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常敗將軍”或“草包將軍”?

郝兆霞


土木系是是蔣介石黃埔嫡系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派系,土木系出身的羅卓英、胡鏈都是國軍將領中軍事才華最為頂尖的存在。

但是土木系首領,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有著小委員長稱號的“陳誠”,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常敗將軍”。

陳誠進入蔣介石的核心團隊,是從第一次東征開始的。在東征陳炯明的棉湖戰役中,時任炮連長的陳誠表現出色,受到了蔣介石嘉獎。在北伐戰爭時期,陳誠在龍潭戰役中大敗孫傳芳的部隊,表現也是不俗。


然而自中原大戰開始,陳誠就開始了自己敗多勝少的軍事生涯。

在中原大戰爭,陳誠先後與閻錫山馮玉祥聯軍中的吉鴻昌、孫良誠、梁冠英進行交火,損失慘重沒有勝績,後來更是在梁冠英的猛攻下,連陣地都丟了。


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開始發動了對我軍的圍剿,陳誠是主要的指揮者。結果我軍連續四次打敗了蔣介石的圍剿,作為只要指揮者之一的陳誠遭到了同僚的攻擊,他麾下的主力十八軍也損失慘重。

在抗日戰爭時期,陳誠的表現還算可以。陳誠作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參與指揮了淞滬會戰,遭遇大潰敗。當然,淞滬會戰的失利並不能完全怪陳誠,國軍的指揮系統混亂是主要原因。除了淞滬會戰之外,陳誠先後有參與指揮了武漢會戰、鄂西戰役等大戰,勝敗均有。

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誠就有點慘不忍睹了。

陳誠擔任東北行轅主任,指揮國軍向進攻我軍,結果因為派系之爭,陳誠撤掉了剛剛打了勝仗的陳明仁,遣散了很多雜牌軍、又故意將王牌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拆開,結果在東北吃了大敗戰。據說,陳誠在東北大敗時候,國民政府中很多人要求把陳誠軍法處置以謝天下。


不過,陳誠雖然吃的敗戰不少,但是地位確實越來越高,最終成為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陳誠很聽話,忠於蔣介石。其次,陳誠雖然戰場指揮的能力不出色,但是對於軍隊訓練還是可以的,國軍五大王牌之一的十八軍就是其一手組建的。另外,陳誠在經濟和內政方面都是比較出色的,這一點從陳誠主政臺灣之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


胡史亂翔


1912年7月30日,六十歲的明治天皇因尿毒症病逝,大將乃木希典悲痛欲絕。9月13日,明治天皇舉行殯葬儀式,乃木希典與其夫人靜子自盡身亡,為天皇殉節。乃木希典生前備受明治天皇恩寵,還曾擔任過明治天皇的皇孫裕仁的導師。他因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率部攻克旅順而榮譽“軍神”美名。是役,乃木用“肉彈攻擊法”,日軍傷亡近6萬人獲得慘勝。而我們仔細梳理乃木的一生,可發現這位軍神並無過人之處,軍旅生涯也是敗績連連,曾有多次因吃敗仗,羞愧難當,幾欲剖腹。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東京,受其父乃木希次的影響,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思想。1871年,乃木希典被遴選為天皇“親兵”。

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二月,日本舊薩摩藩士族推舉西鄉隆盛為首領,發動了反政府的“西南戰爭”。二月底,叛軍分兵包圍熊本,時任日軍第14聯隊代理隊長乃木希典於小倉馳援熊本,在植木一帶與叛軍警戒部隊遭遇,乃木希典部被叛軍擊潰,士兵大部被殲,連聯隊的軍旗也被叛軍奪走。軍旗是一軍之靈魂與象徵,軍旗被奪是軍人的奇恥大辱。乃木希典羞愧難當,決定剖腹謝罪。幸虧兒玉源太郎和山縣有朋向天皇申請赫免,乃木希典這才沒死成,但也一度頹廢消沉,整日呼酒買醉。

1885年,乃木希典晉升少將。次年赴歐學習。留學期間,德軍良好的軍紀軍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他上書軍部,希望軍部參照德軍整頓軍隊。這時的乃木已非常自律,也戒掉了酒癮。乃木雖然軍事思想陳舊,不過據說挺具有個人魅力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此前因傷退職的乃木希典出任日軍第2軍第1師團第1旅團長。10月,他率部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11月21日攻佔旅順。破城後,日軍對城內民眾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死難百姓有2萬之多,這就是駭人聽聞的“旅順慘案”。

