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文 | 林不二子

在《見字如面》兩季之後,實力文化今年又帶來了一檔全新的文化類綜藝《一本好書》,通過舞臺戲劇、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手段,為現場及熒幕外觀眾帶來的沉浸式讀書體驗,是節目在“讀書”上的一種創新。

中國人在讀書這件事上確實有所欠缺,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不了一本書,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肯定是多維的,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肯定是其中之一,因此《一本好書》的導演關正文也希望節目能夠成為引發大眾讀書興趣的一個支點,“一本好書,一生之書。我們節目的宗旨就是做大眾閱讀的試衣間,成為經典書籍的「導讀」”。

引起大眾對於閱讀的喜愛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需求的,近兩年市場上圍繞讀書的綜藝已經越來越多,而聽書節目也是音頻平臺們的主流內容類型之一,可以說《一本好書》的出現是正合時宜的,那麼它的表現到底如何?能否實現導演及節目組本來的期望?

1

網播的《一本好書》目前已播出6期,除了第一期播放量突破3000萬外,剩下的幾期都保持在2500萬左右,這樣的成績與市場上的頭部綜藝相比差距不小,這可能與節目本身涉及的文化內容與綜藝主要受眾追求娛樂性不符產生的。不過其9000多人評價9.3分的豆瓣評分,又展示了其因內容類型而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好印象。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在2016年出現了《見字如面》之後,文化類綜藝已經開始得到了大眾的部分關注,雖然如今《一本好書》的成績依然一般,但如果與《見字如面》一、二季等曾經的文化類綜藝爆款相比,無論是播放量還是口碑上都有所上升,這大概也能激勵更多創作者投入到對文化類綜藝的製作中。

當然,其實相比這些數字上的成績,在讀娛君看來,

《一本好書》真正的成就還是在於圍繞書的娛樂化開發創新,也是這個綜藝的核心創意點。

一直以來,我們從書衍生出的其他常見內容形式,不是電影電視劇就是漫畫動畫,在綜藝中很少出現圍繞書的內容,這主要也是因為書的內容是連續性的,很難在短時間內呈現其本質內核,同時綜藝也是為了滿足大眾娛樂需求的形式,如果娛樂性或者說可看性不強,就不容易吸引觀眾。

《一本好書》作為綜藝節目,既還原了書中的精彩內容也有一定的可看性,確實能夠吸引一些沒看過書的觀眾產生讀書的慾望——節目中經常會出現“我要讀原著”“我想看XXX書的解讀”等類似的彈幕。

自然,這也是因為節目組在這一部分下了不少心思,最亮眼的是舞臺劇的沉浸式表演形式。當下不少文化類綜藝都有表演元素的插入,正在播出的另一檔綜藝《上新了·故宮》也邀請一些流量明星來扮演文物故事相關角色,吸引觀眾瞭解歷史,不過《一本好書》的創新在於通過360度環形舞臺,為觀眾呈現了沉浸式的故事場景,讓觀眾有了更強的代入感。比如在讀《三體》中當趙立新扮演的羅輯拿槍對著自己威脅三體人時,緊張的氣氛通過BGM的渲染“傳”到了彈幕中。

同時,為了讓觀眾能夠理解這些情節或者抓住細節,《一本好書》也安排瞭解讀環節,邀請適當的知名人士來解讀書中的內容,讓觀眾在看完表演後有一個冷卻的時間消化這些內容,這樣的“勞逸結合”也更符合節目以文化為本的理性。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當然,《一本好書》中不僅有故事性意味較強的小說內容,也有像《人類簡史》這樣偏向歷史類的書籍,節目組的處理方式就是邀請王自健這位脫口秀演員,以相對輕鬆幽默的口吻搭配適當的表演和圖文來講述書中的重要觀點,這是相對有挑戰性的嘗試。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整體來看,正是節目中沉浸式舞臺劇形式的創新,完成了讀書與娛樂的融合,引起了觀眾對於讀原著的興趣。不過圍繞這個創新有一個問題,就是其最出彩的360度環形舞臺,有抄襲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舞臺設計的嫌疑,節目方如果能夠以購買版權或其他合法形式,將這個舞臺設計應用於自身綜藝中,將會是更好的結果。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2

