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州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嗎?有哪些著名的看點?

蔚州元素


蔚州古城位於河北省蔚縣,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古城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古城自古就是富饒繁華的商埠重地,不僅物產豐富,而且以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聞名四方。

蔚州古城周長3800多米,城牆高11.5米, 有3座城門,東安定門,上建有景陽樓,南景仙門,上建有萬山樓,西清遠門,上建有廣運樓,4座角樓,24座敵樓,1100多座垛口。三座城門外均建有甕城、二級甕城。城外有護城河,河深10米多,寬20多米。古城輪廓為不規則形狀,南面寬闊,北面狹小,東西兩面多彎不平直。古城不開北門,而在北城垣上修築玉皇閣。城內以東西南北四大街為主幹線,形成以鼓樓與南門對稱,南北大街為中軸的建築格局。歷史上蔚州地區以漢民族文化為主流,可在古城形制上卻一反漢民族傳統“禮制”嚴格講求:方正端莊、經緯分明、中軸對稱的規劃而建設,是蔚州古城最大特色。由於歷史原因,古城遭受了一定破壞,但古城風貌基本沒有改變,加之古城內衙署、寺廟、樓閣、民居眾多,仍有明、清古城遺風。

古城現存1600多米北城牆、南門、蔚州署、玉皇閣、真武廟、常平倉、靈巖寺、南安寺塔、鼓樓、城隍廟、財神廟、清真寺等諸多古建築。南關中現存釋迦寺、關帝廟。東關外還建有天齊廟。

歷史上古城還建有,文廟、火神廟、三官廟、雙松寺等建築。

主要景點有蔚州署,玉皇閣,靈巖寺,釋迦寺,真武廟,寠,南安寺塔,萬山樓,魏象樞故居,常平倉,文蔚書院,小五臺山自然博物館等。

蔚州署,位於古城西南,為古代蔚州州治。2011年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記載,復建完工,現為中國蔚縣剪紙博物館。場館坐北朝南,共分東、西、中三路,佔地30000多平方米,用於剪紙展陳、研究、收藏和創作,館內陳列有《蔚縣剪紙博物館剪紙展覽》、《蔚州歷史名人展》、《蔚州文化主題展》、《蔚縣影視基地展》、《蔚縣兩屆剪紙藝術節成果展》、《龍年蔚縣書畫展》、《蔚縣剪紙機構展》、《蔚州署民間收藏館》等10個展覽。

玉皇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古城北城垣,上,明代稱靖邊樓,又稱玉皇飛閣。建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蔚州衛指揮史周房將蔚州玉皇閣土城改建為磚城,闢東、西、南三門,正北無門建玉皇閣一座,與三門遙相對峙。玉皇閣建造已有數百年,歷經風雨剝蝕,戰亂兵災,雖幾經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於高高的城垣之上,現存仍為明代建築風格,表現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築藝術的重要實例。

靈巖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古城西北,明代寺廟古建築,是蔚州古寺名剎之一,寺院佔地面積6682平方米。現存寺廟建築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以及禪房僧舍數十間。靈巖寺位於古城鼓樓西街,座北朝南。寺院佈局從南至北依次為: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分佈在一條軸線上。東西為鍾、鼓樓、配殿、禪房等。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天王殿為單擔歇山布瓦頂,面三進三,平面呈方形,殿內無金柱,七檁六架,欄額與普柏枋呈“丁”字形,斗栱為重昂五踩斗栱,轉角為鴛鴦交首栱,斗栱之上未用螞蚱頭,皆用齊心鬥。樑架上為“雅伍墨”彩繪,栱眼壁內皆繪水墨蟠龍。

釋迦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古城南關,俗稱臥佛寺。釋迦寺殿宇規模宏偉,寺中有天王殿、中殿、臥佛殿等。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古建築研究所等單位考證,均認為釋迦寺中殿具有元代的建築特點。中殿面寬3間,建築形式為單簷歇山布瓦頂。建築面積為141.05平方米,屋頂相當平緩、簷頭和4個翼角都翹起,從側面看更為明顯,此殿的出簷為1.5米,外圍簷下斗拱比例和造型都處理得非常巧妙,使中殿更加莊重肅穆。寺院主要建築大部分都分佈在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臥佛殿,另有東西配殿和部分禪房。大雄寶殿建於0.9米高的磚砌月臺上。臥佛殿與大雄寶殿前後呼應,形成寺院空間處理的一個特點。大雄寶殿裝飾華麗,各部件製作精美,其樣式與古城內明代靈巖寺後殿藻井相近。

