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8年10月1日零時,我和我的戰友們全部退出現役。戰友楊涵在拆卸部隊標識牌時動作很慢,心不在焉,我在一旁拍下最後一張他身著軍裝的照片,感到自己像做了一場夢,只不過,夢提前醒了……沒有做完的夢總會伴隨失落恐懼或意猶未盡,我的軍旅夢也是這樣醒來的。從10月10日零時起,原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和警種學院人員停止使用武警部隊制式服裝和標識服飾。這就意味著我再也不能穿配有國防服役的軍裝了,一下子回到了當兵前。【鵝眼第181期,攝影:程雪力 編輯:谷水】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07年底,19歲的我(圖中右二)從雲南古城建水應徵入伍,分配到成都的武警四川森林總隊。2008年新年伊始,我還是一個“新兵蛋子”就遇到了南方冰雪災害、跟著隨隊伍直接開赴一線救災。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二天,我和戰友趕到都江堰抗震搶險,在救援間隙集體聽地震廣播,戰友拍下我們正襟危坐的樣子。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剛當兵沒多久,就體會到森警是一支隨時要面對各種災難的部隊,很短時間就經歷了冰災、地震、森林火災和洪澇災害,在執行任務中,目睹了一幕幕災後景象、生死離別,內心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我記得2008年第一次參加森林撲火就被嚇得不知所措,那次大火起源四川西昌的森林,我們沿火線向東側推進3公里左右,大火在7級亂風的作用下交叉立體燃燒,瞬間形成100多米高的樹冠火。我開始像一隻無頭蒼蠅到處亂撞。有個老兵怒吼:“一直往下跑!”我們迅速撤至500米外,另一座大山的森林不到一分鐘就燒沒了,散發出的熱浪還是那麼灼人。在汶川地震救援時,我坐在廢墟上看到那些遇難者怨自己無能為力。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從災區回來的第二年,我花了4個月的津貼買了一臺“傻瓜”相機。那時,我對攝影還沒有興趣,只是單純地想給自己和戰友拍一些軍旅照片作為留念。入伍的前四年,我一直重複著戰鬥分隊森林滅火、軍事訓練比武,或許和平年代的軍人只有在重大突發事件和軍事比武考核時才能真正體會到集體榮譽感的意義,這種感受的確只屬於一線,我很迷戀。第5年時,我突然想打破舒適區,逼著自己放下取得的殊榮,轉向陌生的環境嘗試新的可能,那年我24歲,當時連電腦打字都是陌生的,更別說寫新聞了,從來沒想過轉行新聞攝影,骨子裡認為自己就是個撲火的兵。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2年初,我以報道員的身份去西昌火場拍照。滅火中,山坡上碩大的石塊稀里嘩啦地砸下,有幾塊與我擦身而過,砸斷了身旁的松樹,我的腿也受了傷。被石頭砸傷的細節雖然已經模糊,但我一直記得戰友們輪流揹著我翻山越嶺的情景。出院後,我開始想從事新聞攝影這條路,用影像來記錄我的部隊和戰友,定格他們出生入死的瞬間。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大火之後,一片死灰中,殘留森林的痕跡讓人觸目驚心,如果植被毀壞,大自然往往需要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自我修復。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有時,在森林火災中倒下的不止樹木,還有撲火的戰士,戰友黃熙晉今年夏天頂著高溫撲火時中暑倒下,醫院躺了兩小時後又重新回到一線。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長年在野外執行任務的森警部隊,沒有微博微信的關注,沒有喝彩的掌聲,連觀眾也不會有。戰友舒鵬在一次撲火中身體被燒傷95%,搶救了70天后,生命永遠停留在了18歲。我們部隊有60名烈士犧牲在搶險一線,他走的時候可能是最小的。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3年2月27日,四川木裡,武警四川森林總隊涼山支隊官兵連續鏖戰6個晝夜實在太累了,在海拔4300米、零下15攝氏度的雪地裡都能熟睡。深夜,戰友張凱在大夥兒前後架起了兩堆火,而這一宿他再也沒睡了。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身穿紅色滅火服的戰友們在濃煙中若隱若現,這些濃煙對人體的危害比霧霾最嚴重的時候還要高數倍。我覺得,我的戰友們是和平年代距離危險最近的人。兄弟們在驚心動魄的大火現場,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卻經常承受著驚天動地的危險,還有家人的擔心。但沒有一個人放棄,武警森林部隊無論在多危險的火場上都沒有出現過逃兵。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4年4月16日,四川西昌,武警涼山森林支隊戰士王帥揹著20多斤滅火裝備攀爬懸崖,突然腳下一滑,掉下了山崖的一瞬間,他抓住了一棵並不粗的樹枝,其他戰友迅速用攀登繩將他拉了上來,我在遠處用鏡頭定格了這個畫面。這一刻讓我意識到,我們在保護森林的同時,樹木也在保護我們。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5年5月15日,班長侯志鵬帶領本班人員撲救四川石棉懸崖上的火線時,跌入了溝谷,導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在根本沒有路的原始森林裡,戰友們用簡易擔架小心翼翼地將他送下山。侯志鵬咬牙忍受著身上的陣陣劇痛,卻一聲都沒吭。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戰友陳躍在撲火中用水槍給自己降溫,他們個個被烈焰烤得面紅耳赤,年紀輕輕卻有著一雙“老手”。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6年除夕夜,戰友們在山上防火執勤。