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明白旭輝的苦,及那林老闆的憂傷?

谁能明白旭辉的苦,及那林老板的忧伤?

一切辦法全上。

po@鎮長記得第一次見林老闆,是在那1年

那1年媒體答謝晚宴上,林老闆對每個媒體都謙和多禮。有一句話,這位剛剛晉級房企18名的地產大佬現場重複了n多遍:

(民企旭輝)是“後爹”養的,不容易,還希望在座各位多多支持。

可以想象,對媒體都如此謙虛謹慎的地產大佬,對政府又是何等謙遜?也許就是在一次次碰壁和被漠視中,這種謙恭氣質漸漸融入了林老闆和他的企業血液與靈魂。

po@鎮長見到林老闆的那一年冬天,上海市政府因為旭輝“投標了一塊地卻沒來”,沒收了3.7億元保證金,這是旭輝作為民企遭遇的最嚴重黑天鵝事件。

如果真因堵車而沒到,這可能是為堵車而付出的最慘重代價了。

一個來po鎮做客的圈內人忍不住吐槽:

明明知道一線城市交通不好,早一點不能出門麼?

正因為是“後爹”養的,一心想做強做大的林老闆必須在旭輝很多方面都精益求精、無微不至。

林老闆治下旭輝另一個無微不至的特點是:年終歲末,會對定期須披露年報進行無微不至的“修復”。

一句話已被旭輝重複了很多年:旭輝是一家高規模、高利潤、低負債“鐵三角”穩健型企業。要知道中國那麼多民企、央企、國企,構建此“鐵三角”而不能。

這句話被旭輝重複了多少年,就被吐槽了多少年,旭輝構建“鐵三角”核心手法是:根據外部環境和數據來修正企業內部數字。可這種事無鉅細的“修復”,在其他房企都是很少見的,由此可見旭輝的謹小與慎微。

財務數據“鐵三角”,又的確是旭輝在不幾年間由百億而上千億的核心利器,且賦予了旭輝5年衝擊3000億的勇氣。

可百億旭輝已變成千億旭輝,內外部環境都發生著劇變。千億之後,擺在林老闆面前的一個問題是:

已然奔流了五六年的旭輝,有一些零件可謂“磨損”嚴重,旭輝會因此而停滯,還是會順利完成3000億短期目標?


3000億後又應怎樣?


一些難題,是否會像那向上海市政府要不回的3.7億,即便自己再謹小慎微,再無微不至,再精益求精,也是難以跨越的?

長思這些問題時,林老闆給自己的答案會不會是:哎,總比當年做中介強多了。

當然,這是玩笑話。

1.

就在銷售額過千億的2017年,林老闆的旭輝構建高規模、高利潤、低負責“鐵三角”時,大舉藉助了“外力”。

離2017年結束第11天前,旭輝發了2017年第二筆3億美元永續債,第一筆同樣發生在2017年下半年,具體是在8月。

高槓杆奔跑了五六年的旭輝,一股“外力”已不能支撐旭輝維持低負債率。旭輝藉助的第二股“外力”是對包括平安不動產在內的金主發行了6.8億股份,籌集股本24.2億港元,這次配股同樣發生在2017年下半年。

旭輝除了獲得不到60億元人民幣股本金,“非控制性權益”還從23億元漲到了95億元,這一切導致旭輝“股本權益總額”翻了一倍:從2016年的172.83億元上漲到了342.7億元。

這樣子,就讓有息負債總額從294億元上漲到472億元的旭輝,終於找到了一個平衡:淨負債率穩定在50.9%,只比2016年的50.4%,多了0.5個百分點。

旭輝做大權益的同時,還做小了有息負債,實際上,旭輝“有息+無息”負債總額是1175億元,只不過其中703億元是無息的,無法計入計算淨負債率的分子。

永續債終究是要還的。這兩筆3億美元永續債,初始分派率是5.38%,一筆到2021年,每年分派率增加4%;一筆到2022年,每年分派率增長到9%。三四年後,旭輝若未還清這兩筆永續債,無疑它們將變成利潤黑洞。

因永續債債務屬性,旭輝年報裡說的很明確:若把這6億美元永續債放在債務端計算淨負債率,淨負債率高達70%。

可實際上,旭輝目前淨負債率遠遠高於這一數字。中間奧秘在於淨負債率的時間節點上。

2018年以來,旭輝連續發行了3億美元、27.9億港元、3億美元和5億美元4筆融資,合計約92.5億元人民幣。

把這部分負債計算在內,2017年剛過,旭輝的淨負債率接近100%,超過了它維持多年的紅色預警線,高規模、高利潤、低負債“鐵三角”被打破。

因年報是到年末這一段時期內公司的財務指標。因此,2018年數據被巧妙的隱藏了。

猶記得旭輝2017年業績會上,林中對於負債率的發言是:

我們一直追求比較穩健,95%是我們的紅線,85%是警戒線。


我們基本上都是在60%到70%左右,離我們的警戒線和紅線差距還是非常遠的。


一旦市場有機會,旭輝還是有空間的……

由此可知,縱然70%淨負債率,不能維持在2016年水平,可依然維持在林老闆口中“有空間的”範圍內。

可以想象,若2017年年報淨負債率真的升高到100%上下,喊了高規模、高利潤、高負債“鐵三角”多年的林老闆,得尷尬的研究新口號了。

2.

