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必知的十條鐵律

果農必知的十條鐵律

一、當年葉片下年肥

解讀:果樹一旦開花坐果,能不能生產出優質果,能不能獲得高產,與當年的葉片保護關係重大。當年營養來自於葉片的光合作用,因此,保護好葉片才能保障當年果實的正常發育。

今年施足、施好肥料,是下年獲得豐產的基礎。6月上旬花芽開始分化,需要足夠的養分供應,因此,6月追肥是非常必要的,建議施用有機活化高鉀高鈣肥料1-2次。相比較而言,秋施基肥更為關鍵,越早施入基肥,越能有更多的無機營養經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營養,供給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之所以形成大小年現象,就是大年時果樹消耗過多而肥料施入不足,導致花芽難以形成,下年沒有產量。由此看來,在秋季的果樹管理中,保護好葉片和早施基肥,是當年豐產的保證,也是下年豐產的基礎。

二、根系修剪能增強樹勢

解讀:這裡所說的根系修剪,並不是直接修剪根系,而是指通過施肥切斷部分根系,起到修剪的作用。人們總是依靠樹上修剪來調節樹勢,其實,適當的根系修剪同樣能起到增強樹勢的作用,尤其對衰弱的老樹,更要注重根系修剪。果樹根系修剪得適時、適量,能在短期內恢復甚至超過原來的根系生長量。由於大量新吸收根的形成,可以大大提高整個根系的活力。

秋施基肥造成的斷根,由於地溫尚高,有利於新根再生。部分根系遭到損傷後,不會影響整個樹體,反而可以抑制秋梢生長。如果地上部的葉片完整,有足夠的光合產物輸送到根部,就可以為傷根的恢復和新根的發生提供足夠的營養供應,使根系的活力迅速恢復,增強對鈣、磷、鉀等礦質營養的吸收能力。根系具有貯藏功能,大量發新根,可以提高樹體的營養貯藏“庫容”,但不提倡開春施肥斷根。因為開春斷根,會使根系貯藏的養分白白浪費。

三、無水不上樹,無光不結果

解讀:適量的水分供應是維持樹體生命和取得產量、獲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條件。所謂的適量,就是要適應果樹的生理發育習性,該澆水就澆水,該控水就控水。由於多數蘋果產區存在水利條件不足的問題,要做到適時澆水比較困難,因此,一旦抓住澆水的機會,果農習慣於大水漫灌,期望一次澆飽、澆透。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生長季節過量澆水,是造成枝條旺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決光照條件有利於高產穩產這個道理,多年來已被果農重視,改形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光照問題。在對光照的認識上,有一個重要的“二八定律”,即施肥澆水的投入只佔到果樹貢獻率的20%,80%的貢獻來自於光合作用。不解決光照問題,就等於把不花錢的自然資源白白浪費掉了。

果農必知的十條鐵律

四、果樹不施肥等於瞎混

解讀:投資不足,是當前制約果園效益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資不足的突出表現是肥料投入的嚴重不足。土壤中的礦質營養被果樹吸收後,一大部分轉化、存在於果實中,這就等於拿走了土壤中的礦質營養元素。因此,養分歸還學說認為:從土壤中拿走什麼就應補充什麼,拿走多少就應補充多少。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足量施入肥料,土壤就會越來越貧瘠,果樹產出能力就越來越低。無數事實證明,凡是連年高產、穩產的果園,無一不是重視肥料投入的。尤其在膨果期建議施用有機肥,及時補充微生物肥,以保證當年產量的同時,也為來年花芽分化做好充足的準備。

多數果農是“看果施肥”,即大年肥料投入多,小年肥料投入少甚至不施肥,讓果樹“飢一頓飽一頓”,往往造成樹體衰弱,各種病害嚴重的後果。通過合理施肥和合理負載,逐步調整到沒有大小年結果現象,是目前果樹管理的主要任務。在施肥上,尤其要注重秋季施肥。秋季施肥的總量要佔到全年施肥量的三分之二。

五、葉靠根長,根靠葉養

解讀:果樹的根系與葉片關係密切,葉片上的小葉、黃葉、焦葉、落葉等多種病害都能從根系上找到根源。比如根腐病,在葉片上表現出的症狀是邊緣焦枯,肯定是地下的根系出了問題。因此,對付葉部病害相當根本的辦法還是給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髮育環境。根系生長健壯了,吸收養分的能力才強,葉部病害才能少發生或不發生。給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長髮育環境,其實質是解決土壤理化性狀問題,合理施肥是解決土壤理化性狀的相當直接手段。因此,在果園施肥上提倡有機、無機、生物菌三結合,單一依靠大化肥的施肥方式持續得越久,對果園土壤的傷害越嚴重,在加大有機肥投入的同時,加大生物菌肥的使用,是果園施肥的發展方向。根系發育需要消耗營養,營養主要來源於葉片的光合作用。在果樹的各類枝條中,長枝與根系的兩級交換能力相當強,長枝上葉片的光合產物對根系的貢獻相當大。果樹一旦不髮長條,根系就會發育不良,樹勢就會衰弱。因此,維持樹上有10%左右的長條是必要的,一點長條不冒,絕不是好事。

六、水少要命,水多患病

解讀:有人說“水果、水果,果樹就要多澆水。”這話是片面的。根系周圍的水,是肥料的載體,沒有水,肥料就無法被吸收利用;樹體中的水,是器官建造的必要物質,沒有水,就沒有樹體的生命;被葉片蒸騰的水,在高溫季節帶走了樹體內的熱量,是維持樹體正常生理功能的“調節器”。從這些意義上說,水少的確會要了果樹的命。但是水多絕不是好事。水和空氣是根系生命的兩個必須要素,同時二者又是一對“冤家”,土壤中水多,空氣必然減少,嚴重的會導致死樹。澆水過多,還會增大果園的溼度,溼度過大,容易滋生各種病害。

