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90後“愛心煎餅”攤主:帶兒子求醫曾獲助,想延續愛心

遇到困難(者),孤寡老人、環衛工、病人家屬、交警同志、殘疾人、外賣小哥等在外工作者,你們辛苦了,在此可以免費領取一份愛心煎餅。”在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大源村附近的一家煎餅攤上,掛著這樣一塊愛心煎餅牌子。

煎餅攤的攤主名叫陳民棟,1990年出生,山東菏澤人。11月6日,陳民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這樣做是“愛心接力”,他2歲的兒子患有白血病,求醫期間獲得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

陳民棟說,兒子2016年12月出生,五個月多大時患病,家人帶他跑遍北京、天津、鄭州等地醫院,最後被確診為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2017年6月,在病友的介紹下,他和妻兒南下廣州,安排兒子到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治療。

陳民棟的“愛心煎餅”曾被媒體報道,有網友懷疑是炒作。對此,陳民棟表示,一開始確實有人不清楚情況,難免有些猜測。但只要知道原因,很多人不但堅持自己買煎餅,還會在掃碼的時候多付一些錢。而這,也更加堅定了陳民棟回饋社會、延續愛心的想法。

對話90後“愛心煎餅”攤主:帶兒子求醫曾獲助,想延續愛心

陳民棟的兒子。

【對話】

澎湃新聞:孩子生病期間,有很多人幫助過你們?

陳民棟:剛來廣州的時候,我們舉目無親,醫院也沒有床位,我們在辦公室門口蹲了兩天。那時我老婆在門口哭,一些好心人就過來問怎麼回事。之後,他們加了我老婆的微信,給我們寄紙尿布、衣服等小孩子需要的東西,還說在廣州有什麼困難的話,也可以找他們。還有病友也很熱情,陪我們一起看病,全力幫助我們,為我們跑前跑後。我們得到了很多幫助。

澎湃新聞:怎麼做起了煎餅?

陳民棟:孩子在醫院治療了兩、三個月後,病情趨於穩定,我們就想著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時間靈活也方便照顧孩子。一個做山東煎餅的大哥瞭解到情況後,就教了我們技術,最後也沒有收錢。我們在醫院附近的樓梯間搭了一個兩三米寬的小棚子賣煎餅。

對話90後“愛心煎餅”攤主:帶兒子求醫曾獲助,想延續愛心

陳民棟的煎餅攤。

澎湃新聞:怎麼想到送“愛心煎餅”呢?

陳民棟:最初,愛心煎餅基本上是送醫院的病友家屬,他們沒有時間做飯或者吃不上飯時,可以解決一下溫飽問題。後面,考慮到租在醫院旁邊的房子價格貴,且環境不好,有一次孩子還因此感染了,花了好幾萬,我們就搬到了大源村。

今年年初,我們在大源村附近做起了煎餅。每天早上4點起床買菜,6點騎著小三輪出攤,8點多收攤回來休息一會,下午三四點時再出攤,很晚才收攤休息,一天能掙兩百塊錢左右。

愛心人士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就想把愛心延續下去,不僅送煎餅給幫助過我們的人,也讓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一些辛苦掙錢的人能吃到我們的愛心煎餅。

澎湃新聞:現在一天大概送出去多少個煎餅?

陳民棟:不固定的,20個左右吧,如果環衛工過來,會超過這個數。

澎湃新聞:有人懷疑是炒作?

陳民棟:很多人會有這種疑惑。以前只說免費送愛心煎餅,沒有寫得那麼詳細,別人會以為是一個商業炒作。後來還是一直在送愛心煎餅,就有人來問,我便做了一個牌子,講了大概情況。

大家知道後,漸漸地煎餅就很難送出了。6元一個的煎餅,有些好心人還會掃碼多付錢,還有的會再拿點東西來看看孩子。我感受到身邊人真的很有愛心。

澎湃新聞:孩子現在的情況怎樣?

陳民棟:現在孩子一個月化療一次,化療期間住院,平時在家吃藥維持,一個月花銷很大。為了孩子,我們已經花了三四十萬元,誰也不知道往後進展怎麼樣。醫生建議我們做移植,但費用起碼五十萬,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天文數字。

澎湃新聞:後面怎麼打算?

陳民棟:孩子這麼可愛,我們沒想過放棄。跑醫院的時候,醫生說這病是無底洞,花光了錢也不一定治好,還不如再要一個,但孩子已經得了,我們也只能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