1895年4月,乃木希典晉升陸軍中將,被明治天皇封賜為男爵。1896年10月,出任臺第三任總督。在治臺期間,乃木希典也是昏招連連。上臺後,他強力鎮壓反日運動,遭到民眾反彈,鬥爭此起彼伏,令乃木希典頭痛不已,甚至一度想出售臺。1897年,乃木向時任首相松方正義建議將臺售與英方,但到內閣一些官員反對,加之英對此筆交易興趣不大,售臺計劃夭折。

1898年,乃木希典又慫恿日方將臺售與法方。遭到兒玉源太郎的強烈反對。時任首相伊藤博文決定由兒玉源太郎接替乃木出任第四任臺總督。乃木希典心心念唸的售臺計劃這才作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5月,乃木希典就任日軍第3軍司令官,率部在猴兒石登陸。他的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也隨軍出征,乃木希典備好三口棺材,以示為天皇盡忠之決心。在攻打金州南山戰役中,乃木希典的長子勝典陣亡。乃木希典的妻子靜子發電致乃木稱“我為勝典壯烈戰死備感欣慰”。


6月下旬,乃木希典指揮軍隊向駐旅俄軍發起猛攻。因旅順在俄軍手中經營多年,城防堅固,乃木發起三次總攻未能奏效。乃木希典面對俄軍的頑強反擊,用“肉彈攻擊法”,運用人海戰術,組織敢死隊衝鋒陷陣,一味蠻幹,造成日軍損失慘重,陣亡日軍5萬餘人,乃木的次子保典也戰死了。軍中對乃木的指揮才能紛份質疑,一些人要求明治天皇將乃木解職。而明治天皇深知乃木崇尚武士道,如將其撤職,唯恐顏面掃地的乃木再度自裁,所以保全了他的軍職。作為補救之策,只得委派兒玉源太郎前往救火,督戰第四次總攻旅順。在兒玉源太郎的指揮下,203高地被日軍拿下。1905年1月1日,俄軍旅順要塞司令派使投降,旅順被日軍攻下。乃木希典於是借兒玉源太郎的功勞成為戰勝國司令官。


1906年1月,乃木希典班師回國。由於5萬餘名日軍在旅順戰役中喪生,歡迎的人群中哭聲一片。乃木希典面見天皇時,願以死謝罪。而明治天皇卻將乃木再一次升官加爵,加伯爵補軍事參議官,乃木對明治天皇自然感恩涕零。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乃木為其守靈。9月13日,明治天皇殯葬,乃木希典夫婦殉節自盡。


歲月是一條河流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講真,常敗將軍真的不少,草包將軍更多,畢竟不是誰都是天生的戰爭達人,但是趕鴨子上架的事還真不少。我在這裡從古今中外各挑一個典型例子給您聊一聊:

1、古:李景隆。這是明初開國六公爵、朱元璋的外甥兼養子李文忠的公子,算輩分是朱允炆的表哥,也獲得了建文帝的無限信任。而這位二世祖先生,用一場場的敗仗回報了他的表弟,並且在關鍵時刻義無反顧的打開了南京城門。不僅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的廢物,更體現出他人格的混賬。

2、今:張宗昌。這位軍閥大哥當過不少時間的山東王,但是他的名氣實在不是因為他主政山東時期有過什麼表現,主要就是集中在他的兩大愛好:寫詩和納妾。其詩句之臭,納妾之廣,都是民國軍閥中的“翹楚”。只可惜,不會打仗讓他最後下場不太好。

3、中:劉光世。這位頂著南宋“中興四將”名號的將軍,看起來好像很厲害,其實本是一個靠父親起家的二世祖,其軍事能力基本沒有。每次打仗只看見他帶著人盤桓,問題是升官還挺快,把他排進“中興四將”之列,實在是不知所謂。

4、外:玻利瓦爾。把這位南美解放者放在這裡面,真有些辱沒他。他絕對不是個草包將軍,但是卻是老打敗仗。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屢戰屢敗的時候,卻依然能夠屢敗屢戰,最終帶領南美走向獨立,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青言論史


從抗戰爆發到解放戰爭結束,國民黨軍隊最著名的“常敗將軍”非劉峙莫屬,非常難得的是,無論指揮多大規模的部隊,無論擔任前線或後方的軍職,劉峙居然無一勝績,必以失敗或下臺為結局,更為難得的是,即便如此,劉峙的官卻可以越做越大,實在奇葩。