那個,說一件嚴肅的事兒:林老闆的大哥是萬科家的王大哥,林老闆的大嫂自然就是王大哥的女票獨立田大嫂。

林老闆的獨立田大嫂前一段時間參加《奇葩大會》,保持著一以貫之的倔強。她倔強的說:(一個人)但凡能活的讓人嫉妒,就別活的讓人同情。這句話被高曉松懟的很工整:但凡活的讓人喜歡,就別活的讓人嫉妒。

旭輝面臨著與他的林老闆的田大嫂相同的處境,都沒讓人太“喜歡”。旭輝千億之路頗受質疑。被質疑較多的是:權益銷售額佔實際銷售額比重太低,2017年約53%,水分太大。

歸納此前旭輝高規模、高利潤、低負責“鐵三角”密法,終究還是在時間節點上:出資成立項目公司時,把股權讓渡給別人,以降低負債,節省資金。當項目到了“收穫期”,再把相對應部分權益買回來,這樣子,簽約銷售額、權益銷售額、營收全部做大。

這種手段旭輝用了多年,譬如旭輝和香港置地2017年6月關於上海陸家嘴項目的一則公告。(這則公告還具有典型意義的:兩家公司各佔股50%,旭輝並未再多出資金,而是通過增加董事人數獲得控制權,合營變附屬,未來銷售額和營業額將全部入賬。)

記得2015年那一年,旭輝把旭陽、旭康、旭津等7家聯營、合營公司變成附屬公司,做大規模,降低利潤。如果沒有這些回購,旭輝的權益銷售額和營收數據會更難看。

而現在,類似內部“修整”已經玩兒不轉了。可目前旭輝的土地儲備依然過少:2017年,土儲不過1750萬平方米,權益土儲不過1050萬平方米。對支持未來幾年連續高速增長,尤其是3000億後變成一條真正的大魚,體量還太小。

由此可知,旭輝未來還需要持續投入資金買地。2018年,林老闆預計拿出不少於700億元購地。可旭輝自身創造正現金流的能力很差,2017年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不過56億元,2016年不過39億元。由此可知,未來資金來源,還將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2018年淨負債率已接近警戒線的旭輝。持續“發股+發債”無疑是唯一可行的模式。旭輝也的的確確在為這種模式鋪路:2018年旭輝就發行了27.9億港元可換股債券,就是為未來擴大股本打基礎。

雖然擴大股本能夠提供債務融資空間,可最大的難題是,具有極大的攤薄效應,因防止攤薄效應,配股年份必須有高利潤;此外還得有高股價。配股條件苛刻。

就因為新發股的攤薄效應,2017年,雖然旭輝利潤由28億元漲到了48億元,可是每股盈利不過從0.42漲到了0.68元。

股價上面,前文提到的2018年1月可轉債,初步轉換價定的是9.3港元每股。可現在,旭輝股價只有6.38港元/每股。還有著很大一段上漲壓力。

利潤上的壓力同樣不小。2012年到2017年,旭輝規模增長了10倍,可是利潤只從20.21億元增長到了61.48億元,增長了兩倍。

實際上,和行業大趨勢一樣,旭輝獲利的能力也在降低。這可以從一個關鍵的數據發現:旭輝新購土地成本大幅上漲,2017年新土地成本已經超過了8000元/平方米,可銷售均價卻是下滑的,這無疑擠佔了盈利空間。

現實就是這樣,高規模、高利潤、低負債“鐵三角”相輔相成,當一方需要外力的時候,其他維度亦會收到此外力的干擾。而這一切,已經在銷售額1000億的旭輝中緩緩展現。

這可能也是林老闆,最焦慮的地方:這些年我旭輝沒有犯什麼錯(2016年被罰款,是上海交通的錯),但可能,來不及了。

猴急:

導致的後果就是:誓言保持40%增長率的旭輝,2018年銷售目標1400億元,增長率35%。這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 的數字。年終歲末,超出了更好,否則至少可以保底。

因為如果提出了太高的要求而未完成,對以增速快享世的旭輝打擊是災難性的。

到那時候,旭輝這些年的這些“豐功偉績”,就都變成了“但是”這一轉折詞前的背景和材料。

2017年以前,旭輝很……,但是……

來古樓鎮約個破唄。p@鎮長微信。做好爆料準備喲。

谁能明白旭辉的苦,及那林老板的忧伤?
谁能明白旭辉的苦,及那林老板的忧伤?谁能明白旭辉的苦,及那林老板的忧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