璀璨的煙花綻放出西昌城最美的一瞬間,家家戶戶年夜飯的香味在遙遠的大山上彷彿也能聞到。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我後來被借調到北京的武警森林指揮部,開始採訪整個森警系統的部隊。2016年5月3日,戰士們在海拔3800多米的地區巡護。中國臥龍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汶川縣西南部,地勢較高而溼潤,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最理想的繁衍生息地,區內分佈的大熊貓數量約佔世界總數的10%,大熊貓、金絲猴等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高等動物有57種。著名的“團團”和“圓圓”就是從這裡被送往臺灣。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戰友王剛和大熊貓“蘇琳”再度重逢,飼養員張大磊告訴王剛“蘇琳”懷孕了,王剛聽說後,像4年前妻子懷孕那樣興奮。給“蘇琳”加餐的他邊喂邊叮囑:“多吃點,養好身體,生對雙胞胎。”士官王剛和熊貓“蘇琳”結識於2008年5月12日,當時王剛從塌方堵塞的正河溝中找到了受傷的“蘇琳”。 十年前,臥龍的熊貓研究中心受災嚴重,熊貓們不得不被轉移到全國各地。如今,大熊貓們終於可以回家,開始更好的生活。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6年6月1日,飛行員張英海在大興安嶺上空巡護。武警森林指揮部直升機支隊是中國唯一一支森林航空兵部隊,立足東北、輻射全國防火滅火、應急救援的空中堅盾,被納入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飛行員張英海駕駛森林滅火直升機常年飛行在4000餘萬公頃原始林區上空執行防火滅火任務,為大興安嶺林區築起空中的綠色生態屏障。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6年12月16日,我深入北緯52度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腹地,拍攝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奇乾中隊戰友們的故事,他們守護中國唯一一片集中連片未開發的森林。一年有6個多月大雪封山,有時零下52℃,不通郵政、沒有網絡、沒有市電……被外界稱為與世隔絕的“林海孤島”。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上等兵夏雨在外站崗,眼睫毛上結出了冰珠。戰友們說,有一次從外面打水回來後,褲子被凍硬了能立起來,自己看到都想笑。2017年春節,許多奇乾的戰友加我微信,興奮地說他們通4G網絡了。我不知道我報道他們的圖片故事有沒有起到一點作用,但可以確定的是戰友們在通網絡的第一時間就與我視頻。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7年2月15日,武警雲南森林總隊退伍戰士巖罕陸來到位於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看望他曾經救助過的野象然然,久別重逢的兩位老友相互行禮。退伍後巖罕陸選擇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現在是亞洲象觀測保護小組組長。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戰友們在茂密的雨林深處巡護。“中國野生亞洲象從不到100頭,到現如今300頭左右,那些曾經因為人象矛盾被驅趕出境外的大象,又回來了!”王正康說。亞洲象的記憶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你對它好,它會永遠感激你。如果你傷害過它,它會恨你一輩子。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7年3月20日,我隨部隊爬到四川原始森林火場一線拍照,看到一片片被大火燒死倒地的森林,明明是白天卻猶如黑夜,漆黑的濃煙籠罩在空中,天上是黑灰色的流雲,還飛過幾只叫聲極大的烏鴉,遠處傳來類似爆炸的聲音,身邊不時一棵棵大樹倒下,與電影裡的世界末日別無兩樣。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31年前,震驚世界的大興安嶺火災發生,當時有近萬名官兵急赴 50 多個主要火場,經 28 個晝夜殊死搏鬥,撲滅火頭 160 多個、火線 400 多公里,開設隔離帶 150 多公里,最終控制住火勢。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森林火災,燃燒了28天,211人葬身火海,266人燒傷甚至終身殘疾。2017年5月,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再次發生火災,我隨部隊前往一線,1987年大火發生時的起火點,矗立著一座紀念碑,時刻警醒著世人。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1987年,大火襲來時,徐兵和弟弟在母親的幫助下僥倖搭上了最後一輛離開漠河的車,他們上車時,腳不是踩在車上,而是踩在彼此的身體上。當徐兵到達安全區域時,整個漠河縣城變成了一片火海,不時傳來爆炸聲。那年徐兵12歲。左邊這張大火前徐兵(中)與家人的合影,是大火後徐兵所剩的唯一家當。多年後,徐兵成為了武警黑龍江森林總隊的一員,雖然曾經的城鎮和林區已經恢復,但大火撲救者和親歷者心底的傷痛仍未平復。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7年5月4日,內蒙古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武警大興安嶺森林支隊庫都爾大隊大隊長李偉看到被燒燬的一片片白樺林表情嚴峻。這是他在火線上的第三天,他們這些天曆經跋山涉水、高溫炙烤、蚊叮蟲咬的極度疲勞,這次滅火對身體和心理都是一種艱難的挑戰。這場火災經過9000多名撲火人員忙碌三天三夜才撲滅,過火面積1.15萬多公頃,火災因司爐工傾倒燃燒剩餘物殘渣而引起。

