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孛中華


家庭教育應該是育心。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個性。

哪些是良好的個性呢?

1、注意儀態,不卑不亢,言語平和;

2、文明禮儀(惜生命,護環境,愛祖國,敬師長,孝父母,懂感恩,重友誼,講信義,守秩序)

3、有理想,知廉恥(自立,自信,自律,自強);4、通過認真,審慎,細緻培養細心,耐心,恆心(意志);

5、聰明,機敏,能幹;

6、遵章守紀,誠實勇敢;

7、正直,善良,熱情,大度;

8、節儉(有計劃有目的使用錢財);

9、勤奮(吃苦耐勞,敢於拼搏)。

這些就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應有良好品質。




平常人的世界


家長需要學習哪些育兒知識

1.需要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在0-3歲這段時間,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保教集合的過程,如果媽媽能夠懂點營養學和護理知識,可以更有利於提高寶寶的成長。

2.需要懂點教育心理學。養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一些表現,因為不理解,我有時會用負面的方式去處理。比如寶寶兩歲左右,只要沒有滿足會發脾氣,那我也會控制不住,後來通過學習心理知識,明白這是孩子自我成長的過程。而孩子的一些其它成長表現,我也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釋,從而沒有焦慮情緒,能幫助孩子度過。

3.加強自身的修養。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往往對孩子的影響更大,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都是榜樣,父母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己,孩子也就得到了提高。

我一直相信,一對正派的父母,是不會養育出多麼離譜的孩子來,即使孩子的成長有偏差行為,也不會在這個軌道中偏差太多、偏離太久。育兒即育己!

小羽媽是國高級育嬰師,有十年的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撰稿。關注媽媽健康和寶寶成長,同時也是兩孩的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小羽媽咪愛baby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其實無非就是三個大的方面:教孩子做人,教孩子學習,教孩子生活。

一、先說做人。

“人”必須是一個大寫的人字,這樣才能發揮他的作用。

1、正人先正己。

家長是孩子第一位老師。家長要教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得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家長時時處處都要記住,孩子正用她純真無邪的眼睛看著你。“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做一個正直,善良,勇敢,堅強,樂於奉獻、助人為樂的人。

2、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

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到,還要教孩子這樣做。要求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勇敢,堅強的人。

讓孩子真正學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相信只要家長做到了,孩子很快就可以做到,在家長的薰陶下,孩子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好的品德修養。家長朋友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要對孩子太過嚴苛,正因為孩子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孩子養成了 優秀的品質,我們 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

二、讓孩子會生活。

現在很多孩子是都是留守兒童。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叫做《不要把你的孩子養養成了“富二代”》。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不要讓孩子學會攀比,讓孩子珍惜現在的生活。

另外我們不要把孩子都養成了公主和少爺。 現在很多孩子家庭條件比較好,真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要愛孩子,但是更要讓孩子會生活。

讓孩子學會做最基本的家務,學會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有安全防範意識 ,學習處理日常事務以及應對突發狀況,學會交友,大方地與人相處,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什麼事情都儘可能地讓孩子參與。讓孩子以主人翁的姿態來面一切。


三、讓孩子學會學習。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學習都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孩子入學之前以及孩子1、2年級的時候,家長要儘可能的多陪陪孩子。在這個階段,我們藉助陪伴的時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做事專心致志,協助老師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認真寫作業,認真複習的學習態度;和老師共同努力,讓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的習慣;還要讓孩子知道不懂就要問;讓孩子養成有錯必糾的習慣;讓孩子掌握讀書的方法:帶著疑問讀書,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賞析語句,體會情感,學習表達,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

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還是一個有情感的個體,教育孩子的責任十分重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不要給孩子負能量。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養不教,父之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很難一蓋而論,這裡我只從下面三個方面談談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一、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就如同看現場直播,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比如,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家長對待自己的老人十分孝順,孝敬老人,已經在你的言行舉止當中,滲透到他的骨髓裡了。將來你老了,孩子對你豈能不孝順?

再比如:我有一朋友,喜歡打麻將,家裡經常擺著幾張麻將桌,打麻將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孩子沒地方去,只好去網吧玩遊戲。孩子餓了,就吃點方便麵。到後來,孩子沉迷於網絡,整天泡在網吧,不去上學,上了網癮,初中勉強畢業。父母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再多的說教都是惘然。

二、寬嚴相濟,多表揚少批評。

頌歌吟而神仙樂,讓孩子自律遠大於指責。對孩子多表揚少批評。表揚,容易接受;批評,會使孩子反感,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事與願違,因而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舉例:我在給學生上課時,有時,學生會有趴桌子,說小話,手裡擺弄東西等精力不集中的時候。起初,我就是大聲斥責,“坐好,向前看,把手裡東西放下,認真聽講。”學生秩序維持不了多久,從表情可以看出,學生對呵斥很反感,一臉的不情願。後來我改變了做法:“這個同學做的真好,一節課,都沒說話,我們大家給他鼓鼓掌!”同學們立刻坐好,教室裡頓時鴉雀無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身上會有缺點,但總會有優點。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加以表揚,總比大聲呵斥效果要好很多!不表揚就是批評,讓他自己去檢查,今天沒有表揚我,哪裡沒做好呢?

