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雲春
因為3D Touch也有一個生態的問題,蘋果的封閉化生態這在這點上體現了它的優勢。
先不說蘋果的3D Touch好不好用,對於開發APP的程序員來說,因為蘋果提供了統一的藉口,程序員只需要為APP開發一次3D Touch功能就能在所有型號的蘋果手機上使用。
而在安卓陣營中,由於谷歌並沒有為類似3D Touch的功能開發統一的程序接口,為了實現類似功能的廠商只能各自為陣。也就是說程序員為華為手機開發的“3D Touch功”能在其它手機上(例如:魅族)還要重新開發一遍,非常麻煩。
並且目前像小米、OPPO、VIVO等主流安卓手機廠商都還不支持類似3D Touch的功能,因為這項功能雖然說有時候挺好用,比如在蘋果手機上用力按壓微信可以直接掃描二維碼或者顯示自己的二維碼,但其實使用的頻率並不是那麼的高,而且要支持力度按壓的話手機屏幕的成本會進一步提高,所以對於賣的相對便宜的安卓廠商來說熱情也就沒有那麼大了。
到底3D Touch好不好用,我個人使用下來除了微信以外其它APP好像的確不怎麼用得著,我覺得還是屬於比較低頻的應用。如果還有其他3D Touch技巧的話也請大家留言,先謝謝了!
高挺觀點
蘋果iPhone 6s起加入的3D \nTouch技術是一種是在屏幕下方增加了一層壓力感應層,當手指在屏幕上用力按壓的時候,就會感應層中的正負電極因為壓力而接觸,進而觸發震動,營造出一種將“屏幕按下去了”的手感。一直以來3D \nTouch都是蘋果手機的特色,雖然安卓手機也有效仿,當均未堅持使用這一技術。在2017年上市的安卓機型當中,沒有一款再使用3D \nTouch技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力按和長按其實差別不大
初次使用3D \nTouch的用戶可能會覺得這個功能和過去的“長按”沒有太大的區別,很多用戶一開始掌握不好力度和按壓時間,操作反而變得更加混亂。其實類似“用力按壓彈出APP菜單”之類的交互,用傳統的長按操作也可以實現。現在不少安卓機型就支持這樣的功能,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實現它而加入一塊壓感屏。
即使在蘋果手機上,3D Touch也是一個很雞肋的功能,平時用到的機會不多,但取消掉了又總覺得缺少什麼。比如蘋果在iOS \n11的初期版本中就取消了屏幕左側3D Touch切換多任務的功能,結果引來了不少用戶的不滿。
但是在安卓陣營中,支持3D \nTouch的手機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用戶都沒用過這一功能,也沒有這方面的迫切需求,廠商也就犯不著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增加成本。
二、第三方APP不願跟進
蘋果的3D Touch功能採用的是統一的API接口,也就是說程序員在開發相關功能的時候,只需要適配一臺iOS設備,理論上所有支持3D \nTouch的手機都可以使用,不需要再重複開發了。而安卓手機廠商眾多,就連3D Touch這一功能的命名都不統一,比如華為叫做“Force \nTouch”,魅族的叫做“3D Press”。連名字都不一樣,相關的功能接口自然千奇百怪。程序員想要開發一款支持安卓3D \nTouch功能的APP,適配了華為之後又要適配魅族,萬一以後OPPO、vivo、小米也出了相關功能,程序又要面臨修改。除非安卓的老大谷歌自己搞一套3D \nTouch屏幕的標準,要求所有廠商都遵循這一標準來開發應用,才有可能將這一功能推廣開來。而現實的情況是,所有安卓廠商各自為戰,每家的技術標準都不一樣,自然也沒有第三方開發者願意為國產3D \nTouch手機做適配。
從iPhone 6s算起,3D Touch功能已經出現了三年,但就連蘋果自己也沒有為3D \nTouch打造出非常實用的應用場景,依賴這一功能的第三方APP也少之又少。可見實時已經證明3D \nTouch並不是一個成功的技術,最終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安卓手機廠商放棄效仿3D Touch也在情理之中。
貓眼看數碼
個人覺得其他廠商沒有跟進蘋果iPhone上的3D Touch功能簡直就是明智之舉,因為學習成本高,而且又難用,平白增加額外成本,不如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3D Touch功能誕生於2015年的iPhone 6s/6s Plus上,當時蘋果聲稱是繼多點觸控以後新一代交互方式,將改變世界的人機交互,當時我聽到了就覺得很激動,蘋果不虧是蘋果。然而當我上手了卻發現,這玩意太難用了,它依靠在屏幕下加入壓力傳感器,可以識別出輕按、重按兩種按壓力度,並可以對此作出不同反饋,比方說我點一下軟件app icon就是進入,重按就是進入APP快捷菜單。
