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游完古塔公園之後,想去看看“永徽塔”,當地人稱小塔,我知道小塔離古塔公園不遠,就是不好找,問了好多人,走了不少冤枉路,花了不少時間,最後在一個小區邊,不起眼的短巷裡,才找到佑國寺,佑國寺規模不大,原有正殿三間、禪房三間、大門一座。而“小塔”又在佑國寺正殿後面。

永徽塔又俗稱“西關小塔”,位於今錦州市南京路道南萬通公寓住宅小區旁邊,古塔區西門外100號。 我到佑國寺後,正巧碰上當時的監院釋通慈和尚,他粗略地告訴我這個寺院和小塔的來歷,說:“這個佑國寺,最早是老僧濟修和尚(李博蕭)建造的,那是在他悟道之後,變賣了他所有的家產,才建了這座廟。後來,唐太宗東征路過這裡,並在此住宿,曾與廟中老僧濟修對弈時,許下金修此廟的承諾。唐太宗東征凱旋迴到長安後,沒有忘記自己的承諾,便派大臣來此,監修古塔寺及濟修老僧的舍利塔。”工程於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完工,故稱“永徽塔”。

當監院釋通慈帶我去看永徽塔時,看見這個塔,已經低於地平面(約60釐米—80釐米),我還以為是由於地震而造成的下陷現象。後監院釋通慈告訴我說:“不是地震造成的,是由於周邊建築上的需要,而加高了地面,使永徽塔低於地平面。從永徽塔的建築年代來看,小塔(即永徽塔)要比大塔(即廣濟寺塔)早350年, 看來小塔還是大塔的哥哥。從寺院來說,先有廣濟寺再有佑國寺,而塔來說,先有永徽塔再有廣濟寺塔”。

“永徽塔”高三丈,造型精美,風姿秀麗,塔呈八面七級的實心磚塔結構。基座高三尺,每面寬五尺許,頂為流金烈火寶珠銅頂。永徽塔於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因地震而倒塌。永徽塔倒後,古塔寺法顯老和尚四處化緣,想重建此塔。當時正逢盛夏,淩河水深浪急時節。一天法顯老和尚化緣歸來,正欲扣門,忽聽有人大喊救命,法顯不顧年邁,疾步奔向岸邊,從急流中救出落水者。原來這個落水之人是錦州參將高燕嵐之子。高家老小聞迅趕來拜謝法顯,見破廟殘塔,高燕嵐決計籌資相助,法顯在高燕嵐的幫助下,於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重修了現存的這座七級、八面、僧帽式、銅頂、實心磚塔,名古塔寺塔。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佑國寺大門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佑國寺內天王殿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大雄寶殿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永徽塔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永徽塔基座(一)

錦州佑國寺永徽塔

永徽塔基座(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