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作為子女的我們該怎麼辦?

緣起於你自己


我媽一直偏心著我哥,家人外人都看得出可我媽自己打死不承認她偏心,我能說啥?

小時候不明白不理解,常因為媽偏心心裡特不是滋味,還因為媽打死不認把哥給狠狠咬了一大口;好在我爸一直偏心著我,為此倒也平衡不少了。現在自己也中年了,看著媽一頭的白髮啥怨啥恨都沒有了,她愛怎麼偏心著哥就由她老人家吧!跟哥認認真真談過,告訴哥——這輩子能做兄妹是緣分,下輩子我倆會在哪兒誰知道,一輩子的血緣我會珍惜的,媽就算把心偏到火星上去她都依然是我媽,我該怎麼愛她還是怎麼愛她。幾十歲了還有媽叫還能被媽罵還能在媽面前頂撞幾句,那是一種很大的幸福!看著媽健康的繼續偏心著她兒子居然早沒了那份怨了,還常常笑哥“你還是媽的巨嬰!”


看看今天出太陽沒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愛也不會絕對的一碗水端平。父母不是聖人,或多或少的偏心總是有的。但過於嚴重的偏心則會導致諸多家庭矛盾。


面對父母的偏心,作為受冷落的一方肯定會心理很不平衡,甚至產生怨恨心理,對以後造成很大傷痛,那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接受這個"偏心"的事實。每對父母都有比較偏愛的孩子,有的會偏心最小的孩子,有的會偏心最優秀的孩子,有的重男輕女偏心兒子等等。這是既成事實,要接受這種現實。

多和父母交流。面對留在老家父母身邊和在大城市工作的子女,父母往往會讓在外工作的孩子補貼老家的孩子,殊不知大城市工作壓力大並不比老家好過太多,而父母並不瞭解情況。建議還是多和父母溝通,讓家裡知道自己的現實狀況。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歡樂頌"中的樊勝美。


盡好自己的義務,問心無愧。無論父母偏心哪一個兄弟姐妹,那是他們的事情,自己該盡的義務不能少,做到問心無愧。

相信再偏心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孩子生活的幸福,只是有時候他們對不同的子女的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你的父母有偏心嗎?


Emma成長記


認為父母偏心,總有一些具體的事情。比如,弟兄兩個,老大腦子好使些,總能想辦法解決家庭經濟問題,日常生活問題。而老二老實巴腳,生活過的很不好,父母看到這種情況,儘管自己手頭有點兒緊,也要想方設法去幫助老二。這也許就是理解的一種偏心。

假如有一筆財富,我們都對她視而不見,那麼我們就是平等的,誰都沒有什麼意見,但有一方伸出手, 對方就要去爭取,真到結果是鬧出矛盾,這難道是財富的錯嗎?

這裡面要端正自己對事物的態度,不是自己的,有人給你,你也接受,也許沒有人說你什麼,但你看不慣你這個也別人東西就不對啦,因為父母給的本身就不是欠你的,她自己的東西想給誰就給誰。父母也在掌握一個大局的平衡。

你們有沒有發現,父母其實過的也很不好。出東西來,還要落一個偏心,心裡也不是滋味兒,父母偏向的那一方,只是父母心裡的一種慰藉。其實不是幫誰誰就一定能過得很好。

生活還得靠自己,別人的施捨,總不能長久。看問題要從多角度來分析。這是個人觀點,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共同討論。



微情感筆記


看父母怎麼對待了。

我的父母偏心我妹妹,我的公婆偏心我小叔子。

我父母在有了我妹妹以後,姥姥就過來幫忙帶我,妹妹從小體弱多病,爸爸媽媽一直疼愛她多一點,後來姥姥把我帶到她家,我的童年是姥姥給我的,雖然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但是也足夠美好。

後來要上學了,我被送回父母身邊。

雖然和他們親近不起來,但是我也是被姥姥寵大的,讓我不開心了,我就離家出走,找姥姥去!

爸爸媽媽一直挺容忍我的,導致於我從小任性到大。

他們會告訴我:你是姐姐,你得多讓著妹妹。

他們也會告訴我妹:你姐姐從小不在我們身邊,你得多疼愛你姐。

所以我和妹妹感情一直很好,雖然小時候也沒少吵架,大了以後也因為脾氣不好,沒少翻臉,但是都從來不記仇。感情還是很好,有什麼困難,第一時間找對方。

我知道爸爸媽媽更愛妹妹,但是我也愛妹妹,我妹妹又對我,對我閨女特別好,我老公也感激她。

再說說我公婆。

我老公也是從小他姥姥帶大的,只不過他姥姥家和他家很近。可以隨時回家。但他不愛回他自己家。

我們結婚時,婆婆各種哭窮,那好吧,我裸婚。孃家擔心我們過不好,還倒貼,不求別的,只求公婆老公對我好。

我婆婆跟我爸媽說:放心吧,這麼知道體諒我們家,什麼都不要,我一定拿她當親閨女疼!

