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離世,是所有華人的失去

2018年10月30日晚7點,據多家香港媒體證實,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病逝,終年94歲。

金庸原名查良鏞,祖籍浙江。1948年移居香港後以筆名“金庸”在《大公報》上連載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金庸的離世,是所有華人的失去

很快《書劍恩仇錄》和金庸這個名字成為香港街頭巷尾都在討論的話題。

隨後幾年,金老更是憑藉自己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寫下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經典作品,一時之間風頭無幾,可以說是火遍了兩岸三地。

但他的熱度也不侷限於當時,直到現在為止,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沒有人不知道金庸,不知道他的武俠世界。能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也恰恰說明了他作品的獨到之處。而且這些作品在被搬上大熒幕後更是掀起狂潮,成為無數人中的童年經典。

1972年,隨著金庸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鹿鼎記》的結束。金庸在報紙上宣佈了自己封筆的消息,令不少讀者深感遺憾。

金庸的離世,是所有華人的失去

有人說金庸的離去是90後的失去。但金老和他的小說不是獨獨90後的回憶。他的作品和影響可以說是貫穿了老中青三代。書裡面的快意江湖、兒女情長無不令人神往。但最令人尊敬的還是金老在其作品裡表現的家國情懷。

這種情懷他在其作品《射鵰英雄傳》借男主角郭靖之口道出的一句,更是直接表達出來。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就深刻的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民族的思考和期望。

他筆下的英雄人物,都是自覺的為群體、為家、為國做出無私的奉獻。從“俠”這個概念出發,寫人性、寫歷史,寫那些值得恆久不變的價值觀。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小說從來就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武俠小說。而是在文學史上值得深究的優秀作品。

金庸的離世,是所有華人的失去

這幾年關於金老逝世的謠言不下十起。這次卻是真的了,這次金庸先生真的離開我們了,去了他打造的武俠世界。

金庸先生的離世,不僅是文學界失去了一個泰斗人物,更是所有華人的失去,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我相信有的人即使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思想、文字卻一直薪火相傳。金老就是這樣的人。即使再過百年、千年,金庸先生的名字和他打造的武林世界仍然會被人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