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冯国璋是如何处置皇宫中的禁卫军的?

Right^岸


清朝最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有人想问,清朝灭亡了,御林军去了哪里?的确,在电视剧中看到,御林军个个都是高手,以一敌百,战斗能力也不错。可是,朝廷灭亡了,难道高手们也被"解雇",回老家种地了吗?

在大家的印象中,禁卫军都是能飞檐走壁的人,最起码也能够上阵杀敌。没错的,或许他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玄乎,但是能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些禁卫军,都有显赫的身家。作为皇帝的守护者,一般人没有机会进入禁卫军。这里的人都是八旗人,属于正宗的"根儿正苗红"的人。祖祖辈辈都是八旗人,家里也有做大官的家人,他们才有机会进入禁卫军。

其实,在清朝末年,已经开始编练新军。一方面练新兵,一方面淘汰旧军。通过这种方式,用新军来代替旧军。所以,到了清朝的末年,八旗军渐渐被淘汰,没有了履行军事职能的能力。还有一些有实力的旗人,也被编入了北洋军第1镇。

从1902年开始,清朝已经开始选择体质好的八旗人进行训练。到了1905年,八旗的一些人被编入北洋军的第1镇,驻扎在北京的北苑,也负责宫禁。到了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此时北洋第1镇,也正式改名为北洋第1师。

改名之后的部队,分别驻扎在张家口、多伦以及归化等驻地,五年之后,调到绥远去驻防。再五年后,北洋第1师进入江西,后来成为了孙传芳联军的一部分。在北伐战争的南昌战役中,这支部队被彻底歼灭,十分惨烈。

根据当时的特殊条例,对于清朝的禁卫军还是一些优待的。规定,禁卫军还保持原来的编制与军饷,只不过要进行一些改编,成为北洋陆军第16师,当时王廷桢是师长。可是在直皖战争,这支部队失败,被封系军阀彻底吞并。

后来,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临场倒戈,成为了直系军阀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分散在东北的八旗骑兵,经过一番辗转,成为了张宗昌旗下的兵,只不过在北伐战争中,也被彻底消灭了。其实他们兜兜转转也坚持了十五年的战斗,可是有战斗就有牺牲,消失也是无奈的事情。不过他们还是很英勇的,熬了那么多年!


零零七说历史


历史就是那么神奇,原本冯国璋不是禁卫军的统领,但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改变了他的身份。

1911年武昌起义后,冯国璋率军南下攻打革命军,后攻克汉口,因此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在得知自己封爵后,冯国璋竟然感动得大哭,说:“我一个穷小子竟封了爵,一定要报效朝廷

”。他就一而再三的向袁世凯请命,要求一举拿下汉阳和武昌。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此时却将他调回京城,出任禁卫军统领。(袁世凯的意思其实是想借他之手控制京城)在冯国璋刚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况下,袁世凯将他调任禁卫军统领既名正言顺。

当时的禁卫军,共有两个步协(即步兵旅),每协辖有两个步标(步兵团),另外还有炮标、马标和工程营等。除了
步兵第四标是汉人士兵组成外,其他均为旗人,他们都忠于朝廷。清帝接受优待条件并答应退位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原编原饷,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统禁卫军。

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禁卫军的历史正式结束。袁世凯去世后,该师属于直系,直皖战争后被奉系吞并,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倒戈令奉军失败,不久被裁撤。


司马长史


皇宫中的禁卫军是当时为数不多,忍效忠清皇室的军队。当然,他们也明白大势不可谓,当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在冯国璋的半逼半骗下,禁卫军最终放弃抵抗。

一支放弃抵抗的军队,最终下场可想而知,虽然冯国璋当时答应他们可担保他们的待遇维持不变,但失去皇帝的禁卫军,其实就是没头的狼,最后他们或被兼并,或被遣散,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开心森林


冯国璋是冯巩的曾祖父,也就是爷爷的爸爸。冯家辈分有十个字: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冯国璋的儿子叫冯家遇,家字辈。到冯巩应该是冯禁巩。冯巩的儿子叫冯开诚,开字辈。

资料上说是,这十个字是冯国璋写的。但是按常理推,应该是冯国璋的父亲写的。跑题了。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被派往前线,任第一军军统。他对战黄兴,猛打猛冲,火烧汉口。在20多天里,先后拿下了汉口和汉阳。正踌躇满志,准备一鼓作气,渡江拿下武昌。

