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西北大環線:德令哈尋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二)

行程:塔爾寺 ——德令哈——雅丹魔鬼城——嘉峪關——七彩丹霞——達坂山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海子——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開車馳騁在雪域高原,從西寧開始,這裡的景色就美的不像話。雲低的就像嘴邊的棉花糖,牛羊點綴在青青草原之上,耳邊似乎傳來一陣陣《牧羊曲》;還有那金黃色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清風下搖曳;清澈的湖水,湛藍湛藍的,層層漣漪優雅的推向遠方……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德令哈牧場

徜徉地處柴達木盆地德令哈市的情人湖畔,藍天、白雲、綠水及翱翔於湖上的各色成群水鳥,構成了一幅心曠神怡的大美畫卷,令人流連忘返……而今,這方神奇的高原水鄉,正成為越來越多旅遊者心馳神往的勝地。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德令哈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居住著蒙古、藏、回、漢等19個民族,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治、教育、文化中心,也是海西東部經濟區的中心。這裡地處柴達木盆地邊緣,周邊是沙漠、戈壁,但也廣泛分佈著河流、湖泊、溼地,水資源相對豐富,形成了高原綠洲的典型特徵,造就了德令哈具有江南水鄉的資源環境特徵,是海西發展高原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早在商國時代,這裡就有西羌人的足跡,其發展變遷,乃是一部多民族文化的融和史。境內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資源十分豐富,為當前旅遊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德令哈

其實,來到德令哈,絕非路過。為了海子,那個點燃我西行夢想的人,他踏足過的地方,都 覺得有特別的意義,似乎那些讀不懂的詩句,在這裡,追尋他的足跡,就能完成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海子詩集》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籠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 最後的, 抒情。

這是唯一的, 最後的, 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於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關心人類, 我只想你。

這首詩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詩裡描述的狀態,可能就是無聊吧 ,當一個人恣肆汪洋的情感無處宣洩,只能在內心掀起狂潮的時候,你是這樣排解的……面對這種折磨,於其留存於生命中燃起熊熊大火,煎熬原本就寂寞如秋的靈魂,不如讓另一種境界取而代之,這種境界就是空寂。這是一種近乎自虐般的自我意識行為,讓空寂完全佔領身體,進而,從每一個毛孔滲透內心,達到靈與肉的完美統一。也在這個時候,生與死達成和諧。或者說,這正是生命進程中情感發揮到極致時,生對死亡的肯定和召示。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海子詩歌陳列館

當海子清喊“姐姐”的時候,帶著無盡的溫柔,全詩的冷硬瞬間熔化。今夜,德令哈,唯一能夠替詩人抵擋無邊無際的寒冷。

德令哈,就這樣出名了,相信很多海子的粉絲都跟我一樣,慕名來到這裡。1988年7月25日,作為日記存在的這首詩歌誕生了,此後無數的人懷揣詩篇來到德令哈,再帶著想象中已被印證的雨水和荒涼滿足地離開,因為一首詩的存在,讓人們重新注意到了它的能指,聽到它的聲音,看到它的形象,並感受由詩人所賦予的新的意義。2018年7月25日,《日記》30歲了,於是才有了這篇德令哈的遊記,在我的人生留下與海子相關的事兒,作為紀念。

當我站在海子詩歌陳列館背後的詩林中找到《亞洲銅》石碑的時候。忍不住仔細的端詳著那塊石頭的紋理,天然帶著一種黃銅的斑斕,在那上面鐫刻海子的這首詩—— “亞洲銅/亞洲銅/看見了嗎?/那兩隻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沒有歷史,沒有記憶的城市,就只有空心磚和水泥。

是海子給德令哈賦上了靈魂。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海子手稿

一座城市的記憶,很多時候是由詩人來構成的。比如,說到成都,就會想到杜甫草堂,說到德國的法蘭克福,就會想到歌德。而說到德令哈,我們會不假思索地想到海子。儘管海子既不是德令哈人,甚至也沒有真正在德令哈待過,他只是坐火車路過,並寫了一首《日記》。 莫名的緣分,使他們成就了彼此。在這遼闊無邊的海西,一個充滿神性的地方,它不僅能撫慰受傷的心靈,甚至能讓你內心重生。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海子詩歌陳列館

