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馮國璋是如何處置皇宮中的禁衛軍的?

Right^岸


清朝最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有人想問,清朝滅亡了,御林軍去了哪裡?的確,在電視劇中看到,御林軍個個都是高手,以一敵百,戰鬥能力也不錯。可是,朝廷滅亡了,難道高手們也被"解僱",回老家種地了嗎?

在大家的印象中,禁衛軍都是能飛簷走壁的人,最起碼也能夠上陣殺敵。沒錯的,或許他們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玄乎,但是能力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這些禁衛軍,都有顯赫的身家。作為皇帝的守護者,一般人沒有機會進入禁衛軍。這裡的人都是八旗人,屬於正宗的"根兒正苗紅"的人。祖祖輩輩都是八旗人,家裡也有做大官的家人,他們才有機會進入禁衛軍。

其實,在清朝末年,已經開始編練新軍。一方面練新兵,一方面淘汰舊軍。通過這種方式,用新軍來代替舊軍。所以,到了清朝的末年,八旗軍漸漸被淘汰,沒有了履行軍事職能的能力。還有一些有實力的旗人,也被編入了北洋軍第1鎮。

從1902年開始,清朝已經開始選擇體質好的八旗人進行訓練。到了1905年,八旗的一些人被編入北洋軍的第1鎮,駐紮在北京的北苑,也負責宮禁。到了1912年,溥儀宣佈退位,此時北洋第1鎮,也正式改名為北洋第1師。

改名之後的部隊,分別駐紮在張家口、多倫以及歸化等駐地,五年之後,調到綏遠去駐防。再五年後,北洋第1師進入江西,後來成為了孫傳芳聯軍的一部分。在北伐戰爭的南昌戰役中,這支部隊被徹底殲滅,十分慘烈。

根據當時的特殊條例,對於清朝的禁衛軍還是一些優待的。規定,禁衛軍還保持原來的編制與軍餉,只不過要進行一些改編,成為北洋陸軍第16師,當時王廷楨是師長。可是在直皖戰爭,這支部隊失敗,被封系軍閥徹底吞併。

後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臨場倒戈,成為了直係軍閥的一部分。還有一些分散在東北的八旗騎兵,經過一番輾轉,成為了張宗昌旗下的兵,只不過在北伐戰爭中,也被徹底消滅了。其實他們兜兜轉轉也堅持了十五年的戰鬥,可是有戰鬥就有犧牲,消失也是無奈的事情。不過他們還是很英勇的,熬了那麼多年!


零零七說歷史


歷史就是那麼神奇,原本馮國璋不是禁衛軍的統領,但是1911年的武昌起義改變了他的身份。

1911年武昌起義後,馮國璋率軍南下攻打革命軍,後攻克漢口,因此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在得知自己封爵後,馮國璋竟然感動得大哭,說:“我一個窮小子竟封了爵,一定要報效朝廷

”。他就一而再三的向袁世凱請命,要求一舉拿下漢陽和武昌。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此時卻將他調回京城,出任禁衛軍統領。(袁世凱的意思其實是想借他之手控制京城)在馮國璋剛立下赫赫戰功的情況下,袁世凱將他調任禁衛軍統領既名正言順。

當時的禁衛軍,共有兩個步協(即步兵旅),每協轄有兩個步標(步兵團),另外還有炮標、馬標和工程營等。除了
步兵第四標是漢人士兵組成外,其他均為旗人,他們都忠於朝廷。清帝接受優待條件並答應退位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統禁衛軍。

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禁衛軍的歷史正式結束。袁世凱去世後,該師屬於直系,直皖戰爭後被奉系吞併,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倒戈令奉軍失敗,不久被裁撤。


司馬長史


皇宮中的禁衛軍是當時為數不多,忍效忠清皇室的軍隊。當然,他們也明白大勢不可謂,當時中華民國已經成立,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在馮國璋的半逼半騙下,禁衛軍最終放棄抵抗。