这时候,袁世凯不想打了。

而北京恰好发生了一件大事。清廷最后的强硬派,主战的禁卫军统领良弼被革命党刺杀了。

禁卫军此时人心惶惶,既害怕,又有哗变的可能。

袁世凯一纸调令,把冯国璋从前线召回,任禁卫军统领。

1906年,冯国璋充任贵胄学堂总办。所以禁卫军的中下级军官,都是冯国璋的学生。老师领导学生,名正言顺。



清帝退位的决定,只有袁世凯和几个王爷以及隆裕太后几人有资格商议。轮不到冯国璋和禁卫军们。强烈主战的禁卫军统领良弼已死,其他人也不敢出头。

到隆裕太后宣布退位时。禁卫军们也只有服从一个选择。当然冯国璋还是要安抚他们的,禁卫军改名陆军第十六师。从此以后,禁卫军几乎成了冯国璋的私人武装,走哪带哪,不论是到南京任江苏督军,还是回到北京代理大总统,一直到冯国璋病死。


彭城墨者


冯国璋被袁世凯委任为主掌皇宫禁卫军的统领,清帝退位,如何处理2万人的禁军是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禁卫军大多都是是满人,他们忠于清廷,担心清帝退位后军队会被解散,从而影响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兵变,进而影响到清帝退位的进程和京城的稳定与安全。

1912年初,冯国璋来到禁军驻地,亲自向官兵们宣布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和禁卫军的安置问题。

禁卫军顾虑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能否保证;二是禁卫军的编制会不会取消;

冯国璋答复说:第一皇帝和太后安全今后仍由禁卫军负责,;第二,无论自己将来走到哪里,调到什么位置,永远不和禁卫军脱离关系。并让禁卫军选出两名代表,给他们分配了手枪。冯国璋让这两名禁卫军常伴左右,如果发现自己与革命党有勾结,可以直接将自己打死。

就这样,冯国璋解决了禁卫军心中的两大顾虑,禁卫军也安心在他麾下。


里昂和他的银皇后


大清一朝先后历经十二帝,国祚267年,终被取而代之。清帝被许以优待条件后宣告退位,此建民国。但却有2万余禁卫军仍在宫中,一时无所安排,于是冯国璋受袁公委任,为掌管禁卫军之统领。

禁卫军大多为满人,虽清已逊,但是仍忠心于清廷,并担心此后被解甲归田,从此断了自己与家人生计。此事非常棘手,若处理不当,定然招致兵变,影响民国之初建。

冯国璋既接手此事,故此不但耽搁,安排时日,来到禁军驻地,召集官兵于操场,开始训话,并安抚其心,告知给予清室优待条件,并表示禁军一切如旧,更许以金钱安抚。

但这些禁军仍有许多人不服气,大声喧哗,叫嚷起哄,冯国璋因此转笑容为威严,大声说道:“众兄弟且听真,两宫与皇帝的安危,我冯某人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尔等禁卫军兄弟依旧护卫宫廷。今后不论冯某人调任何职,去往何地,我保证永远不与诸兄弟脱离关系。若有违此言,必遭天谴!”

此时下面逐渐安静,冯国璋接着又道:“诸位可推举两人,作为冯某左右之人,每人配备德国手枪一支,抵枪上镗。自此跟随冯某身边,不论何时何地,如见冯某有二心或食言,可将我立即毙于枪下,并不许我家人报复!”

众禁军听罢,议论良久,当场推选出两人。冯国璋立刻对发下命令“速速到镇司令部拟委任状两份,委派两人为冯某副官,领手枪两支,并每月支付饷银50两。”

自此后,两人身穿戎装携带手枪的旗兵跟随其身边,果然不离左右。冯国璋知道这些当兵的想要什么,那些是他们喜欢的,于是加以关照,没多久,这群人就对其佩服的心服口服,稳稳当当成为冯国璋麾下兵卒。

为将者,不许动刀兵,只需以口做刀兵,便可降伏万人,非一般人能力所及,可见民国军阀之手段高明!