德令哈周邊景點推薦:

懷頭他拉巖畫

於懷頭他拉鄉西北約40公里處的哈其切布切溝懷頭他拉巖畫內。初步測定,巖畫的創作時間是北朝後期和隋唐時代。巖畫製作技法精緻,繪製風格獨特,表現內容廣泛,包括動物、人物、狩獵、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愛等方面的內容。巖畫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有極高的學術意義,彌補了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獻史料不足的缺憾。

託素湖

託素湖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部,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內,託素湖為鹹水湖,面積為16 700hm2。在距湖西北岸約4.6和6.1km處的水面上有兩個面積為13和370hm2的島嶼。區內氣候屬荒漠、半荒漠大陸性氣候,其託素湖特點乾旱。風蝕嚴重,蒸發強烈,水源補給日漸減少,年平均氣溫3℃左右,極端最高氣溫33.l;日照時間長,全年日照時數可達3353.5h,年降水量100mm,蒸發量多2233.2mm。

託素是蒙古語,即"酥油湖"的意思。託素湖是典型的內陸鹹水湖,湖的周圍全是茫茫的戈壁灘,氣溫較高,湖水的蒸發量很大,水中的含鹽量增高,水生動植物和浮游動植物也很少。託素湖湖面遼闊、湖岸開闊,無遮無攔。風平浪靜時,湖面煙波浩森,水天一色,蔚為壯觀;天氣變幻時,湖水浪濤洶湧,浪花飛濺,拍岸有聲,動人心魄。

阿力騰德令哈寺

阿力騰寺院始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塔爾寺賽多活佛創建,阿力騰德令哈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為"佛法興旺洲"。寺院總佔地面積2383.2平方米,經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內藏有珍貴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獻藏書,是一座佛教藝術的寶庫。經歷了重重劫難後,現遷於德令哈市河東幸福路北側,座向朝東,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地處幽靜,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眾拜佛燒香進行各項宗教活動的聖地。

柯魯柯湖

在德令哈西部的戈壁草原上,有一大一小兩個美麗恬靜的湖泊,像兩面銀光熠熠的寶鏡,鑲嵌在茫茫草原上。大的叫託素湖,面積一百八十多平方公里,小的叫柯魯柯湖,面積五十八點六平方公里。兩湖被一條銀色的小河連接起來,形似褡褳,又合稱褡褳湖。託素湖和柯魯柯湖相距很近,猶如一對相依為命的姐妹,向人們展示著迷人的風姿。然而奇妙的是,儘管兩面湖泊近在咫尺,有相同的歷史嬗變和地理環境,但卻一鹹一淡,生態各異,風姿卓然不同,給這對富有神秘色彩的姐妹湖增添了無限神韻。“託素”在蒙語中意思是“酥油湖”。“柯魯柯”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很早以前,遙遠的北方大漠,有一條美麗的金水河。河水清亮,河畔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就在這美麗富饒的金水河畔,居住著蒙古族先民的一個部落。部落裡面有一對自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的情人,男的叫託素,威武英俊、勤勞勇敢;女的叫克魯柯,聰明賢慧、美麗善良。

託素湖湖面遼闊,岸線寬廣,極目遠望,無遮無攔。風平浪靜時,湖面煙波浩渺,水天一色。風雲變幻時,浪濤洶湧,銀花飛濺,驚濤拍岸有聲,大有“天外黑風吹海立”的氣勢,動人心魄。由於水中鹽份高,水生動植物很少,湖周圍全是茫茫戈壁灘。可在湖心約一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窩巢遍地,鳥蛋累累,生存著成千上萬只鳥類,是青海省僅次於青海湖鳥島的第二大鳥島。棲居在這裡的鳥類有18種之多,有世界珍禽黑頸鶴,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斑頭雁,還有灰雁,魚鷗、野鴨、鸕鷀等。初春,湖水融化,幾萬只珍禽從遙遠的南國飛到託素湖,在沼澤和蘆葦中築巢棲居,在沙地上扒窩生蛋,孵育兒女。這裡人跡罕至,成了鳥的樂園。

關注微博 ,為您簡述不一樣的老街故事!

西北大環線:海子,今夜我也在德令哈(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