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今天的故事要從4億年前說起。

那時的青藏高原、橫斷山區等地是一片海洋,大量海洋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直到6500萬年前,地球上迎來一次巨大的變故: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導致青藏高原劇烈隆起,海水退出,海洋歷史結束。這塊大陸進入到碰撞造山和陸內變形時期。

260萬年前,冰川時期來臨,全球氣溫驟降。冰川不停地對山峰進行侵蝕,山峰平緩的外殼被冰川持之以恆地“破壞”,外表變得陡峭尖銳,甚至面目猙獰。在對山峰完成了初步的侵蝕之後,全球氣溫開始回升。

然而,一場更大規模的冰川侵蝕運動正在醞釀。

第二次冰期來臨,冰川將平坦的高原大地劃出一道道高深寬闊的U型谷。此後,在冰川和流水的經年累月的雕塑下,川西藏區今日溝壑縱橫之景得以呈現。

對川西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川西有很多溝谷和海子,最著名的非九寨溝莫屬,其次還有四姑娘山的三溝:長坪溝、雙橋溝、海子溝,以及畢棚溝、燕子溝等。而海子也就是湖泊,通常溝內都有大小不等的海子點綴其中。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九寨溝樹正群海)

我們去過的溝雖然不算多,但是每一個都有它的特色。

燕子溝

燕子溝位於貢嘎山東坡,被稱為“貢嘎紅石之谷”。顧名思義,燕子溝的特色就在於紅石。紅石灘是燕子溝特有的一種景象,紅石只生長在燕子溝的主河道,而且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沒有,遠離燕子溝河道的林地中沒有,海拔2100米以下的位置也沒有。更為神奇的是,帶出燕子溝的紅石生命便會隨之消逝,變成黑乎乎的普通石頭。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根據研究,燕子溝紅石灘的石頭上佈滿的紅色物質,是一種微生物,只有在高山特有的生態環境內才得以繁衍。這種紅色微生物與燕子溝相融共存,才得以構成燕子溝的紅石灘奇觀。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如果是在秋天來到燕子溝,還可以看到漫天的紅葉。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燕子溝應該不算是一個很熱門的景點,更多人會去海螺溝。我們去的時候,景區內沒有多少遊客,有些冷清,但也有一份靜謐的美。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其實燕子溝所在的瀘定縣新興鄉是一個很古樸的小鄉鎮。離開那天,我們一大早起來到天台看“日照金山”。登上樓頂看這個小鄉村,這種簡單和安靜的熟悉感,竟然呼吸到老家的氣息。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雙橋溝

雙橋溝屬於四姑娘山景區的一部分。

四姑娘山景區由“三溝一山”組成,包括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和四姑娘山。四姑娘山其實有四座,分別是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和么姑娘山(么妹峰)。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四姑娘山,從左到右:么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

有人認為雙橋溝是四姑娘山景區最美的地方,我們沒有去過其它景點,不好評價。只能說,雙橋溝,不虛此行。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坐上景區觀光車會直達終點紅杉林。如果來得早,太陽初升,氣溫尚未上升,穿梭於森林之中的棧道上依舊殘留著積雪。周圍是高聳的雪山,環繞樹林,山下一片片筆直的針葉林,感覺像是來到了北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我們去的時候,正值秋季。溝內的樹木金黃一片,彷彿散發著光芒。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草坪上的犛牛非常悠閒地吃草,一種和諧的美好。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過去千百萬年的磨難,塑造了雙橋溝今天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湖。而今天,也只是未來千百萬年中的一天,大自然對於這個世界的改造未曾停息。

2008年汶川地震,對雙橋溝也造成了影響。如今,我們已看不出當年地震破壞的痕跡,因為它們已經

衍變成新的景象。景區內的四姑娜措,被譽為是仙女的浴池,其實正是因為地震導致石塊從布達拉峰上滾落,截斷了雙橋溝的小河,因此形成了堰塞湖。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湖水淹沒了正在生長的沙棘樹,但是因為湖水中鈣含量很高,將樹根鈣化了,因此形成了樹木枯而不倒的奇特景象。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所以說,大自然的造化非常神奇。4億年前,海洋古生物死去後殘留的骨骼,為今天的高原湖泊提供了鈣,轉而塑造了一口神奇的枯木湖。

九寨溝

相信九寨溝對於大家而言是最熟悉的。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去年八月,九寨溝的一場七級大地震,生命消逝、環境被毀,讓無數人心痛不已。但這一場磨難放在自然界的歷史上看,只是滄海一粟。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與其它溝谷無異,九寨溝也是從幾億年前的海洋衍變成陸地,再經歷冰川侵蝕、堆積等作用形成。根據地質專家的考察,九寨溝的海子多屬堰塞湖。在這千百萬年間,發生在九寨溝的地震不計其數。地震引起山崩地裂,奔瀉而下的泥石流堵塞山谷,山地流水和地下水積蓄堤內,從而形成湖泊。可以說,九寨溝就是地震塑造的。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去年九寨溝地震之後,不少專家前往考察,發現九寨溝因為地震,反而形成新的景觀。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正如雙橋溝的四姑娜措,因為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雖然淹沒了正在生長的樹木,卻造出一個枯木湖。枯而不倒的沙棘樹,始終保持生命最後的姿態屹立世上,儼然一副藝術佳品。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一切磨難皆是修煉,一切毀滅皆是創造。

大自然總是在一邊毀滅,一邊創造。

所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大自然的生命力遠比我們想象得強大。

雖然,我們無法看到這個地方前世的樣子,但我們可以選擇記住它當前的面貌。


川西燕子溝、雙橋溝、九寨溝:歷經數億年磨難,仍是最美的樣子


撰文:古小也

攝影:藍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