟在美國後面,其軍事能力雖然在歐洲國家還可以,但是跟美國相比就不是一個檔次了!

5.歐洲此次要組建歐洲軍隊,一個是美國貿易戰豁免對象沒有法國、德國、英國,另一個是如果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歐洲將會成為美軍大殺器的部署之地,而歐洲也會成為俄羅斯核導彈的聚焦之地!

而一旦美國鬆口退出《中導條約》,加上默克爾已經準備退出政壇,馬克龍就真的可能被孤立了,因為英國是美國天然的跟屁蟲!


英武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本人是持悲觀態度的!

不能不說馬克龍這個計劃是非常好的,為了能使歐盟在歐洲大陸上的政策更加獨立,由法國牽頭率先組建一支由9個國家組成的部隊,以方便迅速展開聯合軍事行動,從戰區撤離,或者是在自然災害中提供援助。雖然馬克龍在遭到特朗普猛懟過後,在13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這一建議表示了支持,但是在本人看來,馬克龍計劃的“歐盟聯軍”是否能順利的建立,還是有下幾點障礙。

一:德國的因素。

現在的默克爾雖然高調的對馬克龍表示了自己的支持態度,但是就默克爾能發揮出多大的作用,還是有待商榷的!因為默克爾已經辭去基民盟黨主席一職,而且現在也只是在維持一個十分脆弱大聯盟政府的“看守”總理,更何況德國存在著一股強大的反對增加國防預算的力量,才使得德國國防預算至今沒有突破2%。

所以說,默克爾的此舉,只能看做是一種對馬克龍政治上的"道義"支持,根本不可能拿出什麼實際行動來支持他,更何況已經要退出政壇的鐵娘子默克爾,已經不想得罪太多"人"了。

美國的因素。

馬克龍的此舉無疑是嚴重危害到了美國的戰略,政治,經濟利益才遭致特朗普如此“瘋狂憤怒的”。因為馬克龍的此舉,不僅會慢慢使歐盟獨立於美國之外,成為真正的一極,更將嚴重的削弱北約在歐洲事務的作用和地位,並且將進一步危害到美國軍火集團在歐洲的利益,所以說,現在的歐盟被美國防務“自衛綁架"後,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得!

三;歐盟內部的因素!

再好的計劃,也是需要錢來支撐才能實現的,而現在的歐盟,根本就沒有這個預算。更何況現在甚受特朗普喜歡和青睞的意大利政府也是堅決反對歐盟議會增加國防預算的。

所以說,馬克龍計劃雖好,但是真正的想要實現此計劃,這是需要時間來見證的,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或者是永遠!


相忘江湖71941665




一、歐洲國家內部意見的不統一,是阻礙“歐洲軍”建立的主觀原因。對於實現歐洲“大統一”,擁有自己的獨立自主權,歐洲各國無比心熱,但是在安全防務上,收到北約和美國的嚴重製約,為打破這一枷鎖,建立歐洲自己的軍隊,實現歐洲自己負責防務管理的呼聲很高,特別是法德兩國。但是歐洲國家內部意見並不統一,以法德為首的激進派,極力呼籲建立歐洲軍隊;以英國為首的親美派,則是甘願依附於美國的羽翼下;以波蘭為首的新北約國,則是完全依賴美國防務保障;還有部分歐洲小國,則是並不看好法德領導的歐洲軍隊。可以說歐洲內部的分歧,是歐洲軍隊建立受阻的根本所在。



二、美國對於歐洲戰略的不放棄,是阻礙“歐洲軍”建立的關鍵因素。美國干擾和阻滯歐洲軍隊的建立,那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為歐洲軍隊的建立,就是要取代北約部隊的作用,減弱歐洲軍事防務對北約部隊,以及美國的依賴,擺脫美國以軍事防務對歐洲政治和經濟上的裹挾和綁架,使歐洲擁有自己真正的自主權。對於美國來說,正是藉助北約部隊負責歐洲防務的理由,控制歐洲為美所用,不但能夠收取軍費開支,還能集結眾多勢力盟友,進一步還可以對抗俄羅斯,是美國不可多得的傑作。歐洲軍隊的建立,勢必會破壞美國的這一優勢,美國的歐洲戰略將被瓦解,美國可不傻,阻礙歐洲軍隊的建立是肯定的事情。就像歐洲建立的那支快速反應部隊一樣,被北約部隊架空,成為名存實亡的架子貨。



三、歐洲國家軍事實力的弱化性,是阻礙“歐洲軍”建立的現實制約。歐洲建立軍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限制,那就是歐洲國家的整體軍事實力並不高,不管是相比於美國,還是俄羅斯,都有不小的差距,就是建立起了所謂的歐洲軍隊,也不可能起到整個歐洲的防務作用,如果說是建立的歐洲軍隊,只能起到人道救援和治安維護等一般突發情況的處置,而對於地區衝突,或是局部戰爭無能為力的話,到時還要求助於北約部隊,那建立的歐洲軍隊又有什麼意義呢!並且德國與法國在歐洲軍隊的性質上還有差異,法國主張建立純粹的歐洲獨立部隊,也就是北約部隊的翻版,而德國則是主張聯合防務、協同性質的歐洲軍隊,默克爾可是有過表態,建歐洲聯合軍“同意”,建歐洲軍“不同意”!說實在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大國,就因為歐盟和北約的限制,已嚴重影響到國家策略的實施,為此,普京就公開說過德國:“世界上沒有很多國家有自己真正的主權,特別是德國!”。

總之,歐洲軍事獨立,甚至是歐洲自主權獨立,在特朗普上臺並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後,就越來越被法國、德國等歐洲強國所提倡,可以看作是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實際行動,也可以算作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需要。但是在目前軍事實力既落後,內部聲音又不一致的情況下,歐洲軍隊的建立呼聲,也會被特朗普的“大嘴巴”和推特喊停的。想要建立完全屬於歐洲的歐洲軍隊,可不是說說就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