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張毅強 張 凌

李自成歸宿何地?300多年來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有殉難、禪隱等數種說法,但《明史》和清初的大多數史料記載李自成殉難於通城九宮山。

1955年,通城縣人民委員會根據政務院和省政府的指示,在離縣城一公里的九宮山北面原李自成墓址上培修了李自成之墓。墓成後,有位通山縣高湖鄉的民辦小學教師向《歷史教學》編輯部提出了質疑。該刊在函請專家作問題解答時,認為在通山縣高湖牛跡嶺被程九伯打死的李延就是李自成。當時這些被函請的專家接觸史料非常有限,也沒有到通城和通山實地進行考察調研,草率回函附和《歷史教學》編輯部的考證。郭沫若同志看了《歷史教學》編輯部和少數專家的論證後信以為真,於是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聲明,宣佈註銷他為通城李自成墓的題詞並將《甲申三百年祭》中的“通城”更正為“通山”。從此在國內,李自成殉難於通山說取代了通城說,編進了教科書。1979年通山縣為開發旅遊資源,在高湖鄉小月山下新建闖王陵,並派人到通城縣李自成墓前拓取郭沫若同志所題的李自成墓誌銘和“李自成之墓”碑石,並將其中通城縣的“城”改成通山縣的“山”,重新鏨刻碑石,分別立在新建的闖王陵內和一個無主墳旁充作李自成墓 。1988年這個新建的闖王陵被國家文物局報送到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而通城縣的李自成墓因得不到有效保護於1992年遭山洪沖毀。

李自成歸宿之謎引起筆者濃厚興趣,為了澄清史實、探索真相,近十年來筆者自費對這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在進一步發掘館藏史料的同時,深入民間注重對大順文物、史料的蒐集與發現,通過不懈的努力,近年來考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調查考證中發現,李自成殉難後,其夫人高桂英、侄子李過、丞相牛金星和不少大順遺民親屬隱居在幕阜山一帶的深山老林,筆者在其後裔發現並徵集各類大順文物三千餘件,其中李自成璽印46顆,高桂英璽印28顆,還有30多位各級大順軍官員的印章180多顆以及“通城縣符”1顆。特別是在李自成親屬後裔發現一批保存尚好的文書檔案,填補了國內大順檔案收藏的空白,對澄清眾說紛紜的大順史實,特別是為解開李自成歸宿之謎提供了有力依據,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在50餘萬字的2000多件大順檔案中,有聖諭、手諭、密諭、告示、奏疏、塘報、信函、憑據、地圖、李自成詩集、李過日記、《南源突圍大事記》、《永昌大事紀》、《永昌遺恨錄》、《九宮遺恨錄》、《西樓雄夢》、《皇城驚夢》、吳汝義撰《伴駕手記》等等,其中有29件直接記載李自成殉難通城,有12件與李自成進入通城相關聯,還發現了一組李自成親侄李過繪製的秘密埋葬李自成的墓冢圖,圖上所註標記與經實地勘查完全一致,待條件成熟,由省級或國家級考古部門組織科學發掘,避免外界懷疑通城有造假之嫌。在大順軍繳獲的25件清朝文書中,有8件直接記載李自成死於通城;還有通城縣當地秀才陳先甲《上李侯爺諱過書》和平江縣秀才撰《湄水雜談》也記載李自成死於通城,另外還發現30多件大順軍碑刻,其中8件(套)記載李自成殉難通城。現將部分記載分別抄錄如下:

(一)大順軍文告三件

1、密諭

辛思忠見諭放棄攻嶽原略,速率部眾返通,因事變倉促,細計會諮再議。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2、曉帖

我主在九宮山遭奸刀伏殺,有至軍前出首指認兇徒者,賞萬金,封爵三代。

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3、通令

限期九宮山民火速出首兇徒或擒解吾軍前,如三日後仍無聲息,吾將屠村,誓報此讐。

永昌二年五月二十日

(二)李過信函兩件

1、汝義兄:

主上崩,軍情急,請見書速帥部至通城共商大事,餘言面敘,切切!

