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何被嚴治?周小川:部分只看中預付款 模仿銀行吸儲

2018年,支付行業可謂“地震”不斷。

有條碼支付新規。2018年4月1日起,使用靜態條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還有“斷直連”。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更有備付金集中交存。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不僅如此,央行針對違規行為,也是毫不手軟的向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了一張張罰單。

據相關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央行就第三方支付行業開出的罰單已逾80張,值得注意的是,罰單金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就已達6張。而去年,單筆罰單金額最高的僅533萬元。

國家為啥對支付寶、微信支付在類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此嚴厲?

今日(11月18日),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發表演講時,就“一些技術把眼睛瞄向如何能多圈點錢”觀點舉例表示:

大概六年前開始批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後來我們發現200多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裡,有一部分牌照領取者實際上對於支付科技、對於支付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是太感興趣,真正感興趣的是收到預付款,收到預付款好像就行了。

2018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何被严治?周小川:部分只看中预付款 模仿银行吸储

除此之外,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針對條碼支付新規也曾嚴厲表態:

有個別支付機構在這方面還是明顯執行不到位,在故意逃避,基本上還是玩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套。不能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的機構,置這些規則於不顧。

足見,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的亂象一直非常的清楚。

而接下來,除了一些態度不正的公司會被專門處理外,

即便是支付寶、微信支付這樣的支付巨頭,在經營上同樣得合法合規,否則也逃脫不了被“盯上”的命運。

信號如此明顯,那個屬於支付行業瘋狂發展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一)

當然,國家之所以對支付行業如此“上心”,

除了機構本身所出現的“圈錢”和“逃避監管”問題外,

由第三方支付行業滋生出的亂象也是觸目驚心。

比如,它們經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去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

一來,第三方支付企業利用其在銀行開設的賬戶屏蔽了銀行對資金流向的識別。

二來,支付賬戶若非實名註冊,查不到資金的真實所有人,更不知道資金的具體流向和歸屬。

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它們可以方便地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將非法資產轉入多個不同的賬戶,最後,利用銀行卡提現,通過 ATM 機取走。

2018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何被严治?周小川:部分只看中预付款 模仿银行吸储

再比如,第三方支付機構開闢的跨境業務被開闢成了跨境洗錢大的新通道。

不法分子往往先在境內用人民幣購買電子禮品卡,再在境外將禮品卡兌現成美元,這樣便實現了資金的跨境流動。

金融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而若金融風險突出的話,經濟安全也必將受到威脅,

因此,央行會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愈加嚴格實屬必然!

(二)

這又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呢?

“斷直連”的實施,將有效減少各種違規犯法活動的發生。

今後,所有線上的轉賬都能追本溯源,不法分子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將支付平臺作為渠道,做出洗錢、詐騙等黑勾當。

而若真的不小心遇上騙局,碼支付新規則可以有效降低我們的經濟損失。

從本質上來說,二維碼就是一串代碼,對普通消費者來說,真偽非常難辨,這也讓一些詐騙的確防不勝防。

但1天500元的消費上限,無疑等於將不法分子的詐騙額度也給框死了!

與此同時,隨著“備付金集中交存的到來,以及央行對支付機構愈加嚴厲的監管,我們沉澱在支付賬戶上的資金將會得到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不僅是有問題的平臺會被加速淘汰。

截至2018年7月5日,因為違規違法不合規等行為,央行累計註銷支付牌照名單已增加到33家。

且資金動態隨時處在監管中的狀態,意味著再也沒有支付機構敢把我們的錢挪作它用,比如拿去炒房、炒股票等。

因為平臺一旦有異常,監管部門可以及時出手制止!

2018年,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何被严治?周小川:部分只看中预付款 模仿银行吸储

我們正步入一個移動支付無所不在的時代,

然而,這看似並不是很起眼的領域,卻隱藏著很多我們常人難以搞清楚的風險,

正是為了將這些風險儘可能“扼殺”在搖籃中,國家才會積極出手,

未來,在行業的強監管下,相信移動支付會越來越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