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平臺或為“人肉代購”出路

依附平臺或為“人肉代購”出路


資料圖

消費者可以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的海外購服務選購質優價廉的商品,而這些電商平臺在法律規定框架內合法的、規模化運作,更通過多項措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散兵遊勇式的個人代購越來越難以與其抗衡

法治週末記者 劉嘉

天貓的成交總額達2135億元,同比去年1682億元再度大幅增長27%;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達1598億元。

不斷刷新的消費數據成為“雙11”狂歡的最好註解。這個原本產生於互聯網、帶有自我調侃意味的單身節,除了國內消費者趨之若鶩,海外個人代購者也投入其中。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今年“雙11”似乎成為個人代購最後的瘋狂時刻。

專業代購者月入上萬元

北京的常瑤(化名)從2014年起做起了海外“人肉代購”的生意:“我剛剛前往日本留學時,只是每次回國順便會給親朋好友帶些禮物,但當有需求的人越來越多,我就成了專業代購。”

所謂“人肉代購”,就是指那些通過往返於國內外旅程,用行李箱和揹包裝載海外商品並帶入國內的人,同時會額外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此獲利。

常瑤過海關時,經常會把面膜分開放在幾個包裡,還時常讓同學幫忙攜帶一部分代購的化妝品,對此,她十分慶幸不曾被海關扣過,“這樣就不用補交稅款了”。

身在紐約的林晨(化名)則告訴記者,國外商品價格基本上都比國內要低,有時商場還會開展促銷、打折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能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到商品,然後通過微信朋友圈賣給國內的消費者,從而獲取利潤。

國內外商品價格的差異,給海外代購們帶來了生存和盈利空間。林晨偶爾微信好友代購些商品,每個月就能獲得1000元的純收益,而她身邊將代購作為主要營收手段的朋友,月收入基本都能達到幾萬元。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預計2018全年將達到1.9萬億元。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經常進行跨境網購的用戶達7500萬人,人數大幅度增長。預計到2018年年底用戶數量將達8800萬人。

個人代購行為被規範

雖然跨境購物用戶越發增多,微信朋友圈裡從事海外代購的人也越來越多,但這些個人代購們的好日子恐怕也不多了。

從2019年1月1日起,電子商務法將正式實施,該法首次明確了代購行業的合規要求,提高了代購行業的經營成本和稅務成本。業內普遍認為,屆時,個人代購的暴利時代或將終結。

在代購們看來,9月28日是“黑暗日”,那天的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有許多代購在開箱排隊等待過機審查,這一現象讓個人代購們感到焦慮,許多代購者們已經決定,等電商法正式實施後,先觀望一陣再決定是否繼續代購。

林晨向記者介紹,有些個人代購使用的地址、物流信息都是假的,這些代購先跟消費者談好價格,然後在國內用低價購買假貨快遞給消費者,例如,原價2400元的手提包,一些代購甚至只需要花費七百到八百元就能在國內買到A貨、超A貨。

在跨境電商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無論是個人代購亦或是跨境電商都面臨的商品質量難保障等問題。

報告顯示,跨境電商平臺消費投訴中經常出現用戶體驗不佳、海淘轉運丟件、漏件、拒絕理賠等問題花樣百出,其中所涉及的跨境電商平臺主要有小紅書、寺庫、洋碼頭、英超海淘、西集網、別樣海外購等平臺。

不過,電子商務法的正式實施或將解決這些問題。電子商務法明確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個人代購、微商也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認為,真正的朋友代購是不受該法的調整,“比如回國時給親朋好友帶些禮物,只要沒有超出海關規定的額度,是不受任何影響的,但是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代購信息,把代購作為一種經營的業務,就要受電子商務法的調整,不但要交稅,而且要註冊登記,違反規定時還會受到處罰”。

邱寶昌表示,此前,個人在電商平臺開一家代購網店並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而朋友圈裡的“微商”更是零門檻,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也需要對此類電子商務經營行為進行引導和規範。

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後,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除了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等特殊情況外都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絕大多數的海外代購都是盈利性的行為,這種通過互聯網開展這種盈利性的行為,就是電子商務法規範的範疇。”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調解中心副主任喬聰軍認為,目前,代購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容易出現產品質量糾紛、退換貨難以及逃稅等問題,而電子商務法對跨境電商是有相應的規定。

個人代購難與平臺抗衡

喬聰軍指出,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來講,無論是海外代購,還是普通的微商都存在大量質量、納稅等問題,電子商務法將這些問題更進一步明確,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不僅可以得到質量保障,而且售後的權益也會得到保護。

電子商務法同時也對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進行了界定。

“個人代購之所以有市場,主要是能讓消費者買到境外的商品,並且價格相對便宜,但現在,消費者可以通過京東、天貓等平臺的海外購服務,選購質優價廉的商品,而這些電商平臺在法律規定框架內合法的、規模化運作,更通過多項措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散兵遊勇式的個人代購越來越難以與電商平臺相抗衡。”喬聰軍說。

小紅書相關負責人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電子商務法明確了經營者將要受到嚴格監管,平臺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同時要求平臺承擔銷售責任,這些要求對平臺而言並不是壞事,因為這就是平臺一直以來在努力開展的工作。“電子商務法並不會對平臺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那些海外代購、‘人肉代購’等則不同,此前,這是代購方式是一種C2C的模式,並且這些代購一直遊離在監管以及稅收體制之外,而電子商務法明確了代購行業的合規要求,並讓代購者依法納稅。”

對於平臺如何保障商品質量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小紅書上的商家分為自營店和第三方商家兩種方式,其中,自營店是由平臺進行採購、銷售,而平臺對於第三方商家也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序,例如,商家要拿到海外品牌的代理、授權或是品牌方自主營銷,因此,小紅書上不存在類似個人代購的情況,不過,部分用戶可能會以筆記的形式讓消費者前往代購網頁,而這種行為也是平臺嚴格禁止的。

同樣,洋碼頭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海外買手商傢俱有通過嚴格的審核認證機制,包括但不限於買手身份認證、海外信用證明等材料審核,不定期的海外商務拓展回訪,保證身份、信用認證資質實時更新、有效,並根據買手的最新情況作相應調整;另外,洋碼頭還會追溯買手購買的商品貨源渠道、物流配送方式、商品配送狀態的全程監控。

在該負責人看來,電子商務法的實施對行業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將促使行業更規範化,相對於國內電商,跨境電商涉及的環節更多,國際物流、倉儲、通關、稅收等,每一個環節都較為複雜,此次電商法中涉及跨境電商的部分,對於行業中不正規部分將是一次打擊,對一些零散代購也許會是一次洗牌的過程,很多朋友圈代購將難以繼續開展,一些大型代理商可能會加入正規跨境電商平臺,也就是說,洋碼頭上的海外買手數量不但不會減少,甚至還可能會增多。

“電子商務法明確界定了什麼是電子商務活動,並對電子商務經營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規範,將微信、微商等原來沒有規範的範圍納入調整範圍內,對消費者、電商、平臺的權益進一步規範,所以電子商務法是一個對各方行為的規範、權益的保障,更是對電子商務的發展進行了歸納、總結、提煉,促進電子商務經營模式更好的發展。”邱寶昌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