弟 李過筆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2、宗堯兄:

主上在通城遇害,再守通城毫無意義,請速合諸將據湖南而為根本,大事至湖南面商。

弟 李過筆

永昌二年五月十九日

(三) 、李過日記四則

永昌二年五月十七日 晴

吾率軍至通城,隨令大軍屯駐,辰時,自令小股隊兵下鄉尋覓糧草補充軍需。申時,接兵丁急報,萬歲在九宮山遭奸人殺害,吾急率兵往視,其頭已被擊,吾大慟,發誓將殺奸人,以報此仇。

五月十八日 晴

吾令收殮萬歲,停屍九宮山下,通令九宮山民出首兇徒。

五月十九日

通知吳汝義等在外各將,知悉萬歲駕崩,以待共商後事,就近各部立即至九宮山哀悼萬歲。未時,就萬歲遺體秘密掩埋,待日後班師另行祭葬修墓。

五月廿日

寅時,分派兵丁,卯時,發兵九宮山。令各地出首逆徒者三日已滿,將姜家畈團團圍住,著令交出兇徒。辰時,尚無人出首兇徒,激怒全體將士,立即血洗全村,殺千餘口,申初而返。

、李過、牛金星、高一功撰祭文三件

祭 大 順 皇 帝 文

嗚呼!雲飛白鶴,樹噪昏鴉,大星光隕,甲馬聲譁。 唯我大順皇帝,天授資秉,武藝堪嘉;起身行武,威鎮中華;均田免糧,五湖擁戴;洛陽稱帝,長安建國;攻佔燕京,推翻明朝。鴻蒙創始,唯我神人。切齒吳逆三桂,勾結關外清兵,人神共怒,鶴唳風聲,殘囂極惡,毀我干城,致使燕京陷落,荊襄湖廣蒙塵。本欲東南為據,再啟萬里雄心,何期通城草野,駕奔山曲九宮。詎料鄉陬旮旯,匪民刁悍成風,折軍大纛,抗我天兵,致迫光沉南極,魂還帝京。

嗚呼!大業未竟,形氣奄然。臣 過等素蒙青睞,共擁耆英。轉戰千里,雖粉骨碎身,無以報君恩乎!今白馬素車,奔而且馳,呼君不應,叫君不聞,丰儀難睹,巷歌已停。臣等必率三軍,披堅執銳,消滅逆賊,予懲元兇,以還血債,以慰忠魂,上報君恩,下了臣情。嗚乎哀哉!

尚饗

臣侄 李過率三軍將士泣血叩奠

永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權 厝 告 土 神 文

相其陰陽貴藏風而聚氣,定以方向宜趨吉而避兇。今以聖駕牛眠,雖卜於此域馬鬣,難定於斯時,謹借通城九宮山之南權謀安葬,敬以吉月更計推移,伏祈天地神明默為呵護。

大順朝 臣 牛金星 呈

永昌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痛悼李萬歲聖駕西歸

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一朝慘別兮,萬古哀傷九原不作兮。一夢何長追維聖駕兮,佛國仙鄉萬歲英武兮。君子其章秀鍾五嶽兮,靈毓洛商渾金璞玉兮。善刀而藏馳騁千里兮,擊殺虎狼創立基業兮。大順永昌哀哉通城兮,折我棟樑九宮山麓兮,地黯天殤思君形兮,何渺茫吊君魂兮,徒徬徨佇看華表兮,崢昂昂佇看幽光兮,發煌煌魂其未遠兮,來格來嘗。

臣 高一功 頓首叩奠

永昌二年五月廿二日

(五)李過撰《九宮遺恨錄》(節錄)

……

十七日,聖上鬱悶,親率二十餘騎於四處踏看,來至九宮山麓,聞鍾磐之聲,知此山必有廟宇,於是突發奇想,想往山上拜一拜神,以求神明助佑,吩咐張鼐同二十餘騎于山下等候,自帶兩個親兵尋徑上山,一路尋到山上玄帝廟中,只吩咐兩親兵在廟外守著,自己進得廟中,到神壇下倒頭便拜,拜完後見壇下乾淨,倒下想歇息一會,一來是連日沒有睡好,昨日又打了一天仗,累得不行,二來可能是天氣炎熱,路上中暑,只這一倒下,便呼呼入睡,鼾聲大作。也許是命該絕於此,兩個親兵也因勞累至極,在廟外睡著。此時恰有姜家畈鄉民數人進入廟內歇息,又有廟中道人見一大漢,蓬頭垢面睡於神壇前,以為是強盜歹人,呼其鄉民幫其擊盜,其數鄉民中有兩人極其兇惡,是當地有名鄉勇,於是趁闖王熟睡,荷鋤至闖王前,躡手躡腳移近闖王,使盡氣力,對準闖王頭部舉鋤挖下,一鋤挖中頭部,挖得血漿飛濺,闖王連哼都來不及哼一下,當即斃命,可憐闖王轉戰南北,叱吒風雲,竟無知無覺死於山野草民之手,實可嘆也!當其鄉勇大叫慶幸,在廟內折騰時,驚醒門外兩個親兵,闖進廟內看見聖上情形,早已嚇得魂飛魄散,拔腳就往山下跑去,數鄉勇追至山下,見已有二十多騎人馬,不敢貿然前去,急急返回,召集全村鄉民約二三百人,手拿棍棒、鳥銃前來追擊,卻與尋上山來的二十餘騎親兵相遇,一聲呼哨前往圍殺,二十餘人不能抵敵,只剩的張鼐與一親兵殺出重圍,順原路逃回營內 。