在果園澆水上,除冬季的封凍水需要全園漫灌之外,其他季節都應當適度淺水,隔行澆可以,行間只澆三分之一也可以。事實上,許多人全年澆水都是大水漫灌,甚至覺得澆得越飽越好,這種做法既浪費財力、人力,又容易讓果樹患病,應當加以糾正。

七、水肥是基礎,打藥是保障,修剪是協調

解讀:水、肥是供給樹體生長髮育的必備要素。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讓樹體脫肥、脫水。在施肥上,首先要保證秋施基肥的量足,其次要根據果樹樹勢和掛果情況,在生長季節進行補充。一般來說,發芽前和春梢停長期根系進入活動高峰,應當給根系補充衝施肥,但不主張大量斷根,以地面撒施或衝施為主,其他時間以葉面肥等根外補肥為主。在澆水上,除冬灌可以全園澆水外,其他季節實行行間澆水為宜。

打藥的目的是防治病蟲害。除了選對藥劑之外,噴藥的時機、用藥量和用藥方法至關重要。一般來說,病害要提前預防,用藥在發病之前,蟲害要等達到一定蟲口密度再用藥。不管有沒有蟲,打藥時都加上治蟲藥,往往造成浪費。防治病蟲害,用水量一定要足夠,霧化要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葉片充分、均勻著藥。在噴藥時,重點要關注葉背面,因為葉背氣孔密集,可以很好地吸收藥液。葉面的角質層不利於藥液吸收,許多人打藥打到葉面嘩嘩淌水,而葉背還是乾的,這樣的噴藥效果相當差。

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光照和調節養分分配。在果樹修剪上,要注重四季修剪。實踐證明,運城市綠協推廣的“兩調一控”技術體系,就是生長季節很好的調控措施。認真執行這一技術體系的果園,冬季修剪任務就輕。那種只重視冬季修剪不重視四季修剪的錯誤做法,一定要改正。

八、施肥不灌水,果樹撅著嘴

解讀:施肥、澆水是果園的兩項主要技術措施,也是果樹生理需求的兩個主要方面。施肥與澆水是不可分割的關係。肥料施入土壤後,營養元素並不能被果樹直接吸收利用,礦質營養元素必須在水分的參與下轉化成離子態,才能被果樹的根系捕捉,然後藉助蒸騰拉力和根壓等動力向樹體轉運。施肥不澆水,只等於將肥料轉移了一個地方存放,不能發揮其肥效,這正是“施肥不澆水,果樹撅著嘴”的原理所在。施肥後,土壤墒情好,能溶解肥料,可以不澆水或淺澆水。過於乾旱時,施肥後及時澆水,肥料才能被快速利用。

生產中,多數人把施肥與澆水當成了互不相關的兩項措施,澆“空水”的現象比較普遍。先進的果園管理辦法,是實施“水肥一體化”。在國外,多數果園是先配成營養液,澆水的同時也實現了施肥。科學試驗表明,過量澆水或只澆空水,容易造成樹體旺長,結果能力下降,不利於培養中庸健壯的樹勢。

九、打開水路枝葉茂,打開光路花果香

解讀:要想長樹,就要多澆水,要想結果,就要光照充足。水多,枝葉就茂盛,這在生產實踐中是有直接表現的。在降水量較少、澆水條件不便利的果區,樹體發枝量較小。例如,在山西的吉縣、甘肅的靜寧、天水等地,即使是長枝富士,滿樹冒條現象也較少。因此,在這些地方,樹體一般都比較“聽話”,株間、行間交接現象相對較輕。再比如,果區誰家澆水勤,澆水多,必然枝葉生長量大,枝條旺長現象嚴重。明白了水多枝條旺的道理,大家就應當學會科學澆水。幼樹階段,大肥大水能儘快發枝,多發枝,為建造更多的結果部位打好基礎;在果樹進入結果期後

,特別是樹形改造去枝量大的情況下,就要控制澆水,不然,會加劇營養生長,對花芽分化和營養積累不利。因此,對進入盛果期的果園,生長季節提倡果園生草蓄水,儘量減少澆水次數,即使必須澆水,也要淺澆或溝灌、隔行澆。惟有封凍水提倡全園漫灌。

十、小樹枝多是個寶,大樹枝多結果少

解讀:蘋果樹從苗木定植後到結果初期前為幼樹期。蘋果幼樹期樹勢要旺,新梢生長量要大。小樹枝多是個寶,一是可以在眾多的枝條中選擇適合的枝條用來培養骨幹枝;二是大量的枝條和大量的葉片可以提高光和能力,迅速擴大樹冠;三是同時可以充分利用輔養枝緩和樹勢,促使其早結果、早豐產。要想幼樹多發枝,除了加大肥水之外,修剪量要小,要貫徹輕剪少疏、多留枝的修剪原則。

進入結果期的大樹,如果枝量過大,則對生產不利。結果期大樹枝量過多,極易造成樹體密蔽,嚴重影響通風透光。當前果園密蔽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畝枝量過大。成齡果園畝枝量多少合適呢?假設畝產4000公斤,5個蘋果算一公斤,那麼,每畝只需要20000個蘋果:再假設每三個枝結一個蘋果,只需要6萬枝就完全可以滿足需要。因此專家提出,蘋果園畝枝量一般應在6-8萬條之間。我們密蔽果園的畝枝量有多少呢?據調查,畝枝量超過10萬條的平平常常。所以,在冬季修剪上,對密擠枝、重疊枝、病蟲枝、衰老枝要及時進行清理或更新。(根據聚焦農業網文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