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最高品质,是为国舍利

昨天的文章发出来就被封,心有不舍之下,只好删除一千多字再发,也以此纪念这残缺的文章,到底是怎么残的。

商人的最高品质,是为国舍利

~~~(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节选

这是左传里一个著名的小故事,说的秦国准备趁人不备搞个突袭灭掉郑国。军队到达郑国的小领居滑国的时候,刚好被一个郑国商人——牛贩子弦高知道了他们的真实目的。弦高一看国家有危难,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的牛以郑国国君的名义送去犒劳秦军,意在告诉他们郑国早有准备,同时也派人疾驰赶回郑国报告。

郑国的国君也很聪明,接到消息后连忙去查看秦国使臣的动向,发现他们收拾好了行装喂饱了马,就知道这消息是可靠的,于是出言警告他们,两个秦国使者吓得分头逃跑,秦军主帅一见原本速战速决的偷袭计划不成,只能顺道灭了滑国后就还师撤军了。

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故事弦高献牛,那时的国家很多,商人的地位却很低,所以才有后来的大商人吕不韦发誓要做官改变家族地位。可就算在这样的时期,商人们也知道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弦高在没有人授意,没有人指派,甚至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财产当做国君的礼物送给了秦军,只为了给自己的国家争取一个的机会,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发生过很多次。

商人的最高品质,是为国舍利

其实中国两千年来,商人的地位一直很低,哪怕到了民国时期,公开场合的宴席上坐主坐的还是官员和学者们,商人们的座次有时还在破衣烂衫的穷酸文人之下。一直以来,士农工商,商为末,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

社会的变革,造成了以钱为尊,商人们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商人们在短短十年间改变了两千年的社会地位,一跃成为社会上最受尊崇的三种人之一(另外两种,是官员和明星。)搞活经济三十年,商人们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些忘乎所以。

八九十年代起家的商人们,大多走的都不是什么正路子,最重要的两条,一是靠关系,二是靠贷款,当然,有关系就有贷款,有钱自然也就慢慢会有关系,这样的循环下去,许多脑子活络的人,生意当然就越做越大,钱也就越来越多。

商人的最高品质,是为国舍利

可是,再谨慎的人,人一旦从一无所有而坐拥千亿巨资,反而成为让地方官员登门求见的大人物之后,心态也多少会发生变化,内心膨胀,藐视甚至蔑视一切,说一些自己觉得爽,别人听着气的话。比如某人说的: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走的(离开万~达的员工)都是没有学到万~达精髓的人。

要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

几十亿对我来说不能说是小意思,那样就太狂了,只能说是中等意思吧!

只要万~达进入的行业,其他企业无论国企央企,都没机会做老大。

等等等等············

还有某人说的:

淘~宝在帮助低消费人群生存。

任何国家地区,人均GDP3000到4000美金时,一定要付出(假货泛滥)这个代价。

我们只是一家公司,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明知道这是一个骗子,这家伙在造假,但我们一点办法没有,

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等等等等`···········

当然,如果他们一直成功,这些话会被一直当做经典语录口口相传,会一直成为各种培训课上导师用来教育大家的洗脑名言,会被某些年轻人当作没脑子的借口和没礼貌的理由。

可是,一旦某天他们走下神坛,这一切都将反转,他们头上的光环将不再闪耀,这些名言也会变成反面教材,同样内容的培训课上,同样被引用的经典语录也会被赋予不一样的色彩。

商人的最高品质,是为国舍利

目前,语录的某位主人已经举步维艰,很可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倒在他曾经只差一步之遥的大目标之前,语录的另一位主人也开始变得收敛,极力撇清自己和某些负面消息人物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一切,其实都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

而历史上许多类似弦高这样的商人,却会被人传颂千年,以后也会一直被传扬下去,因为一个懂得什么才是最高利益的商人,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支柱!

(删了又删,改了又改,已经有些言不由衷,还请读者们见谅吧。)

——撰文——老文(文俊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