中原大戰後的1935 年,劉峙成為首批銓敘的陸軍二級上將,號稱“福將”和蔣介石“五虎上將”之首,然而接下來的抗日戰爭,分分鐘就把他打回原形。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劉峙出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集團軍總司令,奉命反攻北平,結果在保定和石家莊地區被日軍徹底擊潰,劉峙率先逃跑失地千里,被譏為“長腿將軍”,甚至遭到國民政府眾多代表的集體彈閡,最終僅以轉管後方警備和新兵訓練了事,連戰區副司令職務都保住了,致全國輿論大譁。



1938年4月,兼任開封警備司令的劉峙因組織混亂,差點把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的座機打下來,半小時後蔣介石的專機抵達,算是有驚無險。一個省會城市尚且警備不力,次年竟升任陪都重慶的衛戍總司令兼防空司令。

1941年6月5日晚,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重慶發生抗日戰爭期間三大慘案的“大隧道慘案”,由於防空司令部人員和憲兵緊鎖柵門禁止百姓出入十八街大隧道,致躲避空襲的人員超級飽和,在長達10小時的高溫和缺氧、擁擠和踩踏下,釀成市民傷亡數千的慘劇,而翫忽職守和指揮不力是慘案的重大因素,劉峙難辭其咎。



事發後,劉峙做了個檢討,在何應欽的力保下,僅被免去了防空司令一職,逃脫了軍法審判,又一次輕鬆過關。

1944年再赴前線,直接就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未及數月就成功撬走李宗仁明升暗降漢中行營主任,正式接掌第五戰區。豈料日本人不給面子,1945年初華北日寇第12軍發起老河口進攻戰役,劉峙大敗而逃,丟掉老河口長官部一口氣逃到武當山下。多虧湯恩伯和胡宗南的部隊相助,才不致全軍覆沒,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僅有四個月。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五戰區改編為“鄭州綏靖公署”,劉峙主任指揮30萬大軍團團包圍了中原軍區李先念所部6萬人馬,並於1946年6月發動進攻,正式打響解放戰爭第一槍,其戰果是中原軍區部隊勝利突圍,劉峙一無所獲。為挽回顏面,命令由第十軍改編的“整編第3師”打頭陣進攻劉鄧所部,結果該師在定陶戰役中被全殲,中將師長趙錫田(顧祝同外甥)被俘。

蔣介石聞報大怒,終於解除了劉峙的兵權,調回南京閒差。



1948年劉峙又升職了,出任坐擁80萬大軍的“徐州剿總”總司令,幾乎掌握著國民黨中央軍半數以上的精銳部隊,淮海戰役的結局世人皆知,以至於後來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大罵:若不是徐蚌會戰,我怎麼會只有這麼點兵力守長江?蔣介石徹底對其死心,再度撤職卻沒有“查辦”。

劉峙自己都不好意思繼續在軍界混了,1950年乾脆去了印度尼西亞隱居,三年後蔣介石念其雖蠢卻忠,召回臺灣養老。劉峙雖然草包,然而資歷和忠誠讓他屢任要職,他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時期的“八大金剛”之一、何應欽小圈子的“四大金剛”之一和身邊的“哼哈二將”之一,是黃埔系軍隊排名不出前五的元老(黃埔第一個教導團主力營長)。

然而他的戰場表現,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映了蔣介石用人的失敗。


度度狼gg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有難度,既要有名,又要常敗,很難找,因為經常打敗仗的將軍是不可能持續升遷的,尤其是在古代,甚至會有打敗仗就砍了將軍的腦袋,更別提常敗了。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沒有,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什麼樣的奇葩事沒有,常敗將軍和草包將軍都大有人在,但是各位答主一直在說的劉峙卻未必真是這樣的,在《大決戰》中對劉峙就有過諷刺,說徐州是南京的門戶,不派個虎也得派一個狗啊,結果派了一頭豬,暗指劉峙是頭豬。

實際上劉峙的敗績大多都是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抗戰中打敗仗對於國軍是家常便飯,劉峙沒有嫡系部隊,指揮的都是一些雜牌軍,不敗才怪呢!到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如此,劉峙也只是名義上的指揮,真正的大權則掌握在黃埔系手中,劉峙根本調不動人。

