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底肥、追肥、葉面肥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用量是多少?

關於小麥施肥,在小麥整個生育期,大概可以分為3個方面,第一是底肥,第二是追肥,第三是葉面噴施肥,這3種情況,都是施肥的一部分。

小麥生長是需要養分的,一小部分來自土壤自身提供,另外一大部分是外部人工施肥提供的,下面針對小麥生長過程中施肥的細節,給大家說說。

小麥底肥、追肥、葉面肥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用量是多少?

一、底肥

底肥的施用是在播種前進行,一般的做法,在犁地、旋地前,先把肥料撒到地裡,撒完後隨即開始犁地、旋地等整地工作。

肥料選擇的話,很多種植戶會使用三元的複合肥,用量一畝地(667平標準畝)大概在100斤-120斤之間,如果是比較貧瘠的地塊,可能會使用到150斤。

另外一部分種植戶,會選擇自己搭配,比如用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硫酸鉀),用量大概如下:磷酸二銨30-50斤左右、尿素20斤左右、氯化鉀20-30斤左右。相比使用複合肥來說,成本上會少一些,但比較麻煩一些,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兩者都可以選擇。

除了上面說的化肥外,如果有農家肥的,配合化肥使用效果會更好,不過,近些年來,有農家肥的越來越少,使用者也越來越少,但效果是很好的。

小麥底肥、追肥、葉面肥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用量是多少?

二、追肥

關於小麥追肥,如果按照理論來說,次數有很多,比如返青肥、拔節肥、孕穗肥等,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追一次肥的情況佔大多數,兩次或者以上次數的情況不多,一是要考慮到成本問題,二是要考慮到時間和人工問題。

比如,以我們這邊的農戶來說,追肥往往會選擇在年後返青到拔節的時候進行,原因有二,第一這時候的溫度開始回升,小麥進入生長旺盛的階段,同時又經過了一個冬季的“洗禮”,小麥為了安全越冬,已消耗很多的營養,這時候對小麥進行追肥,剛好為小麥的快速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第二,這時候大家比較有時間,說個現實中的現象,一些農戶(散戶)種植小麥不會放在重點上,往往種植下去以後,就外出打工了,不可能說為了追肥或者為了打藥專門回來一趟,而年後追肥的話,剛好是過了年沒多久,這時候,大家還沒有外出打工,所以會選擇這個時期進行追肥、殺蟲防病等操作。

上面說的可能只是一部分的情況,有些朋友,有時間、有精力,主要以種地為主,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田間小麥的長勢情況,在不同的時期進行追肥。

追肥的話,一般都是以尿素為主,或者直接追尿素,用量一畝地在20-30斤左右,有些農戶會加一些磷酸二銨,這種情況更好,但是就像上述說的那樣,不少人會考慮到成本問題。

關於追肥,再提醒大家幾點,第一,當田間出現旺長的情況時,可以往後推遲追肥的時間;第二,當田間墒情不好的情況時,追肥後可以進行一次灌水,但不要漫灌;第三,保水保肥能力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多追肥。

小麥底肥、追肥、葉面肥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用量是多少?

三、葉面噴施肥

使用葉面肥時,相比底肥和追肥而言,簡單一些,正常生長的小麥,一些農戶使用一次即可,還是和殺蟲劑殺菌劑一塊噴施,省一次人工。

針對小麥發黃、生長弱的田塊,可以多噴施幾次,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來決定噴施的次數,選擇葉面肥的話,市面上有很多,一般都是補充中微量元素,也有小麥專用葉面肥,一畝地成本在幾塊錢,對於小麥的生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小麥底肥、追肥、葉面肥分別在什麼時候使用?用量是多少?

綜上來看,小麥施肥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不論底肥、追肥還是葉面肥,目的只有一個,為小麥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最終達到增產的目的。

關於此,如果你在種植過程中,有其他更好的經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分享,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