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的驪山地陵,是華夏大地上最為神秘的地方,因為這座陵墓不僅號稱是一座挖不開的陵墓,而且裡面文物的價值,根據保守的估計,可以買來好幾個國家。這座陵墓,為何沒有被挖開,一個是技術手段不夠,第二個是工程量太大,第三個作為華夏民族的共尊的秦始皇的陵墓,想要發掘,道理和情感的門檻有些過不去。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秦始皇戎馬半生,可以說是一位上馬能陷陣,下馬能殺敵的“武”皇帝。在驪山的地陵中,鐵定會葬有一副他身穿的寶甲,今天小編就給您分析一下,秦始皇的寶甲究竟是什麼模樣的呢?

想要搞清楚秦朝的時候,士兵、將軍和秦始皇穿什麼甲冑,其尋找的目標只有兩個,一個是古籍,第二個便是陵墓中的出土文物。

《考工記》是春秋戰國時期,一部手工業技術文獻,在這部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各種工藝的規範及體系。其中《考工記· 函人》篇,就有非常完整的牛皮甲的製作過程。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在春秋戰國時代,除了皮甲,還有哪些防護性的甲冑?

根據考古發現,在殷商的時代,就已經有了銅盔;而周代時,就已經有了胸甲。這些甲冑中,有青銅甲,鐵甲和石甲。還有數量不大,屬於小眾化的木甲,竹甲甚至是紙甲和藤甲。

經過實戰證明,青銅甲和鐵甲和石甲,雖然防護力“槓槓”的,可是因為分量較重,穿在身上,嚴重影響士兵的戰鬥力,故此,便逐漸退出了甲冑防護領域的主流。

而後面的幾種鎧甲,比如木、竹、紙甲和藤甲,雖然防護性能可以,穿在身上也輕便,但卻不防火,故此,也就沒有成為戰場上甲冑防禦系的中堅力量。

下面,小編就重點說一說秦軍的皮甲。皮甲有三種,前兩種分別是黃牛皮甲和水牛皮甲,皮甲質量輕,韌性棒,防護佳,經過戰爭的檢驗,最後,就成為了甲冑中的“一哥”。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秦始皇的甲冑是什麼樣的呢?難道也是黃牛皮和水牛皮製作的嗎?正確的答案是:非也。

在《考工記· 函人》中,有這樣一小段,如果不仔細看,極其容易漏掉的重要內容,那就是“兕甲壽二百年” 兕是什麼東西?它是犀牛——這句話的意思,用犀牛皮製作的甲冑(是最好的),可以使用兩百年。

黃牛皮和水牛皮的厚度,約在1.3到1.5cm之間,而犀牛皮厚度可達2.5cm。而且是地球上所知獸類當中,最最堅韌的皮子,沒有之一,不管刀砍斧剁,還是虎豹的利牙,在它面前,全都敗北……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如果非要舉一個直觀的例子,同等厚度的黃牛皮和水牛皮甲(幾塊皮子疊合在一起),如果可以被利箭射穿,可是這枚利箭,射在了犀牛皮的甲冑之上,就等於蚊子叮咬磨盤,絕沒有對甲冑造成傷害的機會。

秦始皇的確非常任性,在不差錢的情況下,他絕對會用最好的皮子,用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飾料,為自己製作一件最好的甲冑(從修建驪山陵,就可以知道他的一貫作風)。

這副犀牛皮甲,可以說堅韌,輕巧而又防護能力爆棚。這副皮甲,不僅用最佳的犀牛的背皮製作,而且皮甲上面,還會用五色的漆進行彩繪,工匠們在每片皮甲的甲葉上面,都精心地綴上金片,銀飾,銅釘,珠寶等等的裝飾物。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秦始皇本來就對戰勝敵人,統一六國信心十足,他穿上了犀牛皮製作的寶甲後,那信心就會“唰唰唰”地爆棚,他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發動了滅六國之戰,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視的途中駕崩,死後,歸葬在了驪山陵,而這副珍貴的犀牛皮的甲冑,自然成了秦始皇的隨葬品。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製成的寶甲,出土後意義重大

由於秦始皇陵墓的密閉性,防盜性和恆溫恆溼等等的優異性能,相信這件寶甲一定沒有損壞,樂觀的小編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秦始皇的陵墓會被保護性的發掘,這件寶甲一定能夠出土。

這件寶甲,絕不是普通的甲冑,它代表著大智大勇、砥礪進取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這是開疆擴土的鎧甲,同時也是一統天下的鎧甲。即使我們這代人見不到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們的靈魂,也會在天上笑出聲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