在北伐當中,劉峙表現的是戰功赫赫,當時號稱“常勝將軍”,在老蔣五虎上將中居首位,在北伐中的龍潭戰役以及蔣桂戰爭、蔣唐大戰、中原大戰中,劉峙都大放光彩,甚至有取代何應欽的架勢,總之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劉峙打仗基本沒輸過,1935年蔣介石首次授銜的時候。劉峙的戰績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開始急劇轉變,基本一次沒贏過,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縱橫昨晚做夢想到的一個將軍,那才真是常敗將軍,不僅總被打敗,而且跑得還快,此人就是號稱“飛將軍”的孫元良。

劉峙雖然後期總打敗仗,但是前期就沒輸過,而孫元良的戰績則有點彪悍了,所有參加過的戰役,基本就沒有勝的。

北伐戰爭的時候,對於國民革命軍來說就是一場順風局,基本就是黃埔生建功立業的好時候,結果在北伐軍佔領南昌之後,孫傳芳部隊反撲,孫傳芳的部隊負責駐守車站,由於事發突然,孫元良竟然自己跑了,當時蔣介石說“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榮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並且說,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下來,一定要按軍法槍斃。

當然,老蔣沒有殺他,反而讓他到日本陸士去鍍了層金,原因自然有很多,孫元良是浙江紹興人,又是黃埔一期,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而且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孫元良作為儀仗隊隊員,器宇軒昂,被老蔣器重,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孫元良背後有人,孫元良的叔叔是孫震,屬於革命元老了,在黨內資歷比老蔣還要老,在1923年的時候就加中將銜了,在川軍中很有威望,1939年加上將銜,有了這層關係,老蔣當然不能說殺就殺。

但是有了這個經歷後,孫元良好像有點飄了,在淞滬會戰爆發後,孫元良的第88師是主力部隊,在撤退的時候老蔣命令88師守閘北,其實就是斷後,結果孫元良就留下一個營,然後自己率大隊部跑了,留下的這個營在謝晉元的帶領下孤軍據守四行倉庫,成了驚世之舉,孫元良反倒加官進爵,勝為中將軍長。

隨後在南京保衛戰當中,孫元良更是拋下部隊自己一個人跑了,關於他是怎麼跑出來的,一直成迷,只能說具有傳奇色彩。

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已經是兵團司令的孫元良在徐州一帶佈防,受杜聿明轄制,後來我們知道杜聿明部被全殲,杜聿明被俘虜,邱清泉被擊斃,孫元良再次孤身一人出逃,對比之下“劉峙也只能自愧不如”。


史論縱橫


關於常敗將軍和草包將軍,最出名的應當是民國時期蔣介石部下的劉峙、胡宗南、湯恩伯等三號統帥人級。

他們這三人都頗受蔣介石的信任,正因此在蔣介石的重用下,他們才一步步在蔣介石的部下飛黃騰達起來,在抗戰和內戰中,成為了統帥一方戰局的統帥級人物。



他們三人的人生經歷幾乎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早期的戰績都非常不錯,但是在後期統帥了大軍、指揮的士兵數量龐大起來後,卻開始不停地經歷起了各種敗仗,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無能之輩、逃跑將軍、草包司令。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地來了解一下他們三個人。

劉峙

劉峙是江西人,他最開始的時候是黃埔軍校的教官,後來在黃埔軍校的許多教官和學生們隨同蔣介石的崛起而發達後,他也慢慢發達起來。

早期的劉峙戰績非常不錯,在北伐戰爭、中原大戰中都有著極為不錯的戰績,因為所建立下戰績的過人,所以早期的劉峙被人們稱為了常勝將軍。

早期的劉峙可謂是意氣風發到了極點,那個時候的他沉迷於自己名將的稱號中無法自拔。


但是劉峙有這份心情卻並沒有能持續太久,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劉峙因為資歷以及以往作戰能力、戰績都非常不錯的原因,所以被蔣介石大幅度的提拔了起來。

他後來成為了指揮一方的統帥,指揮起了龐大到無法估計的軍隊。

因為他的能力無法支撐如此之多指揮人數的原因,所以在抗戰和內戰爆發期間,他才遭遇到了如此之多的敗跡。

戰爭後期的劉峙因為戰績實在太過於不堪入目的原因,所以被人稱為了長腿將軍、逃跑將軍。

因為在內戰中劉峙實在敗得太狠的原因,所以他為了防止去了臺灣後蔣介石懲罰自己,於是他就逃到了東南亞,後來是在蔣介石完全原諒他的情況下,他才會前往臺灣度過晚年的。

胡宗南

胡宗南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的學生,也是黃埔軍校所有學生中最受蔣介石重用、提升速度最快的人。