跟她村裡人說:她就是恨嫁,非我兒子不嫁,孃家倒貼也要嫁!

她要是當著我面敢這麼說,看我不懟死她!

我們有了孩子後才買的房,孃家,妹妹都掏錢了,婆婆還是一分沒有,意思是得留著錢給小兒子買房,小兒子丈母孃買房一分錢不打算出,我們有孃家幫,她就不管了。

心裡一萬頭草泥馬在奔騰啊。但是為了老公不為難,我還是佛系佛系佛系,不計較。

到了小叔子結婚了,女方張口就要20萬,婆婆一開始不想掏,小叔子不幹,非她不娶,婆婆只好和親戚朋友各種借錢了。

婆婆有次和我討論這個二胎問題,我說我不要二胎,就要一個,省的以後偏心。

婆婆就說,當父母的都偏心,我就偏心你們兩口子。

我親愛的婆婆大人,是您沒智商還是拿我當傻子?

您可真是偏愛我們啊,結婚生娃買房一分錢沒有,孩子也沒幫忙帶,就伺候了個月子,還攪得烏煙瘴氣,害我都抑鬱了,天天跟神經病似的!

我有了孩子後,就不怎麼搭理婆婆了,老公一直默許。

他上大學時,就幫他弟交學費,買這買那,結果他弟從來不知感恩,還是一味索取,而且公婆也默許,不多言語。

公婆的做法,只會把老公越推越遠,只會讓小兒子不思進取,啃完父母還想著啃哥哥。

天下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偏愛,作為子女,要麼看淡,要麼遠離。

我父母是真的愛我,但是更愛妹妹。所以我不計較,我老公也不計較。

我公婆是很愛小兒子,也更愛小兒子,至於大兒子,可能是撿的吧,我還是不計較,保持距離,過我們的小日子,老公心裡,有死結。

他很愛閨女,愛到超越任何人,愛到不允許再有一個孩子來分奪我們對閨女的愛。


周小周熬粥


我們在平常時候,都想讓父母一碗水端平,對待兒女一直同仁。可人手指頭伸出來也有長短,做父母的不可能做到時時刻刻不偏心,但這不代表父母就不愛你,手心手背都是肉,在父母的心裡,每個孩子都一樣的疼愛。

當遇到父母偏心時,做子女的應該毫無怨言。也許父母有其難言之隱,做子女的應該要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保持一顆平常心,努力賺錢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情感壹說


怎麼辦?很少主動打電話。過年過節走走禮就行了。我是女孩也是家裡的老大,小時候在奶奶家到了11歲時才回到爸媽身邊。因為我不在身邊帶大的所以不親,12歲高燒40度一個走了整整的三里山路才到醫院打吊瓶,完了又自已走回去。後來因為弟弟,妹妹讀書時說飯菜不好吃,就讓我這個讀初中的姐姐煮給他們吃,給他們洗衣服。最讓我傷心的是讓我嫁給做生意的人,原因是以後可以帶帶弟弟。我不肯,嫁給了窮人家。因為這我做月子期間看不來看一眼。離孃家只有20分鐘的路程。我反正傷透了。之後又打電話說買車子讓我付尾款,我直接回了不付,就罵我不孝女。弟弟沒找到工作時天天打電話罵我,說我不幫忙找。這樣的媽媽我還能怎麼做?


屈團長滅了他


父母偏心,這對80後、90後的獨生子女來說,是完全感受不到的體驗。但作為可以生二胎、三胎的時候出生的人來說,還是很常見的現象。



父母對待兒女有所偏心,自古有之,不足為怪。兒女成行,或男或女,或長或幼,或能力有大小,或乖巧有差別,要父母一碗水端平,也著實很難。因此,父母偏心,只要不是太過離譜,作為兒女,我認為也無需太過計較,由他們去吧。真的,我也不是說大話。天下無不是底父母,對於父母,我們除了感恩,除了孝順,還能怎麼做呢?

