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距離雙十一還有4天,一場沒有硝煙的流量搶奪戰早已打得火熱。電商巨頭各出奇招,瘋狂搶佔著消費者市場。不僅是線上,線下的各種媒體都能嗅到電商巨頭雙十一的火藥味。小風坐地鐵的時候就看到了京東和天貓的戰鬥現場,電梯、商場也隨處可見,不由心頭大喜,線下流量的春天真的來了!

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在數字時代,線下媒體的作用將越發不可小覷,場景營銷也成為趨勢,且完全不輸於線上流量。

那麼如何在雙十一期間,

有效錯開與電商巨頭的競爭,

最終實現品效合一?


以廣告主流量價值窪地——戶外媒體舉例:

據調查顯示,

54%的線上廣告是看不見的(來源:comscore的廣告可見度基準報告);

61.5%的廣告瀏覽者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來源:Incapsula的機器流量報告)。


長期以來,戶外廣告之所以有效,一大基礎性因素是消費者70%的醒著時間是在家外度過的。這些數字清楚地說明,廣告主需要考慮將戶外作為他們媒介計劃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來使用了。

尼爾森的一份研究也表明,

33%的消費者看過一個戶外廣告以後都會在他們的移動設備上搜索相關的廣告主。


如同研究機構Reality Mine的首席產品官Jim Spaeth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所言,“戶外常常是我們去購物途中的第一步,品牌可以通過一個有效的戶外結合移動的廣告來鎖定消費者的互動參與,這對品牌和零售商而言都是一個關鍵性的成功策略。”

然而,戶外媒體作為路過性媒體,也具有消費者難以對產品信息形成深刻印象的缺點。

與戶外媒體相反,辦公室是人們生活中第二大主場景,消費者90%的時間是在職場度過的,職場人群作為消費的主力軍,掌握著各品牌的購買決策權。


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並且,在封閉、高壓的辦公室環境內,職場人群離Wi-Fi、電腦最近,這就相當於他們可以隨手、隨時、隨地連接到廣告主的工具。


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此外,一天工作8+小時時長,白領工作人群往往在空閒時間需要其他信息替換工作內容以緩解精神疲勞,作為相對封閉的辦公區域唯一的媒體發佈平臺將最大程度的吸引受眾注意力,加深品牌記憶力,從而影響受眾的購買導向,促進銷售轉化率。

很顯然,辦公室媒體可以成為各種媒介的線下據點,可以以一種高度精準和有效的方式來與受眾互動,高效地與消費者之間建立連接。

因此,品牌如何打入職場場景,精準抓住職場人群是品牌競爭的核心力量!


雙十一流量之爭,誰才是廣告主場?



清風智媒作為場景媒體行業新銳品牌和辦公室空間唯一媒體,開創辦公室媒體渠道,將辦公室媒體擺放在職場人群上班、接水、休閒娛樂、會議、員工通道等必經之路,具有正面、高到達、浸泡影響、快速轉化等特性。

清風智媒重新定義了線下流量入口,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傳播模式,將始終深耕職場領域,全面整合線下資源,發掘職場場景的巨大商業價值,為客戶提供價值、實現精準有效的傳播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