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一個聰明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嘉靖帝:一個聰明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文|我見青山多嫵媚 (讀史專欄作者)

如果要對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做一個智力排名。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排名絕對不低,他將皇帝做到了極致,可惜卻沒做成一個好皇帝。

01


嘉靖的皇位來得很突然,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是一個荒唐到“青史留名”的皇帝,死得也很突然,沒有兒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

還是興王的朱厚熜突然成了皇帝。

一個十四歲的少年突然成為了整個大明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按照禮部的安排,他將從東華門進宮,居文華殿,接掌整個帝國。但嘉靖拒絕了,因為從東華門進宮——這是太子的禮儀,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給別人當兒子的。

嘉靖堅持要從大明門進宮,否則就不去當皇帝了。

如果是一般人,聽說要當皇帝,別說從哪個門進了,就是翻牆也願意啊。

但這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年展現出了過於常人的成熟和冷靜,最終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選擇了妥協。

顯然已經歷經四朝,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的首輔楊廷和對這件事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他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耍耍脾氣。

嘉靖敢用不去當皇帝這件事向文官集團施壓來達到自己得目的,正是因為他明白不管文官集團看上去多麼勢力強大,始終是依附於皇權的,這和漢唐的藩鎮割據的武將集團有本質上的區別。

02


對於文官集團來說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嘉靖雖然只有十四歲,但他太聰明瞭。

有明一代,皇帝和文官集團之間的鬥爭就沒有停止過,朱元璋和朱棣比較生猛,文官集團被壓制的很死,翻不起什麼浪花。

崇禎帝朱由檢則是完全被文官集團壓制,只有死前大呼:“諸臣誤我,是文臣人人可殺”。

其他皇帝大多選擇用宦官集團來牽制和對抗文官集團,這也造成明代權閹眾多,禍亂朝綱。

嘉靖帝是個例外。

通過大明門事件,嘉靖帝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對手文官集團,而大禮議事件就是雙方的正式交鋒。

這件事很簡單,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認為嘉靖帝繼位是以“小宗入大宗”,應當認明孝宗,也就是他的叔叔為父親。

嘉靖帝當然不願意,當皇帝把自己親爹都當沒了,這還得了。

一開始嘉靖帝甚至向大臣送黃金希望他們能改變主意。

你沒聽錯,皇帝賄賂大臣,真是辛酸啊。

別覺得不可思議,明代的大臣出了名的有種,當年都敢指著鼻子罵明武宗“亡國滅種”。

後來張璁上書詳細論述了嘉靖帝是可以繼續認自己親爹的各種理論依據,對嘉靖帝的行為表示支持。

嘉靖帝一看很開心,對付文化人還是得用文化人啊,這下和那幫大臣吵架不用再心虛了。

嘉靖帝很聰明,因為越拖對於嘉靖帝來說越有利,統治穩固以後,他就順勢讓楊廷和退休,文官集團群龍無首。

之後的左順門事件,杖死官員十六人,徹底制服了文官集團,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03


搞定文官集團,嘉靖帝終於將他的天賦放在了治理國家上,整頓朝綱,輕徭薄賦,編練軍隊,嘉靖一朝竟隱隱有了中興之勢。

但很快嘉靖皇帝就覺得治理國家太過簡單了,他有了更高的追求,煉丹修道,在生死這件事上,他想和老天爺較較勁了。

這時煉丹修道還只是業餘愛好,但“壬演宮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嘉靖皇帝晚上睡覺的時候,被宮女用繩子套在脖子上,差點被勒死。

這是一件孤立的刺殺事件,兇手被當場抓獲,很快這場風波就過去了。

但這事對嘉靖皇帝的衝擊極大,他突然想到了堂哥明武宗朱厚照莫名其妙的落水,莫名其妙的駕崩。

他突然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不管這是不是件孤立的刺殺,他又感覺到了文官集團那巨大的陰影,就和他剛繼位時一樣。

從大禮議事件張璁的橫空出世,嘉靖帝對付文官集團採用的就是分而治之,換言之,挑起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文官集團內部不管哪派希望獲勝,都必須依賴皇帝。

所以嘉靖帝的用人“忽庸忽賢”,因為庸和賢是相對於國家和百姓來說的,而這並不是嘉靖帝首要考慮的因素,他要的是文官集團內部的勢力制衡。

所以他不會明確支持任何一方,他只會饒有興趣的看著自己的傑作。

壬寅宮變之後,嘉靖帝搬去了西苑,潛心修道。

一方面是因為這次刺殺的心裡陰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他要強化在大臣們心中的神秘感。

他的政治態度越難以捉摸,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就會越激烈。

04


當然無論是徐階還是嚴嵩都不會天真的以為嘉靖帝會沉迷修道,不理朝政。

因為嘉靖帝從一開始就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這類人對於權力的控制慾是相當強烈的。

嘉靖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卻常常白天修道,夜裡批閱奏摺。

在西苑的嫋嫋青煙中,一雙眼睛始終死死的盯著朝堂上的風吹草動。

嘉靖帝本質上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利己主義者,而年少入宮又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更加劇了他的自私自利。

家國天下在他眼裡根本不值一提,他做的一切都只為了自己。

所以他的能力讓他可以將皇帝做到極致,但他做不了一個好皇帝,因為他心裡只有他自己,從來裝不下整個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