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1881年7月,嬰兒的啼哭聲響徹英國沃土原老鄧布利多夫婦的家,這是這對恩愛夫妻的第一個孩子,他們興奮的將他取名為阿不思·鄧布利多(下文簡稱鄧布利多)。

沒有人知道,這個孩子未來將會成長為足以撼動整個魔法界的人物。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阿不思·鄧布利多(1881~1997)

在鄧布利多出生之後的幾年,這個家庭又相繼迎來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那時,母親每天晚上都會為孩子們朗讀《詩翁彼豆故事集》,鄧布利多最喜歡的故事是《三兄弟的傳說》,神奇的“死亡聖器”時常讓他沉浸在幻想中。

這就是鄧布利多一家的生活,簡單,卻也不乏溫暖。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然而好景不長,在鄧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6歲的時候,她被三個麻瓜(沒有巫師血統也不會施魔法的人)男孩做了“很恐怖的事”,進而魔法暴走,精神失常。

他的父親珀西瓦爾因為對麻瓜的報復而被關進了阿茲卡班。母親坎德拉不堪壓力,帶著三個孩子搬到了戈德里克山谷,幾年後也意外早逝。

妹妹重病無人照拂,弟弟叛逆又任性,那時的鄧布利多既是孤兒,又是長兄,他不得已承擔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擔。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這樣的人生經歷,讓鄧布利多自小就學會了“隱藏”,他對外界保持著警惕、封閉的態度,即便是面對學校中唯一的朋友埃菲亞斯,他也未曾吐露過任何真實的心聲。

“青少年時期受到的傷害,鄧布利多從未痊癒,從未。”——J·K·羅琳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儘管有著如此不幸的童年,但鄧布利多依然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孩子。

在學校,誰也無法掩蓋他身上的光芒,他不僅贏得了學校頒發的各種重要獎項,而且很快就和鍊金術士尼克·勒梅、知名歷史學家巴希達·巴沙特、魔法理論家阿德貝·沃夫林等當時最有聲望的魔法大師通信交流、談笑風生。

鄧布利多的未來似乎在那時就已經註定輝煌,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什麼時候出任魔法部長。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然而,在鄧布利多17歲的那年,他看似按部就班的人生卻陡然發生了轉變。

因為母親的離世,回到戈德里克山谷的鄧布利多,第一次見到了那個男孩——蓋勒特·格林德沃。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年輕的鄧布利多(左)與格林德沃(右)

當時,格林德沃因惡意傷人的黑魔法實驗而被學校開除,恰巧在巴希達·巴沙特的家裡做客。作為鄧布利多的朋友和格林德沃的姑婆,巴沙特為兩人進行了介紹。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從此形影不離。

雖然比鄧布利多年紀小,但格林德沃的思想卻更為成熟,並且野心勃勃,渴望成為一名改變世界的革命者。這樣的格林德沃,對那時尚且迷茫的鄧布利多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格林德沃,你簡直無法想象他的想法是怎樣吸引了我,讓我著迷。”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刻下血盟,約定永遠都不傷害彼此

於是,鄧布利多說服了自己,和格林德沃一起踏上了尋找死亡聖器的旅程。這時,鄧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站了出來,他憤怒的指責自己的哥哥是如何迷失了自己,三人因此發生了爭執,爭執演變成爭鬥。

可憐的阿利安娜被捲入戰鬥,“倒在地上死去了”。鄧布利多幡然醒悟,悔不當初。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這就是最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的前半生,作為J·K·羅琳在《哈利·波特》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鄧布利多在故事的前半段,一直是以一個近乎完美的聖人形象出現的。

他是一個偉大的老師,慈祥可親,正義勇敢,為了引導主人公的成長,甘於自我犧牲,這似乎也是所有以打怪升級為主題的小說中“老師”的標準人設。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但是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鄧布利多錯殺親人的過去在J·K·羅琳羅琳筆下被無情揭露,我們開始瞭解到了鄧布利多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和陰暗面。

世人都說,是格林德沃蠱惑了鄧布利多,其實,他們更像是相互引導的關係。鄧布利多心中的黑暗,更多的來自於家庭的悲劇。父母慘死,或多或少讓他對麻瓜產生了一定的仇視情緒,而格林德沃的出現,恰好讓他心中的惡有了一個合理的發洩渠道。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而鄧布利多在故事後期所展現的自責和悔恨,也將其內心深處的脆弱展露無遺。在《國王十字車站》一章中,詳細的記述了鄧布利多年輕時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

他羞愧的看著哈利,眼中充滿淚水,就像一個被抓住做錯事的頑皮男孩。他告訴哈利,自己是如何被格林德沃的所誘惑,自己是如何被困在一起的,被浪費掉的。這一章大大豐滿了鄧布利多的人物形象,也讓他完成了從聖人到人的蛻變。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可以說,鄧布利多經歷了一次人設的崩塌和重塑的過程,這也是J·K·羅琳的的高明之處。

其實,鄧布利多的人格魅力正是來自於他人格的灰色地帶。在鄧布利多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人性的百態。

這也是J·K·羅琳想借助《哈利·波特》這一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探討的主題之一,鄧布利多是這樣,格林德沃、斯內普亦然。

這些角色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但他們身上的缺點卻使他們逐漸脫離書中的符號,活成了一個個大寫的人。

鄧布利多的善與惡:既是人設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