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在運動健身變得如此普及的當下

馬拉松作為一場全民賽事

已經風靡“大城小市”

比如一年一度引起關注熱潮的長馬

但與積極向上的運動精神相背離的

卻是前兩天在蘇州太湖馬拉松上發生的事件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

讓這個全名賽事再一次上熱搜

並不是賽事本身,而是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焦點

11月18日,“奔跑中國”馬拉松系列賽——蘇州太湖馬拉松衝刺階段,中國馬拉松運動員何引麗與一非洲選手爭奪冠軍時,志願者兩次進入賽道遞國旗,被指打亂中國選手的比賽節奏,最後中國選手以5秒之差,獲得亞軍。

事件回顧:

比賽已過40公里,正進入到最後的衝刺段,中國選手何引麗與一位非洲選手陷入纏鬥,這時賽會的志願者“出手”了。

▲志願者第一次遞國旗瞬間。

先是一名身穿賽會工作人員服裝的志願者向正在衝刺的何引麗遞出一面國旗,而後者在衝刺過程中沒有接。這個志願者不但沒有就此罷手,反倒一路追了出去,但距離被越拉越遠。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志願者第二次遞國旗瞬間。

佔有人數優勢的志願者們改為“堵截”,又一個人出現在賽道上,準確的說是何引麗和非洲選手的面前,這一次何引麗“無處可逃”,接過了國旗,隨後又“扔”掉,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志願者的站位也阻攔了非洲選手的賽道,致使非洲選手不得不繞路。不過這時何引麗的節奏已經受到了明顯的影響,被對手拉開了距離,無緣冠軍。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事件一出

兩個詞成為了刺痛網友神經的關鍵點

“失冠軍”和“扔國旗”

失冠軍:

不少網友批評主辦方不專業,導致中國選手錯失冠軍,前國腳彭偉國就在個人社交媒體表示:運動員最忌諱的就是受到干擾了,志願者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去幹擾運動員都是極其可惡的,如果沒有連續兩次的干擾,我想冠軍真的有可能是我們中國選手的。

扔國旗:

同時也有另一波評論潮,直接指責何引麗將手中的國旗扔在了地上、“成績比國旗更重要”。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隨後,在微博上,何引麗本人也急忙解釋:“國旗全部溼透了,我的胳膊也跑僵了,沒拿穩國旗。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仔細看,觸發這兩件事的源頭

志願者“轟轟烈烈”的遞國旗行動

而說到遞國旗,在國內舉辦的路跑賽事中並不少見

10月27號的成都馬拉松,快到終點時,中國選手李芷萱和一個非洲選手在很膠著的情況下,賽道上衝出了一個志願者,然後去給李芷萱遞了一個國旗。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此前長沙馬拉松的比賽中,也有 “奔跑中國”賽事運營方的人在比賽中給一些成績排前列的中國選手“遞國旗”,只是由於之前這些國內選手的成績與來自外國的選手拉得比較開,所以並沒有出現今天的爭議,選手們都是如“方案”中所安排的揮舞著國旗衝線的。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運動委員會副秘書長張永良表示,非比賽人員進入賽道影響選手比賽在國際上是不允許的:因為運動員跑到後面都屬於半昏迷狀態了,尤其是後面如果稍微干擾運動員,運動員等於要二次啟動,就像汽車一樣,啟動之後有慣性,中間停頓一會再重新啟動,慣性幾乎就等於0了。國際上是有規定的,不能在比賽當中有外來的任何干擾,即肢體和語言的干擾。不管任何東西,都是比賽之後給運動員,不能妨礙運動員正常地進行比賽。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按照國際田聯規定,終點前只允許兩名工作人員手持橫幅帶,等待冠軍,連裁判都不可以踏上賽道。

而一開始承辦方則對媒體回應稱:這是志願者“個人行為”,原則上不允許其他人進入賽道,但也不應追究某個人的責任。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其後在輿論的壓力下,運營方回應:在接近終點200米處向選手遞國旗是奔跑中國系列賽事中的一個環節,此前舉辦過二十多場賽事都無意外發生。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這樣的解釋,從側面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便馬拉松賽事已經在國內開始流行,但我們依然缺乏正規的賽事舉辦經驗、沒能嚴格遵守競賽規則,嚴格競賽紀律。

或者換一句話說:究竟舉辦的是賽事,還是隻為某種噱頭而在做戲

蘇州太湖馬拉松“贈國旗事件”至少反映了兩個事實:

一、賽事方面一沒有對志願者進行合格的管理和培訓。

二、沒有為賽道提供到位的安保,從而進一步印證辦賽方“不專業”之嫌。

而這樣不規範、不嚴格的馬拉松賽事

近幾年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

2018華夏幸福背景馬拉松賽事中,按照相關規定,馬拉松終點前是禁止志願者或其他工作人員出現在賽道上的。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近年來,馬拉松賽火熱程度持續攀升。中國田徑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1102場,參賽人次近500萬。2011年,這一數字僅是22場和40萬人次,參賽人數在6年時間裡增長超過10倍。

△這便催生了一個問題:馬拉松野蠻生長,究竟何去何從?

就蘇州馬拉松來說,屬於奔跑中國系列賽。而舉辦奔跑中國的最核心初衷是希望有更多奔跑的中國人,希望我們的全民族能夠通過奔跑提升身體素質,帶動全民健身,帶動大家的健康,喚醒健康意識。相信賽後的這一幕,是所有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也有違主辦方的初衷。

△還有更多由馬拉松催生的另一產業的攀升,如旅遊產業。

根據《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大型城市馬拉松旅行參賽者的人均馬拉松旅遊消費在3000元至4000元之間,不少跑者都會選擇在比賽的舉辦地安排旅遊行程。

馬拉松賽事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能夠拉動當地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也打響了城市或是景區的知名度,為以後源源不斷的旅遊市場注入新生動力。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體育賽事為中國常德桃花源景區添彩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一點是,現代體育所帶來的最重要的財富就是規則意識,在公平競賽的條件下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由此反觀國內近年來“野蠻生長”的路跑賽事,值得每一個主辦方冷靜下來細細思考:儘管體育賽事的意義衍生再廣泛,其不可動搖的核心,仍然是公正公平公開的體育精神。


遙想奧林匹克賽場

無論是在跑道上身披國旗的王軍霞

還是領獎臺上高擎國旗的劉翔

我們不會為他們早幾分鐘披上國旗而更驕傲

卻會為他們錯失名次而遺憾

今天,在被以愛國為名而“綁架”的何引麗面前

也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

“更高、更快、更強”究竟意味著什麼?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內容綜合自網絡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體中心

洽談 | [email protected]

QQ | 18059822

“馬拉松遞國旗”事件再發酵,別拿添亂當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