十八日,李過一軍從藥姑山一路行來,趕到通城,張鼐哭訴被害經過,李過聞闖王已死,當地氣得目瞪口呆,立即派小校到闊田通知高一功速到九宮山會齊,自己親率大軍馬不停蹄撲到九宮山麓,將姜家畈村團團圍住,限二個時辰內姜家畈村人自動交出參與格殺兇手,自己親率兵丁收殮闖王,失聲痛哭,哀動山麓。停屍九宮山南麓,高搭龍棚,三軍舉哀。命兵丁圍住玄帝廟,搜殺廟內道士,只殺得一火工道人,其餘道士事先已畏罪逃走。至申時高一功部亦已趕到,下令兵開始屠村,不論老幼,姜家畈村人一律殺死,由是哭喊連天,姜家畈血流成河,一椿公案,難消其恨。全體將士、三軍於九宮山麓掛孝舉哀,隨將聖體秘密掩埋於九宮山南麓。

嗚呼!世事難料,英雄不死於萬馬軍中,死於宵小之徒,誠一憾事;軍隊不亡於明清大軍之剿殺,卻終於群龍無首。餘出家十餘載,其事歷歷在目,日日縈心,待其行將就木,記恨於此,以曉後人。

(六)大順軍碑刻四套

1、大順軍端石碑刻六塊(見圖3)。這套碑刻發現於江西修水縣與銅鼓縣交界的練兵場(據傳大順軍在此練兵而得名)附近的三位村民家。碑石每塊之間大小、厚薄、輕重不一,高在40—45 cm之間,寬在28—40cm之間,厚在2—3cm之間,碑石每塊均為四句詩文,落款均署“大順軍”,共186字,詩文如下:

明季三秦多苦難,遼東八旗妄稱天。群雄並起共逐鹿,洪盧揮刀困好漢。

明公舉劍起銀川,揮灑英豪震九邊。闖王迎祥恨就義,當仁不讓軍心安。

既佔關中議遠謀,稱王建祚複改元。揮軍北上搗京師,所向披靡無敢戰。

一日北京龍椅坐,正當奮力安天下,不幸漢奸引虎狼,神州變色辱皇漢。

三軍既頹返關中,一戰滿清敗潼關。皇天不佑勢難起,亡我闖王九宮山。

一身戎馬攜刀劍,救世安民志自遠。時不我濟身先死,青史載名百代傳。

大順軍

2、永昌二年漢白玉碑刻1塊(見圖4)。這塊碑刻發現於江西武寧縣與湖北陽新縣交界的大洞牛金星後裔所在地。碑石長97cm,寬39 cm,厚12 cm,正面篆書“山高水長”;背面8句詩文,落款為“永昌二年”,共60字,詩文如下:

亡吾闖王九宮山,血海深仇恨不消。滅絕通城縣賊人,豈能還吾闖王魂?

天大地大不留人,何處去尋吾王回?順軍將士寸腸斷,跪泣狂呼吾王歸!

永昌二年

3、江西省修水縣全豐鎮玉環村出土之青石碑,碑石長74cm,寬39 cm,厚2 cm,碑文為李自成內弟高民所撰,碑文如下:

記外兄:

昏君無道,百姓不安,兄難忍,拏槍帶頭率庶民殺貪官,平靜天下百姓安,天下同贊迎闖王,推之天下為帝王。命不逢時碰對家,丙癸壬度①迫出城。埋名九宮行,僧日②化緣③甚善。撞桂兵④,吾恰逃之此地,過⑤ 撞之,鴻基熟睡不醒兮,有心無力,視之白也。

內弟 高民於烏蛇⑥ 永昌二年有一也

4、藍田玉大順軍鎮紙各一對,江西修水縣古市鎮仙橋發現,詩文如下

小為人牧少存軍 稱王三九命歿通

高中民

天地佑他立大志 兩年君王地未平

永昌二年 高中民

(七)清軍文告六件

1、密 令

路什、蘇科、尼堪、車爾布四將軍:

率部直插通城,趁闖賊已死通城九宮山之機,全力圍剿闖賊餘部,務宜各盡其力,抓住戰機,一鼓作氣,力圖斬草除根,一勞永逸。

順治二年五月二十日

2、告 示

近得塘報,通城鄉勇已將逆魁李自成斃殺,但餘賊尚眾群狼無首,已然窮兇極惡,必大肆劫奪擾民,凡我軍民等務須緊守,遇流賊必眾擊之,流賊眾即速報知我軍合力剿殺。

大清順治二年五月

3、告 示

逆酋李自成已於通城斃命,各地鄉勇務隨我軍剿殺逆賊殘餘,凡有斬獲逆酋及擒獲逆酋交我軍者,一經驗證,按軍功論級給賞,必以示我朝皇恩浩蕩。

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4、告 示

流寇李自成已死,逆軍已成釡底之魚,為顯我朝皇恩寬厚,特招撫曾為逆賊李自成出力之人,只要放下屠刀歸順我軍,即為我朝順民,既往不咎,反戈一擊為我朝肅清逆寇者即為有功之人,定當委用,特此告知。