一支放棄抵抗的軍隊,最終下場可想而知,雖然馮國璋當時答應他們可擔保他們的待遇維持不變,但失去皇帝的禁衛軍,其實就是沒頭的狼,最後他們或被兼併,或被遣散,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開心森林


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爸爸。馮家輩分有十個字: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馮國璋的兒子叫馮家遇,家字輩。到馮鞏應該是馮禁鞏。馮鞏的兒子叫馮開誠,開字輩。

資料上說是,這十個字是馮國璋寫的。但是按常理推,應該是馮國璋的父親寫的。跑題了。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派往前線,任第一軍軍統。他對戰黃興,猛打猛衝,火燒漢口。在20多天裡,先後拿下了漢口和漢陽。正躊躇滿志,準備一鼓作氣,渡江拿下武昌。

這時候,袁世凱不想打了。

而北京恰好發生了一件大事。清廷最後的強硬派,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被革命黨刺殺了。

禁衛軍此時人心惶惶,既害怕,又有譁變的可能。

袁世凱一紙調令,把馮國璋從前線召回,任禁衛軍統領。

1906年,馮國璋充任貴胄學堂總辦。所以禁衛軍的中下級軍官,都是馮國璋的學生。老師領導學生,名正言順。



清帝退位的決定,只有袁世凱和幾個王爺以及隆裕太后幾人有資格商議。輪不到馮國璋和禁衛軍們。強烈主戰的禁衛軍統領良弼已死,其他人也不敢出頭。

到隆裕太后宣佈退位時。禁衛軍們也只有服從一個選擇。當然馮國璋還是要安撫他們的,禁衛軍改名陸軍第十六師。從此以後,禁衛軍幾乎成了馮國璋的私人武裝,走哪帶哪,不論是到南京任江蘇督軍,還是回到北京代理大總統,一直到馮國璋病死。


彭城墨者


馮國璋被袁世凱委任為主掌皇宮禁衛軍的統領,清帝退位,如何處理2萬人的禁軍是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禁衛軍大多都是是滿人,他們忠於清廷,擔心清帝退位後軍隊會被解散,從而影響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引發兵變,進而影響到清帝退位的進程和京城的穩定與安全。

1912年初,馮國璋來到禁軍駐地,親自向官兵們宣佈清帝退位的優待條件和禁衛軍的安置問題。

禁衛軍顧慮的問題有兩點: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證;二是禁衛軍的編制會不會取消;

馮國璋答覆說: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後仍由禁衛軍負責,;第二,無論自己將來走到哪裡,調到什麼位置,永遠不和禁衛軍脫離關係。並讓禁衛軍選出兩名代表,給他們分配了手槍。馮國璋讓這兩名禁衛軍常伴左右,如果發現自己與革命黨有勾結,可以直接將自己打死。

就這樣,馮國璋解決了禁衛軍心中的兩大顧慮,禁衛軍也安心在他麾下。


里昂和他的銀皇后


大清一朝先後歷經十二帝,國祚267年,終被取而代之。清帝被許以優待條件後宣告退位,此建民國。但卻有2萬餘禁衛軍仍在宮中,一時無所安排,於是馮國璋受袁公委任,為掌管禁衛軍之統領。

禁衛軍大多為滿人,雖清已遜,但是仍忠心於清廷,並擔心此後被解甲歸田,從此斷了自己與家人生計。此事非常棘手,若處理不當,定然招致兵變,影響民國之初建。

馮國璋既接手此事,故此不但耽擱,安排時日,來到禁軍駐地,召集官兵於操場,開始訓話,並安撫其心,告知給予清室優待條件,並表示禁軍一切如舊,更許以金錢安撫。

但這些禁軍仍有許多人不服氣,大聲喧譁,叫嚷起鬨,馮國璋因此轉笑容為威嚴,大聲說道:“眾兄弟且聽真,兩宮與皇帝的安危,我馮某人敢以身家性命擔保!並且,爾等禁衛軍兄弟依舊護衛宮廷。今後不論馮某人調任何職,去往何地,我保證永遠不與諸兄弟脫離關係。若有違此言,必遭天譴!”

