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水·問》算是我看過最多的演出,從排練到紅磚美術館直到冬夜的劇場版。

編導高豔津子請我去看排練還是夏天,她給我講緣起就是因為埃利亞松在紅磚美術館的展覽,有吳選輝書記和閆士傑館長的支持得以排練,排練結束緊接著的演出都是在紅磚美術館埃利亞松的作品裡完成的,那是一次在精神層面上兩個藝術家的對話。

由於紅磚美術館場地的原因,我看到的演出都是近距離的,近距離的觀演每個演員的肌理、水痕和表情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一個一個的個體掙扎、糾纏和期盼都看的清清楚楚。今天在劇場觀看我刻意挑選了後面的座位,臺上的每一個人細微的展現我看不見了,我看到了一個撲面而來的整體,就是因為整體,我看到了四個字叫:人間、萬界。

作家李碧華說過,人間是洗去胭脂的臉。

一個一個的生命在糾纏中追問、抗爭、努力、墜落、重生和祈盼。

水是我們來之處地,我們從母體的羊水中來又在世上走一遭回到異世界裡去,箇中對每個生命靈魂的拷問答案都不一樣。

馬克思主義定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佛家定義人是沒有覺悟的佛,佛是已經覺悟了的人,林林總總的定義都指向了人這個萬界的靈物。

有人就有了人間,有間就有了關係兩個字,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關係裡展開的。

人跟他人的關係,人跟自然萬界的關係、到了最後就是人跟自我的關係。最難相處的就是最後的自我關係,這個關係融洽了跟萬界就和諧很多。

所以,我們在水問裡可以看到男男、女女、男女、人神和神佛之間各種糾纏和訴說,這是編導高豔津子自我探尋的心理路程,可謂艱辛。

演後談環節導演、製作人和各位演員都談到了當下的自我感受,有演員說這個季節在水裡演出不亞於在北極裸體舞蹈,我特別理解這次演出的不易,就像我大學讀過的一本書《中國人在苦難中的審美歷程》,場下的觀眾和臺上的演員的感受都是生命歷程中的一個一個逗號,人間充斥著無數的逗號,但生命還有頓號、省略號、句號和感嘆號,一定都在每個人的心裡駐守,不盡相同又特別不同,因為生命是每個人堅守的畫板,色彩自知,揮灑自選,呈現各異。

因《水·問》又一次敬畏生命!

感謝舞團!

感謝高豔津子!

感謝每一位卓越的演員!

謝升浩觀《水·問》有感:我看到的是人間、萬界

在演後談的環節,劇場下班時間到了,突然斷電,所有觀眾自發打開手機照明,溫馨感動。

照亮的不是劇場,是每個人探尋自我生命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