三、對孩子要“教”,而不要“嬌”。

嬌兒生憤子!現在的孩子,家長都看的很聖。擱在嘴裡,怕化了;拖在手心怕嚇著!完全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孩子做錯了什麼事,都不肯說半個不字,孩子根本沒有是非觀念。小的時候孩子淘氣是樂呵,等到孩子長大了,他的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尤其到了中學,孩子進入青春期,有了叛逆心裡,再想管,已經由不得你了。只能是忘著孩子興嘆!我有一個朋友,就一個兒子,獨生子。看的那叫個嬌,孩子就是中心,真是小皇帝。等到了上中學,開始談戀愛,後來去網吧上網,家長看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管教,無濟於事。弄回來,揍了一頓,結果,搬到網吧,一去半個月不回家了,找都找不到。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只得慨嘆,都是嬌生慣養的後果啊!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孩子一生。因此,我們家長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孩子特點,找出更好的教育方法。


七色光微課堂


有這樣一句話,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孩子的天性是最難懂得,父母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即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上好每一節課,都是極為重要的,教育孩子應該這樣做:

1.有嚴有獎。做為父母要建立起威信,對待孩子要有,孩子懂事了應該給予獎勵,孩子犯錯誤要嚴格批評,指出孩子的錯誤。嚴是愛松是害,這樣可以防止孩子過早叛逆。

2.以身作則。父母應該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做什麼,你做什麼他會模仿者你的行為,因為人小的時候模仿能力是最強的。

3.永不關門。正確的與孩子心靈上的相處,不要關上了彼此的心靈之門,以後再和孩子溝通比登天還難。











方垚AI楊怡文卿


個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上士問道,勤而行。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後深信不疑,並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去習練它、運用它。就像咱們聽到教育孩子的“道”,智慧的人不會只在看書時覺得頭頭是道,合上書又想這書上講的對不對呀。這不是上士。上士勤而行之——尊道貴德,身體力行去實踐,用大道去引領孩子。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士聞道,培養中層,將來培養的孩子是中產階級的。聞道,就是聽說了教育的大道,教育的真實的一面,若存若亡,前半個月還信,後半個月自己壓不住火不信了。

中士聞道,這樣的人在單位裡面也只能做一箇中層。所謂中層是什麼呢,他這一輩子可能只發展到一箇中層,他心裡的東西不靜,若存若亡,守不住道。

別的家長也說你怎麼也不管孩子,你孩子還那麼好,其實該管的都管完了,做全了;別讓人家笑話你:天天追著他兒子,兒子也讓他培養廢了吧;不要讓人家說這話,這可不是我這樣投入解讀這些內容的目的。善行者無轍跡。善行者,就是善於走路的人。

我們就是走路的人,我們自己把路走清楚,給孩子引路。善行者無轍跡,教育無痕,管孩子的時候也不要用行為、用語言去管,我說你們放不是不管,而是用一種無聲、無痕的東西去管。我身邊的學生知道我懲罰他們,他們有一種感覺叫生不如死,我不打,也不罵,見了他老是樂呵呵地笑,連笑不了三天,他就難受死了;別人到我那兒學教育,你們絕對看不出來,他怎麼把學生給收拾住了,就是衝他笑,當然笑是有前提的。

通過他來理解善、理解好,通過認知不好來理解好。理解好的目的是守住好,同時有能力去處理不好的東西對孩子的破壞和影響。我們可以想象,現在這個社會對孩子的不良干預太多了,如果我們只從積極的一面去教育孩子,忽視了那些消極東西的存在也是很可怕的,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層含義,教育孩子好的。同樣的分量,都要給孩子講,但是看年齡而言。不同的年齡段,在六歲之前,我們儘可能不要給孩子,尤其在孩子的童年講惡的東西。六歲之後就可以讓他看到一些不好的東西,通過不好的東西來認知好的東西的價值,認知好的東西的美,尤其是女孩子。

不棄不拒,無懼。教育的過程中,不管是好事、壞事我們都不要害怕,也不要放棄它,這背後都有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都有可以為我們發揮作用的內容。我希望我們現在經歷痛苦的家長,或者在享受教育的快樂的家長,都應該從快樂的過程中看到另外一面,從痛苦的堅持過程中意識到在為孩子的未來積蓄能量,包括孩子考好考不好,遇到好事壞事,都要做到不棄不拒,不要害怕。






經營能量


真正的自由

家長的這個問題太寬泛了,但是既然提了,也給點建議吧!

那就從“自由”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吧!

