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今天 瀋陽解放了!

七十年前今天 瀋陽解放了!

有一段記憶,在血火的洗禮中永恆;有一種精神,在歲月的更迭中閃耀。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和記憶,瀋陽也不例外。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一舉攻克瀋陽,宣告了東北全境解放,標誌著嶄新時代的開始。這是瀋陽歷史上全新的一天。對於這座城市的人來說,這段崢嶸歲月不應被忘卻。11月1日,瀋陽中共黨史文獻展覽館館長、詹洪閣展示了一本1948年年底出版的《東北畫報》,該刊物通過圖片和文字翔實地介紹了瀋陽戰役及瀋陽解放後的接收恢復工作,下面就讓我們的思緒回到70年前,把目光重新聚焦於那段不平凡的歷史進程。

畫面最後的地堡戰士用生命清除

當天,在位於中街附近的瀋陽中共黨史文獻展覽館,詹洪閣展示了一本1948年年底出版的《東北畫報》。

“這本《東北畫報》出版於1948年12月30日,出版社位於哈爾濱,這本刊物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了瀋陽戰役及瀋陽解放後的接收恢復工作,其中,封面照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戰士路過北陵的照片,封底用的則是瀋陽站前的照片,從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出,瀋陽解放後,瀋陽站前車馬來往,擁擠異常。”詹洪閣說。

詹洪閣介紹,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向瀋陽發起全線總攻擊。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十二縱隊左翼,在向瀋陽市區進軍並經過瀋陽西南的榆樹臺時,突然遭到敵軍阻擊。7連戰士江維衝到敵軍地堡前,投擲一枚手榴彈,但敵人仍不停掃射。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去,向市區挺進、集結的時間臨近,江維將3枚手榴彈捆在一起,拉開導火索,衝進敵軍地堡。“轟隆”一聲巨響,敵軍地堡飛上了天,為我軍前進掃清了道路。江維為瀋陽解放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而從《東北畫報》刊登的照片來看,見大勢已去,敵軍派出轟炸機對鐵西區及瀋陽站周邊進行轟炸。

資料表明,在東北地區的3年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傷亡30.1萬餘人。其中,遼瀋戰役傷亡6.9萬餘人。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瀋陽的解放。

細節首任市領導在列車上任命

接管瀋陽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瀋陽當時是東北最大的城市,也是東北工業中心,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十分發達,在全國首屈一指。

1948年遼瀋戰役即將勝利,接管瀋陽的準備工作提上了黨中央的議事日程。根據瀋陽解放後的第一任副市長焦若愚回憶,1948年10月底,隨著遼西戰役的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即刻向瀋陽進發。與此同時,陳雲率領第一批接管人員,從哈爾濱乘專列趕赴瀋陽。一路上,許多決定都是在列車上議定的,如:任命陶鑄為瀋陽特別市市委書記;伍修權為衛戍區司令員;任命朱其文和焦若愚為瀋陽特別市正、副市長。陳雲還交代,這些佈告要多印多發,一進城就由電臺向全市廣播。

貢獻“瀋陽經驗” 為接管打樣兒

1948年11月2日,在瀋陽解放的歡呼聲中,我黨向瀋陽市各階層“約法八章”,奠定了平穩接管瀋陽的基礎。我們細細研讀“約法八章”的每一條款,就會發現其中在保護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有著許多細節方面的規定,例如“所有私人資本開設的工廠、商店、公司、企業、銀行及其附屬的倉庫、貨棧等一律保護,准許照常營業,不受侵犯”。在佈告的結尾,我黨號召全瀋陽市的市民“共同遵守,不容破壞”,並聲明我軍“為人民利益奮鬥,紀律嚴明,公買公賣,不取民間一針一線”,通過實際行動確保平穩接管瀋陽。值得一提的是,戰鬥結束的第二天,除軍事管制委員會指派部分部隊維持秩序外,攻城部隊全部撤出城外。市內電燈於11月3日即部分供電,電話於11月4日全部恢復,11月5日郵局正式開始工作,通郵地點遍及解放區。鐵路員工在軍管會鐵路處率領下,兩天內即搶修鐵路數十里和兩座被炸橋樑,至11月27日,沈吉、沈安、沈撫等線路已通車,並辦理客運。瀋陽解放後的第二天,南北兩市場首先開始營業,熱鬧非凡,至11月10日,中街洪順盛、洪昌、吉順絲房、裕泰東、華太、順西等百貨商店及利民商場等均先後開業。11月7日,東北書店開業,運到大批書籍,以應廣大讀者的需求。

歷史為這次接管工作做了最好的證明,僅僅用了三四天的時間,這座當時擁有百餘萬人口的東北第一大城市的電燈、電話、自來水、郵政、電報、電車等相繼恢復,工廠紛紛復工,商店開業,物價平穩,秩序安定。這與解放軍和接管人員嚴守紀律、遵守規定密不可分。根據當時的請示報告制度,1948年11月28日,陳雲寫了《接收瀋陽的經驗》的報告,上報東北局並轉報中共中央。陳雲的報告從七個方面闡釋了接管瀋陽的經驗,這裡的成功做法為其他城市的接管提供了經驗。陳雲的報告經由中共中央轉發給各中央局和各前委,成為接管其他城市的範本。

瀋陽解放的槍炮聲,距我們已70年。70年來,瀋陽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城市不斷穿過歲月、走向未來。站在解放70週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歷史,瀋陽一路櫛風沐雨,從歲月中走來。鑑往知來,往昔崢嶸不斷激勵我們焚膏繼晷,嚮明天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