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還債記:未來出售規模不止3000億

11月20日晚間,海航控股發佈《關於與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簽署烏魯木齊航空股權重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公告》,雙方同意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對烏魯木齊航空進行股權重組,實現政府對烏魯木齊航空股權比例的擴大,烏魯木齊市政府或其指定的下屬子公司持有烏魯木齊航空70%股權、海航持有30%股權。

這是海航調整的又一步。

近一年,海航的債務、流動性困難再起波瀾。一週前的11月14日,在海口海航大廈總部辦公室,海航集團主要創始人、董事長陳峰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採訪,直面回應海航的債務問題以及緩解之法,並多次進行了深刻反思。就在近日,海航集團全額償還了11月6日到期的3億美元債券;11月5日,海航控股發行8億元可續期公司債券。

在過去的一年裡,還債、借債、賣資產成為海航迫在眉睫的三件事。當日陳峰透露,“今年以來,海航已累計售出合計3000億元規模的資產,集團資金鍊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即使如此,海航集團出售資產的腳步仍停不下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未來海航集團出售的規模不止3000億元,這些資產均系與航空主業無關的資產。隨著其繼續出售,海航負債率有望8年連降,同時其員工人數、管理層構成也在不斷優化調整。

資產出售停不下來

2015年464位、2016年353位、2017年170位,這是海航集團在過去三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的排名,每年跳躍式提升100多位。

2017年是海航集團在世界500強中位次最高的一年。過去三年,海航集團在世界500強的榜單中一路高歌地跨級跳躍,主要得益於其全球的“買買買”模式。希爾頓酒店、德意志銀行等世界知名企業股權均被海航收購。

也是在2017年,海航集團總資產創下歷史新高——1.23萬億元,是2008年的39倍;當年總負債為7365億元,亦達到歷史巔峰,是2008年的34倍。

從1000萬到1萬億,海航只用了25年。自2015年、2016年開啟“買買買”模式後,資產迅速膨脹。在陳峰看來,“這是虛胖,不強”。

那兩三年,海航到底買了多少資產,外界無從得知。不過,2014年末,海航總資產僅有3226億元,到了2017年末,這個數字變成了1.232萬億元,增幅達282%。

這也意味著,兩年多的瘋狂併購,等於是再造了近三個海航。對於海航收購之猛,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印象深刻,“那次十幾億的收購中,海航出價很高,最終拿下了。”

這種奇蹟般的速度下,風險暗積。“非流動資產的快速擴張是海航集團資產膨脹的主要來源。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海航集團非流動資產的增長速度顯著大於流動資產。”國內某大型券商固收分析師曾指出,雖然海航集團旗下的資產相對優質,但多數資產的流動性相對較差,可能無法有效緩解流動性緊張帶來的財務風險。

“去年以前,海航一路高歌。年輕的投資團隊一路衝下去,購買希爾頓酒店65億美元一下就過去了。當時海外有很多又好又便宜的資產,看見好的、便宜的就想買。”陳峰迴憶那兩年的收購時反思稱。

在採訪中,陳峰多次對過往的迅猛收購進行檢討。“去年以前,海航一路高歌,併購風靡全球,用併購的方式取得了企業迅速成長。經過此次流動性困難,我們也在檢討,首先背離了很多投資原則,發展中速度過快,步伐不穩,有時候還偏離了我們的主業。等支持我們的外部因素變了,而自身的經驗也不夠、對嚴重性估計不足,這時候出問題了,流動性流不動了。”

大約從2017年初,急速擴張的海航流動性日趨緊張。“去年很多外部環境的變化,金融機構開始觀望、擠兌。比如在債券市場我們就還了300多億;銀行也是隻收不貸,又還了1000億,流動性自然就會出問題。”陳峰迴憶道。

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在”聚焦航空運輸主業、健康發展”的戰略要求下,海航從去年下半年便大舉出售旗下資產。“海航變得太及時了。去年年初遇到流動性問題,我們走早了半步,今年遇到流動性的企業不少。”陳峰為選擇早些出售資產而感到慶幸。