問題根源就在這,輕按、重按的力度難以掌控,即便是你用了一段時間,依然無法習慣,自然而然地使用恰到好處的力度與時間來觸發重按,結果就是變成長按,APP icon就會在哪裡瘋狂抖動,進入了整理刪除界面。
試問你想要重按支付寶進入二維碼付款界面快點付款時,你卻發現自己死活都用合適力度觸發重按,請問你心情是如何的?這就是上手難問題,年輕人如此,何況家裡的老父母?你使用3D Touch的頻率又是如何,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iPhone 6s以後的手機都有這樣一個功能吧?
所以很多廠商都觀察到3DTouch有這樣的毛病,平白加了成本,但體驗卻不討好,不如不做。
部分廠商比較機靈,嘗試使用長按代替蘋果的重按來達到相同目的,效果還不錯,成本幾乎為零,所以不跟進也是個好事。要知道不是每個黑科技都適合我們使用的。
超能網
9 月 13 號凌晨,Apple 如期發佈了三款新 iPhone。在作為「中端款」的機型 iPhone XR 上,Apple 砍掉了很多東西,其中就包括了非常好用的 3D Touch,而採用了一種名為「Haptic Touch」的技術來彌補這項不足。
為什麼 3D Touch 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這個存在感不高的 3D Touch。
3D Touch 其實很好用
3D Touch 簡單來說就是在點擊、滑動等基本操作之外,增加了一個「按壓屏幕」的維度,同時提供給你震動反饋,讓你感覺屏幕真的可以按下去。我們可以用 3D Touch 來實現一些便捷的操作,從而豐富了我們和手機的交互方式。
不得不說,在習慣使用了 3D Touch 之後,你就會發現它會極大地提高你的效率。比如在打字時快速移動光標;清除所有通知;多任務切換等等。通常來說使用傳統的手勢來進行這些操作的話,交互都會比較繁瑣,而用 3D Touch 就能一步解決,非常方便。
用 3D Touch 移動光標、清除所有通知、多任務切換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操作,3D Touch 還有很多玩法,比如在控制中心裡調整手電筒的亮度、快速預覽通知、清除所有通知、遊戲內操作等。鑑於篇幅原因這裡就不再展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
3D Touch 遇到的問題
雖然 3D Touch 非常實用,不過在目前它還得解決以下幾個難題:
問題一:隱藏太深,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你面前有一塊海綿,由於它是軟的,你會毫不猶豫地冒出「它可以按下去」這種想法;把海綿換成玻璃,除非有特別提示,否則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容易就會變成「玻璃肯定是按不下去的」。
這也就是 3D Touch 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它在手機裡沒有任何的提示,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必須有人給你一個「這個屏幕還可以用力按下去哦」的提醒,你才會有「原來還可以這樣」的感嘆。並且 iPhone 的激活流程裡也極少提及到 3D Touch 這個功能,這就導致了用戶學習成本的增加,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體驗新事物,哪怕它再實用。
針對 3D Touch 的這個問題,Medium 上的一位網友 Eliz Kılıç 提出了他的 解決方案,那就是在不影響系統美觀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明顯的標記來給用戶「我還可以按下去」的提示。
圖片來自 Eliz Kılıç 的 Medium 文章
當然,我個人認為 Eliz 的方案會讓界面元素變得稍顯繁亂,不過在擁有了視覺提示效果之後,3D Touch 就會變得更加易懂一些。至於 Apple 會不會在之後添加類似的設計……那就只有時間給我們答案了 🌚。