大狮


清末的皇宫禁卫军成军于1911年7月,禁卫军军官多数来自以满族为主的新军第一镇,兵源也主要是满族人,蒙古骑兵等。最多时编有一师二旅12000余人,装备当时中国以至亚洲国家仅有的先进野战重炮和马克沁式重机枪。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被任命为禁卫军总统官,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时,遭到禁卫军官兵的反对,致使议和条件迟迟不能发布。冯国璋此时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宣布清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保证对于禁卫军额数俸饷仍维持不变。冯国璋以性命担保禁卫军待遇不变,并保证无论个人调任何职,必仍以禁卫军自随,阻碍清帝退位的禁卫军风波由此被平息。

民国成立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例,禁卫军保留原编原饷,划归陆军部编制,冯国璋继续兼领禁卫军。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王廷桢任师长,禁卫军历史正式结束。其中有一个团继续保护暂居紫禁城的清室直到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


时光山人


据我所知在袁世凯攻入皇宫后,那些皇宫禁卫军皇上没有了收入来源,这些禁卫军自然也就各自遣散回家了!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他们觉得大清国可能大势已去,想活命,就逃命去了…
不知道我的分析对不…


演员任涛


对于冯国璋我们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个非常有名气的曾孙子冯巩,乃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清朝灭亡之后,如何处置禁卫军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支历来忠于皇权吃着国饷的军队,大部分来自于满清世袭贵族,若是将他们强行驱赶必会造反。1911年12月,袁世凯将冯国璋从汉口喊回北京,命他担任禁卫军统领一职,使其在袁世凯逼退清帝退位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看到身为明朝重臣后裔的冯国璋担任禁军统领,很多官兵都非常不满,对自己的未来担忧不已。直到他们和冯国璋相处之后,才渐渐被他的人品所折服。加上他曾经在袁世凯的授意之下联合其他14名北洋将领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禁卫军渐渐也开始相信了他。

袁世凯在逼清帝退位之时,禁卫军官兵强烈反对,让袁世凯颇为忌惮,议和条件迟迟得不到发表。冯国璋为协助袁世凯,将禁卫军全数召集,向他们保证就算皇帝退位了,禁军也不会裁员更不会降低俸饷。他甚至以性命保证会保全两宫的位置和禁卫军的优待和尊号。

冯国璋将反对最为激烈的禁卫军士兵编为自己的亲卫兵,并且向他们保证,如果他说话不算数,他们可以随时来取他的命。冯国璋在此事之后从未对自己的亲卫兵怀疑或者设防,让禁卫军心甘情愿跟随着他。后来无论是征战南京还是驻防徐州,冯国璋果然带着这只亲信部队。

冯国璋接任江苏都督后,手握四师重兵,还让江苏这片富庶之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袁世凯想要稳住冯国璋,将自家家庭教师周氏介绍给他,算是说了个媚,并且在两人结婚之时赠与了丰厚的贺礼。冯国璋感念袁世凯的恩情,他竭力支持袁世凯实行总统制。当他听说袁氏父子正在策划帝制之后果断找到袁世凯质问,他深感被袁世凯欺骗,心中愤愤不平,公开反对袁世凯。

1918年,他辞去副总统之职,不久就返回了故乡,一年之后就得病身亡了。这支禁卫队之中的大部分官兵和他一同隐退,只有一部分成为了他府中的护卫队。据说在抗日战争之时,日军来到了冯府门口,已经四散隐居的前禁卫队士兵近万人聚集门前,就是想要保住旧主的府宅。

