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語:

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將領,最高軍階為大將。德國三大將領之一。德國裝甲兵之父。他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造了震驚世界的戰績。在波蘭戰役中古德里安率領第16軍的兩個裝甲師在48小時行進600公里,到達並攻佔了維也納。法國戰役中他只用了8天時間就打到了法國和瑞士的邊境, 平均每晝夜行進速度約70公里。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曾獲勳章

戰功十字勳章 二級

帶劍奧地利戰爭紀念勳章

帶劍匈牙利戰爭紀念勳章

一級三軍戰鬥榮譽勳章

戰鬥紀念勳章 (佔領奧地利後)

布拉格城堡勳章

榮譽騎士十字勳章

坦克突擊勳章銀質

鐵十字勳章一級 1914版

鐵十字勳章一級 1939版 (加授帶)

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騎士鐵十字勳章

騎士鐵十字勳章加橡葉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古德里安是二戰爆發前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推動者,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有效率的裝甲部隊,並在二戰初期以新型戰爭型態—“閃擊戰”屢屢擊敗敵軍,古德林也是聯合兵種作戰和前線指揮等戰爭型態發展的推動者。其中四號 虎式 豹式 追獵者都是在他的推動下生產完善的。

古德里安出生於普魯士西邊維斯瓦河(Vistula)旁的庫爾姆(Kulm)一個軍人家庭,父親弗里德里希·古德里安(Friedrich Guderian)是1名陸軍營級軍官。母親叫做卡拉娜·克爾齊霍夫(Clara Kirchhoff)。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1894年,六歲的古德里安在阿爾薩斯州科爾馬爾入學讀書,1901年-1902年,進入位於巴登(Baden) 的卡爾斯魯厄軍校。1903年-1907年,入讀位於柏林附近的大光野(Gross Lichterfelde)中央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駐在洛林州比奇的第十漢諾威輕步兵營,擔任見習軍官。隨後被晉升為中尉並在1911年被分派至隸屬普魯士陸軍通信兵團的第三通信兵營。1913年10月古德里安迎娶了妻子瑪格麗特·格爾納(Margarete Goerne)。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古德里先後歷任電臺臺長,團部參謀以及營長等職。並參與過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波蘭戰役

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古德里安擔任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轄下的第19裝甲軍軍長(含第3裝甲師),9月1日參加了波蘭侵略戰。第19裝甲軍作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的開路將,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在隨後不到2個星期的時間裡,古德里安和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裝甲軍的高速前進就使戰術落後的波蘭人陷入重圍,德國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虜包圍圈裡的敵軍。在會戰開始1個月零1天后波蘭侵略戰結束,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在整個戰役中只陣亡150人,受傷700人。

古德里安於此役中首次實現了他裝甲兵作戰的戰術理念,即在合適地形的戰術方向上,以裝甲集群作為火力,機動與防護三位一體的突擊手段,集中於敵防線的某1點進行突破,成功後即向敵縱深迅猛發展,致敵無法重整集結,以再次構築防線。在他的個人回憶錄中,他不無驕傲地聲稱,他很有可能是人類戰爭史上第1位坐在裝甲指揮車中利用無線電指揮部隊,並隨同1線戰鬥部隊一起衝過敵人防線的高級指揮官。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西線戰場

1940年5月,古德里安參加法國戰役,並且再次成為攻擊矛頭-擔任A集團軍轄下第19裝甲軍軍長。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的建議下,希特勒贊同並採納了這位時任A集團軍參謀長的攻擊計劃。計劃中德國人將主要攻勢從右翼費多爾·馮·博克上將率領的以比利時北部列日地區為攻擊目標的B集團軍轉移到了中央地區的A集團軍手中。並以阿登山脈-這個被認為是機械化部隊無法通過的地區為突破口。他的第19裝甲軍僅用兩天時間便成功穿越了阿登山脈110千米長的峽谷地帶。在戰役中優異的表現也令古德里安重塑了以往被認為只會紙上談兵的印象。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他的上級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和希特勒都膽戰心驚:在渡過馬斯河後,古德里安就不再將坦克當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儘可能地發揮其高速特性向縱深地區運動,從色當直到濱海的阿布維爾、格拉夫林, 完成了1個舉世震驚的巨大包圍圈。這個包圍圈把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在行軍期間古德里安的部隊甚至沒有時間俘虜敵軍,而是通過擴音器大叫:‘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並且離開道路以免阻礙我們前進。’以此他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的最快的進攻速度,即在不到6天的時間裡他的裝甲軍長驅直入400多千米橫貫法國,將坦克開到了大西洋岸邊。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蘇聯侵略戰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希特勒決定以三個集團軍群對蘇聯發動迅速的攻擊戰-他們分別是勒布元帥所率領的北方集團軍群;博克元帥所率領的中央集團軍群以及格特·馮·倫德施泰特元帥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古德林則是隸屬中央集團軍費多爾·馮·博克元帥轄下的第2裝甲兵團司令。

