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大成為稽查重點,原因有三!

實務中“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大成為會計朋友們普遍憂心的事,因為這會引起稅局的稽查。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看看。

“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大成為稽查重點,原因有三!

1

金三稽核,稅局罰款

某稅務局在對彙算清繳情況進行核查時,“金三系統”顯示A公司所得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於是對公司進行重點關注,查看申報資料後,發現該公司“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很大,於是將A公司列為異常企業,對A公司展開調查。經過核實,該公司“其他應付款”中金額較大的原因是核算了老闆的借款。最終,稅局要求A公司補繳稅款、滯納金並處以罰款。

2

賬外經營,引起稽查

三年來,A公司現金賬戶將出現赤字前,就會進行借款,導致“其他應付款”餘額越來越大。A公司約有三分之一的現金來源於此,但卻從未見償還借款和支付過利息的痕跡。會計人員解釋,企業的週轉資金十分緊缺,只能借老闆的錢進行週轉。這些異常情形讓檢查人員“嗅”出了A公司存在賬外經營的“味道”。緊接著檢查人員就對公司存貨進行盤查,發現存貨賬實不符,賬面存貨大於公司的庫存。

面對事實,A公司承認,為了避稅,對現金銷售且不需要開具發票的部分收入不進行入賬,直接存到老闆賬戶。由於現金銷售收入不入賬的金額累積過大,使得公司流動資金經常出現週轉困難,這時便以公司名義向老闆借款給公司補充資金。

3

溫馨提示

“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大成為稅務稽查的重點,原因有三點:

❶企業隱瞞收入直接掛賬“其他應付款”;

❷賬外經營隱瞞收入後借款經營通過“其他應付款”融通資金;

❸取得虛開發票虛抵進項後資金迴流掛賬“其他應付款”。

基於很多企業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逃稅,“其他應付款”掛賬金額大成為稅務稽查的重點。因此,會計朋友們千萬不要顧此失彼,帶來稅收風險。

4

其他應付款實在沒法付出怎麼處理呢?

20年稅局工作經驗韓海敏老師答疑:很難處理,其他應付款是怎麼形成的每個企業都不一樣。最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企業有兩套賬,內賬跟外賬,外賬是應付稅務局的,內賬是老闆自己看,賣出去的很多都不通過外賬,外賬資金不夠了,才通過向老闆借款的方式,把內賬的資金通過橋借到外賬上去。本來都是老闆的錢,現在通過人為的方式劃到外賬上來,所以這一部分真的不好處理。

而且還有一部分的企業,其他應付款往往是跟虛開發票有關,比如虛開了100萬的發票,我匯給了對方100萬,對方只收5萬塊錢,這95萬要回來就不能回到外賬上,只能回到老闆的內賬。但公司要正常經營,現金流就不能斷,這95萬最終還是要回到公司正常賬戶來,所以只能通過其他應付款回來。這種情況除非主賬上一定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把其他應付款的賬給平了,否則永遠平不了。所以要分具體情況來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