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裁減2018屆應屆“禾苗生”

房企前20強中,已有至少7家明確提出裁員。

泰禾裁减2018届应届“禾苗生”

房地產公司的裁員潮仍在持續,閩系房企泰禾這次又將裁員目標放在了入職不久的18屆“禾苗生”。

有消息人士向一條君表示,泰禾2018屆“禾苗生”的規模大概在400人左右,目前全國已經裁掉了100多人,而界面新聞進入了一個“禾苗生”維權群,人數為80人,包含了投資、運營、財務、成本、工程、設計等多個部門。

“我們是11月中旬被公司面談的,要求轉營銷崗位,不然就被裁掉。”多位“禾苗生”向一條君表示。

根據“禾苗生”出具的一份《崗位意見徵求函》顯示,根據公司戰略及2018、2019業務發展重點等客觀情形的重大變化,在秉承有效培養內部人才的同時,需要向一線業務單位進行資源傾斜,因此,將根據公司目前的世紀業務需求對人員、崗位進行統籌安排。

而面談的內容為,18屆的“禾苗生”部分轉為社招或營銷,部分被裁員。

據瞭解,此次裁員的大致標準主要有學歷及績效兩項,績效為C的直接裁掉;第一學歷非211、985,且績效在C以上,可以調營銷崗。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標準也不盡相同。

根據一份泰禾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顯示,被解職的“禾苗生”將得到24000元的補償。

關於裁員理由,泰禾某區域人力回覆稱:“集團沒有明確告知,我們也比較被動,我們也跟集團反映過,但沒有答覆。”

“禾苗生”是泰禾人力資源的三級人才培訓體系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禾仕”、“禾芯”兩個體系,禾苗生從實習起便安排有“班主任(人資禾苗項目經理)-導師(直屬經理)-職業規劃顧問(公司高管)”三重培養體系。

針對禾苗生,泰禾制定了“一三五八”計劃,即基於“禾苗生”的個人能力、業績考評與集團發展需要,勝任者第一年,定級主管;第三年,定級高級經理;第五年,定級總監;第八年,定級副總經理,可見泰禾對此的重視程度。今年9月,泰禾2019年的“禾苗生”招聘計劃已經啟動。

不過,讓“禾苗生”參與銷售環節此前已經舉行過多次。

一條君瞭解到,泰禾為銷售業績制定了“湖灣計劃”,18屆“禾芯生”200人與18屆“禾苗生”200人加入到項目銷售工作中,時長6個月,其中廈門灣項目就佔到300人,“禾苗生”薪酬不變,“禾芯生”底薪8000元。

而在今年泰禾福州的去庫存“風暴行動”中,再次啟用10名“禾苗生”。

今年,泰禾人事動盪頻繁,不久前,有媒體報道稱,泰禾開始裁員,裁員總體比例達30%,涉及北京、上海等區域,裁員規模大概在二三百人。

對此,泰禾集團回應稱,集團只是在優化人才結構。“我們集團現在正在推行‘精英文化’,這是自然的淘汰和人力重新整合的過程,在淘汰的同時,我們正在同時招入更多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此次裁撤“禾苗生”是否是泰禾的又一次“優化人員”計劃,目前還不得而知。

而除了基層的業務條線,泰禾的高管團隊也陷入離職潮。

進入2018年,泰禾財務總監羅俊、上海區域副總經理鄂宇、泰禾集團副總裁丁毓琨先後離職,泰禾集團副總裁兼北京區域公司總裁錢嘉、泰禾集團副總裁廣深區域總裁許珂、泰禾文旅板塊的副總裁沈力男、泰禾副總裁主管商業的陳健豪先後離職。

不過,在房地產下行的軌道上,開發商裁員的消息也並不罕見,據統計,在銷售額前20名的房企中,至少7家房企明確提出裁員、優化員工結構或是調整崗位、提高考核門檻等方式實現瘦身。

另外,醞釀許久的員工持股計劃也於近期夭折,10月26日,泰禾集團公告稱,終止此前發佈的員工持股計劃。

公告表示,因考慮實際市場情況等因素,員工持股計劃未能在2018年10月26日之前完成標的股票的購買,遂決定終止。而在員工持股遇阻之後,泰禾又發起了關於增持股票的倡議,在堅持自願、合規的前提下,鼓勵泰禾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以及泰禾投資及其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泰禾集團股票。

泰禾承諾於2018年10月29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間淨買入的泰禾集團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的,若產生相應虧損由泰禾承擔。無獨有偶,陽光城、茂業商業、皇庭國際等企業都於近期提出了大股東兜底的員工增持的計劃。

對於志在衝擊2000億的泰禾來說,頻繁的人事變動無疑給這家房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