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1881年7月,婴儿的啼哭声响彻英国沃土原老邓布利多夫妇的家,这是这对恩爱夫妻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兴奋的将他取名为阿不思·邓布利多(下文简称邓布利多)。

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未来将会成长为足以撼动整个魔法界的人物。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阿不思·邓布利多(1881~1997)

在邓布利多出生之后的几年,这个家庭又相继迎来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时,母亲每天晚上都会为孩子们朗读《诗翁彼豆故事集》,邓布利多最喜欢的故事是《三兄弟的传说》,神奇的“死亡圣器”时常让他沉浸在幻想中。

这就是邓布利多一家的生活,简单,却也不乏温暖。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然而好景不长,在邓布利多的妹妹阿利安娜6岁的时候,她被三个麻瓜(没有巫师血统也不会施魔法的人)男孩做了“很恐怖的事”,进而魔法暴走,精神失常。

他的父亲珀西瓦尔因为对麻瓜的报复而被关进了阿兹卡班。母亲坎德拉不堪压力,带着三个孩子搬到了戈德里克山谷,几年后也意外早逝。

妹妹重病无人照拂,弟弟叛逆又任性,那时的邓布利多既是孤儿,又是长兄,他不得已承担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担。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邓布利多自小就学会了“隐藏”,他对外界保持着警惕、封闭的态度,即便是面对学校中唯一的朋友埃菲亚斯,他也未曾吐露过任何真实的心声。

“青少年时期受到的伤害,邓布利多从未痊愈,从未。”——J·K·罗琳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尽管有着如此不幸的童年,但邓布利多依然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孩子。

在学校,谁也无法掩盖他身上的光芒,他不仅赢得了学校颁发的各种重要奖项,而且很快就和炼金术士尼克·勒梅、知名历史学家巴希达·巴沙特、魔法理论家阿德贝·沃夫林等当时最有声望的魔法大师通信交流、谈笑风生。

邓布利多的未来似乎在那时就已经注定辉煌,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什么时候出任魔法部长。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然而,在邓布利多17岁的那年,他看似按部就班的人生却陡然发生了转变。

因为母亲的离世,回到戈德里克山谷的邓布利多,第一次见到了那个男孩——盖勒特·格林德沃。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年轻的邓布利多(左)与格林德沃(右)

当时,格林德沃因恶意伤人的黑魔法实验而被学校开除,恰巧在巴希达·巴沙特的家里做客。作为邓布利多的朋友和格林德沃的姑婆,巴沙特为两人进行了介绍。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从此形影不离。

虽然比邓布利多年纪小,但格林德沃的思想却更为成熟,并且野心勃勃,渴望成为一名改变世界的革命者。这样的格林德沃,对那时尚且迷茫的邓布利多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格林德沃,你简直无法想象他的想法是怎样吸引了我,让我着迷。”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 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刻下血盟,约定永远都不伤害彼此

于是,邓布利多说服了自己,和格林德沃一起踏上了寻找死亡圣器的旅程。这时,邓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站了出来,他愤怒的指责自己的哥哥是如何迷失了自己,三人因此发生了争执,争执演变成争斗。

可怜的阿利安娜被卷入战斗,“倒在地上死去了”。邓布利多幡然醒悟,悔不当初。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这就是最伟大的巫师邓布利多的前半生,作为J·K·罗琳在《哈利·波特》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邓布利多在故事的前半段,一直是以一个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出现的。

他是一个伟大的老师,慈祥可亲,正义勇敢,为了引导主人公的成长,甘于自我牺牲,这似乎也是所有以打怪升级为主题的小说中“老师”的标准人设。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但是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邓布利多错杀亲人的过去在J·K·罗琳罗琳笔下被无情揭露,我们开始了解到了邓布利多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阴暗面。

世人都说,是格林德沃蛊惑了邓布利多,其实,他们更像是相互引导的关系。邓布利多心中的黑暗,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悲剧。父母惨死,或多或少让他对麻瓜产生了一定的仇视情绪,而格林德沃的出现,恰好让他心中的恶有了一个合理的发泄渠道。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而邓布利多在故事后期所展现的自责和悔恨,也将其内心深处的脆弱展露无遗。在《国王十字车站》一章中,详细的记述了邓布利多年轻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他羞愧的看着哈利,眼中充满泪水,就像一个被抓住做错事的顽皮男孩。他告诉哈利,自己是如何被格林德沃的所诱惑,自己是如何被困在一起的,被浪费掉的。这一章大大丰满了邓布利多的人物形象,也让他完成了从圣人到人的蜕变。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可以说,邓布利多经历了一次人设的崩塌和重塑的过程,这也是J·K·罗琳的的高明之处。

其实,邓布利多的人格魅力正是来自于他人格的灰色地带。在邓布利多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非黑即白,而是人性的百态。

这也是J·K·罗琳想借助《哈利·波特》这一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探讨的主题之一,邓布利多是这样,格林德沃、斯内普亦然。

这些角色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但他们身上的缺点却使他们逐渐脱离书中的符号,活成了一个个大写的人。

邓布利多的善与恶:既是人设的崩塌,也是人格的重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