森林內本無路,戰士們這幾天走出了一條彎曲的小路,這條路記載了戰士們撲火的烙印。2017年5月19日,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那吉森林火場東南線瞬間風向突變,四五級的西北風從山脊猛烈吹下,官兵們身後的溝塘形成2米多高的火牆,把540名官兵和5臺裝甲車圍困在中間。5分鐘生死瞬間,戰士們緊急從火燒跡地撤離,得以死裡逃生。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7年7月12日,武警新疆森林總隊伊犁支隊官兵在西天山反盜獵。美麗的新疆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此繁衍生息,也正因為這種多樣性,這裡成了盜獵者的沃土。近年來,野生動物貿易成為繼毒品、武器及人口販賣後的全球第四大非法貿易活動。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新疆西天山,20世紀90年代,《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相繼出臺,獵人這個源於遠古的職業正逐日消失,但獵殺卻從未停止過。武警森林戰士伊馬木說:“從事反盜獵以後,你會知道原來危及野生動物性命的不只乾旱和洪水,還有拿槍的人類。”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7年7月21日,西藏那曲。戰士們一張張通紅的臉,是長年高原紫外線照射留下的印記。中國有四大無人區:羅布泊、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其中西藏羌塘無人區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30-70%,被稱為生命禁區,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官兵在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保護野生動植物16年,一名戰士犧牲,53人因病致殘,18人因病不孕不育,絕大多數戰士找不到女友,85%以上官兵患有高原性疾病,平均每年有6人永久失去健康……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那曲城區看不到一棵樹,有人說,種活一棵樹獎勵十萬塊錢,還可立功。戰士們把樹苗種在桶裡,冬天搬進室內,夏天搬到外面……樹活了,戰士們休息時總會來這裡吸氧。羌塘高原是人類生命的禁區,也是目前世界上高寒生態系統尚未遭受破壞的最完好地區。上世紀80年代,羌塘尚有100多萬隻藏羚羊,然而盜獵者對藏羚羊濫捕濫殺,到1995年僅剩6萬隻左右。這些年,經多次聯合打擊,盜獵行為已經收斂很多,藏羚羊種群已恢復到超過20萬,但反盜獵的路還很長。

2017年8月12日,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第五天,我拍到了震後首現彩虹的九寨,很美,但餘震沒有因此停止。就像我走過最偏遠的大興安嶺腹地,最艱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去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天山山脈、中緬邊界……參與了地震、洪水、泥石流搶險,撲救了121起森林火災。這些經歷並沒有讓我變得更勇敢,反而感到人在大自然面前多麼脆弱渺小。

70年曆史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再見了,橄欖綠!

2018年2月9日,北京,武警森林部隊的通信女兵們正在彩排準備春節文藝晚會。當兵時間久了,每次晚會總有些感受,今年的晚會上突然想到這句電影臺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每次別離時,我們總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再見。但每次都失言,即使相聚,總有人缺席。

2018年3月17日,北京的這個春天異常的下起雪,武警森林指揮部哨兵管小熊和戰友像往常一樣在哨位執勤。3月13日,全國兩會上,國務院提請審議機構改革方案議案,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與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隊伍一併作為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幹力量,由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管理。武警森林部隊有著7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唯一一支以武裝力量保護森林資源的部隊,時代變革,森警正式退出部隊序列,不再佩戴“警銜”,由軍事力量變成了非現役專業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