問題二:3D Touch 所得到的結果不可預測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手機,也就幾個常用的軟件或功能會使用 3D Touch,並且知道使用後的效果是什麼。至於其他不常用的軟件,誰會無聊到每個軟件都去嘗試一下 3D Touch 呢?所以在不常用的軟件下,你使用 3D Touch 之後會得到什麼效果很難預測,以至於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後就很容易會反感這個功能,之後將它拋棄。
在軟件圖標上進行 3D Touch
這裡我想提一下鼠標右鍵。不得不說,3D Touch 在某些方面和右鍵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都屬於二級菜單,可以獲得更多的操作,以此來簡化操作流程。
當然,3D Touch 和右鍵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鼠標右鍵的歷史比 3D Touch 長很多,普通電腦用戶也比較早就接觸過鼠標右鍵的概念,因此我們對按下鼠標右鍵後會出現什麼效果,也更熟悉。比如右擊一個文檔時,你知道菜單裡肯定會有和文檔相關的操作。
而 3D Touch 相對來說比較新穎,大多數人的使用頻率也不高,並且它在不同界面出現的效果還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顯示內容,有的是顯示快捷操作),因此 3D Touch 在按下去顯示的菜單長啥樣,我們也很難預測,這也會降低人們使用 3D Touch 的熱情。
3D Touch 和右鍵菜單問題三:和 iPad 的操作邏輯不同,體驗會打折扣
如果你同時使用 iPad 和 iPhone 的話,你會發現它們的操作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使用上的「割裂感」也造成了用戶體驗大打折扣,而 3D Touch 就屬於造成這種「割裂感」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來大膽的想象:3D Touch 會不會出現在將來的新 iPad 上呢?
圖片來自 9to5Mac
國外媒體 iMore 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技術分析,他們認為想在不同的設備上實現壓力感應的話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
- Apple Watch 上的 Force Touch 是靠檢測壓力的電極來檢測用戶有沒有按壓,並給出相應的反饋;
- 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則是使用位於四個角中的傳感器來測量壓力,並通過多點觸控數據相結合以確定按壓的位置;
- 而 iPhone 的 3D Touch 是通過 LED 背光系統中集成的電容式傳感器來測量玻璃的變形。
可以看到每個設備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壓力觸控,而想在 iPad 上實現「3D Touch」的話 Apple 得尋找另一種方法來實現。
從實用方面來看,即使 Apple 克服了技術難關,將 3D Touch 成功地放到了 iPad 上。但 iPad 並不像 iPhone 一樣被我們時刻拿在手上,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將它固定在某一個位置。這時使用 3D Touch 就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你想對放在支架上的 iPad 使用 3D Touch,結果用力按壓屏幕時把整個 iPad 掀翻了,我相信這時你的內心會是崩潰的,這也極大地破壞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想在 iPad 上使用 3D Touch 還得解決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如果以上問題都解決了的話,那麼 iPad 上的 3D Touch 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總結
當 3D Touch 剛推出時,Apple 稱它為「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真的是這樣嗎?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是的,因為它在傳統的 X-Y 二維操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 Z 軸的交互方式,這使得我們通過三維操作來獲得全新的體驗。