冯国璋镇压过辛亥革命军,也在二次革命之中镇压过南方进步力量,一生有功有过。有人说他十分贪财爱财如命,可能是小时候家中贫穷的缘故,而实际上他的遗产并没有多少。


木剑温不胜


首先,我们要知道清朝的禁卫军的由来,发展历史。





禁卫军俗称禁军,是中国皇族的御林军,是皇帝的直属卫队,一般是精锐中的精锐部队。在清朝时,禁卫军包括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军还有驻守北京附近的满族八旗禁旅,也包括一部分绿营,但是绿营相对较少。到晚清时禁卫军已经按照普鲁士军事制度改革成了一支近代化的宫廷卫队,兵源主要是驻京的满族人和部分蒙古骑兵。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转全国。时任第二军军统的冯国璋奉陆军大臣荫昌之命南下增援,但冯国璋根本不理会荫昌,只听从袁世凯的命令,行动迟缓。清政府被迫无奈,启用袁世凯。袁世凯掌握大权后,立马让冯国璋接替荫昌第一军军统职务,并命其攻打汉口。 接到命令后,冯国璋率军对起义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虽说起义军拼死抵抗,但难以挡住北洋军,不久汉口陷落,随后冯国璋又指挥北洋军攻占了汉阳。经过此一役,冯国璋被清廷封为二等男爵。此时本可以一鼓作气,一举攻下武昌,但袁世凯想利用革命力量逼迫清帝退位交权,于是密令冯国璋“按兵不动”。冯国璋立功心切,对袁世凯产生怀疑,于是派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400万两,便可独力平定叛乱。隆裕太后表示,400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3个月的饷银,并准备临朝时召见冯国璋。不料袁世凯抢先一步,使冯国璋的如意算盘成为泡影,甚至差一点被袁世凯干掉。不久,段祺瑞接替冯国璋指挥北洋军。 冯国璋被任命为禁卫军都统,指挥保卫皇族的清朝武装,共一师二旅,约有2万人。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遭到禁卫军反对,致使南北议和不断推迟。由于冯国璋曾发表了“誓死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通电,又加上力战起义军,被封为二等男爵,使得王公贵族都认为其是效忠清室,予以信赖。此时的冯国璋虽说与袁世凯有裂痕,但还是决定助袁世凯一臂之力,于是亲自去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对官兵们的疑问一一解答,同时向全体官兵保证,大清皇帝只是让权,并不让位,尊号等全部保存不废除。并大声向官兵们宣布皇室成员的优待条件,对于禁卫军的俸饷仍维持不变,两宫及禁卫军的待遇都是由国家担保到底,绝对不会亏待大家;并对天起誓,冯国璋愿意以全家性命担保,愿与大家共存亡。至此,二万禁卫军表示愿誓死追随冯国璋。一场阻碍清帝退位的风波就被平息下来。 不久,二次革命爆发,冯国璋便率领禁卫军南下,讨伐反袁军,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激战,与张勋一起,攻下南京,后来不久被袁世凯任命为江苏都督。而这支禁卫军也成了冯国璋的私人武装,并只听冯国璋命令。冯国璋与袁世凯,既是僚属,又是师生。虽同生于1859年,冯国璋却以“门生”之礼事袁甚谨。北洋三杰,“龙”则王士珍,操权柄知进退;“虎”则段祺瑞,残于外霸于内;“狗”则冯国璋,善征战忠其主。清室对于袁门故人的态度,是不排挤,也不重用。冯国璋不得不谨小慎微。两年多的时间里,冯国璋“箝口结舌,随声画诺,不复言天下事”。

武昌事变突发,清廷授冯国璋第二军,南下“平叛”。冯国璋匆忙造访河南彰德,请示袁世凯行动方略,袁授以六字诀“慢慢走,等等看”。冯国璋谨遵其命。及袁世凯复起,即猛攻汉口,历四日,克革命党重镇。

尽管冯国璋为袁世凯复出立下汗马功劳,但冯袁二人对于革命的态度、前方的军事方略却并不一致。

这一年,在袁世凯与清廷之间,冯国璋三次艰难抉择,三次屈从袁世凯。

1911年12月1日:战与和

是日晨,在汉口主持军务的冯国璋接到北京袁克定(袁世凯长子)急电,求不杀前线抓获的革命党细作朱芾煌。

三天前(11月27日),冯国璋率军攻占汉阳。恰在此时,前线却抓获了一名由武昌前往北京的革命党细作朱芾煌,更奇异的是,朱身上携有清廷关防,并称过江赴京是为南北秘密议和。为慎重起见,冯国璋致电北京,请示处理办法。

12月1日袁克定的两封紧急函电,即为营救朱芾煌。奇怪的是,冯国璋连克汉阳、汉口,武昌危急之时,远在北京的袁克定(实为袁世凯)却认为,海军背叛、北洋军腹背受敌,已不宜再战,名为“权宜”,实为“和议”。朱芾煌至北京,立即开释。

与袁氏父子的意见相反,冯国璋认为,长江一鼓可渡,武昌垂手可得。攻克汉阳后,冯国璋托人向隆裕太后启奏,请求拨给饷银400万两,便可独力平定“叛乱”。太后表示,400万两饷银一时难以筹划,但可以先拨发3个月的饷银,并准备召见冯国璋。