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5、通 令

近聞逆賊魁首李自成死於通城,逆賊無首,必將四處劫掠,我軍民人等速即將牲口、糧食藏匿,人眾必於隱蔽處躲避,免遭散逆荼毒。

大清順治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6、告 示

逆賊魁首已於本月十七日在通城九宮山被地方鄉勇擊斃,逆賊殘部由其侄李過率眾屠村。逆魁已死,餘黨已狗急跳牆,必然更具兇殘,在我軍未達各境剿滅逆賊以前,望各地鄉勇、民團協力自保,毋使鄉民再遭荼毒。

順治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上述發現的大順文書、碑刻和清軍文告均系當時交戰雙方當事人的記載,可信度極高,有力證明李自成殉難通城九宮山,排除了此外的所有說法。1645年4月中下旬。大順軍與英王阿濟格所率清軍在武昌戰敗,李自成部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等重要將領被殺被俘,李自成隨主力南下撤退到鄂南通城縣。5月17日,李自成微服隱名隻身到距離縣城僅一公里的九宮山寺廟內求神拜佛,因勞累過度在廟內神臺旁睡著,突遭九宮山鄉民誤殺。李自成殉難後,大順軍群龍無首,有的降清,有的與南明聯合抗清,而李自成夫人高桂英、丞相牛金星以及大順遺民家屬大多隱居於幕阜山一帶的深山老林,以圖東山再起,這就是大批大順文物得以長期保存的歷史背景。

李自成殉難地研究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課題,筆者希望有關權威的學術機構組織相關專家到通城縣和通山縣實地進行考察調研,並對所發現大順文物進行科學鑑定,澄清史實,對這個重大歷史問題作出公平、公正的結論,還歷史的本來面目!

(一)大順軍文告附圖

曉帖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通令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二)李過信函附圖

李過信函兩件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三) 、李過日記附圖

李過日記四則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四)、李過、牛金星、高一功撰文

李過、牛金星、高一功撰文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牛金星、李春民詩文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永昌遺恨錄》部分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六)清軍文告附圖

清軍文告六件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五)大順軍碑刻附圖

大順軍碑刻四套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圖3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圖4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死於通山的李延偑劍、印章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圖1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李自成進入通城關聯檔案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通城秀才家書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通城秀才上李過書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家《清史》編委會副主任朱誠如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專家楊東梁教授在鑑賞這批文書檔案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2010年元月23日,中國社科院明史專家王春瑜教授到通城考察新發現的大順文物、文書。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王春瑜教授鑑賞大順軍碑刻。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王春瑜教授鑑賞鎏金皇冠。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王春瑜教授為鎏金皇冠賦詩一首:遺憾胡馬嘶北風,一代英雄殤九宮。驚看皇冠嘆興亡,忠魂常伴萬年松。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李自成敗亡路線示意圖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根據《九宮遺恨錄》、《蒲圻縣誌》和《蒲圻戰事輯錄》記載,繪製的李自成從蒲圻進入通城線路圖:

李自成殉難通城圖

學者公佈發現千餘件“大順”檔案 闖王李自成殉難地恐改寫?

註釋:

① 丙癸壬度:丙、癸、壬在天干排序分別為三、十、九,這裡指李自成三十九歲。② 僧日:即生日,在這裡指李自成的生日,據《明季北略》和《米脂縣誌》記載,李自成的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五月,永昌二年(1645年)五月李自成剛滿三十九歲,高夫人族人高中民在石鎮紙上刻的“小為人牧少存軍,稱王三九命歿通”詩文可作佐證。

③ 化緣:在這裡是指李自成向九宮寺廟施捨錢財。

④ 桂兵:指通城麥園葛桂昌,因富甲一方,人稱葛百萬或桂百萬。據李鏽撰《九宮遺恨錄》和大順齊侯顧炎撰《戎機雜記》記載,永昌二年五月十六日,葛桂昌率鄉勇千餘人與李自成戰於麥園。又發現順治二年十月英親王阿濟格賞葛桂昌六品頂戴功牌一件。

⑤ 過:指李過,李自成侄子。

⑥ 烏蛇:地名,烏蛇洞位於江西省修水縣全豐鎮碧環村,與通城縣塘湖鎮石坪村烏石坳交界,距離通城縣九宮山3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