不過正如上面說到的,3D Touch 在推廣上還需面對很多問題,並且在使用時也會遇到不稱手的情況,這些問題也造成了它在用戶認知和實用方面離「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還有一段距離。
回到開頭,這一次 Apple 將 iPhone XR 的 3D Touch 砍掉我也沒有感到很意外,畢竟它還沒有達到像傳統觸控那樣「不可分離」的級別,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它只能算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吧。
你們對 3D Touch 有什麼的看法和期望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少數派
大家應該都知道,2016年蘋果推出了新一代iPhone,而它們就是iPhone 7、7 Plus,這兩款手機當時推出時還帶有了一個全新的功能,就是3D Touch壓感屏,這個功能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觸摸屏上按壓力度的不同,能夠做出不同的展示,比如支持該功能的App中,你按在圖標上輕點擊會出現不同的功能,而長按將直接出現更進一步的操作,這樣可以減去直接打開的麻煩,看起來很方便。
不過從實際的體驗上來看,這個功能的學習成本還是很高的,長按短按力度掌握並不明顯,同時很多應用開發商並沒有第一時間跟進,這都讓這個功能看起來雞肋無比,由於這個功能需要物理硬件支持,而為了照顧iPhone 7的這個功能,蘋果取消了原本的多任務切換功能,這導致不少老用戶非常不爽。
3D Touch推出後也有一些安卓廠商對這個功能進行了跟進,不過最終分析後大家都選擇了放棄,連蘋果都沒法完全駕馭這個功能,更別說他們了,開發者在這個功能上跟進的遲緩,同時加上添加這個功能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都導致3D Touch最終會被放棄。
所以從這個側面上來看,蘋果也不是萬能的,雖然iPhone很有創新性,但它帶來的一些功能也不是完全就能火起來。
快科技問答
蘋果的3D Touch功能,最早是在iPhone 6s上推出的,在手機常規2D操作邏輯的基礎上,新增了壓力感應。由ReTina屏幕和Strain Gauges應變傳感器相互配合,在incell屏幕模組下方,增加了一層傳感器,共有8X12,96個電容壓力傳感器。當你的手指按壓屏幕時,屏幕發生形變,一個電極靠近另一個電極,中間的電容發生變化,壓力就被檢測出來了。跟靜電容鍵盤一樣,都是靠電容變化量進行識別的。
從iPhone 6s到現在iPhone X,3D-Touch功能一直都在,眾安卓廠商也沒有閒著,推出了類似的操作邏輯,比如華為有Force Touch,堅果有大爆炸,魅族有3D press等,都是通過手指的垂直操作進行功能實現。可是手機應用有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適配是否全面。
蘋果的iOS系統就自家再用,軟件廠商用一套API接入蘋果,支持3D-Touch的設備就都能用了。而用安卓系統的廠商眾多,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定製的UI。適配一個機型還好,一躲起來就不好搞了。
再加上3D-Touch的功能發展了這麼多年,實際用起來也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用戶的操作習慣,不說可有可無,但也不是剛需。所以安卓方沒有強力跟進也就無可厚非啦。
找靚機
首先不僅僅只有蘋果推出了這個功能,魅族也有的!這個功能被魅族稱之為3Dpress,蘋果則是成為3Dtouch!兩者雖然名字不同,但是其實都是類似的技術!作為魅族的死對頭,小米也是有這個功能的!但是這個功能確實比較雞肋,連蘋果都沒能讓3D—touch流行開來!
先來介紹一下這個效果啟動方式:
重按圖標則可以進入此模式!因為搭載的是壓感屏(壓感式傳感器的觸控屏幕同電容屏一樣支持多點觸控,而且支持任何物體觸控,不像電容屏只支持類皮膚的材質觸控。這樣,壓感式觸控屏幕可以同時具有電容屏幕的多點觸控觸感,又具有電阻屏的精準。) 通俗的講,這樣的屏幕可以感知觸摸屏幕的力度的大小,並伴有觸覺層面的震動,從而接受不同的反饋,使觸摸從二維轉到三維,無需真正打開程序,即可喚出對應的預覽結果,大大提高手機操作的效率!