此時下面逐漸安靜,馮國璋接著又道:“諸位可推舉兩人,作為馮某左右之人,每人配備德國手槍一支,抵槍上鏜。自此跟隨馮某身邊,不論何時何地,如見馮某有二心或食言,可將我立即斃於槍下,並不許我家人報復!”

眾禁軍聽罷,議論良久,當場推選出兩人。馮國璋立刻對發下命令“速速到鎮司令部擬委任狀兩份,委派兩人為馮某副官,領手槍兩支,並每月支付餉銀50兩。”

自此後,兩人身穿戎裝攜帶手槍的旗兵跟隨其身邊,果然不離左右。馮國璋知道這些當兵的想要什麼,那些是他們喜歡的,於是加以關照,沒多久,這群人就對其佩服的心服口服,穩穩當當成為馮國璋麾下兵卒。

為將者,不許動刀兵,只需以口做刀兵,便可降伏萬人,非一般人能力所及,可見民國軍閥之手段高明!


大獅


清末的皇宮禁衛軍成軍於1911年7月,禁衛軍軍官多數來自以滿族為主的新軍第一鎮,兵源也主要是滿族人,蒙古騎兵等。最多時編有一師二旅12000餘人,裝備當時中國以至亞洲國家僅有的先進野戰重炮和馬克沁式重機槍。

武昌起義後,馮國璋被任命為禁衛軍總統官,掌握了京畿防務大權。

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時,遭到禁衛軍官兵的反對,致使議和條件遲遲不能發佈。馮國璋此時親赴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宣佈清帝退位後的優待條件,保證對於禁衛軍額數俸餉仍維持不變。馮國璋以性命擔保禁衛軍待遇不變,並保證無論個人調任何職,必仍以禁衛軍自隨,阻礙清帝退位的禁衛軍風波由此被平息。

民國成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例,禁衛軍保留原編原餉,劃歸陸軍部編制,馮國璋繼續兼領禁衛軍。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王廷楨任師長,禁衛軍歷史正式結束。其中有一個團繼續保護暫居紫禁城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宮。


時光山人


據我所知在袁世凱攻入皇宮後,那些皇宮禁衛軍皇上沒有了收入來源,這些禁衛軍自然也就各自遣散回家了!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他們覺得大清國可能大勢已去,想活命,就逃命去了…
不知道我的分析對不…


演員任濤


對於馮國璋我們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個非常有名氣的曾孫子馮鞏,乃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喜劇明星。


清朝滅亡之後,如何處置禁衛軍成為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這支歷來忠於皇權吃著國餉的軍隊,大部分來自於滿清世襲貴族,若是將他們強行驅趕必會造反。1911年12月,袁世凱將馮國璋從漢口喊回北京,命他擔任禁衛軍統領一職,使其在袁世凱逼退清帝退位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看到身為明朝重臣後裔的馮國璋擔任禁軍統領,很多官兵都非常不滿,對自己的未來擔憂不已。直到他們和馮國璋相處之後,才漸漸被他的人品所折服。加上他曾經在袁世凱的授意之下聯合其他14名北洋將領發表了“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的通電,禁衛軍漸漸也開始相信了他。

袁世凱在逼清帝退位之時,禁衛軍官兵強烈反對,讓袁世凱頗為忌憚,議和條件遲遲得不到發表。馮國璋為協助袁世凱,將禁衛軍全數召集,向他們保證就算皇帝退位了,禁軍也不會裁員更不會降低俸餉。他甚至以性命保證會保全兩宮的位置和禁衛軍的優待和尊號。

馮國璋將反對最為激烈的禁衛軍士兵編為自己的親衛兵,並且向他們保證,如果他說話不算數,他們可以隨時來取他的命。馮國璋在此事之後從未對自己的親衛兵懷疑或者設防,讓禁衛軍心甘情願跟隨著他。後來無論是征戰南京還是駐防徐州,馮國璋果然帶著這隻親信部隊。