胡宗南有兩個方面符合了蔣介石的用人特點,第一個就是他黃埔學生的身份,第二個就是他蔣介石浙江老鄉的身份。

不過他之所以能有後來那麼大的成就,最重要的還是他早期的各種驚人戰績。

胡宗南第一次被蔣介石注意到是在東征期間,東征戰爭是黃埔學生軍所展開的第一場大仗、也是廣州國民政府打的第一場翻身仗。

在那一場戰爭中,最開始還只是一名排長的胡宗南因為作戰時極為英勇的表現受到了蔣介石很大的讚許,由此開始被蔣介石注意到了。

後來在胡宗南的提升中,他也通過很不錯的戰績給蔣介石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胡宗南戰績最輝煌的時候是在他當師長以及當師長之前的階段裡,因為那個時候所指揮的軍隊並不是特別多、所面對的軍閥也不是特別強悍的原因,所以他那個時候的戰績是非常輝煌的。

不過在他成為軍長、在他於抗戰中成為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戰區總司令後,開始從一名將軍轉變為統帥角色、開始從單兵指揮轉變為多元化軍隊指揮的他,卻遭遇了非常之多的敗績。

胡宗南因為在抗戰和內戰中所經歷到的許多敗仗,所以被人們稱為了草包司令。

在去了臺灣後,有許多的大佬因為這些事情曾經一度地想置他於死地,不過在蔣介石的力保下,他的命被保了下來。

湯恩伯

湯恩伯並不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也不是黃埔軍校的教官,但是他的身後有著國民大佬陳儀的支持,同時再加上他蔣介石浙江老鄉的身份,所以後來他才能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軍事能力大幅度提升了起來。

關於湯恩伯的各種事跡我們就不說那麼多了,他和我們前面所介紹的兩個人是差不多的,那就是早期的戰績非常不錯、後期的戰績非常的窩囊。

湯恩伯在抗戰中早期的時候,他以及他所指揮的軍隊是最為受到日本人忌憚的,因為他對日本人威脅巨大的原因,他甚至被日本人稱之為了天字第一號大敵。

不過在抗戰後期和進入內戰後,他卻經歷起了各種各樣的敗績,由此也有了和胡宗南一樣的外號,被人稱之為了草包司令。

所以說這就是我們歷史中比較著名的幾個“常敗將軍”、“草包將軍”,當然從他們人生的所有戰績上來看,他們並不完完全全是窩囊無能之輩,他們完全變得窩囊起來是在他們的後期、是在他們所指揮的軍隊變得龐大起來後。


孤客生


中國歷史上的常敗將軍和草包將軍還真是為數不少,就挑一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例子吧:

西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此人出身外戚、把持軍權數十年卻未立寸功,反而導致西漢元氣大傷,實在是漢武帝統治後期的一大敗筆。李廣利因為自己的妹妹是漢武帝的寵妃受到重用,在衛青去世之後接任了大將軍的職務,然而他在征討大宛和匈奴的戰爭中卻輸的一塌糊塗。更加糟糕的是,李廣利不僅毫無軍事才能,他的人品也十分惡劣。最後他叛逃至匈奴,自己不僅被匈奴丁靈王所殺、他的家族也被漢武帝所誅滅,可謂是廢柴中的廢柴了。

以下是李廣利的主要戰績,從歷史記載來看,他的表現和稍早時候的名將衛青、霍去病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一徵大宛——李廣利奉漢武帝命令率領數萬大軍進攻貳師城,搶奪汗血馬。但這次遠征中因為路途遙遠、補給不暢導致軍隊士氣衰落,而攻城時又久攻不下、士卒逃亡和戰死者十有六七,李廣利只得撤軍回到敦煌。


二徵大宛——李廣利又帶著6萬大軍進攻大宛,又徵調18萬人作為後援,在付出高昂代價後慘勝(漢軍返回玉門關時僅剩一萬餘人,損失達80%以上),可謂是得不償失,西漢史學家劉向對此次遠征評價如下:“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母寡之首,猶不足以復費,其私罪惡甚多;孝武以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拜兩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餘人。


一徵匈奴——李廣利率3萬大軍在天山大戰右賢王,先勝後敗,被匈奴人重重圍困,自己險些喪命,最後狼狽脫逃,殺敵1萬自損2萬,這個戰果實在不算好看。

(史料原文:“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幾不得脫。漢兵物故什六七。”)