真武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古城西北,坐北朝南,坐落在高約3米的夯土包磚臺基上,殿宇禪房相連,形成一個封閉式獨立院落。佔地面積2944平方米。正殿分佈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東西配殿各兩座,四面房轉角垣墉環繞,院中東部建鐘樓一座,西側建鼓樓一座。前殿為穿心過殿。單簷懸山捲棚勾連搭式,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懸山為正五架分心中柱式,五架樑枋心繪“金龍牡丹”,前捲棚為四架樑,頂置欏鍋椽,樑架均油飾。正殿位於院內正北為北極大殿。單簷歇山綠琉璃瓦頂,琉璃花脊,前抱廈,廈前砌寬敞的月臺,高於院面1.30米。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五間。大殿月臺下東側有鐘樓一座。鐘樓位於院落中央兩側,這種佈局,在眾多古建築中是少見的,而且其造型頗似古畫中的閣樓。廟宇四面建築環圍,封閉式轉角結構,院中天井,頗具匠意、古意,這種實例極為少見,只有在宋、元時期的古畫中才可見到這類佈局。

鼓樓,位於古城的中心,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名為鎮遠樓,是蔚州衛指揮使周房所建,後過多次重修。清代,鼓樓被稱為“文昌閣”,不幸毀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即國共內戰時,被人為一把大火燒燬,現存的鼓樓為1997仿建,是一座三重簷多角歇山布瓦琉璃剪邊建築,通高17米,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城牆南側上方鑲嵌“初哉首基”四個字,寓意“京西第一州”,是蔚州古城的重要標誌。

南安寺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古城南西側。是一座始建於北魏佛都盛行時期,重修於遼代的8面13級實心密簷磚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渾然一體,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莊重的閣樓。該塔除底部東側有一處南公元1926年(民國十五年)軍閥混戰時留下的彈痕外,整個塔身,雖歷經風雨和滄桑,但仍保存完整,不失為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築。該塔後來寺毀塔存,塔名仍沿舊稱。塔高28米,塔基為石條疊砌面成,塔身置於蓮花座之上。塔身第一層較高,各隅皆有塔柱,四周相間設拱形隔扇門與小窗,頂部雕盤龍,盤龍之上又有磚斗拱。二層以上變低。各層都懸有鐵馬,微風吹過,叮咚有聲。塔頂雕飾蓮花,承託剎身。

萬山樓位於蔚州古城南端,景仙門之上。原樓毀於公元1947年戰火。現存景仙門是蔚州古城三座城門中僅倖存的古建築,城門之上的萬山樓為公元1997年重建。三開間三重簷歇山式建築。登樓遠眺,翠屏映目,群山連綿,美不勝收。現為“蔚州古錢幣博物館”。

魏象樞故居位於蔚州古城書院街。故居佔地面積2037平方米。魏象樞在清順治、康熙年間在朝中任職,官至刑部尚書。魏象樞被史學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以“好人、清官、學者”著稱。2012年對故居實施保護性修繕,並以魏象樞的思想、精神和事蹟為主線,建成蔚縣廉政文化博物館暨張家口廉政教育基地。

常平倉位於蔚州古城鼓樓西側,舊稱“豐豫倉”,俗稱“北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2011年實施保護性修繕,佔地面積7700平方米,常平倉原有倉廒11座,今存4座分別為二倉(東倉、西倉),二廒(東廒、西廒),還有倉神廟和戲樓。2011年建成“蔚州常平倉博物館”。被專家譽為“華夏第一倉”。

文蔚書院位於蔚州古城書院街,為知州靳榮藩於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在原東鄉義學的基礎上捐資籌建,故名榮藩書院,現已毀。現蔚州文蔚書院博物館,為2012年修建,佔地1775平方米。該館以靳榮藩著《文蔚書院紀略》為重點,用沙盤的形式展了榮藩書院的原貌。同時展示了蔚縣教育的發展史。書院附近有古名居蘇家大院、公道巷。

小五臺山自然博物館位於蔚州古城守備街真武廟北側,2011年建館。小五臺山為河北省第一峰,位於張家口市東南部,跨蔚縣、涿鹿兩縣。該館是小五臺山自然保護區標本室的基礎上建成的。館內藏品19770份,展出實物、標本、圖片、文字材料和影像資料等200多份。通過對小五臺山自然遺存、歷史文化的展示,讓觀眾體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