馮國璋接任江蘇都督後,手握四師重兵,還讓江蘇這片富庶之地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袁世凱想要穩住馮國璋,將自家家庭教師周氏介紹給他,算是說了個媚,並且在兩人結婚之時贈與了豐厚的賀禮。馮國璋感念袁世凱的恩情,他竭力支持袁世凱實行總統制。當他聽說袁氏父子正在策劃帝制之後果斷找到袁世凱質問,他深感被袁世凱欺騙,心中憤憤不平,公開反對袁世凱。

1918年,他辭去副總統之職,不久就返回了故鄉,一年之後就得病身亡了。這支禁衛隊之中的大部分官兵和他一同隱退,只有一部分成為了他府中的護衛隊。據說在抗日戰爭之時,日軍來到了馮府門口,已經四散隱居的前禁衛隊士兵近萬人聚集門前,就是想要保住舊主的府宅。

馮國璋鎮壓過辛亥革命軍,也在二次革命之中鎮壓過南方進步力量,一生有功有過。有人說他十分貪財愛財如命,可能是小時候家中貧窮的緣故,而實際上他的遺產並沒有多少。


木劍溫不勝


首先,我們要知道清朝的禁衛軍的由來,發展歷史。





禁衛軍俗稱禁軍,是中國皇族的御林軍,是皇帝的直屬衛隊,一般是精銳中的精銳部隊。在清朝時,禁衛軍包括守衛皇宮的侍衛親軍還有駐守北京附近的滿族八旗禁旅,也包括一部分綠營,但是綠營相對較少。到晚清時禁衛軍已經按照普魯士軍事制度改革成了一支近代化的宮廷衛隊,兵源主要是駐京的滿族人和部分蒙古騎兵。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起轉全國。時任第二軍軍統的馮國璋奉陸軍大臣蔭昌之命南下增援,但馮國璋根本不理會蔭昌,只聽從袁世凱的命令,行動遲緩。清政府被迫無奈,啟用袁世凱。袁世凱掌握大權後,立馬讓馮國璋接替蔭昌第一軍軍統職務,並命其攻打漢口。 接到命令後,馮國璋率軍對起義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雖說起義軍拼死抵抗,但難以擋住北洋軍,不久漢口陷落,隨後馮國璋又指揮北洋軍攻佔了漢陽。經過此一役,馮國璋被清廷封為二等男爵。此時本可以一鼓作氣,一舉攻下武昌,但袁世凱想利用革命力量逼迫清帝退位交權,於是密令馮國璋“按兵不動”。馮國璋立功心切,對袁世凱產生懷疑,於是派人向隆裕太后啟奏,請求撥給餉銀400萬兩,便可獨力平定叛亂。隆裕太后表示,400萬兩餉銀一時難以籌劃,但可以先撥發3個月的餉銀,並準備臨朝時召見馮國璋。不料袁世凱搶先一步,使馮國璋的如意算盤成為泡影,甚至差一點被袁世凱幹掉。不久,段祺瑞接替馮國璋指揮北洋軍。 馮國璋被任命為禁衛軍都統,指揮保衛皇族的清朝武裝,共一師二旅,約有2萬人。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衛軍反對,致使南北議和不斷推遲。由於馮國璋曾發表了“誓死擁護君主立憲,反對共和政體”的通電,又加上力戰起義軍,被封為二等男爵,使得王公貴族都認為其是效忠清室,予以信賴。此時的馮國璋雖說與袁世凱有裂痕,但還是決定助袁世凱一臂之力,於是親自去禁衛軍總部召集全體官兵,對官兵們的疑問一一解答,同時向全體官兵保證,大清皇帝只是讓權,並不讓位,尊號等全部保存不廢除。並大聲向官兵們宣佈皇室成員的優待條件,對於禁衛軍的俸餉仍維持不變,兩宮及禁衛軍的待遇都是由國家擔保到底,絕對不會虧待大家;並對天起誓,馮國璋願意以全家性命擔保,願與大家共存亡。至此,二萬禁衛軍表示願誓死追隨馮國璋。一場阻礙清帝退位的風波就被平息下來。 不久,二次革命爆發,馮國璋便率領禁衛軍南下,討伐反袁軍,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激戰,與張勳一起,攻下南京,後來不久被袁世凱任命為江蘇都督。而這支禁衛軍也成了馮國璋的私人武裝,並只聽馮國璋命令。馮國璋與袁世凱,既是僚屬,又是師生。雖同生於1859年,馮國璋卻以“門生”之禮事袁甚謹。北洋三傑,“龍”則王士珍,操權柄知進退;“虎”則段祺瑞,殘於外霸於內;“狗”則馮國璋,善征戰忠其主。清室對於袁門故人的態度,是不排擠,也不重用。馮國璋不得不謹小慎微。兩年多的時間裡,馮國璋“箝口結舌,隨聲畫諾,不復言天下事”。