二徵匈奴——漢武帝將總計21萬大軍交給李廣利多路出擊,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21萬對10萬)的情況下,李廣利仍然沒能擊敗匈奴單于的軍隊。

(史料原文:“後二歲,漢使貳師將軍六萬騎,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遊擊將軍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杅將軍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鬥十餘日。遊擊亡所得。因杅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

”)


三徵匈奴——屢戰屢敗之下,李廣利這回又帶著7萬軍隊征討匈奴,此戰又是先勝後敗。在廢柴李廣利的指揮下,7萬漢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投降了匈奴。

(史料原文:“漢軍乘勝追北,至範夫人城,匈奴奔走,莫敢距敵。……貳師遣護軍將二萬騎度郅居之水。一日,逢左賢王左大將,將二萬騎與漢軍合戰一日,漢軍殺左大將,虜死傷甚眾。……單于知漢軍勞倦,自將五萬騎遮擊貳師,相殺傷甚眾。夜塹漢軍前,深數尺,從後急擊之,軍大亂敗,貳師降。”


平田君Bellatores


我想起了乾隆皇帝的曾孫——愛新覺羅·奕經。

奕經也是道光帝的侄子,如假包換的草包將軍。

話說鴉片戰爭期間,清軍打的很憋屈。道光帝焦頭爛額的,想盡辦法扭轉戰局。於是有一天,他想到自己親愛的侄子奕經。

奕經曾經當過兵,雖然只是裝樣子,但怎麼說也是有點經驗的,於是趕緊任命奕經為揚威將軍。好歹你也是朝廷重臣,皇帝的親戚,帶兵上陣去打英國人吧!

奕經是個百分之百的草包啊,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收藏古玩。帶兵打仗這事情,他是從來沒有想過的。不過既然皇上發話了,不去也不行。

奕經就這麼心驚膽戰的帶著隊伍出發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見了寺廟都要進去燒香磕頭,想要保住自己的這條小命。

好不容易來到前線,奕經所率領的大部隊就和英國人在寧波相遇了。英國人已經佔領了寧波,奕經看這情況,也不敢進攻,就這麼對峙著。

想來想去,奕經覺得打也不行,不打也不行。乾脆,我有錢,花錢買英國人的人頭好了!

於是,奕經放出話去,只要誰能殺了英軍,拎著頭來領賞,黑人腦袋20銀元,白人腦袋40銀元,抓了活的,賞錢翻倍!

而且奕經是說到做到,有人送腦袋過來,他是當場付錢,絕不拖欠。

這下子,民間沸騰了,寧波城沸騰了!豪俠義士、綠林好漢、流氓混混、山賊馬賊、乞丐小偷……看到英軍就眼睛發綠,面前的不是人,都是銀子啊!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暗殺活動開始了。英軍一個不小心腦袋就搬家了,上街巡邏,發現老百姓看自己的眼神都變了……

實在撐不住了,英軍撤離了寧波城。

奕經就這麼為朝廷幹掉了近50個英軍,據說還活捉了10來個。

但是,沒過多久,英軍就打回來了,把奕經痛扁了一頓。奕經灰溜溜的回去了,直接被撤了職。


七追風


我認為草包將軍和常敗將軍非蔣介石(以下稱花生豆)莫屬。東征陳炯明期間就兵敗要自殺,不是陳賡揹他突出重圍早以去西天報道。

北伐幾仗漂亮(國共第一次合作),不完全是花生豆的功勞。

國共決裂後花生豆執掌國民黨大權,幾十萬大軍多次圍剿紅軍,損兵折將,即使紅軍被逼開始長征,花生豆一路是圍追堵截,還是損兵折將。

紅軍達到陝北後花生豆對紅軍的圍剿還是以損兵折將告捷。

對日本更不用說,先丟東北,再丟華北,山東,華東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東等地。

好不容易抗戰結束回都南京,結果被我偉大的人民解放軍一路從東北向南趕到海里,從東到西趕出國門,再次丟失首都南京,最後只能躲到小島臺灣。還把他乾爹岡村寧次(在華北實行三光政策)接到臺灣養老。

這樣的草包不敗沒有天理!因為他用的將軍不少是草包,劉峙,湯恩伯,顧祝同,陳誠……


槍王5629


陳誠當數第一,失去東北,國民黨完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