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表璀璨星空,貧瘠荒涼無人涉足的禁地


約旦南部「月亮谷」,於2011年被 UNESCO 登錄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瓦地倫保護區的自然價值包含一系列形態各異的沙漠景觀,代表了數百萬年來持續的地貌演變。

保護區內的巖畫、碑文和考古遺蹟證明了人類過去12,000年來在這裡的活動,提供了阿拉伯半島的牧區,農業和人類活動的演變以及該地區的環境史。

科學家也認為這是地球上地貌最像月球的地方,所以又叫「月亮谷」。

這裡由廣袤的橘紅色荒漠、奇峻的懸崖和峽谷組成,貧瘠荒涼的像無人涉足的禁地。瓦迪拉姆沙漠也是中東最迷人壯觀的沙漠。

提到沙漠,就會想到知名的阿拉伯沙漠遊牧民族Bedouin貝都因人。阿拉伯語中的「Bedu」一詞是指在沙漠中開放的環境中生活的人。

阿拉伯語「Badawiyin」則是沙漠居民的通用名稱,而英文「Bedouin」就是從中衍生而來的。

在早期時代,大多數人類選擇定居在河流附近,建立村落畜牧耕種形成穩定生活。

而貝都因人卻喜歡生活在廣大的沙漠,居住在帳篷裡,隨著季節與氣候移動。貝都因人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和敘利亞沙漠,埃及的西奈半島和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在許多國家都有貝都因部落,包括中東的埃及,敘利亞,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也門和伊拉克,以及北非的摩洛哥,蘇丹,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利比亞。

貝都因人有豐富的文化和自己的阿拉伯語,根據他們居住的地區有不同的方言。

歷經許多朝代的變遷,當地貝都因人還保有遊牧民族的習性與文化。

為了保護月亮谷的自然環境,

約旦政府禁止在沙漠和谷地裡修建酒店,

不過沙漠裡有不少可拆卸式的貝都因人遊牧帳篷,

不僅可以讓你度過一個浪漫的阿拉伯沙漠之夜,還能體驗,周圍黑暗寧靜搭配耀眼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