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進口是盤大棋,我國其實早已佈局落子

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開幕。“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此前一天,第124屆廣交會剛剛閉幕。一個歷史悠久、以出口為主題的展會與一個新鮮出爐、以進口作為主題的展會接踵而來,或許預示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正由出口轉向進口。

此時擴大進口,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懼於外部壓力,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早在2014年10月政府發佈了《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進博會的倡議也早在2017年5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已宣佈。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明確地提出,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之一,是要積極擴大進口,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調汽車、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可以看出,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早已是我國外貿政策的新主線。

擴大進口是盤大棋,我國其實早已佈局落子

在實施了30多年出口導向政策之後,我國為什麼要擴大進口

今年7月份,國辦轉發了商務部等部委起草的《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充分發揮進口對提升消費、調整結構、發展經濟、擴大開放的重要作用”,這即是擴大進口的意義所在。

首先,擴大進口可以提升消費。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降低關稅、擴大進口,尤其是增加日用消費品、醫藥等的進口,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進而改善居民福祉。

其次,擴大進口有利於調整結構。我國此前的出口導向政策和貿易順差偏好已經顯示出越來越多的負面效應,不僅導致資源過於向製造領域和出口部門集中,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勞動者利益受損等狀況,也引發了流動性氾濫、外儲收益率偏低等問題,相當於以國內儲蓄去補貼發達國家。通過擴大進口,實現貿易平衡,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第三,擴大進口有利於發展經濟。出口是發揮本國優勢,進口則是充分利用別國優勢。通過擴大進口,一方面可以給國內企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迫使其提高創新水平和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也可通過購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產業升級,從而有利於經濟發展。

最後,擴大進口其實就是擴大開放。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擴大進口是擴大開放的題中之意。依託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預計未來15年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擴大進口是盤大棋,我國其實早已佈局落子

短期擴大進口的不利影響和制約因素值得關注

事實上,貿易利益的真正實現,應該是用出口獲得的外匯,進口本國所需的資源和要素,進而提升本國的生產效率和居民福祉。這也是我國擴大進口的深層邏輯。不過,短期內擴大進口的不利影響和制約因素同樣值得關注。

一是將會加大經濟下行壓力。淨出口是拉動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擴大進口將會使淨出口規模縮小,從而在短期內會拖累經濟;二是會使人民幣匯率繼續承壓。今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持續順差已經正式結束,擴大進口將可能進一步推動經常賬戶轉向逆差,從而加大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三是將會受制於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目前我國家庭部門槓桿率已超過50%,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近幾個季度持續低於GDP增速,可能會限制進口的上升空間。

從決策層的意圖來看,隨著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擴大進口對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消費者福祉的正面效應要比加大經濟下行壓力的負面效應更加重要,而貿易平衡、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也符合未來的發展大趨勢。因此,擴大進口將成為未來我國外貿發展的主線。

擴大進口是盤大棋,我國其實早已佈局落子

除了降低關稅之外,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

為了更好地實現擴大進口效應,除了降低關稅之外,我們還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

一是可以與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完善出口退稅政策等擴大出口措施相配合,減輕對於經濟增長的衝擊。

二是與逆週期調節、窗口指導以及資本管制政策相配合,防止對於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過度衝擊。

三是應該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防止房地產價格暴漲,確保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穩健增長,促進消費潛力和進口潛力的持續釋放。

(文 丨 王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