7月9日上午分管第2裝甲兵團的第2軍團司令克魯格元帥因為聽說準備強渡第聶伯河而趕到他的駐地,準備進行阻止。隨後古德里安成功的說服了克魯格批准其渡過第聶伯向斯摩稜斯克發動攻擊。到了7月11日德軍已經幾乎佔領了白俄羅斯全境,向東推進了約450至600千米。7月12日古德林的裝甲兵團包圍了前往救援斯摩稜斯克的蘇聯紅軍第13集團軍的4個師和第20機械化師的部分力量。次日蘇軍進行了猛烈反擊,蘇聯中央方面軍總司令提摩勝科下令在戈梅利附近的總計20個師兵力向古德里安發動攻擊,處在包圍圈內的蘇軍亦開始了突圍行動。激烈的戰鬥後,第2裝甲兵團擊退了反攻的敵人,得以繼續向斯摩稜斯克前進。7月15日凌晨,古德里安的先頭部隊-第71步兵團在天色掩護下經一條鄉間小路佔領了位於斯摩稜斯克外圍防禦圈中的炮後陣地。7月16日古德里安攻下了斯摩稜斯克,次日希特勒在古德里安的騎士鐵十字勳章上加授橡葉。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斯摩稜斯克戰役結束後,古德里安建議陸軍總部以莫斯科為目的地發起合圍攻勢。陸軍總部並沒有採納古德里安以及博克元帥等人的建議,而是由希特勒親自批示採用倫德施泰特的構想-首要攻擊目標為蘇聯紅軍布瓊尼的西南方面軍以及烏克蘭首府基輔。隨後古德里安所在的第二裝甲兵團被借調往倫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以協助基輔會戰。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納粹德軍雖然贏得勝利,卻同時給時間予蘇聯人構造以莫斯科為核心的縱深防禦陣地。他們在莫斯科附近構築了三條防禦工事-維亞濟馬附近的維亞濟馬防線全長320千米;莫斯科以西的莫扎伊斯克防線全長140千米;最後則是沿莫斯科環城公路的四條弧形防線。原本莫斯科駐軍50萬人,卻缺少重型武器以及戰鬥經驗,隨後斯大林下令在西伯利亞與日本關東軍對峙的25個步兵師以及9個裝甲旅回防莫斯科。這些長期駐紮西伯利亞的軍隊對於惡劣的天氣尤其適應,並在日後的反擊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隨即莫斯科保衛戰全面展開,戰鬥持續到10月中旬時蘇德都損失嚴重。蘇軍防線後撤30至50千米,德軍幾乎所有步兵師都減員2,500人,裝甲部隊則只有不到50%的正常兵力。古德里安的部隊尤其嚴重,每個團都減員500人以上,步兵部隊的連隊平均人數只剩下50人。即使手下的王牌坦克旅艾貝爾巴赫坦克旅亦只剩下60輛坦克,這也是滿編時超過600輛坦克的第二裝甲兵團僅剩的坦克。在面對惡劣的天氣以及對蘇軍T-34坦克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不久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戰敗。古德里安因建議撤退遭到希特勒拒絕,12月26日古德里安被調回陸軍統帥部候命,職務則由魯道夫‧施密特中將接任。

所以,有人說在斯摩稜斯克戰役後希特勒同意古德里安的建議直接進攻莫斯科 可能在1941年夏天可能已經結束了蘇聯戰爭。

在之後的庫爾斯克的會戰中又被希特勒啟用。但是,無奈德軍之前的損失太大終覺沒有挽回敗局。

1948年在戰後被關押3年後被釋放。之後一直在家中修養並攥寫回憶錄《一個士兵的回憶》。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去世,埋葬於最早擔任軍職的戈斯拉爾。

二戰時期,德國“三大將”之古德里安——德國裝甲兵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