武昌事變突發,清廷授馮國璋第二軍,南下“平叛”。馮國璋匆忙造訪河南彰德,請示袁世凱行動方略,袁授以六字訣“慢慢走,等等看”。馮國璋謹遵其命。及袁世凱復起,即猛攻漢口,歷四日,克革命黨重鎮。

儘管馮國璋為袁世凱復出立下汗馬功勞,但馮袁二人對於革命的態度、前方的軍事方略卻並不一致。

這一年,在袁世凱與清廷之間,馮國璋三次艱難抉擇,三次屈從袁世凱。

1911年12月1日:戰與和

是日晨,在漢口主持軍務的馮國璋接到北京袁克定(袁世凱長子)急電,求不殺前線抓獲的革命黨細作朱芾煌。

三天前(11月27日),馮國璋率軍攻佔漢陽。恰在此時,前線卻抓獲了一名由武昌前往北京的革命黨細作朱芾煌,更奇異的是,朱身上攜有清廷關防,並稱過江赴京是為南北秘密議和。為慎重起見,馮國璋致電北京,請示處理辦法。

12月1日袁克定的兩封緊急函電,即為營救朱芾煌。奇怪的是,馮國璋連克漢陽、漢口,武昌危急之時,遠在北京的袁克定(實為袁世凱)卻認為,海軍背叛、北洋軍腹背受敵,已不宜再戰,名為“權宜”,實為“和議”。朱芾煌至北京,立即開釋。

與袁氏父子的意見相反,馮國璋認為,長江一鼓可渡,武昌垂手可得。攻克漢陽後,馮國璋託人向隆裕太后啟奏,請求撥給餉銀400萬兩,便可獨力平定“叛亂”。太后表示,400萬兩餉銀一時難以籌劃,但可以先撥發3個月的餉銀,並準備召見馮國璋。

戰與和之間,袁世凱與馮國璋截然對立。馮國璋雖是袁世凱門生,卻不忘效力清室,完全不理解袁氏議和之謀。袁世凱擔心馮國璋擾亂其既定方針,急調段祺瑞統帥湖北各軍,並調馮為察哈爾特別行政區都統。馮國璋於12月15日離開漢口北上,抵京後未及赴任,就改任統籌京畿防務,兼任禁衛軍總統官。

1912年1月26日:君憲與共和

是日,馮國璋在禁衛軍司令處讀到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共47人聯名請清帝遜位電文(段祺瑞第一次共和通電,發自漢口)。該電文稱:

“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馮國璋讀完電文,勃然大怒,對其秘書長惲寶慧說,段祺瑞現在正在保定,這個電報是真是假,尚無法確定,他要通電質問。惲寶慧等人清楚所謂段祺瑞通電,是袁世凱授意,力勸馮國璋,馮怒氣乃消。

