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見證新老京張跨越百年的交會


長城見證新老京張跨越百年的交會

京張鐵路上,列車在北京居庸關長城秋色中穿行。本報特約通訊員 楊寶森 攝

長城見證新老京張跨越百年的交會

11月1日,京張高鐵開始全線鋪軌。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11月1日,秋日一個晴朗的上午,河北省懷來縣一座鐵路大橋上人頭攢動,迎風招展的紅旗和激昂歡快的樂曲將現場渲染得喜氣洋洋。9時58分,指揮員一聲令下,一輛披著紅綢的鋪軌車緩緩開動。在它的牽引下,一對500米長的軌排徐徐落下,準確就位。這標誌著我國又一條新建鐵路的鋪軌工程拉開序幕,向通車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幾十公里外的燕山深處,秋天——這位神奇而隱秘的畫師正用輕柔的筆觸為長城兩邊的山嶺塗抹鮮豔的油彩。此時,沒有什麼能夠打擾他的創作,除了一列綠皮火車。它從北邊的平原上啟程,不緊不慢地駛進這座山谷,又不留痕跡地離去,宛如一條好奇的游龍,闖進了一幅大自然的風景畫。

風笛聲隨著綠皮火車的身影遠去,滿身油彩的樹葉停止了顫動,一切迴歸寧靜。而在火車駛過的地方,地下幾十米深處的一座隧道中,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在這個幽深的地下世界裡,工人們操縱著現代化的裝備,夜以繼日地向前掘進,無暇留意外面的季節變換。

地下延伸的隧道和地上鋪展的軌排,同屬於一項跨時代的鐵路工程——京張高鐵。和中國在建的其他鐵路相比,它的里程很短,只有174公里,但是地位和意義非同尋常。它一頭連著歷史、一頭連著未來,不論歷史和未來,都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1825年,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在英國誕生。51年後,中國也有了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此後的20多年間,中國陸續建成16條鐵路。這些鐵路推動中國走向工業時代,擔任總工程師的卻是英國、美國、日本、法國、比利時人,就是沒有一箇中國人。

改變始於1905年。那一年,耶魯大學優秀畢業生詹天佑帶著一批年輕人走進北京到張家口之間的陡峭山嶺。這群拖著辮子、穿著馬褂的中國人決心要和穿著西裝的洋人一決高下。他們用人字形線路破解了列車上青龍橋時坡度過大的難題,用“豎井法”加快了八達嶺隧道的施工進度。同期編纂的《京張鐵路工程紀略》和《京張路工撮影》,更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施工經驗和珍貴影像。

僅僅4年的時間,201公里長的京張鐵路即告竣工,工期比計劃提前2年,費用比預算節省30多萬兩白銀。用中國工程師、中國資金建成中國自己的鐵路,詹天佑和夥伴們實現了自己的抱負。通車典禮隆重舉行,面對雲集的駐華使節和外國記者,詹天佑用英文致辭說:“中國確實進步遲緩,但雖遲緩,仍然確實地前進了。”

100多年後,2016年春天,沿著詹天佑當年行走的方向,新的京張鐵路——京張高鐵開工建設。看到老京張鐵路仍在一旁蜿蜒穿行,新一代建設者們胸懷一種莊嚴使命感:“感覺鐵路先驅的目光時刻在注視著自己。”

京張鐵路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京張高鐵則用“世界第一”向它致敬——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有砟軌道高速鐵路,也是穿越高寒、大風沙地區的高速鐵路。

京張高鐵全線採用智能技術建造。從藍圖到建成,京張高鐵整個生命週期實現信息全記錄,推行精細化施工,盾構機、架橋機等“變形金剛”和BIM、可視化、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普遍應用。2019年,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將率先在京張高鐵投入使用,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打造亮麗的風景線。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兩條鐵路跨越時空交會,演繹著一個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生動故事。

很快,2019年,故事中的年輕主角京張高鐵將開通運營。這一年正逢京張鐵路110華誕。一條領先世界、引領未來的全新鐵路,將是獻給這位“老人”的絕佳生日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