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時期重要領導人 真實的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蘇聯重要領導人,曾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64年10月蘇共中央全會“鑑於赫魯曉夫犯有主觀主義和唯意志論錯誤”解除其職務。1971年9月11日病逝於莫斯科。

赫魯曉夫和斯大林,1936年。提起赫魯曉夫,中國人立刻就會想到那個把斯大林“焚屍揚灰”、讓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在聯合國脫皮鞋敲講臺的“赫禿子”,那個酷愛“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

時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的赫魯曉夫,1943年2月。50年前開始改變蘇聯的,正是這位在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心目中有著截然不同形象的前蘇共中央第一書記。

1949年在斯大林70壽誕上。赫魯曉夫在政治生涯的後期,號召全國種玉米、把黨委分成工業黨委和農業黨委、跟中共搞論戰引起國際共運分裂、把核導彈運進古巴嚇唬美國又在美國壓力下撤回……把蘇聯幹部群眾折騰煩了,終於被他的學生兼黨內同志勃列日涅夫趕下臺。

赫魯曉夫在斯大林葬禮上為之抬棺,1953年。

赫魯曉夫在蘇聯共產黨二十大上發言。今天60歲以上的人對他印象很深,他對斯大林時期的許多陰暗面持否定態度,結束了警察恐怖,釋放了數百萬政治犯,為近2000萬人恢復了名譽。

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照。“日子比斯大林時代輕鬆”連斯大林的戰友、罵赫魯曉夫是“暗藏的敵人”的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認,在赫魯曉夫當政時,“日子確實比斯大林時代輕鬆”。

赫魯曉夫和加加林。赫魯曉夫當政的1953—1964年,蘇聯工業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顯改善。他頗有平民風格,當政時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臺簡陋的地鐵,速度比斯大林時代快一倍以上,解決了莫斯科邊緣地區的交通難題。

1959年赫魯曉夫最後一次訪華。在國慶宴會上毛澤東面無表情,一臉凝重,此時中蘇關係開始惡化。

1961年,赫魯曉夫在莫斯科紅場上的列寧墓歡迎卡斯特羅到來。漢學家齊赫文對記者說過,赫魯曉夫也曾嘗試改革僵化的經濟,允許農民擁有自留地、自留畜,開了自由市場。

赫魯曉夫與卡斯特羅

赫魯曉夫和尼克松展開廚房辯論。長期擔任赫魯曉夫英語翻譯的蘇霍德列夫說:“45年前,赫魯曉夫打破‘鐵幕’,到世界帝國主義的心臟美國作正式訪問。由此開始了我國領導的出訪和外國代表團的來訪,共籤協議,相互擁抱……總之,他讓蘇聯走向世界。”

赫魯曉夫和尼克松的爭論。同人們傳聞的“大老粗、沒文化”相反,赫魯曉夫在國外脫稿講話時,語言簡樸、有說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實講明真相,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人民就會由衷地同情並喜歡蘇聯。他於1959年9月在美國訪問了13天,滿懷自信地向美國人保證:“我們將埋葬你們!”


赫魯曉夫在好萊塢。在處理無傷大雅的細節時,老赫更是遊刃有餘。在美女如雲的好萊塢,美國製片人慫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蘇聯翻譯提醒,落落大方地說:“幹嗎要等她來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

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皮鞋敲桌”。他還欣賞百老匯大街,回國後就下令修直同克里姆林宮的新阿爾巴特大街。可惜沒等他的“百老匯”修完,蘇共中央就“滿足了赫魯曉夫同志因年齡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請求”。

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被免除了一切職務,強迫“退休”,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下臺後鬱鬱寡歡的赫魯曉夫在鄉間隱居,在這段期間撰寫了回憶錄。1971年9月11日,赫魯曉夫在沉寂中病逝,他是唯一死後沒有葬在紅場的蘇聯最高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