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鎮:老莊戶用上新科技

本報訊(記者趙志成 通訊員賀晶晶 李雪冬)11月2日上午,天鎮縣安家皂村胡蘿蔔種植基地裡農機轟鳴,隨著機械鐵鏟深入泥土,一根根筆直橙紅的胡蘿蔔躍出地面,80多名菜農,整理、切秧、裝袋、搬運各有分工,組成一幅鮮活的豐收圖景。

今年,該縣在馬家皂鄉安家皂村集中推進400畝胡蘿蔔種植示範項目,如今喜獲豐收,最高畝產高達1萬公斤,畝均產量也接近4000公斤,成型率高達80%-95%,每畝純收入達2300元以上,實實在在的收益鼓起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種、管、收全程科技參與,更是讓當地這些老莊戶眼前一亮。

早在5月份,胡蘿蔔種植下種在即,安家皂村胡蘿蔔種植基地辦起了第一期胡蘿蔔種植培訓班。未曾下地先上學堂,這讓村裡的老莊戶有些想不通:一輩子的莊稼把式,地裡有幾塊土坷垃都心知肚明,還要向這些娃娃學種田?可幾堂課下來,這些老莊戶服了。7月左右,菜苗見青,正是田裡最吃水的時候。在往年,澆地是最讓農民頭疼的一件事。“機井有限,大家排隊澆地,起早摸黑家常便飯,半夜起床澆地也是常有的事,每年都有人為了澆地打架。”說起澆地,村民們都是一肚子苦水。

如今,一套智能滴灌系統,讓這個頭疼事變得輕而易舉。該灌溉系統能及時監控胡蘿蔔根系土壤的溼度、溫度,自動進行適量的滴灌,避免了大水漫灌后土壤板結,影響胡蘿蔔生長。更為新奇的是,該智能滴灌系統還有手機APP預約功能,只要手機裡裝上這款APP,澆地難事,一鍵解決。“躺在被窩裡,一點手機,一覺醒來地已經澆好了,省水又省事,科技真是個好東西。”村民李有才對智能滴灌系統讚不絕口。此外,該基地還採取了水肥一體化灌溉模式,每次滴灌都會適量追肥,避免以往傳統撒施方式,造成的肥料浪費嚴重、農業面源汙染、吸收利用率低等弊端。

11月前後,胡蘿蔔進入收穫季。起蘿蔔既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在以前全靠鍬挖手拔,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極易弄斷蘿蔔,造成損失。科技再次上陣,機械化收裝,讓農民大開眼界。“一臺機器頂得上三四十個壯勞力。”看著田裡鐵牛穿梭,村民李貴感慨道。

天鎮縣是農業大縣,但技術落後、產業結構單一,成了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安家皂村胡蘿蔔種植打破了農民的老經驗、老辦法,引入科技種植,這次創新的成效,不單單體現在增加了農民的收益上,更激活了當地農業的一池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