贊成共和與否,馮國璋與禁衛軍的態度,舉足輕重。禁衛軍是皇族編練的新軍,由載濤任總統官,拱衛京師。該軍分兩協,一萬多人,其四分之三成員,出自滿蒙兩族,擁護清室。該軍裝備先進,戰鬥力強。如果禁衛軍變亂,袁世凱和談之議,極有可能落空。如何挾制禁衛軍,正是1911年年底袁世凱的難題,而有能力掌控禁衛軍的,非馮國璋莫屬。

早在1906年,馮就曾任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成為了北洋系中唯一能駕馭滿蒙軍人的將領。而滿蒙親貴,也因馮國璋此前在湖北“平叛”得力,效忠清室,對其出任總統官一職頗有好感。

鑑於馮國璋對清室的態度,馮被滿蒙親貴推舉為“立憲君主會會長”。出任會長之後,馮國璋曾與滿蒙親貴就國家政體之去向,當面請示袁世凱,袁答以“尚需與南方革命軍力爭”。1911年12月之後,袁世凱對君憲與共和的態度,已經傾向於共和。由此,袁世凱對馮國璋的質問,三緘其口,僅以外交辭令作答。

數日後,由隆裕太后召開的第二次御前會議決定遜位,馮國璋聞訊,頗為痛切地對其秘書長惲寶慧說:

“皇族甘願退位,我們今兒還給誰打。這樣看來,大清國的江山就算完啦!”

1912年2月10日:事君與事主

上午10點,馮國璋至西苑禁衛軍大營,大營吹響集合號。馮國璋此行,肩負袁世凱授以的艱鉅任務,要向禁衛軍宣讀《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並加以安撫。

全體官兵集合後,馮國璋自登高桌,先是講了一通南北形勢,告之以再戰已無可能,接受和議勢在必行。緊接著,馮國璋開始宣讀《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

當馮國璋唸到“大清皇帝遜位”時,隊伍立刻出現了小小的騷動。底下滿蒙旗兵開始嘀咕,有的乾脆用手去擦眼淚。隨著馮國璋的大聲宣讀,隊伍騷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開始出現凌亂。唯一能不為所動置身事外的,是由漢人組成的步隊第四標。

馮國璋唸完優待條件後說,“我剛才所說的事情,不論官長士兵,有什麼話都可以跟我說,你們大家可以推選幾個代表,請代表上前五步,由他們申述意見。”

過了一會兒,隊列裡走出幾個代表,他們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馮是否能夠擔保?二是禁衛軍今後歸陸軍部編制,會不會被取消?馮能不能對此擔負完全責任?

馮國璋聽後,立刻上臺答覆說:“兩宮的安全,我馮某敢以身家性命擔保!並且,我敢擔保兩宮決不離開宮禁,仍舊由我們禁衛軍照常護衛。至於我們禁衛軍,不論我今後調任什麼職務、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證永遠不和你們脫離關係!”

禁衛軍平息下來之後,馮國璋匆匆返回辦公樓。一進辦公樓,就倒在沙發上,把軍帽一摘,用一隻手捂住胸口,從嘴裡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發出“噯”的一聲。整個上午,馮國璋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

兩天後(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告退位。大清王朝267年的統治,至此結束。

1916年馮國璋得知袁要稱帝時對身邊人說:“我犧牲自己的政治主張,扶保他(袁世凱)當大總統,到頭來還是帝制自為。”

三、清朝禁衛軍最後去向

進入民國後,禁衛軍因此成為只聽馮國璋的私兵,連袁世凱也調不動。馮國璋去哪做官,禁衛軍就跟到哪吃飯,根本不必向民國陸軍部彙報動向。1914年,禁衛軍改編為北洋陸軍第十六師,但還是隻服馮國璋。當馮國璋1918年下臺後,這支十六師還是聽他統率,這可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19年,馮國璋去世,十六師移駐察哈爾。1920年直皖戰爭後,十六師被奉系吞併。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十六師被吳佩孚用60萬大洋收買,宣佈投降,奉軍最終失敗。戰後不久,十六師被裁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