《一本好書》作為讀書綜藝是個不錯的內容,但因為涉及到讀書這件事,也自然引來了不少人對於其深刻度的討論。節目是否抓住了書的精髓,有沒有傳達出作者想表述的內容,都是一些觀眾對於節目的質疑。

在讀娛君看來,討論節目的深刻度首先要確定其核心價值。從關正文的態度來看,節目還是以吸引觀眾讀原著為主要目標。

俗話說1000個讀者心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這是書籍的魅力,因為讀者不同所以帶來的啟發也不同,個人的思想深度也影響了閱讀最終的收穫是什麼,如果以個體觀眾的主觀標準來衡量《一本好書》是否深刻,對於面向大眾的節目來說有些不妥。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一本好書》的主要目標受眾和潛在受眾還是對讀書有一定興趣,但可能並未讀過許多書的群體,這個群體最需要的可能並不是一檔娛樂內容帶來的深刻性,而是需要一個有意思的鉤子勾起他們對於閱讀的興趣,就這一點來說,讀娛君認為《一本好書》已經基本做到。

當然,由於節目時長只有1個多小時,不管如何濃縮提取肯定都無法展示出名書鉅著的方方面面,而一些被省略掉的內容恰好可能就是質疑之聲們的“心頭好”,因此才有了這樣的討論,這也是情理之中。

這樣的質疑和討論其實是有益的,如果製作方能夠傾聽這些聲音,思索關於書籍的取捨,就能呈現出更適合當下大眾的內容。同時,這樣的討論也有助於節目實現本身的目標,畢竟有了討論量,會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檔節目,通過更多的聲音瞭解到書籍的更多面,也會增強未讀者們的好奇心。

3

儘管,這兩年文化類綜藝呈現了一個上升趨勢,在《見字如面》之後出現了《朗讀者》《國家寶藏》,今年有《一本好書》和《上新了·故宮》,這些綜藝都在試圖尋找文化與娛樂的平衡點,豐富大眾的娛樂內容。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但文化類綜藝還是遠不如娛樂類綜藝的影響力,哪怕像《上新了·故宮》這樣有一些年輕流量明星參與的內容,其話題和熱度也還是很難傳播到更大眾的群體中,而這帶來的也是文化類綜藝在商業上的低迴報。

當初《見字如面》第一季就是無任何贊助商的“裸”上線,在節目上線5期後才終於賣出了第一支貼片廣告,到了第二季有了一定的品牌效應,才吸引到了如人人貸、江小白等贊助商的青睞,但人人貸這類型的品牌商又與節目內容有一定的違和感,奈何節目為了做下去只得接受這樣的合作。

深刻還是娛樂?《一本好書》的文化綜藝之難

而像連續做出了《見字如面》《一本好書》等熱門文化類綜藝的公司實力文化為例,儘管在2016年開始就有了有口皆碑的好作品,但其並不能靠這些綜藝支撐公司的運營,據實力文化2018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主要以晚會宣傳片以及IP衍生收益為主,投資收益也是通過購買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這樣的尷尬可能是所有文化類綜藝製作公司的現狀。

要想突破這樣的尷尬局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做出更具影響力的優質內容,增強品牌效應,提高內容的營收能力以及後續IP衍生的價值。

而這對於綜藝市場來說其實是有好處的,因為文化類綜藝製作公司會拼盡全力做出好看的內容,這也會帶動市場的良性競爭。

我們都知道,如今內容行業都回歸到了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做哪一個群體的內容,好看有意思都是最基本的,雖然在綜藝領域大明星、大流量的效應還是很大的影響因素,但如今文化類綜藝往往都在憑藉內容本身吸引觀眾,這也是平衡流量對於綜藝市場影響力的作為。

因此,無論是《一本好書》還是《上新了·故宮》,又或者是接下來其他將會出現的文化類綜藝,我們都還是要儘量以包容與理解的出發點去評判他們。文化類綜藝已經有了上升的趨勢,接下來就等一個真正的全民爆款,讀娛君相信,這個未來也並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