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妻子已育有兩子,還想再生個小棉襖,卻因為此決定痛悔終生

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產生了許多文學藝術思想界大咖,梁漱溟,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就是其中的泰斗之一。他的一生都致力於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研究,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民主愛國人士,在思想上達到的深度令後人折服,因此,從事業的角度講,梁先生是十分成功的。那麼,這樣一位見識超群的學者在個人感情方面又有什麼經歷呢?

與妻子已育有兩子,還想再生個小棉襖,卻因為此決定痛悔終生

年輕時候的梁漱溟埋頭學問,長期鑽研於哲學,一度讓他產生了出家的想法。23歲那年,他被蔡元培先生聘任為北大的教授,開始在知識圈子中活動,也漸有了爭強好勝的世俗心,才逐漸放棄此念頭。但這時,梁漱溟還是一心撲在學問和救國事業上,將個人婚姻問題置於腦後。直到28歲那年,在朋友的撮合下,他認識了第一任妻子黃靖賢。一天,梁漱溟到好友伍伯庸家裡做客,兩人閒聊到個人擇偶標準時,梁說他找妻子,可以“不計相貌、家世、學歷,只要個性寬仁超速有魄力即可”,這一語點醒了伍伯庸,他馬上提出眼前就有合適的人選介紹,那就是他的妻妹黃婧婘。

此女也是典型的大齡剩女,和梁漱溟同歲,因為神態形象極具男人氣概,遂一直待嫁閨中。伍提出建議後,梁漱溟還是同意見上一面,但一面之緣後,梁表示十分不中意,他後來在回憶中說,“凡女子能引動男子之處,她身上完全沒有”,他印象中的黃婧婘體型健壯,穿著也十分不和時宜,算起來年齡比姐姐黃氏小兩歲,但樣貌、神態卻看起來更為老大,因此,他一丁點都沒有動心。

與妻子已育有兩子,還想再生個小棉襖,卻因為此決定痛悔終生

但沒料到幾日過後,梁漱溟又跑回來找到朋友伍伯庸說他同意和黃女在一起,因為經過這幾天深刻的反思,覺得她正符合自己選妻的初心。就這樣,在伍伯庸的保媒下,1921年梁漱溟和黃婧婘結為了夫婦。婚後,梁漱溟大概是覺得妻子的名字生澀難認,給她改名為黃靖賢,兩人的生活一開始也相當平淡,沒有感情作為基礎,文化水平也相差很多,因此雖然夫妻相敬如賓,但多少有些生疏,後來這種關係直到兩個兒子出生後才慢慢有了改善,尤其是他們婚姻的最後幾年,變得甜蜜起來。

妻子先後生下兩個兒子後,梁漱溟嚐到了為人父的幸福滋味,他曾滿意地說到:“我自黃靖賢,又生了兩個兒子,所謂人倫世家之樂,家人父子之情,頗識得這味道……”後來,黃靖賢於1930年冬,1931年春兩度小產,身體變成十分虛弱,夫妻倆決定以後不再生育,因此之後的兩年多都沒有懷孕。

與妻子已育有兩子,還想再生個小棉襖,卻因為此決定痛悔終生

直1934年時,妻子身邊又恢復了往常,梁開玩笑說:“如若再能生個小女兒,年老時伺待我就更好了”,每個父親的心裡都有一個女兒夢,於是黃靖賢再度懷孕。但這一次,為了給丈夫生下小棉襖,她遭遇了厄運,1935年8月20日,在生產時因為“胎盤前置”,黃靖賢卒以不救死於難產,這一年她42歲。面對如此結局,梁漱溟追悔莫及,他痛悔當初的決定,對妻子懷著深刻的愧疚,當下立下誓言餘生不再娶。

與妻子已育有兩子,還想再生個小棉襖,卻因為此決定痛悔終生

​之後,梁漱溟既當爹又當媽撫養兩個幼兒,一直信守對妻子的諾言,直到1943年,兩個孩子都已長大,而自己也已年過半百,需要一個人來照顧,這時才答應了別人的介紹,再娶了第二任妻子陳淑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