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生態圈”點亮雅礱江

10月29日,隨著首批親魚被“播種”進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培育池,由中國電建水電七局•華東院聯合設計施工的“創新生態圈”——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正式投入運營,開啟“服役”生涯。

從2016年12月開始場平,至2018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歷時一年半,楊房溝水電站緊扣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理念,前瞻性做好流域內生態保護,通過增殖流放,全面維護雅礱江流域水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生態圈”點亮雅礱江


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全景

開發保護齊並進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在上個世界80年代經濟發展之初,我們發展模式是優先發展經濟。進入21世紀,環境保護成為經濟發展考慮的重要因素,因為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水利水電建設領域的生態問題更是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隨著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提出,水電建設的任務不僅僅是完成項目,還要最大限度實現開發與保護並進。

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在魚類增殖放流站建設初期,楊房溝總承包部常務副經理陳雁高就提出以“環保優先”為基礎,質量創樣板、文明施工標化建設創亮點”的要求和目標,致力於在深山幽谷中打造一個高質量的生態精品工程。

雅礱江,全國十二大水電基地之一,全長1571千米,幹流規劃21座梯級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由此可見,這個魚類增殖放流站對於雅礱江整個生態環境的意義。

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將服務於楊房溝、卡拉、孟底溝和楞古4個水電站,由綜合樓、魚苗培育車間、魚種培育池、仿生態魚種培育池等組成,佔地約4.44萬平方米,不僅是雅礱江流域最大的魚類增殖放流站,也是全國首個採用仿生態野化訓練魚類的增殖站。預計最大養殖規模年流放量約250萬尾,在建設期間的放流規模就已達到10.4萬尾。


“創新生態圈”點亮雅礱江


建設中的魚類增殖放流站

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做好開發與保護並進,才能實現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創新機制破陳規

眾所周知,楊房溝水電站作為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EPC水電項目,被業內譽為“第二次魯布革衝擊”,引領了我國水電建設領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實踐,主體工程採用施工總承包模式,同時開闢了國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採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進行建設的先河。

顯然以前先施工再環保的老舊發展模式,已經匹配不上EPC項目高大上的特質,必須推陳出新求新生。

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和諧共進”理念的引領下,楊房溝水電站創新機制,突破常規套路,環境保護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建設期間通過增殖放流進行生態補償,前瞻性地做好流域生態保護,其做法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領域尚屬首例。

對於魚類增殖放流站的施工設計,項目輔助工區主任夏志強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主體工程施工前,先用兩個月時間打造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對夏志強不按套路出牌的提議,大家持一致反對意見,理由是耗時過長影響工期,加上沒有先例保證不了效果。

想要求得清渠,唯有尋求活水。經過數十次的“鏖戰”,各方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支持夏志強的“冒險行為”,相攜“尋求活水”。


“創新生態圈”點亮雅礱江


夏志強為記者介紹魚類增殖站

為了使安全環保環境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工區不僅將環保理念放在胸中,更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上。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明確每個環節每個人的職責,真正有效落實安全環保人人有責。牽一髮動全身,建設上每走一步都與生態環保有著密切關係。

從大處著眼,細節著手,魚類增殖放流站的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為楊房溝工程建設不得不提的閃光點。

科技創新作支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個生產力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建設上,更是在職能管理中。管理作為頂層設計,不僅維持企業組織的存在,同時提高企業組織的效率。科技給管理帶去了新的活力,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站採用科技手段創新管理的方案,將科技運用到各個職能管理中,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也提高了現場管理效率。

為加強對施工作業區的環境監控,魚類增殖站安裝了揚塵在線監測儀,實時顯示環境狀況指數。啟用門禁系統方便對進入施工現場人員的管控,並將人員進出的實時情況反映到管理中心。在此基礎上,可實現考勤管理以及新員工的進場安全培訓教育,做到了安全培訓全員無死角,工程安全生產平穩受控。

為實現養殖生產自動化管理,魚類增殖站增加了養殖在線監測系統,通過對養殖水的含氧量、PH值、藍藻、葉綠素等多種指標進行實施監測,並實現遠程傳輸,自動報警,自動增氧和自動投餵料等功能,大量節約了養殖成本,實現了養殖自動化。

為優化增殖站物資管理,輔助工區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出了一套智能倉儲管理軟件,物資驗收入庫後實行掃碼領用發放,自動盤庫、自動生成報表,減少了倉儲人員配置,往常需配置3-4個人的倉庫,現在僅需一個人即可極大的節約倉儲成本。“太前衛了,在這裡領取材料就像在大型超市購物一樣。” 外來參觀人員看了以後均為這套系統豎起大拇指。


“創新生態圈”點亮雅礱江


物資掃碼領用

總之,通過將科技手段運用到現場生產中,用科技手段創新管理,不僅節約了管理成本也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除此之外,魚類增殖放流站還增設了生活汙水處理站、中水回用、生物淨化等設施。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用於綠化用水,循環利用,既保護水源環境又提高了利用率。通過在仿生態魚池種植沉水水生物、挺水水生物及生物膜將養殖汙水進行生物淨化,保證水環境“歷久彌新”。

雅礱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站的建設成果是水電七局與華東院重視環境保護和流域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楊房溝建設者身體力行的回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雅礱江流域最大的魚類增殖站已經建成並投產使用,水電七局在雅礱江上又書寫了一個傳奇。驚濤正拍岸,萬尾魚正躍,期待水電七局在雅礱江流域的下一個驚世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