战与和之间,袁世凯与冯国璋截然对立。冯国璋虽是袁世凯门生,却不忘效力清室,完全不理解袁氏议和之谋。袁世凯担心冯国璋扰乱其既定方针,急调段祺瑞统帅湖北各军,并调冯为察哈尔特别行政区都统。冯国璋于12月15日离开汉口北上,抵京后未及赴任,就改任统筹京畿防务,兼任禁卫军总统官。

1912年1月26日:君宪与共和

是日,冯国璋在禁卫军司令处读到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请清帝逊位电文(段祺瑞第一次共和通电,发自汉口)。该电文称:

“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

冯国璋读完电文,勃然大怒,对其秘书长恽宝慧说,段祺瑞现在正在保定,这个电报是真是假,尚无法确定,他要通电质问。恽宝慧等人清楚所谓段祺瑞通电,是袁世凯授意,力劝冯国璋,冯怒气乃消。

赞成共和与否,冯国璋与禁卫军的态度,举足轻重。禁卫军是皇族编练的新军,由载涛任总统官,拱卫京师。该军分两协,一万多人,其四分之三成员,出自满蒙两族,拥护清室。该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如果禁卫军变乱,袁世凯和谈之议,极有可能落空。如何挟制禁卫军,正是1911年年底袁世凯的难题,而有能力掌控禁卫军的,非冯国璋莫属。

早在1906年,冯就曾任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兼陆军贵胄学堂总办,成为了北洋系中唯一能驾驭满蒙军人的将领。而满蒙亲贵,也因冯国璋此前在湖北“平叛”得力,效忠清室,对其出任总统官一职颇有好感。

鉴于冯国璋对清室的态度,冯被满蒙亲贵推举为“立宪君主会会长”。出任会长之后,冯国璋曾与满蒙亲贵就国家政体之去向,当面请示袁世凯,袁答以“尚需与南方革命军力争”。1911年12月之后,袁世凯对君宪与共和的态度,已经倾向于共和。由此,袁世凯对冯国璋的质问,三缄其口,仅以外交辞令作答。

数日后,由隆裕太后召开的第二次御前会议决定逊位,冯国璋闻讯,颇为痛切地对其秘书长恽宝慧说:

“皇族甘愿退位,我们今儿还给谁打。这样看来,大清国的江山就算完啦!”

1912年2月10日:事君与事主

上午10点,冯国璋至西苑禁卫军大营,大营吹响集合号。冯国璋此行,肩负袁世凯授以的艰巨任务,要向禁卫军宣读《清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并加以安抚。

全体官兵集合后,冯国璋自登高桌,先是讲了一通南北形势,告之以再战已无可能,接受和议势在必行。紧接着,冯国璋开始宣读《清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

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逊位”时,队伍立刻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底下满蒙旗兵开始嘀咕,有的干脆用手去擦眼泪。随着冯国璋的大声宣读,队伍骚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凌乱。唯一能不为所动置身事外的,是由汉人组成的步队第四标。

冯国璋念完优待条件后说,“我刚才所说的事情,不论官长士兵,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你们大家可以推选几个代表,请代表上前五步,由他们申述意见。”

过了一会儿,队列里走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冯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会不会被取消?冯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

冯国璋听后,立刻上台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决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至于我们禁卫军,不论我今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证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

禁卫军平息下来之后,冯国璋匆匆返回办公楼。一进办公楼,就倒在沙发上,把军帽一摘,用一只手捂住胸口,从嘴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发出“嗳”的一声。整个上午,冯国璋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

两天后(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大清王朝267年的统治,至此结束。

1916年冯国璋得知袁要称帝时对身边人说:“我牺牲自己的政治主张,扶保他(袁世凯)当大总统,到头来还是帝制自为。”

三、清朝禁卫军最后去向

进入民国后,禁卫军因此成为只听冯国璋的私兵,连袁世凯也调不动。冯国璋去哪做官,禁卫军就跟到哪吃饭,根本不必向民国陆军部汇报动向。1914年,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十六师,但还是只服冯国璋。当冯国璋1918年下台后,这支十六师还是听他统率,这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19年,冯国璋去世,十六师移驻察哈尔。1920年直皖战争后,十六师被奉系吞并。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十六师被吴佩孚用60万大洋收买,宣布投降,奉军最终失败。战后不久,十六师被裁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