據陳峰透露,今年以來,海航已累計售出3000億元規模的資產。“這麼短時間出售這麼大規模資產,一是說明我們的資產不錯,尤其是海外的資產迅速賣掉了;二是我們處理的決心很大。後續還會處置一大批資產,對公眾公開進行處理,實現價值保值增值,交易公平公正。後續還有第二批、第三批。”

即使如此,海航集團出售資產的腳步仍停不下來,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未來海航集團出售的規模不止3000億元,這些資產均系與航空運輸主業無關的資產。

負債率連降

在海航處置資產的期間,環境再度發生變化。今年以來,國內的很多民營企業及大股東遭遇流動性困難。

11月份以來,黨中央及各省市陸續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瞭解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近日,陳峰也參加了海南省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了大約5分鐘的講話。

在這一大環境下,海航出售資產的日程也被拉長。因為海航的資產比較大,滿足條件的本來就不多。“資產處置沒那麼快,有行無市,或者人家需要盡職調查、銀行貸款等,找合適的買家需要有緣,夠條件的也不多。”陳峰談資產出售的時間表時說。

“整體看,我們資產處理過程比預計的要慢。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有些簽完協議拿不出錢了。我們在北京、上海有較多好的樓,都賣不動。我們定價挺公允的,總不能降成蘿蔔白菜價。”陳峰表示。

海航最終要出售幾千億資產才能停下來,還未可知。不過,隨著其加大力度出售,困擾海航許久的流動性困難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緩解,並且資產和負債將一起減少,負債率有望繼續降低。

資產出售已經對海航的資產產生了影響。2018年上半年,海航的總資產為1.1萬億元,低於2017年頂峰的1.23萬億元。另外,其負債率進一步降低到58.98%。

雖然在非典、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危機等特殊時期,海航總是會遇到債務危機魔咒,不過跟航空、地產等高負債行業相比,海航的負債率並不算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海航集團債券年度報告,2011年其負債率達到歷史高峰79.6%,此後進入下降通道,每年逐步下降,2018年上半年其已降到58.98%。這也意味著,隨著其繼續出售,海航負債率有望八年連降。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國航、東航、南航的負債率分別為59.1%、74.24%和68.62%,均高於海航集團二季末數據;此外海航集團航空上市平臺海航控股三季末的負債率為60.88%,也低於東航、南航等多數航空公司。

“等資產處置完成以後,負債率肯定會繼續降。此外,我們的主業是航空,還會繼續融資買飛機。最終會降到什麼程度?我判斷會降到50%以下。”陳峰稱,“到時候金融機構就會追著我們,因為航空的現金流好,不像酒店、持有性物業太大,資產太重,現金流不好。”

人力之變

隨著海航的戰略調整,其人事也隨之發生變化。首先是主要決策機構——董事會的人員調整。

今年7月,王健突然不幸離世,本已退居二線的陳峰被迫出山主持大局。就在王健去世的第三天,海航集團董事局審議、表決,選舉陳峰兼任海航集團董事局董事長。同時,陳峰不再兼任董事局主席一職,該職位也被撤銷。

此後,海航集團董事會調整,海航集團黨委常委副書記、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明宇和海航控股董事長包啟發新進董事會,其中包啟發是在海航工作20多年的航空專業人才。

“董事會成員我們只是微調。”陳峰說,“未來聚焦航空主業,所以把像包啟發這樣的航空專業人才調了進來。”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海航旗下目前的10家A股上市公司裡,海航基礎、渤海租賃、海越能源、*ST東電等近期均發生了高管變動。

巔峰時期,海航的海內外員工達到約45萬人。而且隨著資產出售,員工也隨之減少。“我們目前的員工應該是40萬多一點。”陳峰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財報,以出售資產較多的海航基礎為例,其2016年末的在職員工人數合計5819人,而2017年末為5161人,同比下降11%。隨著其2018年繼續出售資產,員工人數有望繼續下降。

此前,外界傳言海航通過降薪的方式節省開支,比如有報道稱海航科技超八成員工降薪約20%。

海航集團對此回應稱,“在涉及人員調整問題上,為優先保證海航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近日,海航成立了增收節支委員會,負責統籌集團增收節支工作,指導各單位制定增收節支方案。這些都只是對內部管理架構的調整,更好地服務於聚焦航空運輸主業、發展主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