當然,對於父母的偏心,兒女倒是容易想通,心理上難以過關的便是兒女的配偶,即(兒媳婦、女婿等)。配偶的不滿最容易引發矛盾,有時甚至導致家庭危機,甚至導致兄弟姐妹感情破裂,引發悲劇。因此,這就需要兄弟姐妹間以血緣親情為重,多做配偶的工作,切不能因此而傷害感情。世上最難得是兄弟,關鍵時刻兄弟姐妹還是世上最可靠的人。

我還想囉嗦一下,既然父母偏心難免,作為女兒就應該為父母彌補這個缺失。這當然需要未得偏心的一方能大度容忍,更需要得受私心的兒女一方(其實孰輕孰重,旁觀者清,當局者也有數。)要公平公正,多關心兄弟姐妹,撫慰由於父母偏心給他們帶來的傷痛。

最後,作為父母,須知偏心給兒女帶來的傷害也不是可以
等閒視之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還是儘量做到一視同仁吧。


木子話文史


父母一般情況下不會偏心的,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有種情況下,其他兒女對父母不好,而父母會對他好的兒女偏心的,誰叫你們不夠孝敬,這事也是正常的。還有父母有時會對,條件差的兒女有一些幫助。這樣一來,其他的兒女,就會覺得父母偏心。其實沒有什麼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如果你感覺到父母偏心的話,你要保持平常的心,經常關心父母,多跟父母溝通,還有孝敬父母,這樣一來,父母也知道你的用心。父母把你們養大成人,已經夠辛苦付出的夠多了。所以即便父母有一點偏心,也不要傷父母的心,靠自己雙手去掙,這樣才會豐衣足食。父母給你的,你就要,父母不給你的就不要去強求,因為他們本不欠你們的。




年年有餘46288


父母偏心眼兒,這也是人之常情吧!作為子女的我們還能怎麼辦呢?隨意吧!只要他們開心就好啦!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長哩,何況人心的偏差呢?父母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吧,作為子女什麼也不要計較,什麼也不要去想太多了。畢竟我們將來也都是要做父母的,也會有自己的子女,況且也不只是只生一個孩子的呦!

人就那麼回事兒,辛苦勞作,自己的收成願意給誰花,就隨意吧。無所謂偏心,更無所謂埋怨什麼!

這不,一大早上還沒起床呢,就接到孩子小叔叔的電話,說是孩子的爺爺身體不舒服了,要過來看看醫生,我們二話沒說趕快起床就去接老人到醫院就診,他明明拿著醫療卡,就是放車裡不用,等著用我們的醫療卡,檢查、拍片什麼的一下子用去了幾百塊錢後,醫生說是需要住院辦手續,這才肯到車上取卡過來用(因為醫療卡住院不可以代用,買藥、看病需要刷錢時候可以)!

老人退休三十年了,醫保卡上也有存款好幾千塊錢了,一直都不捨得用,每次頭疼腦熱的,牙疼,胃疼的,都是過來蹭卡用,唉!真的不知道省這看病錢給誰花?

退休金給小兒子花了三十年了,其它子女們都沒有見到錢的眼福,隨他們吧,反正我們於心無悔就行了!

能感覺得到,我們沒錢做大買賣,小叔子搖頭晃腦的眼神兒,他倒好什麼都敢投資,因為這錢是寬裕的,淨賺三十多年。

其實,也沒啥,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計較就行了,管他偏誰向誰呢?

常言說的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自己有能力了,天天都吃肉!沒能力了,就算喝小米粥也溫馨,不是嗎?


雙虹緣


我兄妹倆人。

小時候,哥哥比我聰明,比我懂事,比我學習棒。所以他總感覺他得到的父母的愛多些。而事實是,父母對我更偏愛些。我倆吵架,母親總是偏袒我,為此,哥哥總說母親嬌慣我。現在想來,其實小時候的我們是對父母愛的搶奪。

長大成家立業,哥哥在外地,我在老家守著父母。每次哥哥一家回來,母親大人忙裡忙外,做各種好吃的,不怕累不怕麻煩。有時嗔怪母親,又不是外人,至於嗎?還有父親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兒子才是自家人,嫁出去的女兒總歸變成了外人。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難過了好久好久。

如今已進不惑之年,漸漸的理解了父母親。其實父母對每個孩子都是愛的,只是愛的方式與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父母把我們拉扯大已經很不容易,還有什麼理由再去挑剔對誰的愛多這些對誰的愛少一些呢?年齡漸近老邁的是他們,身富力強的是我們,對父母少一些挑剔和苛責,多儘儘孝心,才是正解。因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