如圖所示
魅族支持的設備有:魅族 pro6/pro6s/pro6plus
貌似小米則是:小米5s/plus
蘋果則有:所有版本的蘋果6S
評價:對於類似3Dtouch的這種交互方式,似乎果粉,煤油,米粉很不買賬,甚至覺得是因為完全是雞肋的功能,可能用戶都沒怎麼用過這個功能! 不僅是用戶如此,連主流軟件的開發者都不願意添加這個快捷功能。所以這項功能只能有手機廠商是匹配自己家的幾個本地APP,要是把主流的APP都適配起來的話,或許其他廠商也能跟風用起來,但是Android8.0也有類似的交互設計,幾乎是把重按變為長按(貌似長按代替重按也能實現該功能)當然,所有的技術幾乎是都是為了用戶更好的體驗!不管是蘋果還是魅族,都是值得鼓勵的!
喜歡我的回答,點個贊,加個關注,留個評論可好?
每天刷機秀
apple的3d touch技術沒有普及的原因有好幾個,第一個3d touch功能實際生活用處不大,感覺用不上的,我生活中的朋友拿著7,7plus,8,X都沒有怎麼用過這個功能,甚至還有一些並不知道這個功能,也只能說這個功能用處不大。
支持3d touch的軟件實在是太少了,你下了許多軟件後發現就寥寥幾個軟件是可以使用3d touch這個功能所以軟件支持的太少導致沒有辦法普及,更況且APP願不願意開發支持3d touch的功能。開發了也沒有太多人瞭解知道。
其實有幾款手機是出了,拿一個例子:“小米5s”這一款手機是支持相當於3d touch功能,但是使用的人太過於少這個功能也沒多少人知道更況且有多少人會用,主要是使用人群多了,廠商才會願意開發,不多就會被拋棄。個人感覺3d touch這個功能然而並沒有實際使用效果。
FOX科技
1.因為這個功能只有蘋果做得好。
2.安卓的有菜單鍵,返回鍵,這兩個按鍵可以觸發很多功能,也就是安卓在交互上有了先天的優勢,單單是這兩個按鍵觸發的交互方式我們來看看。
例如:菜單鍵單擊呼出多任務,長按打開菜單,雙擊分屏。返回鍵單擊返回,長按關閉並退出應用,雙擊清理後臺
還有home鍵,單擊回桌面,長按呼出相機,雙擊鎖屏,快捷支付。。。等等功能。安卓的三鍵能解決的交互問題太多了。
iPhone沒有這三鍵,所以交互方式當然得另尋出路。
3. 安卓手機之所以沒推廣這個功能還有的原因就是成本問題,國產你隨便提價幾百上千塊,用戶不買單。因為3dtouch在安卓的交互方式種並沒有這麼吃香,上面提到的就原因。
4.手機機身厚度,以目前安卓手機電池容量來說普遍比iPhone手機電池容量要大。
說回iPhone的3d touch,還是很使用的一個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喜歡的可以點贊,謝謝!送人玫瑰,手留餘香
綠點數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想要弄3D touch?從iPhone 6s開始,taptic engine出現在了我們視野當中,iOS 9是第一個與3D touch接壤的版本,當年iPhone 6s被詬病為最無誠意的升級因為3D touch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用的功能,那蘋果為什麼還要這樣大費周章在15年9月的發佈會上極力渲染呢?目的就是鋪墊,3Dtouch只是觸碰感應交互的第一步,iOS 10的時候,線性馬達底層API開放,很多選擇菜單地方都有了震動回饋……這種回饋在iPhone 7上得到了加強:更大的馬達,以至於蘋果去掉了3.5mm耳機接口。這個馬達給了iPhone 7home鍵最出色的震動回饋,以及各種細節也有震動回饋,以至於你用慣了你會發現它必不可少。這也是全面屏技術所需要的:沒有了home鍵,必須要有一種方式取代之。這就是全屏3D touch。
安卓首先第一大難題是沒有開發者願意為裝門一個手機寫這個程序……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安卓手機的生態鏈可以與iOS相抗衡。既然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那麼安卓只能從其他地方超車:比如相機,電池容量,快充,分辨率…… 安卓主要把精力集中在這些地方,而不是盲目跟進,否則風險太大極有可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