我記得很多專家或是法制領域的專家都會說到一個話題,那就在約定俗成的框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例如,我們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那我們怎樣玩遊戲呢?如果一位朋友跑出界了,其他人說犯規則了,遊戲終止;下一次,他在界限之內,不是跑而是跳,其他人說犯規則了,遊戲再終止……這樣的過程累嗎?無聊嗎?自由嗎?肯定不出三次,這位朋友一定會反抗了,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怎樣才行呢?

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給他定下規矩:在劃線的範圍內,雙腳在跑動時不能同時離地,衣服被碰到就算被抓住了就算輸,那玩起這個遊戲就是很輕鬆的,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其實,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是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因此,現在開始擔心,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健康的。

建議一:家長去參加學習,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例如看一些父母效能訓練的知識,學習非暴力溝通的技能原則;

建議二:規劃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學習能力、道德品性等等,知道孩子應該向什麼方向成長,對他自己是有利的。

建議三:立家規樹家風,孩子必須要有規則意識、法規意識,而這一切,家長就是最早的啟蒙,在家中就是有規則的,那孩子不論到什麼環境,都是先了解規則,然後遵守規則,在規則的框架下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

建立四:細節微成長,例如面對孩子的學習被動,拿著遙控器不放手的狀態,但是又不能引起與孩子的衝突,那就得藉助技能,溫柔地把遙控器拿下,還能讓他去完成作業。這些技巧很多,也很實用,可以多積累!

總之,教育的話題太大,但是準則不多,能落實到孩子行為上了就是成功的教育了。我是這樣認為的。

如有不妥,期待深入探討!


六和麥田


教育的本質就是自我的認知。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與孩子鏈接最多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的教育要分清是家長自己想要的,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象中那個“好”的樣子,孩子便會失去自我,獨立心智無法得到滋養。我們給予孩子的,只有愛是最重要的,愛是什麼,愛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結果告訴孩子教給孩子,愛也不是大量地替代孩子的體驗,過度保護孩子,愛是願意等待孩子陪伴孩子去體驗當下的事物,看著孩子從當下的體驗裡去獲得身體的發展和心智的成長,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認知自己,知道自己當下想要什麼,想成為什麼。

不要去期待孩子會成為一個具體的什麼樣子,因為孩子的未來是我們不可估量的,是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是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的。

我們只需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適當幫助和提醒,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世界的一切,自己去探尋所有事物的道理,即使道理很簡單。

知識和道理都是過去的產物,孩子需要藉由每個當下體驗的過程來不斷認知自己,認知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使自己走向未來。

最後送大家一首詩: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

---紀伯倫

你的兒女,

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

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自然生活教育教師


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很多家長一心只想著教育孩子,卻從未想過自己也需要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如果家長只想著教育孩子,不關注自我成長,這樣的教育永遠都不會有效果。

家長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得努力做到,即便沒有條件,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在努力。家長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就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其實,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育,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理解他,影響他,而不是看輕他,控制他。


有效讀書吧


這個問題有點大,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家長教育的聚焦點還不太一樣:

1、\t嬰兒時期 3歲以前

關注點:健康、智力開發

這個時候因為他完全不能自理,最在意他的身體健康(生病了麼、大小便正常麼……),吃喝健康(食物是否是有機的、各種微量元素平衡不……)

另外,會關注通過玩具、書籍等他能夠接觸到的事物,開發智力,至於那些個幼稚玩意兒到底有沒有這個作用,大概更多是一種自我安慰~

2、\t幼兒時期 3~6歲

關注點:健康、安全、融入集體的情況

雖然半自理了,但畢竟是剛開始體驗集體生活,一般除了關注幼兒園的伙食,還會注意他有沒有打別人,有沒有被打,暗地裡還是希望他練就一身好武功,起碼不會被欺負,但也希望他在集體生活中,能夠學會謙讓、分享等

這個時候也願意帶他見世界,四處耍,多見識一下不同的風景和生活方式,相比身體的安全,也會更多關注他的心理成長,包括如何應對各種緊急情況

3、\t少年時期 6歲以上

關注點:專注度、自律度、自我管理及習慣的養成、心理建設度

小學和幼兒園的養成方式還不太一樣,這個時候他受不同環境的影響,會有自己的主意,有強烈的公不公平、想要拯救世界和地球的英雄主義幻想。

所以這個時候尋求的知識,大多是如果讓他管理自己的時間、物品等等,另外在各種情感衝突,以及在小學與老師、同學相處中,有沒有發生矛盾以及如何解決矛盾等。

譬如老師找家長,說你家孩子欺負同學了,往人家身上吐口水了,要怎樣去儘量瞭解和還原真實的情況,然後儘量公平滴不抓狂滴講道理,還有和老師的溝通等。

所以家長大概要有絲分裂成幾個角色,能一起耍的朋友、需要幫助滴人、在矛盾衝突中的法官、老爸老媽本體……

家長也需要心理建設,孩子是一面鏡子,從他身上的問題看到自己的養成方式是否有畸形的部分,或者與社會脫節的部分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